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二)专题强化卷(含解析).doc
《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二)专题强化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二)专题强化卷(含解析).doc(2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文言文阅读 (二)考点 16 断句 5 颗星考点 17 筛选信息 5 颗星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100 分说明:请将题目的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一、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刘乔,字仲彦,南阳人也。少为秘书郎,建威将军王戎引为参军。伐吴之役,戎使乔与参军罗尚济江,破武昌,还授荥阳令,迁太子洗马。以诛杨骏功,赐爵关中侯,拜尚书右丞。豫诛贾谧,封安众男,累迁散骑常侍。齐王冏为大司马,初,嵇绍为冏所重,每下阶迎之。乔言于冏曰:“裴、张之诛,朝臣畏惮孙秀,故不敢不受财物。嵇绍今何所逼忌,故畜裴家车牛、张家奴婢邪?乐彦辅来,公未尝下床,何独加敬于绍?”冏乃止。顷之,迁御史中
2、丞。冏腹心董艾势倾朝廷,百僚莫敢忤旨。乔二旬之中,奏劾艾罪衅者六。艾讽尚书右丞苟晞免乔官。张昌之乱,乔出为威远将军、豫州刺史,与荆州刺史刘弘共讨昌。惠帝西幸长安,东海王越承制转乔安北将军、冀州刺史,以范阳王虓领豫州刺史。乔以虓非天子命,不受代,发兵距之。颍川太守刘舆昵于虓,乔上尚书列舆罪恶。河间王颙得乔所上,乃宣诏使镇南将军刘弘、征东大将军刘准、平南将军彭城王释与乔并力攻虓于许昌。舆弟琨率众救虓,未至而虓败,虓乃与琨俱奔河北。未几,琨率突骑五千济河攻乔,乔劫琨父蕃,以槛车载之,据考城以距虓,众不敌而溃。乔复收散卒,屯于平氏,河间王颙进乔镇东将军、假节,以其长子祐为东郡太守,又遣刘弘、刘准、彭城
3、王释等率兵援乔。 东海王越移檄天下帅甲士三万将入关迎大驾军次于萧乔惧遣子祐距越于萧县之灵壁 刘琨分兵自荥阳率兵迎越,遇祐,众溃见杀。乔众遂散,与五百骑奔平氏。帝还洛阳,大赦,越复表乔为太傅军谘祭酒。越薨,复以乔为都督豫州诸军事、镇东将军、豫州刺史。卒于官,时年六十三。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三十一)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东海王越移檄天下/帅甲士三万/将入关迎大驾/军次于萧/乔惧遣子祐/距越于萧县之灵壁/B.东海王越移檄天下/帅甲士三万/将入关迎大驾/军次于萧/乔惧/遣子祐距越于萧县之灵壁/2C.东海王越移檄/天下帅甲士三万/将入关迎大驾/军次于萧/乔惧遣子祐/距越
4、于萧县之灵壁/D.东海王越移檄/天下帅甲士三万/将入关迎大驾/军次于萧/乔惧/遣子祐距越于萧县之灵壁/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洗马是太子侍从官,平时负责管理宫廷马匹,太子出行时充任先导。B.领指在本职之外另兼较低职位,范阳王是诸侯,兼任豫州刺史,故称领。C.假节即借用符节,持节者大都镇守一方,战时可以斩杀违犯军令的人。D.祭酒有首席、主管意,后指年高德劭、举足轻重的人,军谘祭酒即军中首席幕僚。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乔初入仕途,屡次建立功勋。他参加灭吴之战,攻下武昌,参与诛杀杨骏,协助除掉贾谧,因而多次升迁,
5、获封勋爵,官至散骑常侍。B.刘乔不惧权贵,敢于直言谏阻。齐王司马冏十分器重嵇绍,经常走下殿阶迎接,刘乔认为司马冏不该如此谦卑,当面质问加以阻止。C.刘乔反对矫诏,起兵联合抗击。司马越调动刘乔和司马虓的官职,刘乔认为这不是皇帝旨意,联合司马颙等人发兵许昌,进攻司马虓。D.刘乔争雄兵败,晚年仍获重用。司马越领兵三万入关迎驾,打败刘乔,护送惠帝还都洛阳,直到司马越死后,刘乔才再次获得朝廷重用。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冏腹心董艾势倾朝廷,百僚莫敢忤旨。乔二旬之中,奏劾艾罪衅者六。乔劫琨父蕃,以槛车载之,据考城以距虓,众不敌而溃。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
6、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3
