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0(含解析).doc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0(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0(含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课时作业 10(一)主观断句题训练一、请为下面文段断句。1美与丑杨 子 过 于 宋 东 之 逆 旅 有 妾 二 人 其 恶 者 贵 美 者 贱 杨 子 问 其 故 逆 旅 之 父 答 曰 美 者 自 美 吾 不 知 其 美 也 恶 者 自 恶 吾 不 知 其 恶 也 杨 子 谓 弟 子 曰 行 贤 而 去 自 贤 之 心 焉 往 而 不 美。答案:杨子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参考译文】杨朱路过宋国,宿于旅店,看到旅店老板有两个老婆,那个长得丑的受到宠爱,
2、长得美的却受到冷遇。杨朱问这是什么缘故。旅店的老板说:“美的自认为美,我就不觉得她美了;丑的自己知道丑,我就不觉得她丑了。 ”杨朱便对他的学生说:“做贤德的事而抛弃自以为贤德的心理,到哪里会不受到赞美呢?”2郢书燕说郢 人 有 遗 相 国 书 者 夜 书 火 不 明 因 谓 持 烛 者 曰 举 烛 云 而 过 书 举 烛 举 烛 非 书 意 也 燕 相 受 书 而 说 之 曰 举 烛 者 尚 明 也 尚 明 也 者 举 贤 而 任 之 燕 相 白 王 王 大 说 国 以 治 治 则 治 矣 非 书 意 也 今 世 举 学 者 多 似 此 类。答案:郢人有遗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
3、举烛/云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举学者多似此类。【参考译文】郢国有一个人写信给燕国的相国。他是在晚上写的,灯光昏暗,于是对身边举烛的侍从说:“举烛。 ”可是不小心把这句话写到信里面去了。其实, “举烛”并非写这封信的意思(或目的)。燕国的相国收到信,理解为:举烛的意思乃是,追求光明,也就是要选拔贤德的人来加以任用。燕国的相国于是告诉了燕王,燕王大喜,以此来治理国家,国家因此2得到治理。虽然这样得到的效果很好,但是根本就不是原来的意思。现在的学者很多也是这样的。3知人善任郑 国 将 有
4、诸 侯 之 事 子 产 乃 问 四 国 之 为 于 子 羽 且 使 多 为 辞 令 与 裨 谌 乘 以 适 野 使 谋 可 否 而 告 冯 简 子 使 断 之 事 成 乃 授 子 太 叔 使 行 之 以 应 对 宾 客。(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注】 诸侯之事:诸侯之间的重大政治活动。答案: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参考译文】郑国将有诸侯之间重大政治活动的时候,子产就向子羽询问四周邻国所做的事情,并让他多参加谈判等交涉的活动。然后和裨谌一同乘车去到郊外,让他谋划怎样做可行,怎样做不行。
5、然后把计划告诉冯简子,让他参与决断。一切准备妥当,就交给子太叔让他去执行,来应对各国宾客。4天之道其犹张弓与天 之 道 其 犹 张 弓 与 高 者 抑 之 下 者 举 之 有 馀 者 损 之 不 足 者 补 之 天 之 道 损 有 馀 而 补 不 足 人 之 道 则 不 然 损 不 足 以 奉 有 馀 孰 能 有 馀 以 奉 天 下 唯 有 道 者 是 以 圣 人 为 而 不 恃 功 成 而 不 处。(取材于老子七十七章)答案: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
6、处。【参考译文】自然的规律,不是很像张弓射箭吗?弦拉高了就把它压低一些,低了就把它举高一些,拉得过满了就把它放松一些,拉得不足了就把它补充一些。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减少不足的,来奉献给有余的人。那么,谁能够减少有余的,以补给天下人的不足呢?只有有道的人才可以做到。因此,有道的圣人这才有所作为而不占有,有所成就而不居功。他是不愿意显示自己的贤能。5树难去易3夫 杨 横 树 之 即 生 倒 树 之 即 生 折 而 树 之 又 生 然 使 十 人 树 之 而 一 人 拔 之 则 毋 生 杨 矣 夫 以 十 人 之 众 树 易 生 之 物 而 不 胜 一 人
