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1(含解析).doc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1(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1(含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课时作业 11第一组 基础素养练习1古人云:“日之所照曰阳。 ”下列各项中,两者均属于“阳”的方位是( )A山之南、水之北 B山之南、水之南C山之北、水之北 D山之北、水之南答案:A2天干地支简称“干支” ,取义于树木的干和枝,是商代的一种主要的纪日方法。商代君主多以天干为名,如太甲、盘庚等,这反映出商代( )A天干地支知识已经在群众中普及B王权的自我神化C董仲舒“君权神授”观念的影响D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答案:B3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己、午、未、申、酉、戌、亥” 。按干支纪年法,2009 年是己丑年,由此推断新中
2、国成立于A己丑年 B戊子年C庚寅年 D壬辰年答案:A4战国时邹衍用五行相生说来解释朝代的变更,创立了五德始终说,按他的说法,夏禹是木德,商汤是金德,周文王是火德。秦始皇采用此说,把秦朝定为( )A土德 B金德C水德 D木德答案:C5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主人公郭靖、杨康名字来自于历史上的“靖康之变” 。 “靖康”是指( )A河南开封 B宋钦宗年号C宋徽宗庙号 D宋徽宗谥号答案:B6帝王的年号纪年是我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方法,下列历史名称中不涉及帝王年号的是( )A建安文学 B开元通宝C康乾盛世 D绍兴和议答案:B7隶书是中国书法的五种字体之一,它( )A源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B始于秦
3、朝,李斯以此字体书写了秦始皇二十六年诏铭C变化最为丰富,最能表现书法写意性D常用于书写古代官方文书,故又称正书答案:A8古代中国音乐理论专著乐记中说:“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 ”古代雅典人也崇尚艺术,甚至为公民观看演出提供津贴。这反映了两国( )A公民都喜爱艺术B都注重礼乐教化2C都注重礼仪D都能自由欣赏音乐、歌舞答案:B9 论语有曰:“礼为用,和为贵。 ”奥运会开幕式的“和”文化表现,体现了我们泱泱大国的气度。 “和”字在最初造字时的含义指的是( )A下棋出现平局 B战事休止C人际关系和谐 D音律和谐答案:D10有竹枝词云:“正月元旦又一春,大家小户喜盈盈。秦军胡帅左右站
4、,任何魔鬼难入门。 ”其中反映出中国习俗( )A阳历新年驱鬼图吉祥 B春节时节慰问军队C正月初一贴门神 D元宵时节闹花灯答案:C11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儒”在当时是一种( )A职业 B官职C政治思想 D谥号答案:A12下列现象体现古代避讳制度的是( )A秦始皇下令将正月改为端月B岳飞字鹏举C昌南镇改为景德镇D马三保改名为郑和答案:A13关于中国姓氏起源,唐人柳芳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事,则巫艺匠陶。 ”由此类推,王、侯、公孙等姓氏应源自( )A族号 B邑名C爵号 D官名答案:C14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孟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
5、郭。 ”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 )A官名 B爵位C谥号 D行业答案:A15从姓氏的演变看,下列姓氏中较古老的应是( )A赵 B姬C元 D吴答案:B16 百家姓是一本关于中文姓氏的书。据王明清玉照新志记载, “如市井间所印百家姓 ,明清尝详考之,似是两浙钱氏有国时小民所著。何则?其首云:赵、钱、孙、李 ,盖钱氏奉正朔, 赵乃本朝国姓,所以钱次之, 孙乃忠懿(钱王)之正妃,又其次则江南李氏。次句云:周、吴、郑、王 ,皆武肃(钱鏐)而下后妃。无可疑者。”据此推断, 百家姓应该成书于( )A西周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C隋唐时期 D北宋时期3答案:D17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序中写道:“元和
6、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白居易“左迁”说明( )A唐代有左边升迁的习俗 B唐代在地方当官称左迁C唐代官员从朝廷调任地方称左迁 D唐代贬官的人称左迁答案:D18 “疏”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如有贾谊的论积贮疏 、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 。 “疏”的正确解释是( )A科举考试中用于回答命题者问题的一种文体B陈述某种意见和事情的一种文体C是臣下向皇帝分条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D用比喻暗示一类的方式委婉规劝上级的一种文体答案:C19在古文言文中,原没有第三人称的阴性代词, “她”最早出现于( )A新思想的萌发 B辛亥革命时期C新文化运动时期 D新中国成立后答案:C20传统节日是体现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
7、载体,节日文化是民族性格、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下列四组诗句分别反映了中国古代四种传统节日习俗,其起源与佛教无直接关联的是( )A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B “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C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D “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答案:C21在中国古代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地位独尊。以下属于对皇帝尊称的是:( )天子 孤 圣上 殿下 陛下 圣驾A BC D答案:C第二组 题型适应练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 20 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 。B宾礼用于朝聘会
