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检测题4(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x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检测题4(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检测题4(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九单元溶液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 B汽油用于清洗油污C金刚石用来制作玻璃刀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2下列各组物质能够得到溶液的是( )A碳酸钙和水 B高锰酸钾和汽油 C碘和水 D二氧化碳和水3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y 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则 y 可表示(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 B C D4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A石灰水 B食盐水 C碘酒 D冰水5一杯 7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后有晶体析出(晶体不含结晶水),若不考虑溶剂的蒸发,则剩余溶
2、液与原溶液相比( )A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B溶质质量不变C溶液质量不变 D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6现有一接近饱和的 Ca(OH)2溶液蒸发溶剂,增加溶质,降低温度,加热升温,这些方法中能使之成为饱和溶液的是( )A只有 B只有 C D7把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A面粉 B胆矾 C沙土 D汽油8R 是硝酸钾或氯化铵中的一种,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 2时,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7.5%BR 是 KNO3C中清液是饱和溶液D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的上层清液中溶
3、质质量分数小9 要使某固体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一定可行的方法是(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增加溶质 D增加压强10已知 30时,Na 2SO3在水中的溶解度为 36g。在一定量 Na2SO3的溶液中加入 6.4g Na2SO3后,恰好为 30的饱和溶液。若用 Na2SO37H2O 晶体代替 Na2SO3,欲使原溶液在30时恰好为饱和溶液,则需加入的 Na2SO37H2O 的质量为( )A12.8g B14.6g C20g D25g11如下图向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物质后,原来 U 型管内两臂在同一水平上的红墨水,右边液面降低了些,左边的液面上升了些,则加入的物质是( ) A活性炭
4、B生石灰 C硝酸铵 D氢氧化钠12右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t 1时,将 25g 丙加入到 50g 水中充分溶解后能得到饱和溶液C、t 2时,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D、分别将 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1,则所得到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313下表是氯化钠、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氯化钠 35.8 36.0 36.3 36.6 37.0 37.3溶解度/g 硝酸钾 20.9 31.6 45.8 63.9
5、 85.5 110A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在 2030温度范围内会相交B在 20时, 向 68g 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 32g 水,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8C从含有少量氯化钠的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得到较多的硝酸钾晶体,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使其结晶的方法D分别将 20时一定质量的饱和氯化钠溶液、饱和硝酸钾溶液升温至 40,此时硝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氯化钠溶液14小红同学在一定温度下进行 KNO3的溶解实验,实验数据如下,根据以上实验数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 1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B实验 2 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C实验 4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实验 3 大D该温度下
6、,KNO 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5右图是 a、b、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4A在 t2时,a 的溶解度等于 b 的溶解度Bc 的饱和溶液由 t1升温至 t2时,变成不饱和溶液C在 t1时,a、c 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D当 a 中含有少量 b 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a二、填空题16析处理图表中的信息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CO 2可与 NaOH 溶液反应生成Na2CO3和 H2ONaOH、Na 2CO3、NaCl 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如表所示 不同温度下在水中溶解度(S/g)物质0常温下在乙醇中的溶解度(S/g)10 20 30NaOH 4
7、2 51 109 119 17.3Na2CO37.1 12.2 21.8 39.7 0.01NaCl 35.7 35.8 36.0 36.3 0.1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NaOH 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填“增大”或“减小” ) ;(2)请用相应的数据列式表示 20时饱和食盐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不要求计算结果) ;(3)请写出一种把 Na2CO3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4)为证明 CO2能与 NaOH 发生反应,小明同学将 CO2通入饱和 NaOH 的乙醇溶液中请推测该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推测依据是17图甲是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t
8、2时,将 50g a 物质放入 50g 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2)将 t2时,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5(3)t 1时,将盛有 c 的饱和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如图乙) ,向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后,试管中的溶液变浑浊,原因是_。18如图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 NACl 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1)用图中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2)图中用来取用 NACl 的仪器是。(3)称量 NACl 时,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所示,游码标尺示位置见图,则称取的NACl 质量为 g;根据计算需要量水的