7、 者 何 也 树 之 难 而 去 之 易 也。答案:夫杨/横树之即生/倒树之即生/折而树之又生/然使十人树之而一人拔之/则毋生杨矣/夫以十人之众/树易生之物/而不胜一人者/何也/树之难而去之易也。【参考译文】杨树,横着栽它可以长,倒着栽也可以长,折断它也可以长。但是如果让十个人栽树,一个人在后面拔,那么就没有一棵树可以成活生长了。以十人之多,栽容易生长的东西,却不能够胜过一个人的力量,什么原因呢?栽树难而拔树容易呀。二、阅读材料,完成后面题目。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 6 处)夫骚与史千古之至文也其文之所以至者皆抗怀于三代之英而经纬乎天人之际者也所遇皆穷固不能无感慨。而不
8、学无识者流,且谓诽君谤主,不妨尊为文辞之宗焉,大义何由得明,心术何由得正乎?(选自章学诚文史通义史德)(1)文中所称的“骚与史”是指哪两部著作?答: (2)这段文字批驳了“不学无识者流”的什么观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答: 答案:夫骚与史千古之至文也其文之所以至者皆抗怀于三代之英而经纬乎天人之际者也所遇皆穷固不能无感慨。(1)离骚 史记(2)骚与史(或“屈原司马迁”)是文辞之宗。【参考译文】离骚和史记堪称千古以来最完美的文章,它们之所以能达到最高的境界,是因为(作者的)情怀直追夏商周三代的精英,并致力推究天道与人事的关系。但他们的遭遇都很困厄,自然不会没有感慨。那些学问不专精又没有见识的人,还认
9、为离骚与史记虽然讥刺毁谤君主,并不妨碍它们被尊奉为文辞的宗师,(如此)离骚 史记承载的大义怎么能够得到彰显,世道人心怎么才能得到端正呢?2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处断句。4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 向_其_先_表_之_时_可_导_也_今_水_ 已_变_而_益_多_矣_荆_人_尚_犹_循_表_而_导_之_此_其_所_以_败_也_今_世_之_主_法_先_王_之_法_也_ ,有似于此。答案: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参考译文】楚国人想袭击宋国,派人先在澭水里设立标记
10、。澭水突然暴涨,楚国人不知道,顺着标记夜间过河,淹死了一千多人,士兵惊吓的(惊呼声)如城上的房屋倒塌一样。先前测量时,是可以渡水的;但大军过河时,水位已涨高了,楚国人还是按照原来的标记渡水,这就是他们惨败的原因。当今的君主效法古代帝王的法令,就像这种情况。三、阅读材料,完成后面题目。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并完成后面的问题。(限 6 处)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若专用比兴,患在意深,意深则辞踬;若但用赋体,患在意浮,意浮则文散,嬉
11、成流移,文无止泊,有芜漫之累矣。(节选自钟嵘诗品序)(1)诗品与刘勰的 均为齐梁时的文学批评名著。 诗大序中将赋、比、兴与 合称为“六义” 。(2)选段最后一句话强调了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概括,不超过 15 个字。答案: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1)文心雕龙 风、雅、颂(2)赋和比、兴要结合起来使用(相济为用)【参考译文】所以诗有三种表现方法:一叫“兴” ,二叫“比” ,三叫“赋” 。文辞已经完了意思还有余,是“兴” ;借物来比喻情志,是“比” ;直接描写事实,写物而寓意于言,是赋。弘扬这三种表现手法,斟酌地采用它们,用风骨来强化它,用文
12、采来润饰它,使得体味它的人5余味无穷,听到它的人动心不已,这是诗中的最高的境界啊。如果专用比兴手法,弊病在用意太深,用意太深,文辞就滞涩。如果专用赋法,弊病在用意浮浅,用意浮浅,文辞就松散,(甚至于)嬉戏而造成(文意)流移不定,文辞没有归宿,就有芜乱散漫的拖累了。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并完成后面的问题。(限 6 处)大_丈_夫_所_守_者_道_所_待_者_时_时_之_来_也_为_云_龙_为_风_鹏_勃_然_突_然_陈_力_以_出。故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喻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故览仆诗者,知仆之道焉。(选自白居易与元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高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课时 作业 10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