8、同,是天子款待来朝会的四方诸侯和诸侯派遣使臣向周王问安的礼节仪式。C郊祭犹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祇、人鬼。D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仪制祠祭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曾称地官、大司徒、计相、大司农等。解析:户部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答案:D4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含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如司马迁字子长,李白字太白,苏轼字子瞻。B玉玺,专指皇帝的玉印。秦汉以来,皇帝所用的印章称为玺,臣民所用的印章只能称为印。C表,是封建社会臣子对皇帝有所陈
9、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特殊文体,如出师表 陈情表 。D朔日,指中国农历每月的第一天;望日,指农历小月十五,大月十六;晦日,指农历每月的三十。解析:中国农历将每月的最后一天称为晦日。答案:D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隋唐科举考试设进士科,其时凡举人试于礼部合格者,称为“进士” 。明、清之制,殿试后赐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皆通称为“进士” 。B “迁苏州同知” “擢按察佥事” “进环右参政”中的“迁” “擢” “进”三个词语,在古代都是晋升官职的意思。C荫:庇荫,庇护。封建时代官僚的子孙因先代有功勋而受到封赏。 “封妻荫子”中的“荫”就是此意。D母忧:母丧的
10、婉辞。文言文中常有“丁父忧” “丁母忧”的说法,即遭逢父亲丧事和遭逢母亲丧事。解析: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答案:B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教授”是指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后成为一种学官名,掌管学校课试等事,位居提督学事司之下。现在是高等学校教师学衔或职务名称之一。B “母忧乞身”是指遭逢母亲去世,在朝廷任职的官员,请求辞职前去为母守孝。C “五更”是指年老还乡但富有学识经验的德高望重之人。古代设五更之位,天子要以父兄之礼来对待。D “结发” ,汉族婚姻习俗,一种象征夫妻结合的仪式。当夫妻成婚时,各取头上一根头发,合而作一结。解析:此题考查了解古汉语文化常识
11、的能力。此处“结发”意为“束发,扎结头发” 。古代汉族男子 20 岁束发而冠,女子 15 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 “加笄” 。答案:D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牙将”即牙门将,负责在防御工事“牙门”里统领士兵指挥作战的将领被称为牙门将,后来演变成类似于主将帐下的偏将、副将的职位。B “迁” ,意思是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但有时候也表示降职远调,如岳阳楼记中的“迁客骚人”和琵琶行中的“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C “节度使” ,唐代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而得名,节度使集军、民、财三政于一身,威权甚重,最终酿成安史之乱。D “
12、河朔” ,地区名,古代泛指黄河以北地区, “朔”在古代又可以表示时间概念,朔日是农历每个月的初一,而晦日是农历每个月的三十。解析:晦日是农历每个月的最后一天。5答案:D6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举人”原指被荐举的人,唐宋时指地方推举赴京应科考者,明清时指在每年一次的乡试中合格者。B “刑部”又称“秋官” “宪部” ,与吏、户、礼、兵、工并称古代六部,负责审定律令及审核刑狱。C “河阳”中“河”专指“黄河” ,古人认为“山南水北谓之阳” ,故“河阳”指黄河北岸的某地区。D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共二十一卷,分记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事件。解析:乡试是每
13、三年一次。答案:A7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茂材” ,又作“茂才” ,西汉时原作“秀才” ,到东汉时因避光武帝刘秀的讳而改为“茂才” 。B “鄙”是周代地方行政组织单位之一,五百家为一鄙,后引申为边邑、边境。C “工部”是古代“六部”之一,隋朝开皇二年始设立,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政令。D “甍”是古人对身故的一种说法,本称诸侯之死,后世也称皇帝的高等妃嫔、皇子、公主、贵族或官员之死。解析:封爵的大官之死可以称甍,普通官员之死不能称甍。答案:D8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七庙,天子的宗庙。即帝王设七庙供奉祖先,太祖庙位居正中,其左右
14、各为三昭三穆。后世把“七庙”作为王朝的代称, 过秦论中的“七庙隳”就是指秦朝灭亡。B终丧,守完父母的丧期。这缘于古代的“丁忧”制度。古代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一般须停职守丧三年,因特殊原因国家强招丁忧的人为官,叫作“起复” 。C乞骸骨是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意谓使骸骨得归葬故乡。 “听致仕” ,表示朝廷同意了,批准他退休。D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比如“唐高祖” “隋炀帝”都是谥号。解析:举例不当。中国古代,皇帝的称呼往往和年号、谥号和庙号联系在一起,唐高祖就是庙号。答案:D9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
