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第五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第五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第五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2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拉萨中学高三年级(2019 届)第五次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诗骚”传统,又称“风骚传统”,即诗经和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所形成的文学精神的传统。 诗是周代礼乐文化的产物,是对维系群体利益的“礼” “义” “和” “孝”“敬” “德”等伦常的形象再现,而骚则是对支撑个体存在的理想、信念、情感的浪漫表述。随着全球化引发的本土文化的深刻变化,在当代中国,文学领域内“我(们)是谁”的认同问题被推上了理论前沿,逼迫我们作出回应和解释。 “诗骚传统”所特有的道德承担和哲学品格在当代社会正可以成为医治当下文学疾患的良药,成为正在重建中的具有当代性和民族性的“
2、新文学”的重要基础。首先,弘扬“诗骚”传统关注现实人生的精神,使当代文学重新担负应有的社会责任。由周代礼乐文化孕育而成的诗,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不仅蕴涵着儒家的礼教、乐教思想,也体现着儒家所提倡的大同世界的社会理想与贤人政治观念。先秦时期中华人文精神不是空想的,不是神道,而是和理性思维联系在一起的,是一种力求符合实际的、辨证理论观点的结晶。而这一点正是中华人文精神得以“自强不息” 、永不衰竭的主要原因。其次,提倡“诗骚传统”中兼济与独善相结合的人格,使当代文学成为重塑国民灵魂的一个重要途径。 “诗骚传统”形象地展示和诠释了先秦哲人的人生智慧,倡导勤学好问、刚毅自省等优秀品质。历代对诗的阐释
3、发挥构成了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在人生诸观念,比如苦乐观、生死观、穷达观、处世原则等多方面的内在意义。忠信诚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价值系统,成为历代文人在面临重大人生抉择时的重要思想支撑点。再次,发扬“诗骚传统”中的人文精神和理性精神,使当代文学成为价值的引领者。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精神在中国古代从来不是借助抽象的概念建构而成的,而是通过诗、骚加以形象的表述,又以“诗骚传统”的延续而代代相传。 诗 骚在被儒家经典化的过程中,其中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倾向被逐步地发掘出来。随着历代文人的讽诵,儒家的思想也代代相传。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的楚辞,展示了人在现实中进与退的矛盾冲突和精神层面的取舍与延宕。历代文人在对
4、屈骚的解读中反观自我,在他所处的时代中找到自己。由此可见,“诗骚传统”实际上就是古典人文精神和中华民族文脉的载体,历代能得此2传统之真义的文人,才是中国文脉与人文精神的承担者。立足当下文学时代性、民族性缺乏的现状,借助于对诗骚传统形成历史的梳理及再阐释和再承续,我们便可以找回我们民族精神的源头,找回那使人的信念清澈明晰的真理。(摘编自论“诗骚传统” )1. 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经典化是“诗骚”传统形成的重要环节,二者虽然并称,却代表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传统。B. “诗骚”传统是诗经 “楚辞”所形成的文学精神的传统,是古典人文精神和中华民族文脉的载体。C. 诗 骚内
5、涵丰富,都涵盖了儒家的礼乐思想、处事原则、人生观念、优秀品质、价值系统等方面。D. 诗骚传统中蕴含人文精神和道德倾向的理性精神,体现了先秦时期强调实际和辩证的理性思维特点。2. 下面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针对新时期当代文学缺少民族性和时代性的问题,提出了发扬“诗骚传统”以解决该问题的观点。B. 文章通过“诗” “骚”不同内涵的对比,突出了“诗”中所蕴含的中华人文精神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作用。C. 文章从社会责任、重塑国民灵魂、价值引领三个方面阐述了发扬“诗骚传统”对于当代文学的重要意义。D. 文章通过“诗骚传统”的丰富蕴涵对历代文人产生重要影响的阐述,论证了当代文
