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河南省南阳市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南阳市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南阳市 2018 年秋期高中一年级期中质量评估历 史 试 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 1 卷(选择题)和第 1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9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 1 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框。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 II 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4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第卷(选择题 6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1.5 分,40 小题,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2、目要求的)1史载:周王朝最初分封的封国,面积很小,二十个或三十个封国联合在一起,也没有王畿大。周王朝这样做的目的在于A.推动诸侯扩充疆域 B强化王室对地方的控制C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D.提高同姓贵族的地位2 (史记齐太公世家载:“是时周室微,唯齐、楚、秦、晋为强晋初与会,献公死,国内乱。秦穆公辟远,不与中国会盟。楚成王初收荆蛮有之,夷狄自置唯独齐为中国会盟,而桓公能宣其德,故诸候宾会 ”该段材料的主旨是A.介绍诸侯争霸的形势 B.说明周王室已经衰微C分析齐桓公称霸的外因 D.陈述各诸侯强国的国情3 “到公元前 800 年,西周有二百多个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其中 25 个封国较大,具有重要地-
3、 2 -位。 ”按照规定,这些诸侯国A.有任意选择继承人的权力 B.完全是在争霸战争中形成的C应向周王交纳土地税 D.必须承担周王的各种军事义务4史载周公制礼作乐,以宗法维系政治制度的运作。有百世不迁的大宗,有五世则迁的小宗。如以周封伯禽于鲁国,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国为例,以下有关分封与宗法关系的说明,最为恰当的是A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诸侯国不再以周天子为大宗B.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再分封诸侯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小宗C周天子是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内部再分封诸侯国的大宗D.周天子为一族,鲁伯禽另为一族,在宗法上,二者并无关系5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
4、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 D.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6有史料记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候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 ”由此可见,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A.使土地和政治权力层层分割 B.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C.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D.最大范围地扩大了国家疆域7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 481 年后,齐国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制国政,以至于自立为国君,并由周安
5、王册命为齐侯,姜齐遂变为田齐,史称“田氏代齐” 。这一现象反映出A.等级制度被废除 B.分封制度被破坏C.新的社会制度确立 D.贵族特权被废除8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 3 -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归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此大臣实际上A主张中央集权制 B.主张郡县制 C.反对分封制 D.反对郡县制9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这样形容秦代的皇帝制度:“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 “法令出一” 、 “别黑白而定一尊” ,该政治制度突出的特点是A浓厚的部族色彩 B.权力高度集中 C皇帝非常勤
6、政 D.严格的等级制度10.明代于慎行读史漫录中记载:“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盖武帝决事禁中,稀见卿相。 ”由此可见, “中朝”A.掌握军政大权,是独立的决策机构 B.分享丞相行政权,处理政事C.协助皇帝决策,削弱相权 D.担任行政职务,有名无实11.刘邦认为:“(秦始皇)为皇帝,而子弟为匹夫,内亡(通“无” )骨肉根本之辅,外亡尺土藩翼之卫。 ”汉初统治者为此而采取的措施是A.废除分封制 B.设置尚书令 C颁布推恩令 D.分封诸侯王12.马克斯韦伯说:“此一制度导致候补者互相竞争官职与俸
7、禄,因而使得他们无法联合起来形成封建官吏贵族。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这一制度是A世官制 B.科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察举制13.唐中宗曾未经三省同意封过一些官职,事后,这些官员大都被人瞧不起。这说明A.唐代君主专制高度强化 B.唐代出现君主立宪制的雏形C.三省六部制加强了君主专制 D.皇权一定程度受到三省制约14.马端临文献通考载:“宋朝设官之制,名号、品秩一切袭用唐旧。然三师、三公不常- 4 -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 ”由此可见宋朝A.众相制初步确立 B内外朝制度开始形成C相权进一
8、步削弱 D.内阁与枢密院分掌实权15.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 ”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16.“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 ”材料中的“它”是指A.西汉中、外朝制度 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C元朝行省制度 D.明朝内阁制度17.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时期 两宋 明清项目 50%以上的进士 43%的
9、进士任官前出身 平民 贫寒家庭A.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 B.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C.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 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18.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A.制度的良善在于不断的改革 B.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C.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 D.弥合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19.在谈到明朝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 5 -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
10、挡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 ”这意在说明内阁的设立A.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 B.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督察C.弥补了明太祖废丞相带来的弊端 D.直接导致了皇权削弱20.清末御史张瑞荫的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谨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 ”与材料的看法一致的是A.军机处实际上掌握了最高行政权 B.内阁制有利于加强皇权C.军机处官员多是平庸之辈 D.军机处有助于树立官场廉政之风21.关于雅典民主政治,苏格拉底说:“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去雇用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
11、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这段话A.表明雅典人用抽签的方法雇用一些行业的人B.认为抽签选举方式的危害小C实质上揭示了直接民主制度的弊端D.管理国家事务比抽签雇人容易出错22.罗马法内容丰富,体系完善,它的许多原则和制度对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主要有“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奴隶在法律上是“可以购买的东西”A. B. C. D.23.“在共和国晚期,特别是在罗马帝国时期,司法者建立起一项原则,即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被告有权利在法庭的法官面前同原告对质。 ”这项“原则”- 6 -A
12、.推动了罗马法由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 B.体现出古罗马司法追求公平公正C反映出民主是罗马法精神的本质内涵 D.确保了罗马帝国境内所有居民的平等24. 15-16 世纪,西欧各国普遍出现了采用罗马法的热潮,到 19 世纪初,则更出现了以罗马法为基础的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拿破仑法典 。由此可见罗马法A.为资本主义发展规范了社会秩序 B.推动了工业资本取代了商业资本C为资本主义立法提供了范本 D.保障了西欧社会资本原始积累25.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 ”这里“转折点”指的是A.国家权力重心由国王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 南阳市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期中 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