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选择题(本题共 40 小题,120 题每小题 1 分,2040 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其中2840 为选修部分,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选修情况选择作答)1下列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导致血浆中 pH 明显下降B草履虫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2下列有关人体血浆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蔗糖、血浆蛋白和激素等B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2、是组织液和血浆C血浆渗透压主要是靠 Na+和 K+维持D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可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引起组织水肿3如图表示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中的代谢废物排到外界环境只能通过肺和肾脏两个器官完成B肝脏中的葡萄糖浓度一定高于C淋巴细胞可与或直接进行物质交换D从物质角度比较,的主要区别是中含有较多的可 溶性蛋白4维持人体血浆的 pH 在 7.357.45 之间的原因不包括 AH 2CO3/ NaHCO3等物质对血液酸碱度的缓冲作用B血浆中过多的 HCO3-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C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 pH 的相对稳定D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
3、细胞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在酶的催化下发生反应5下图是 3 个圆所构成的关系图,其中甲为大圆,乙和丙分别为大圆之内的小圆。符合这种关系的是 2A突触、突触前膜、突触小体B细胞外液、血液、组织液C种群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随机分布D生态系统、种群、群落6下列关于人体大脑皮层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B能听懂别人的谈话,但不能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是 V 区受损C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大脑皮层能控制位于脊髄的排尿中枢D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7下列关于免疫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被毒蛇咬伤后注射抗蛇毒血清应用了体液免疫原理B自身免疫病是因为免疫系统
4、无法识别“自己”和“非己”C艾滋病又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灭蚊可有效控制艾滋病传播D过敏反应发生时一般会出现组织水肿现象8下表是研究“IL-18” (一种淋巴因子)对核辐射诱导小鼠脾脏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的研究,得到细胞凋亡相对值,据表分析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该实验对照组不仅为甲组B分泌 IL-18 的细胞在胸腺中分化成熟C从乙、丙两组数据可知,IL-18 能够抑制脾细胞凋亡DIL-18 还可以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和细胞集团9图为神经元之间的突触结构。研究发现,当轴突 a 引起神经元 e 兴奋后,该兴奋在传导中可组别 处理方法 0 h 12 h 24 h 48 h甲 无辐射损伤 00
5、16 0056 0048 0038乙 辐射损伤 0460 0420 053Q 0520丙 辐射损伤+IL-18 0239 0265 0279 02693被轴突 d 抑制;在 a 兴奋之前,若 b 先兴奋,会导致 e 兴奋性降低。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图中含有 2 个突触B当 a 使神经元 e 产生兴奋时,e 膜内侧的电位变化为由正变负Cd 可能产生了一种抗体作用于 e 上的受体使其不能用神经递质结合,从而出现抑制效应D.b 兴奋时,其释放的神经递质可能会使 a 释放神经递质的量减少10下图是血糖调控模式图,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胰 岛 B 细胞激 素 甲胰 岛 A 细 胞血 糖 水 平 下 降正
6、 常 血 糖 水 平血 糖 水 平 上 升激 素 乙血糖 浓度升高血糖浓度降低A激素甲的缺乏会导致肝糖原合成加强而引起血糖浓度上升B低血糖时激素乙分泌增多,可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使血糖恢复正常C激素甲和激素乙共同参与血糖调节是激素反馈调节的体现D激素甲的分泌加速了体内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11下图为在寒冷条件下某生命活动的调节的相关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 表示下丘脑,b 表示垂体,c 表示甲状腺4B血液中激素过多时,可通过反馈调节使激素分泌减少C激素可定向运输至靶细胞或靶器官D胰岛 A 细胞表面也存在激素的受体12对胚芽鞘尖端进行不同条件的实验处理示意图如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25.8黑暗25
7、.6单侧光11.5 11.2单侧光8.1 15.4单侧光云母片琼脂块生长素的相对含量甲 乙 丙 丁A若用相同厚度无色透明的玻璃片替代云母片,实验结果不同B光照对生长素合成的影响较小,但可影响生长素分布C单侧光照射导致向光侧部分生长素被分解而背光侧生长素不受影响D生长素能促进胚芽鞘尖端向光弯曲生长13为验证生长素和赤霉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某同学将胚芽鞘尖端以下的切段浸入 5 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和赤霉素溶液中,同时以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作对照,在 23的条件下培养 24h 后逐一测量切段长度。实验重复 5 次,结果取平均值,并绘制成下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赤霉素浓度为 01mg/L 时数据偏差较大
8、,对推导实验结论有干扰,应该舍弃B要得到 5 种浓度的溶液,应将生长素和赤霉素溶解于清水中C当浓度大于 10 mg/L 时,生长素会抑制燕麦胚芽鞘的生长D实验前需将胚芽鞘尖端以下的切段浸入蒸馏水中一段时间14下列关于植物激素或类似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休眠的种子用脱落酸溶液处理后,种子的休眠期将会被打破5B小麦花期时连续阴雨,通过喷洒 NAA 可防止小麦减产C细胞分裂素可以延长蔬菜的储存时间D密封储藏导致水果中各种激素如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的合成增加15图中甲、乙为同一群落中的两个种群,曲线表示 (=出生率/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 1和 t4时刻乙种群的种群密度相同Bt