6、学发扬这一传统的必要性。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当代文学中,有些作品不关注现实人生,不传递社会理想,因而没有承担起文学所应该担负的社会责任。B. 当代文人如果缺少兼济与独善相结合的人格和刚毅自省等品质,就无法成为中国文脉与人文精神的承担者。C. 当代文学如果要成为承续中华文脉的载体,就需要在精神内涵与艺术形式两个方面都传承发扬“诗骚传统” 。D. 随着全球化引发的本土文化的深刻变化,当代文学应致力于“诗骚传统”当代意义的阐3释与民族性的重构。【答案】1. B 2. B 3. C【解析】【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
7、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A 项, “两种完全不同”表述错误,从文中可以看出这两者之间还是有共同之处;C 项,混淆了诗 骚的内涵与“诗骚传统”的内涵两个概念,选项中所列出的是“诗骚传统”的内涵;D 项, “体现了先秦时期强调实际和辩证的理性思维特点”表述错误,体现这一点的是“先秦时期的中华人文精神” 。故选B。点睛: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
8、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B 项, “突出了诗中所蕴含的中华人文精神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作用”表述错误。文章开篇“诗” “骚”的不同内涵的作用是对“诗骚传统”进行界定。故选B。【3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
9、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C 项,结合文本内容“诗骚传统实际上就是古典人文精神和中华民族文脉的载体,历代能得此传统之真义的文人,才是中国文脉与人文精神的承担者”分析可知,文章并没有论述在“艺术形式”方面传承发扬“诗骚传统” 。故选 C。(二)文学类文本阅读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假如我有九条命就好了一条命,可以专门应付现实的生活。现代人最烦的一件事,莫过于办手续;办手续最烦的一面莫过于填表格。表格愈大愈好填,但要整理和收存,却愈小愈方便。表格是机关发的,当然力求其小,于是申请人得在四根牙签就
10、塞满了的细长格子里,填下自己的地址。许多人的地址都是节外生枝,街中有巷,巷中有弄,门牌还有几号之几,不知怎么填得进去。一张表填完,又来一张,上面还有密密麻麻的各条说明,必须皱眉细阅。照片、印章以及各种证件的号码,更是缺一不可。于是半条命已去了,剩下的半条勉强可以用来回信和开会,假如你找得到相关的来信,受得了邻座的烟熏。一条命,有心留在台北的老宅,陪伴父亲和岳母。父亲年逾九十,右眼失明,左眼不清。他原是最外向好动的人,喜欢与乡亲契阔谈宴,现在却坐困在半昧不明的寂寞的世界里,出不得门,只得追忆冥隔了二十七年的亡妻,怀念分散在外地的子媳和孙女。岳母也已过了八十,五年前腿断至今,步履不再稳便,却能勉强
11、以蹒跚之身,照顾旁边之人。她原是我的岳母,家母亡故以来,她便迁来同住,主持失去了主妇之家的琐务,对我的殷殷照拂,情如半母,使我常常感念天无绝人之路,我失去了母亲,神却再补我一个。一条命,用来读书。世界上的书太多了,古人的书尚未读通三卷两帙,今人的书又汹涌而来,将人淹没。谁要是能把朋友题赠的大著通通读完,在斯文圈里就称得上是圣人了。有人读书,是纵情任性地乱读,只读自己喜欢的书,也能成为名士。有人呢,是苦心孤诣地精读,只读名门正派的书,立志成为通儒。我呢,论狂不敢做名士,论修养不够做通儒,有点不上不下。要是我不写作,就可以规规矩矩地治学;或者不教书,就可以痛痛快快地读书。假如有一条命专供读书,当然
12、就无所谓了。书要教得好,也要全力以赴,不能随便。老师考学生,毕竟范围有限,题目有形。学生考老师,往往无限又无形。上课之前要备课,下课之后要阅卷,这一切都还有限。倒是在教室以外和学生闲谈问答之间,更能发挥“人师”之功,在“教”外施“化” 。常言“名师出高徒” ,未必尽然。老师太有名了,便忙于外务,席不暇暖,怎能即之也温?倒是有一些老师“博学而无所成名” ,能经常与学生接触,产生实效。另一条命,应该完全用来写作。台湾作家极少是专业的,大半另有正职。我的正职是教书,幸而所教与所写颇有相通之处,不至于互相排斥。以前在台湾,我日间教英文,夜间写中文,颇能并行不悖。后来在香港,我日间教三十年代文学,夜间写
13、八十年代文学,5也可以各行其是。不过艺术是需要全神投入的工作,没有一位兼职然而认真的艺术家不把艺术放在主位。鲁本斯任荷兰驻西班牙大使,每天下午在御花园里作画。一位侍臣从园中走过,说道:“哟!外交家有时也画几张画消遣呢。 ”鲁本斯笑道:“错了。艺术家有时为了消遣,也办点外交。 ”鲁本斯所以传后,是由于他的艺术,不是他的外交。一条命,专门用来旅行。我认为没有人不喜欢到处去看看:多看他人,多阅他乡,不但可以认识世界,亦可以认识自己。有人旅行是乘豪华邮轮,谢灵运在世大概也会如此。有人背负行囊,翻山越岭;有人骑自行车环游天下。这些都令我羡慕。我所愿为的,却是驾车长征,去看天涯海角。我的太太比我更爱旅行,
