(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物理新增分大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专题突破三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四类”问题课件.pptx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物理新增分大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专题突破三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四类”问题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物理新增分大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专题突破三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四类”问题课件.pptx(7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专题突破三 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四类”问题,大一轮复习讲义,NEIRONGSUOYIN,内容索引,过好双基关,研透命题点,回扣基础知识 训练基础题目,细研考纲和真题 分析突破命题点,随堂检测 检测课堂学习效果,课时作业,限时训练 练规范 练速度,随堂测试,过好双基关,1.超重 (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 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 的加速度(或 的加速度分量). 2.失重 (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 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 的加速度(或 的加速度分量).,一、超重和失重,小于,
2、向上,向下,大于,向上,向下,3.完全失重 (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竖直悬挂物的拉力) 的现象称为完全失重现象. (2)产生条件:物体的加速度a ,方向竖直向下.,等于0,g,自测1 关于超重和失重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超重就是物体所受的重力增大了,失重就是物体所受的重力减小了 B.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所以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不受重力作用 C.物体具有向上的速度时处于超重状态,物体具有向下的速度时处于失重状态 D.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时,物体的重力始终存在且不发生变化,1.动力学中常见的图象 vt图象、 图象、Ft图象、Fa图象等. 2.解决图象问题的关键
3、 (1)看清图象的 、 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及 并注意坐标原来是否从 开始. (2)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能够抓住图象的一些关键点,如 、 、 、交点、拐点等,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或受力情况,再结合牛顿运动定律求解.,二、动力学中的图象问题,横,xt,纵,单位,0,斜率,截距,面积,自测2 静止物体受到的合外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1所示,它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下图中的,图1,解析 由合外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知,物体先做匀加速运动再做加速度不同的匀加速运动,且第二次加速度大于第一次加速度,最后所受合外力为0,做匀速运动,故选A.,1.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组成的系统,我们称之为连接体.连接体的加速度
4、通常是相同的,但也有不同的情况,如一个静止、一个运动.连接体问题的类型有:物物连接体、轻杆连接体、弹簧连接体、轻绳连接体. 2.处理连接体问题的方法:整体法与隔离法.要么先整体后隔离,要么先隔离后整体.不管用什么方法解题,所使用的规律都是牛顿运动定律.,三、连接体问题,自测3 光滑水平面上两物体质量分别为M、m,由轻绳相连,水平恒力F作用在M上,如图2所示.求轻绳上的拉力大小.,答案 见解析,图2,解析 对M、m组成的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Mm)a,对m由牛顿第二定律得绳子拉力FTma,四、动力学中的临界与极值问题,1.临界或极值条件的标志 (1)题目中“刚好”“恰好”“正好”等关键词句
5、,明显表明题述的过程存在点. (2)题目中“取值范围”“多长时间”“多大距离”等词句,表明题述过程存在着“起止点”,而这些“起止点”一般对应 状态. (3)题目中“最大”“最小”“至多”“至少”等词句,表明题述的过程存在极值,这个极值点往往是临界点.,临界,临界,2.常见临界问题的条件 (1)接触与脱离的临界条件:两物体相接触或脱离,临界条件是:弹力FN . (2)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静摩擦力达到 . (3)绳子断裂与松弛的临界条件:绳子所能承受的张力是有限的,绳子断与不断的临界条件是绳中张力等于它所能承受的最大张力,绳子松弛的临界条件是FT0. (4)最终速度(收尾速度)的临界条件:物体所受