7、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有鸮飞入贾生舍,止于坐隅。楚人命鸮曰“鵩”。贾生既已谪居长沙,长沙卑湿,自以为寿不得长,伤悼之,乃为赋以自广。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
8、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1.用(/)给文中加框的一段话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B.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C.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D.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秀才”,别称茂才,原指才之秀者。汉代科举考试中
9、,院试合格的生员叫“秀才”,属士大夫中的最基层。B.“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C.“公卿”,“三公九卿”的简称,夏朝始设,周代沿袭,“公”即是周代封爵之首,“卿”是古时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D.“太傅”,古代职官。始于西周,为国王的辅佐大臣与皇帝老师,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三公之一;汉以后各朝代都有设置,但多为虚衔。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A.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就非常器重贾谊,担任廷尉后,就推荐贾谊,认为他年轻有才,能精通诸子百家的学问,于是汉文帝征召贾谊为博士。B.贾谊在汉文帝刚
10、刚即位时就专想揽权,更改各项法令,让诸侯必须到封地去上任。于是文帝下令把贾谊提拨到公卿大臣的位置上,但却也招来了各方嫉妒。C.文帝有感于鬼神之事,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周详地讲述了所以会有鬼神之事的种种情形。到半夜时分,文帝已听得很入神,不知不觉地在座席上向贾谊面前移动。D.文帝好长时间没见贾谊,自认为能超过他,交谈后感慨还是不如他。过了不久,文帝任命贾谊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是汉文帝的小儿子,受文帝宠爱,又喜欢读书,因此才让贾谊当他的老师。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1、3.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韦世康,京兆杜陵人也。世为关右著姓。祖旭,魏南幽州刺史。父夐,隐居不仕,魏、周二代,十征不出,号为逍遥公。世康幼而沉敏,有器度。年十岁,州辟主簿。在魏,弱冠为直寝,封汉安县公,尚(与皇帝家女儿匹配)周文帝女襄乐公主,授仪同三司。后仕周,从武帝平齐,授司州总管长史。于时东夏初定,百姓未安,世康绥抚之,士民咸悦。尉迥之作乱也,高祖忧之,谓世康曰:“汾、绛旧是周、齐分界,因此乱阶,恐生摇动。今以委公,善为吾守。”因授绛州刺史,以雅望镇之,阖境清肃。世康性恬素好古,不以得丧干怀。在州尝慨然有止足之志,与子弟书曰:“吾生因绪馀 ,夙沾缨弁,驱驰不已,四纪于兹。以不贪而为
12、宝,处膏脂而莫润。如斯之事,颇为时悉。 今耄虽未及壮年已谢眼暗更剧不见细书足疾弥增非可趋走 。禄岂须多,防满则退,年不待暮,有疾便辞。况娘春秋已高,温清宜奉,晨昏有阙,罪在我躬。意欲上闻,乞遵养礼,未访汝等,故遣此及。兴言远慕,感咽难胜。”诸弟报以事恐难遂,于是乃止。在任数年,有惠政,奏课连最,擢为礼部尚书。世康寡嗜欲,不慕贵势,未尝以位望矜物。闻人之善,若己有之,亦不显人过咎,以求名誉。四年,丁母忧去职。末期,起令视事。世康固请,乞终私制,上不准。尝因休暇,谓子弟曰:“吾闻功遂身退,古人常道。今年将耳顺,志在悬车,汝辈以为云何?”子福嗣答曰:“大人澡身浴德,名立官成,盈满之戒,先哲所重。欲追