15、一项是( )A字,是指古代男子在十八岁行冠礼后,由父母或师长为自己在本名之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与本名意义相关的名字。B漕运,是指在古代社会,封建王朝将所征田赋的部分粮食经由水路运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的一种专业运输方式。C太子少保,与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均为负责教习太子的东宫官职,分别是太保、太师、太傅的副职,后来成为一种荣誉性称号。D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它是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解析:古代男子 20 岁行冠礼。6答案:A10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笄”是古代用以盘头或别住帽子的簪子,特指男女十五岁成年可以插簪子
16、的年龄。B “记”是古代以记叙为主的文体,如桃花源记 ;也可按时间记述史实,如史记。C “拓本”是把碑刻、铜器等器物的形状和上面的文字、图像拓下来的纸本。D “经筵”是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设的御前讲席,宋代以翰林学士等任经筵官。解析:“特指男女十五岁成年”理解不恰当,应该是特指“女子十五岁成年” 。答案:A1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弟” ,唐以前指同曾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唐以后指同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同今之“堂弟” 。B “诸生” ,是古代中国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呼,明清后又指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C “陛下” ,
17、本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进言天子时须先呼台下侍者而告之,后成为与帝王面对面时对帝王的敬称。D “崩” ,古代对死的一种讳称,专指皇帝的死亡,意义相同的词语还有“崩殂、驾崩、仙逝、薨、不禄”等等。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分析能力。能力层级为 B 级。天子死曰“崩” ;诸侯死曰“薨”;士大夫死曰“卒” ;士死曰“不禄” ;庶人死曰“死” ;仙逝即去世,像仙人一样离开人间,是对“死”委婉的说法。答案:D1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第,即登科。第,指科举考试录取列榜的甲乙等次。隋唐时用于考中进士,明清殿试之一甲三名称赐进士及第。B冠,即弱冠,古代男子到了 20 岁要行冠礼,即戴
18、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C嘉祐,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用于纪年的专有名号,中国的年号制度是从秦始皇称帝开始启用的。D谥,指谥号。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解析:年号制度从汉武帝开始。答案:C1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古代设于京城的最高学府。博士,古代设置的国家最高学位。B知贡举,主试者称为“知贡举” ,就是“特命主掌贡举考试”的意思。C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D循吏,正史中记述的那些重农宣教、奉公守法、爱民富民的地方官。
19、解析:A 项“博士,古代设置的国家最高学位”错, “博士”是官名。答案:A1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偏将,副将,将军的辅佐,此官制始设于春秋,通常由帝王拜授,也有大将军拜授7的。B刑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刑法、狱讼事务的官署职务,其最高掌管为刑部尚书。C实封,食邑制度之一。封户有虚实之别,其封国并无疆土,封户亦徒有虚名,唯加实封者,才能收其所得封户的租税。D “迁”一般指升官,但也有作一般调动讲的,也有作降职远调的例“左迁” ,表升迁的词语还有“擢” “升” “出” “陟”等。解析:出,出,指出京受任。 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中的“出” ,就是指张衡离京任河
20、间王的相。答案:D1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代,考中进士只是有了出身,即具备了做官的资格,下一步还要经过吏部选试合格,才能授予官职。选试除以身、言、书、判为标准外,还有宏辞、拔萃等名目。规定试判三条,称之为拔萃。B唐高宗永徽二年开始,赐五品以上官员鱼袋,饰以金银,内装鱼符,出入宫廷时须检查,以防作伪。其中三品以上官员官服为紫色,用金饰鱼袋。C古代敬称刚去世而初拟定谥号、庙号的皇帝为大行皇帝,若是皇后则敬称大行皇后。“大行”意为“永远离去” 。D唐时,中央官员在陪都(东都洛阳)任职,称为分司。洛阳是当时全国政治、经济中心,远非偏处关西的长安所能比拟,唐朝天子常常因为漕运
21、不济和关中歉收而将整个政府机构迁到洛阳,称“就食东都”解析:未拟定谥号。答案:C16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庶孽,指品行邪恶的平民。庶,平民百姓,与“士”相对;孽,邪恶,也指不孝。B圣人,指具有最高智慧和道德的出类拔萃的人。C三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D五伯,即“五霸” ,通常指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解析:“庶孽”指品行邪恶的平民有误。 “庶”与“嫡”相对,指非正妻所生的,妾所生的儿子。答案:A17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士院,官署名,掌起草任免将相、号令征伐等机密诏令,并备皇帝顾问,宋称翰林学士院。B转运使,主管运输的中央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高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课时 作业 11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