6、合外力为 .,最大值,0,零,研透命题点,命题点一 超重、失重问题,例1 (2018常州市一模)如图3所示,小明将叠放在一起的A、B两本书抛给小强,已知A的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两本书在空中不翻转,不计空气阻力,则A、B在空中运动时 A.A的加速度等于g B.B的加速度大于g C.A对B的压力等于mg D.A对B的压力大于mg,图3,解析 A、B两本书叠在一起水平抛出,均做加速度为g的抛体运动,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则A、B两本书间的作用力为零,故A正确,B、C、D错误.,变式1 (多选)(2019清江中学期初)在升降机内,一个人站在磅秤上,发现自己的体重减轻了20%.他做出的下列判断中正确的
7、是 A.升降机可能正以0.8g的加速度加速上升 B.升降机可能正以0.2g的加速度加速下降 C.升降机可能正以0.2g的加速度减速上升 D.升降机可能正以0.8g的加速度减速下降,1.动力学图象问题的类型,命题点二 动力学图象问题,2.解题策略 (1)问题实质是力与运动的关系,解题的关键在于弄清图象斜率、截距、交点、拐点、面积的物理意义. (2)应用物理规律列出与图象对应的函数方程式,进而明确“图象与公式”“图象与物体”间的关系,以便对有关物理问题作出准确判断.,例4 (2018常州市一模)如图4所示,物块以速度v0从粗糙固定斜面底端沿斜面上滑,达到最高点后沿斜面返回.下列vt图象能正确反映物
8、块运动规律的是,图4,故a1a2,上滑和下滑运动方向相反,故C正确.,变式2 (多选)(2018高邮市期初)如图5甲所示,一轻弹簧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上端放置一小物体,小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现对小物体施一竖直向上的拉力F,使小物体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拉力F与物体位移x的关系如图乙所示,a、b、c均为已知量,重力加速度为g,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开始时弹簧的压缩量为c B.物体与弹簧分离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C.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g D.物体从开始运动到离开弹簧的过程经过的时间为,图5,解析 刚开始物体处于静止状态,重力和弹力二力平衡,弹簧的压缩量xc,故A正确;物体与
9、弹簧分离时,弹簧恢复原长,故B错误; 开始时,由平衡条件得:mgkx 拉力F1为a时,弹簧弹力和重力平衡,合力等于拉力,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1kxmgma 物体与弹簧分离后,拉力F2为b,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2mgma ,变式3 (多选)(2018淮安中学期中)图6甲是2012年我国运动员在伦敦奥运会上蹦床比赛的一个情景.设这位蹦床运动员仅在竖直方向上运动,运动员的脚在接触蹦床过程中,蹦床对运动员的弹力F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取g10 m/s2,不计空气阻力,根据Ft图象可以知道 A.运动员的质量为50 kg B.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的最大加速度为40 m/s2 C.运动员重心离
10、开蹦床上升的最大高度是3.2 m D.跳跃节奏稳定后,运动员与蹦床接触时间是1.6 s,图6,1.方法,命题点三 连接体问题,2.连接体中力的“分配协议” 如图7所示,一起做匀加速运动的物体系统,若外力F作用于m1上,则m1和m2的相互作用力F12 ,若作用于m2上,则F12 .此“协议”与有无摩 擦无关(若有摩擦,两物体与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必须相同),与两物体间有无连接物、何种连接物(轻绳、轻杆、轻弹簧)无关,而且物体系统处于平面、斜面、竖直方向此“协议”都成立.,图7,例3 (2018南京市期中)为了测量小木板和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同学设计如图8所示实验,在小木板上固定一个轻质弹簧测力
11、计(以下简称弹簧),弹簧下端吊一个光滑小球,弹簧长度方向与斜面平行,现将木板连同弹簧、小球放在斜面上,用手固定木板时,弹簧示数为F1,放手后,木板沿斜面下滑,稳定后弹簧示数为F2,测得斜面倾角为,则木板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为多少?(斜面固定在地面上),图8,解析 固定时示数为F1,对小球受力分析有: F1mgsin 整体下滑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m)gsin (Mm)gcos (Mm)a 下滑稳定后,对小球mgsin F2ma ,变式4 (2018如皋市模拟)如图9所示,质量为m2的物块B放置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其上放置质量为m1的物块A,A通过跨过光滑定滑轮的细线与质量为M的物块C连接.释