13、踪二疏 ,伏奉尊命。”后因侍宴,世康再拜陈让曰:“臣无尺寸之功,位亚台铉。今犬马齿濆,不益明时,恐先朝露,无以塞责。愿乞骸骨,退避贤能。”上曰:“朕夙夜庶几,求贤若渴,5冀与公共治天下,以致太平。今之所请,深乖本望,纵令筋骨衰谢,犹屈公卧治一隅。”因而出拜荆州总管。十七年,卒于州,时年六十七。上闻而痛惜之,赠赙甚厚。赠大将军,谥曰文。注:绪馀:后代二疏:指汉朝两位主动辞官的叔侄疏广与疏受。1.下列文句中,加框部分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 A.今耄虽未及/壮年已谢/眼暗更剧/不见细书/足疾弥增/非可趋走B.今耄虽未及壮年/已谢/眼暗更剧,不见/细书足疾弥增/非可趋走C.今耄虽未及/壮年已谢/眼暗更
14、剧,不见/细书足疾弥增/非可趋走D.今耄虽未及壮年/已谢/眼暗更剧/不见细书/足疾弥增/非可趋走2.下面全属于韦世康“寡嗜欲”的一组是( ) 以雅望镇之,阖境清肃夙沾璎弁,驱驰不已性恬素好古,不以得丧干怀以不贪而为宝,处膏脂而莫润禄岂须多,防满则退恐先朝露,无以塞责A.B.C.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北魏时韦世康封为汉安县公被授为仪同三司之职,并随周武帝平定北齐,授为司州总管长史,得到周文帝女儿襄乐公主的赏识。B.尉迟迥造反时,担任北周丞相的隋高祖授予韦世康众人,做绛州刺史,镇守汾州、绛州,因为汾、绛为周、齐分界,常有暴乱,会动摇国家稳定。C.韦世康曾写
15、信对他的子弟们说,他的家族在朝廷为官,到现在已经有四代之久了,皆以不贪为宝,身处富庶之地而一无所取。D.韦世康在任多年,政治清明,奏请和赋税政绩都是最好,他不仰慕权贵,也不以显示他人的过失来求取名誉,后来因为母亲年老而离职。4.翻译文中划线句子。6因授绛州刺史,以雅望镇之,阖境清肃。年将耳顺,志在悬车,汝辈以为云何?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路隋,字南式,其先出阳平。父泌,字安期,通五经,端亮寡言,以孝悌闻。建中末,为长安尉。德宗出奉天 ,弃妻子奔行在,扈狩梁州,排乱军以出,再中流矢,裂裳濡血。以策说浑瑊,召置幕府。东讨李怀光, 奏署副元帅判官。从瑊会盟平凉,为吐蕃所执,死焉。 时隋
16、婴孺,以恩授八品官。逮长,知父执吐蕃,日夜号泣,坐必西向,不食肉。母告以貌类泌者,终身不引镜。 贞元末,吐蕃请和,隋三上疏宜许,不报。举明经,授润州参军事。李锜欲困辱之,使知市事,隋怡然坐肆,不为屈。韦夏卿高其节,辟置东都幕府。元和中,吐蕃款塞,隋五上疏请修好,冀得泌还。诏可。遣祠部郎中徐复报聘,而泌以丧至,帝愍恻,赠绛州刺史.官为治丧。 服除,擢隋左补阙、史馆修撰,以鲠亮称。穆宗立,与韦处厚并擢侍讲学士,再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每除制出,以金币来谢者,隋却之曰:“公事而当私贶邪?”文宗嗣位,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初, 韩愈撰顺宗实录,书禁中事为切直,宦竖不喜,訾其非实,帝诏隋
17、刊正。隋建言:“卫尉卿周居巢、谏议大夫王彦威、给事中李固言、史官苏景胤皆上言改修非是。夫史册者,褒劝所在,匹夫美恶尚不可诬,况人君乎? 议者至引隽不疑、第五伦为比,以蔽聪明。臣宗闵、臣僧孺谓史官李汉、蒋系皆愈之婿,不可参撰,俾臣得下笔。臣谓不然且愈所书已非自出元和以来相循逮今虽汉等以嫌无害公谊请条示甚谬误者付史官刊定 。”有诏擿贞元、永贞间数事为失实,余不复改,汉等亦不罢。 进门下侍郎、弘文馆大学士。久之,辞疾,不听,册拜太子太师。明年病卒,年六十。(节选自新唐书路隋传,有删改)【注】德宗出奉天:指唐德宗因属下兵变而到奉天(今陕西乾县)避难。1.下列对文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
18、谓不然/且愈所书已非/自出元和以来/相循逮今/虽汉等以嫌/无害公谊/请条示甚谬误者/ 付史官刊定B.臣谓不然/且愈所书已非/自出元和以来/相循逮今/虽汉等以嫌/无害公谊/请条示/甚谬误者付史官刊定C.臣谓不然/且愈所书已非自出/元和以来/相循逮今/虽汉等以嫌无害公谊/请条示甚谬误者/付史官刊定D.臣谓不然/且愈所书已非自出/元和以来/相循逮今/虽汉等以嫌/无害公谊/请条示/甚谬误者付史官刊定7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扈狩,大臣随从皇帝外出打猎,文中指的是路泌跟随德宗皇帝到梁州去视察。B.幕府,军中将帅处理事务的地方,也泛指衙署;幕府中聘用的人员称为幕僚。
