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苑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山东省东苑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东苑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2018-2019 学年上学期高二质量检测历史试题2018.10.08第卷(选择题共 50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 百家争鸣时代的某思想家认为, “社会的自然秩序只需要每个人恪守其本来属于的位置就能够自然的得以保持。 ”他的伦理建立在两个思想之上:一个是(自身)臻于完善,另外一个就是关怀他人。该思想家是A. 老子 B. 孔子 C. 韩非子 D. 墨子【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提取体感关键信息“社会的自然秩序只需要每个人恪守其本来属于的位置”主张克己复礼, “关怀他人”提倡仁爱,可判断该思想家是孔子,故选 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
2、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2.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赞扬古代一位思想家“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 。以下属于该思想家的主张的是A.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B. “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C.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答案】C【解析】【详解】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属于道家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A;“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强调法礼的重要性,体现荀子的法礼结合的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孟子民本思想的体现,强调关心百姓,符合题干信息“提
3、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 ,故选 C;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体现出法家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 D。23.“文王(商朝末年周国统治者)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西周时的诸侯)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 ”这反映了A. 孟子的“仁政”学说B. 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C. 墨子的“兼爱”思想D. 庄子的“齐物”观点【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题干观点认为:周文王行仁义得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亡国;“世异则事异” ,世道不同了,处世行事的方式方法也要相应变化。这体现的是一种变革思想,属于法家。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4、 B。考点:百家争鸣点评: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1)春秋战国时期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思想文化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2)社会大变革有利于促进思想文化的繁荣。私学的兴盛造就了一批知名的思想家。(3)各国纷争的局面,为思想自由化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4)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度崩溃,封建制度逐渐形成,历史经历着时代的变革。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对当时社会变革,发表不同的主张,于是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是经济基础的变革在上层建筑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必然反映。4.中国古代某位哲学家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
5、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据此判断改言论体现的观点属于A. 道家B. 儒家C. 法家D. 墨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道家思想。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是反映道家的少私寡欲之类的无为而治,选 C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是道家的思想观点而非法家的3思想观点,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是道家的思想观点而非墨家的思想观点,选项B 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是道家的思想观点而非儒家的思想观点,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道家思想5.先秦时期某思想家提出:“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
6、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这一思想家是A. 孔子B. 庄子C. 韩非子D. 墨子【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的大意是“以德行来安排职位,按官职从事于职事,按功劳(的大小)决定赏赐(的多少) ,衡量功劳(的大小)而分配俸禄。所以官吏没有永远不变的富贵,而百姓也不会自始至终贫贱;有才能的人就选用他,没才能的人就使之居于下位” ,这句话体现了墨子“尚贤”的主张,选择 D 项符合题意。A 项儒家思想;B 项道家;C 项法家。所以答案选 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墨家思想6. 董仲舒说:“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为政而任刑,不顺于天,故先
7、王莫之肯为也 这表明其主要的治国思想是A. 以德治国 B. 天人合一 C. 严刑峻法 D. 效法先王【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任德教而不任刑”说明董仲舒在强调天人感应的思想主张下实施以德治国,故 A 项正确;天人合一不是材料中体现的主要思想,故 B 错误;C 和 D 均不是材料中体现的主要信息。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形成儒家思想7.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隅,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期之信绝” 。这反映出当时A. 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4B. 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C. 佛教与儒家伦理相抵触D. 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
8、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文字说明了佛教的主张与儒家重视的人伦道德正好相反,C 项符合题意,AB 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D 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故答案选 C 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魏晋时期儒学的发展佛教的挑战【名师点睛】儒学社会政治地位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被冷落孟子主张实行“仁政” ,强调民贵君轻,提倡放宽刑罚,减轻赋税虽有一定进步性,但在战乱纷争的时代,其主张无助于实现统一,距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太遥远,必然受到统治者的冷落。秦朝时期:法家独尊,儒家思想遭压制儒生依然遵循守旧思想以古非今,非议郡县制,站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9、的对立面。不仅不能为封建统治者服务,而且落后于形势的发展。西汉时期:确立正统地位,儒家思想享“独尊”汉初黄老“无为”思想无法解决汉武帝时期面临的加强中央集权的问题。董仲舒兼采百家学说,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发挥,增添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等内容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政治的需要,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宋明时期:儒学复兴发展到理学新阶段,理学统治地位确立。在回应佛道挑战的同时,儒学完成了更为理论化和思辨化的过程,理学产生并发展到心学,更加适应统治者的需要。明清之际:传统儒学遭挑战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人民起义风起云涌,王朝政治专制腐朽,八股取士因循死板,在思想领域开始出现对传统儒学的反思和批判
10、,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在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明清,是对儒家思想的新发展。维新变法运动时期:传统儒学被利用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道理。他宣称孔5子是托故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其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历史根据,减少变法的阻力。新文化运动时期:儒家思想遭受冲击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逆流。以陈独秀位代表的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旧道德,儒家思想受到强烈冲击。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儒家思想地位上升。儒家思想主要作为民族文化遗产被人们认识,取其