12、放C,A和B一起以加速度a从静止开始运动,已知A、B间动摩擦因数为1,则细线中的拉力大小为 A.Mg B.MgMa C.(m1m2)a D.m1a1m1g,图9,解析 以C为研究对象,则MgFTMa,解得FTMgMa,故A、B错误; 以A、B为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T(m1m2)a,故C正确; A、B间为静摩擦力,故D错误.,变式5 如图10,A、B两物体由静止释放,一起沿固定斜面匀加速下滑,已知A物体质量为m1,B物体质量为m2,斜面倾角为,A、B两物体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B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则物体A所受摩擦力大小与方向为 A.1m1gcos ,方向沿斜面向上 B.1m1
13、gcos ,方向沿斜面向下 C.2m1gcos ,方向沿斜面向上 D.2m1gcos ,方向沿斜面向下,图10,命题点四 动力学中的临界与极值问题,1.几种常见临界状态,3.思维方法,例4 如图11所示,物体A叠放在物体B上,B置于光滑水平面上,A、B质量分别为mA6 kg、mB2 kg,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0.2,开始时F10 N,此后逐渐增大,在增大到45 N的过程中,则(g取10 m/s2,A、B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A.当拉力F12 N时,A、B均保持静止状态 B.A、B开始没有相对运动,当拉力超过12 N时,开始相对运动 C.A、B从受力开始就有相对运动 D.A、B始
14、终没有相对运动,图9,变式6 (多选)(2018盐城市期中)如图12所示,甲、乙两个物块叠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甲的质量为m,乙的质量为2m,它们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设甲、乙两物块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当水平力F作用在物块乙上,使两个物块以相同的加速度运动.则 A.甲对乙的摩擦力小于乙对甲的摩擦力 B.两个物块以相同的加速度运动时,甲所受的最大合力为mg C.两个物块以相同的加速度运动时,乙的最大加速度为g D.只要水平力F大于2mg,两个物块之间就会发生相对滑动,图12,解析 甲对乙的摩擦力与乙对甲的摩擦力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大小相等,故A错误; 对甲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
15、fma,故甲所受的最大合力为最大静摩擦力,故B正确; 由mgma,解得甲的最大加速度ag,故两个物块以相同的加速度运动时,乙的最大加速度为g,故C正确; 对乙分析,Fmg2ma,解得F3mg,故当F3mg,两物块发生相对滑动,故D错误.,变式7 (多选)(2018盐城中学段考)如图13所示,在倾角30的光滑斜面上有两个用轻质弹簧相连接的物块A、B,它们的质量均为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C为一固定挡板.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开始用一沿斜面方向的力F拉物块A使之以加速度a向上做匀加速运动,物块B刚要离开C时力F的大小恰为2mg.则 A.物块B刚要离开C时受到的弹簧弹力大小为 B.加速度a g C.这
16、个过程持续的时间为 D.这个过程A的位移为,图13,解析 物块B刚要离开C时,C对B的弹力恰好为零,对B,由平衡条件得,此时弹簧的弹力:F弹mgsin ,故A正确; B刚要离开C时,对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gsin F弹ma,解得:ag,故B错误; 刚开始时,对A由平衡条件得:kx1mgsin ,B刚要离开C时,弹簧弹力:F弹kx2,整个过程A的位移:xx1x2,解得:x ,故D正确; 物块A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x at2,解得,运动时间:t ,故C正确.,随堂测试,1.(多选)(2018南京市、盐城市一模)建筑工地通过吊车将物体运送到高处.简化后模型如图14所示,直导轨A
17、BC与圆弧形导轨CDE相连接,D为圆弧最高点,整个装置在竖直平面内,吊车先加速从A点运动到C点,再匀速率通过CDE.吊车经过B、D处时,关于物体M 受力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过B 点时,处于超重状态,摩擦力水平向左 B.过B 点时,处于超重状态,摩擦力水平向右 C.过D 点时,处于失重状态,一定不受摩擦力作用 D.过D 点时,处于失重状态,底板支持力一定为零,1,2,3,4,图14,解析 在AC段吊车和物体M一起向上做加速运动,加速度方向沿导轨向上,所以过B点时,物体M处于超重状态,由于物体M具有向右的水平分加速度,故物体M受到的支持物的静摩擦力水平向右,故A错误,B正确; 过D点吊车和物体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 专用 2020 高考 物理 新增 一轮 复习 第三 牛顿 运动 定律 专题 突破 应用 解决 问题 课件 PPTX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16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