9、2时刻甲、乙种群的种群密度都在增大C乙种群在 t2时刻以前数量一直在增长Dt 1t 2时间段内甲种群数量先上升后下降16如图表示在一个 10mL 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细胞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内斗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 B早期培养不需取样,培养后期每天取样一次C数量为 60000 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D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 17下图表示物种间的关系,甲、乙、丙三条曲线分别对应的生物依次是猪肉绦虫和猪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 鼠和狐 水稻和草 6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 A B C D18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 F 区和 T 区。20 世纪 90 年代初,F 区
10、豹种群仅剩 25 只,且出现诸多疾病。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 T 区引入 8 只成年雌豹。经过十年,F 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F 区的物种丰富度下降 B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C豹种群基因多样性增加 D预测豹种群数量将增加的主要依据是其出生率死亡率19以下关于群落动态变化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在冰川、沙丘上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B顶级群落结构最为复杂,各种生物数量比低级群落多C演替过程中灌木取代草本的主要原因是草本植物竞争实力弱D群落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变化的有序过程20如图所示为某食物链中各个营养级共有的能量流动情况,其中 ad 代表能量值。下列
11、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d 代表流向分解者的能量B若图示为第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动情况,则图中缺少的能量流向是流向下一(第二)营养级的能量C若图示为第二营养级的能量流动情况且为恒温动物,在气温逐渐降低时,假设 b 保持不变,则 b/a 的值将增大D若图示为第三营养级的能量流动情况,假设该动物的摄入量为 e,为了提高该动物的食物利用率,应提高 b/e 的值721下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人体液中物质交换、食物网中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 D 与 B 间不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换,D 与 A 之间才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换B丙图中碳只有 A 到 B、A 到 C 和 C 到 B 是以有机
12、物的形式传递的C因捕食关系而建立的食物链中,个体能量最少的是乙图中的 B 所处的营养级D甲、乙和丙分别属于生命系统的个体水平、群落水平和群落水平22某同学设计制作了 4 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成分和条件见下表。表中“1”表示有, “0”表示无。下列相应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乙成分缺失,功能不健全,存在时间可能最短B甲和丁的成分全面,设计合理,都可以长时间地稳定存在下去C四个人工生态系统的设计合理与否,均需要经受时间的检验D四个人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均是封闭的,而能量的流动是相对开放的,生态瓶的总能量需从外界输入23如图甲为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金字塔,图乙为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倒金字塔,以下解
13、释错误的是 A图甲表示能量流动的途径是绿色植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B图乙中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编号光照 水草 藻类 浮游动物 小鱼 河泥(微生物)甲 1 1 1 1 0 1乙 0 1 1 1 0 1丙 1 1 1 1 0 0丁 1 1 1 1 1 18于该系统内全部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C图甲生态系统中可形成多条食物链D图乙表示人类活动在该生态系统中起决定性作用,因此人和植物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2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研究生物的物种丰富度属于群落水平B生态系统的结构由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C若没有分解者会导致动植物遗体和排泄物堆积如山,
14、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D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完整的描述了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2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动物可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杀雄虫降低出生率,这属于化学信息的使用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是由生物发出并且通过双向传递而发挥作用D延长短日照植物黄麻的光照时间可提高麻皮产量,这属于物理信息的合理使用26下列实例中属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的是 A河流受到严重污染时,水体溶氧量下降,生物大量死亡,后经人为治理后得以恢复B森林中当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数量也增多,这样害虫种群的增长受到抑制C一片草地上发生火灾后,第二年就又长出茂密的草本植
15、物,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很快恢复D弃耕农田几年后,形成小树林27下图表示某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1)若图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种群,则 a 点后的变化可能原因是过度放牧9(2)若图所示为某发酵罐中菌种数量,则 b 点后变化原因可能是后期添加一定量的同种菌种(3)图中 c 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存环境发生剧烈变化,不再适合生存(4)图曲线可用于指导渔业捕捞,为了获得最大日捕捞量,应在 K/2 点捕捞A一种正确 B两种正确 C三种正确 D四种正确(以下 2840 为选修一的题,请学选修一的同学作答
16、)28.下列各种条件下,醋酸菌能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的是 A.氧气、糖源充足 B.氧气充足、缺少糖源C.缺少氧气、糖源充足 D.氧气、糖源都缺少29.下列有关传统果酒、果醋发酵和腐乳制作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A. 果酒、腐乳发酵的主要微生物属于真核生物,果醋发酵菌种属于原核生物B. 三种发酵过程中都可以通过控制发酵温度实现对微生物类型的控制C. 果酒发酵在无氧环境下进行,果醋和腐乳发酵在有氧条件下进行D. 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过程利用的都是微生物胞内酶30.在制备泡菜样品处理液时,对滤液起到净化作用的是 A. 氢氧化铝乳液 B. 氢氧化钠溶液C. 氯化镉溶液 D. 氯化钡溶液31.下列关于微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南省 双峰县 第一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生物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