11、精华,去其糟粕与新文化建设结合,成为了进行传统文化和道德教育的思想要素。儒家思想在当今世界不少国家也有很大影响。8.朱熹在其编纂的大学中指出:“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朱熹此话的意图是A. 鼓励知识分子加强科学研究B. 强调加强自身修养的重要性C. 强调存天理,灭人欲D. 提倡知识分子应该经世致用【答案】B【解析】【详解】朱熹强调理学的修养论即“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通过格物致知而达到修养的最高境界“仁” ,因此格物致知并不是鼓励知识分子加强科学研究,而是强调知
12、识分子要加强自身的修养,故选 B;AD 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C 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9. 某思想家曾作诗中秋:“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山河大地拥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 ”该思想家是A. 孔子 B. 董仲舒 C. 朱熹 D. 王阳明【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吾心自有光明月” ,这体现了作者主张世间万物都是“我”的主观产物,结合所学可知这最有可能是心学家王阳明的主张。故选 D。A 项强调仁和礼,并未强调精神的力量;B 项主要是创立了天人感应的思想;朱熹是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主张格物致知,因此与题意明显不符。6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王阳明的思想。10.红楼梦中
13、,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 、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 ”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 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儒家经典遭摒弃B. 孔子权威地位动摇, 诗经遭到轻视C. 理学居于统治地位, “四书”更受重视D. 私塾是贵族子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答案】C【解析】【详解】A 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明清时期,儒学依然是官方的正统思想,孔子的权威不可能动摇,排除 B;明清时期,理学居于统治地位,从题干“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可以看出, “四书”更受重视,故选 C;不能因个别读书人就读私塾就认为私塾是贵族子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排
14、除 D。11.明朝有学者言:“惟夫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 ”以上言论A. 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B. 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C. 强调了民意的重要性D. 主张实行近代民主政治【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表明:对于国是的决策,应该是出于“群心” ,即匹夫匹妇之言也应该考虑。统治阶级不能因“匹夫匹妇”地位卑贱而予以否定,也就是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尊重民意,故选 C。材料只是谈尊重民众意愿,并没有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或实行近代民主政治,故排除 AD。材料没有体现出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故排除 B。12.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
15、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A. 奠定了中国文明古国的地位7B. 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C. 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D. 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火药在欧洲的应用与发展,使封建统治阶级日益衰落;指南针的使用,使欧洲人开辟了新航路,西方用殖民征服的方式将世界连接成一个以西方资本主义为主导的政体。在此基础上,西欧率先进入近代社会。所以答
16、案选 B。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13. 下列诗句中,能够充分体现“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写实倾向的是( )A. 采采茉莒,薄言采之。采采苯苜,薄言有之B.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C.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D.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内容及所学知识可知,A 属于诗经的内容,属于典型的现实主义文学,故本题选 A。因为 B 属于楚辞的内容,它属于浪漫主义文学,故 B 错误。此外 C 和 D 都属于浪漫主义文学,故 C、D 错误。 故本题选 A。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文学成就诗经14.
17、拉尔夫在世界文明史一书中指出:“元代戏曲的地位提高,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 ”材料反映了A. 元代是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的起源阶段B. 科举制的发展推动了元曲地位提高C. 商品经济发展是元曲繁荣的根本原因D. 元曲符合普通大众的精神文化需要【答案】D【解析】8【详解】元代是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阶段,故 A 错误;根据题干材料“元代戏曲的地位提高,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可以知道,科举制的废除推动了元曲地位提高,故 B 错误;C 项在材料无法得出,应排除;根据“元代戏曲的地位提高,成
18、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可以看出元曲符合普通大众的精神文化需要,故 D 正确。15.下图石刻记录了秦始皇东巡的有关情况,该石刻的字体是A. 甲骨文B. 小篆C. 隶书D. 楷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图片的解读能力。秦朝的官方文字是篆书,图片字体是小篆,所以 B 正确;A 项是商朝;C 项是汉代;D 项唐朝。所以答案选 B。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篆书16.下图是明代杜堇的题竹图 (画中人物苏东坡) ,画面右上方画家自题:“竹色经秋似水清,小阑凉气午来生。
19、新诗题上三千首,散作铿金戞玉声。 ”此画所反映的中国文人画的典型特点是9A. 强调个性表现B. 追求摹写逼真C. 重视气势雄壮D. 讲究工笔重彩【答案】A【解析】从材料“竹色经秋似水清,小阑凉气午来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在,中国文人画强调个性表现,故 A 项正确;B 项是宫廷画和民间风俗画的特征,排除;CD 项材料没有体现。17.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对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 汉赋在武帝时代走向创作全盛时期B. 唐田园派诗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C. 南宋辛弃疾的词慷慨激昂沉郁悲凉D. 明清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世情小说【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
20、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为适应市民阶层发展壮大,文学体裁方面出现世俗化趋势,涌现出了一大批世情小说,D 项正确。汉赋所体现出来的风格是铺陈排比、恢弘,更多是政治统治服务,排除 A。唐田园派诗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题干城市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对文学产生的影响无关,排除 B。南宋辛弃疾的词慷慨激昂沉郁悲凉,与题干城市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对文学产生的影响无关,10排除 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 D。18.“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 “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 ,这些诗句是对下列哪种传统艺术特点的描述A. 书法B. 绘画C. 戏剧D. 杂技【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三五步走遍天
21、下,七八人百万雄兵” 、 “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可知是我国戏曲艺术虚拟特点的体现,戏剧用虚拟手段表现戏剧时空场景的更替,故 C 项正确。书法是用毛笔书写汉字并具有审美功能的艺术形式,与题意无关,排除 A。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与题意无关,排除 B。 杂耍是旧时对曲艺、杂技等技艺的合称,与题意无关,排除 D。点睛:本题以古代戏剧为切入点,考查戏剧的特点。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信息“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 “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等,结合古代戏剧的特点,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19.下图是 1957 年周恩来总理看绍剧大闹天宫后,怀抱演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高级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10 月月 考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