19、C.明经,原义是通晓经学,后来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科目,主要考査儒家经义。D.服除,服指丧服,古人在守丧期间要穿丧服,守丧期满后脱掉丧服称为服除。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路隋为人至孝,对父感情很深。他的父亲路泌跟随浑域在平凉会盟,被吐蕃扣留后死在那里, 路隋从母亲口中得知自己长得很像父亲,终身都不照镜子。B.路隋坚守气节,不畏上官困辱。他在担任润州参军事时,受到了上司李锜的刁难.被派去管理市场,他安然坐在集市中处理事务,坚决不向李锜屈服。C.路隋为官清廉,不收他人财物。他担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等职时,每次朝廷授官的诏令出来,有人向他赠送财物,他都以公事不受私赠
20、为由拒绝了。D.路隋实事求是,修史态度严谨。他监修国史时, 有人提出顺宗实录内容不实,他一方面为作者韩愈辩护,一方面根据事实指出错误并作了修正。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遣祠部郎中徐复报聘,而泌以丧至,帝愍恻,赠绛州刺史,官为治丧。 (2)夫史册者,褒劝所在,匹夫美恶尚不可诬,况人君乎?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王结,字仪伯,易州定兴人。结生而聪颖,读书数行俱下,终身不忘。尝从太史董朴受经,年二十余,游京师,上执政书,陈时政八事,宰相不能尽用之。时仁宗在潜邸,或荐结充宿卫,乃集历代君臣行事善恶可为鉴戒者,日陈于前,仁宗嘉纳焉。大德十一年,以结为典牧太监,近侍以俳优
21、进,结言:“昔唐庄宗好此,卒致祸败,殿下方育德春宫,视听宜谨。”仁宗优纳之。出为顺德路总管,教民务农兴学、孝亲弟长、戢奸禁暴。属邑巨鹿沙河有唐魏征、宋璟墓,乃祠二公于学,表其言论风旨,以厉多士。改东昌路,境有黄河故道,而会通堤遏其下流,夏月潦水,坏民麦禾。结疏为斗门以泄之,民获耕治之利。至治二年,参议中书省事。 时拜住为丞相结言为相之道当正己以正君正君以正天下除恶不可犹豫犹豫恐生它变服用不可奢僭奢僭则害及于身丞相是其言 。未几,除吏部尚书,荐名士宋本、韩镛等十余人。泰定元年春,廷试进士,以结充读卷官。迁集贤侍读学士、中奉大夫。是岁,诏结知经筵,扈从上都。结援引古训,证时政之失,冀帝有所感悟。中
22、宫闻之,亦召结等进讲,结以故事辞。8元统元年,中宫命僧尼于慈福殿作佛事,已而殿灾,结言僧尼亵渎,当坐罪。左丞相疾革,家人请释重囚禳之,结极陈其不可。先时,有罪者,北人则徙广海,南人则徙辽东,去家万里,往往道死。结请更其法,移乡者止千里外,改过听还其乡,因著为令。至元元年,诏复入翰林,养疾不能应诏。二年正月二十八日卒,年六十有二。 (节选自元史列传六十五)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拜住为丞相/结言/为相之道当正己/以正君/正君以正天下/除恶不可犹豫/犹豫恐生它变/服用不可奢僭/奢僭则害/及于身丞相是其言/B.时拜住为丞相/结言/为相之道/当正己以正君/正君以正天下/
23、除恶不可犹豫/犹豫恐生它变/服用不可奢僭/奢僭则害及于身/丞相是其言/C.时拜住为丞相/结言为相之道/当正己以正君/正君以正天下/除恶不可犹豫/犹豫恐生它变/服用不可奢僭/奢僭则害/及于身丞相是其言/D.时拜住为丞相/结言为相之道/当正己以正君/正君以正天下/除恶不可/犹豫犹豫/恐生它变/服用不可/奢僭奢僭/则害及于身/丞相是其言/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史,官名。史官之长,秦称太史令,汉属太常,魏晋以后太师仅掌管推算历法。B.俳忧,古代以乐舞谐戏为业的艺人,其表演以科诨为特色,兼音乐、戏剧、歌舞。C.廷试,殿试、御试,科举制度中皇帝对会试录取的举人
24、在殿廷上亲发策问的考试。D.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为宋、元、明、清沿袭。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结自幼聪颖,过目不忘。他曾跟随太史董朴学习经书。二十多岁时,游学京师时,向宰相尚书,陈述了有关时政的八件事务,但未被全部采用。B.王结借古讽今,直言劝谏。大德十一年担任典牧太监时,曾经劝谏仁宗莫学当年唐庄宗宠幸艺人而招来祸败,宜视听谨慎,仁宗高兴地接受了意见。C.王结为官注重教化,为民解忧。在学校修魏征、宋璟墓二公祠,表彰他们的言论风度,以此劝勉士人。在东昌路时疏通会通堤河道,使百姓获耕种之利。D.王结为官公正,宽严相济。皇后僧尼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届高三 语文 二轮 复习 专题 文言文 阅读 强化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