9、体积是(水的密度为 1g/mL) 。(4)NACl 称量完毕放回砝码时,发现 10g 的砝码有缺损,若其他操作步骤正确,则所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填 “大于” 、 “小于”或“等于” )10% 。三、实验题19某化学兴趣小组按右图所示装置(固定装置已省去)开展有关探究性实验。已知,过氧化氢足量,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前开关 K1和 K2均处于关闭状态。实验步骤如下:打开 K1、K 2,观察现象;关闭 K1,打开分液漏斗活塞,观察现象;打开 K1,观察现象;回收锥形瓶中的二氧化锰,洗净仪器放回原处。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的目的是;(2)步骤观察到试管中的现象是:有气泡从导 6管中冒出、 ,试管
10、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的类型是反 应(填“化合” 、 “分解”或“置换” ) ;(3)实验完毕后,回收二氧化锰的实验操作是、洗涤、干燥;(4)由步骤、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20为了探究“乙醇是否能溶于水” ,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步骤在盛有 2mL 水的试管中滴入 23 滴红墨水(振荡) ,然后加入约 2mL 乙醇(不要振荡) ,发现乙醇与滴有红墨水的水分层振荡试管,观察现象问题讨论(1)在水中滴入红墨水的目的是什么?(2)在操作步骤中,为了确保乙醇与水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实验操作时应注意什么?(3)要证明乙醇能溶于水,还应进行操作步骤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21小明对铁的锈蚀进行如下
11、探究。室温时,将包有样品的滤纸包用大头针固定在橡胶塞上,迅速塞紧,装置如图。观察到量筒内水沿导管慢慢进入广口瓶(净容积为 146 mL)。当温度恢复至室温,且量筒内水面高度不变时读数(此时瓶内氧气含量近似为零)。记录起始和最终量筒的读数以及所需时间如下表序号 样品 量筒起始读数mL量筒最终读数mL所需时间min1 g 铁粉、0.2 g 碳和 10滴水100 70 约 120l g 铁粉、 0.2 g 碳、10 滴水和少量 NaCl100 70 约 70(1)实验和说明 NaCl 可以 (填“加快”或“减慢”)铁锈蚀的速率。(2)实验开始后,广口瓶内温度有所上升,说明铁的锈蚀过程是 (填“放热”
12、或“吸热”)过程。(3)实验结束后取出滤纸包,观察到有红棕色物质生成,该物质的化学式是。(4)实验和是探究碳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请在表格空白处填写实验的样品组成。7(5)该装置还可用于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根据上述数据计算氧气的体积含量是 (保留 3 位有效数字)。四、推断题22某化学第二课堂小组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准备利用含 FeSO4和 CuSO4的废水(无其他难溶杂质),从中获得硫酸亚铁晶体,其流程如下图所示:(1)整个流程中,进行了两次操作 1,操作 1 是_(填操作名称)。(2)金属 X 是_(填化学符号),其加入废水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固体 A 中含有_(填化学符号)。写出
13、固体 A 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通过冷却结晶法得到硫酸亚铁晶体前需要进行操作 2,请问操作 2 是_。23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认识和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了解化学的奥秘,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内容。(1)A、B、C 是三种常见的含钙化合物。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略去):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B_;C_。(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我们常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 _的功能。五、计算题24某同学取 20g 黄铜(铜、锌合金)样品放入盛有 200g 稀硫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测得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 219.8g,试计算:8(1)生成氢
14、气的质量。(2)该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3)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 0.1%) 。25实验室里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相关数据如下:反应前物质的质量g 充分反应后物质的质量g过氧化氢溶液 二氧化锰 固体与液体混合物质量136.0 0.2 133.0请计算:制得氧气的物质的量为_。该实验中反应的过氧化氢的物质的量(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_理论上该实验所用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1参考答案1A【解析】A、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是利用氧气的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正确;B、汽油用于清洗油污是乳化现象,属于物理性质,错误;C、金刚石用来制作玻璃刀是利用金
15、刚石的硬度大,属于物理性质,错误;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吸热升华,属于物理性质,错误。故选 A。点睛: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等。2D【解析】A、碳酸钙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能和水形成溶液,错误;B、高锰酸钾不溶于汽油,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错误;C、碘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能和水形成溶液,错误;D、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16、,正确。故选 D。3A【解析】试题分析: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使水的质量减少,生成的氢氧化钙要结晶析出,溶液的质量也要随温度的改变发生变化,因为温度不变的质量分数不变,故答案选择 A考点:氧化钙的性质、饱和溶液的转化4D【解析】试题分析: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D、冰水是同一种物质的两种不同状态,是纯净物,故选 D考点:溶液的概念5A【解析】A、一杯 7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后有晶体析出,溶质的质量减少,溶剂的质量不变,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故选项说法正确;B、一杯 7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后有晶体析出,溶质的质量减少,故选项说法错误
17、;C、一杯 7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后有晶体析出,溶质的质量减少,溶剂的质量不变,则溶液质量减少,故选项说法错误;D、一杯 7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后有晶体析出,剩余溶液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2仍为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 A。点睛:根据题意,一杯 7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后有晶体析出(晶体不含结晶水) ,不考虑溶剂的蒸发,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少、溶剂的质量不变,结合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特征、溶质的质量分数等,进行分析判断。6D【解析】试题分析:接近饱和的 Ca(OH)2溶液蒸发溶剂,增加溶质,加热升温,这些方法中能使之成为饱和溶液,因为温度升高其溶解度变大。故选 D考点:溶液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 化学 下册 第九 单元 溶液 检测 解析 新版 新人 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