14、所以夫妻俩正好互作旅伴,这一点只怕徐霞客也要艳羡。不过徐霞客是大旅行家、大探险家,我们,只是浅游而已。最后还剩一条命,用来从从容容地过日子,看花开花谢,人往人来,并不特别要追求什么,也不被“截止日期”所追迫。(选文有删改)4.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把办手续这类琐事放在文章开头,并非突出其重要性,而是要表达作者对于此类琐事的厌烦,同时也增添了文章的趣味。B. 文章既写到孝父母之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又写到读书、教书、写作、旅行等,充满了生活情趣。C. 作者认为老师太有名了,就会忙于其他事物,还不如不出名, “博学而无所成名” ,经常与学生接触,更能
15、产生实效。D. 本文语言洗练,娓娓道来,富有趣味。引用、典故等信手拈来,恰到好处,表达传神,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5. 本文写作者对人生的理解,流露出哪些情感?请结合原文概括。6. 有人说作者对人生的态度是悲观的,也有人说作者对人生的态度是乐观的。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答案】4. C 5. 对生活的无奈之情。 孝敬父母之情。 顾惜读书之情。重教书之情。思写作之情。慕旅行之情。恋恬淡之情。 6. 作者的人生态度是乐观的。作者以独特视角对生命进行了大胆的设想,从生计、亲情、闲情等方面阐释了对人生的认识,写出了生命的短暂、生活的纷繁复杂、人生面临的困窘与苦恼,以及作者的分身乏术
16、、无奈之情。人的生命只有一条,作者的无奈更彰显生命的可贵,作者的设想侧面表明人生可以是丰富多彩的,如果能让自己拥抱生活,可以6摆脱现实生活的尘俗杂事,可以尽孝道,享受亲情,也可以修身养性,活得从容超脱。我们应积极参与并体验生活,热爱生活,乐观面对现实,让人生丰富而充满乐趣。【解析】【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C 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 “还不如不出名” 、 “更能产生实
17、效”不合文意。故选C。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 (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 (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 (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5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概括文意作答。本文写作者对人生的理解,
18、流露出的情感,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作者以独特的思维与角度设想了九条命,有的为生计,有的为亲情,有的为友情,有的为闲情,娓娓道来,充满睿智和哲理,使人深思。细细品味可以知道,作者所假设的“九条命” ,完全是缘于九种情。文章节选了其中的七条命内容来写,通过概括每一段的大意来分析。结合文本内容“一条命,可以专门应付现实的生活” “一条命,有心留在台北的老宅,陪伴父亲和岳母” “一条命,用来读书。世界上的书太多了,古人的书尚未读通三卷两帙,今人的书又汹涌而来,将人淹没” “假如有一条命专供读书,当然就无所谓了。书要教得好,也要全力以赴,不能随便” “另一条命,应该完全用来写作” “一条命,专门用来旅行”
19、 “最后还剩一条命,用来从从容容地过日子,看花开花谢,人往人来,并不特别要追求什么”分析概括即可。【6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探究性试题,要求探究“有人说作者对人生的态度是悲观的,也有人说作者对人生的态度是乐观的。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可回答是悲观7的,也可回答是乐观的,但要做到观点明确,具有探究意味。但一定要结合文本或文本的具体事例作合理分析。贴近文本,尊重文本。一般采用“述”和“评”相结合的形式。本文作者以独特的思维与角度设想了九条命,有的为生计、有的为亲情、有的为友情、有的为闲情,娓娓道来,充满睿智与哲理,使人深思、给人启发。以总分的形式逐个记叙了不同的“命”所要
20、经历的事情,体现了作者希望可以摆脱现实生活中的尘事俗物,希望可以尽到自己的孝心、感受亲情和友情的温馨,希望可以修身养性,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读书、教书、写作、旅游等,希望可以从容超脱、不受约束地面对生活。所以总体来看,作者的人生态度还是比较乐观的,从这点分析比较好回答。自己的看法可结合生活的实际,围绕我们应积极参与并体验生活,热爱生活,乐观面对现实,让人生丰富而充满乐趣展开即可。其他理解,如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悲观的,观点明确,思路清晰,分析合理亦可。(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建设和管理好首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本次城市总体规划,以制约首都可持
21、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导向,以解决人口过多、交通拥堵、房价高涨、大气污染等“大城市病”为突破口,以改革发展为手段,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全面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构建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到 2020 年“大城市病”得到缓解,到 2035 年“大城市病”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到 2050 年全面形成具有首都特点、与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相适应的现代化超大城市治理体系。(摘编自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 )材料二:表 1:国家 城市排名综合指数(100=理想)社会稳定医疗保健文化与环境教育基础设施澳大利亚 墨尔本 1 97.5 95 100 95.1 100 100奥地利 维也
22、纳 2 97.4 95 100 94.4 100 100加拿大 温哥华 3 97.3 95 100 100 100 92.98加拿大 多伦多 4 97.2 100 100 97.2 100 89.3澳大利亚 阿德莱德 5 96.6 95 100 94.2 100 96.4数据经济学人智库2017 全球宜居城市报告表 2:评价类型 评价对象 排名最高十大城市综合评价城市宜居指数青岛、昆明、三亚、大连、威海、苏州、珠海、厦门、深圳、重庆城市安全性深圳、北京、成都、南京、上海、贵阳、青岛、济南、厦门、苏州公共服务设施方便性上海、广州、深圳、南京、青岛、北京、成都、济南、昆明、沈阳自然环境宜人性深圳、
23、上海、苏州、青岛、南京、成都、杭州、福州、威海、厦门社会人文环境舒适性深圳、上海、广州、成都、威海、济南、北京、南京、武汉、苏州交通便捷性厦门、苏州、济南、海口、银川、威海、石家庄、昆明、南京、长春分要素评价环境健康性厦门、西宁、银川、青岛、威海、长春、南宁、乌鲁木齐、昆明、深圳数据中科院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材料三:城市化是人口集聚、特别是向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集聚的过程。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9长,工业化思维指导下城市建设和城市运营的诸多弊病暴露无遗,人们对“宜居城市”的呼声越来越高。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 ,在新时代的新城镇格局下,城市宜居方
24、案发生了新变化,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城市宜居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国务院参事、住建部原副部长仇保兴提到德国弗莱堡,这个城市在法规体系、交流学习机制和市民参与等方面表现卓越,超越了传统模式,让居住者的幸福感可持续,最后达到城市居民寿命的延长。关于生态宜居城市的标准,仇保兴说,要由城市居民“用脚投票”决定。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首席经济学家李铁则表示,外来人口是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通过市场方式补足了城市的服务业短板。李铁为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提出了三点建议:首先要增加包容,要欢迎与新经济模式相关的市场化主体和外来人口参与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其次,要转变执政理念,要深入了解城市居民的需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藏自治区 拉萨 中学 2019 届高三 语文 五次 月考 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