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版5年高考3年模拟)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十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教师用书(含解析).docx
《(浙江专版5年高考3年模拟)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十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教师用书(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版5年高考3年模拟)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十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教师用书(含解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专题十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挖命题【考情探究】5 年考情考点 考试内容、考核要求真题示例 考查角度 学科素养考查热度2017 浙江 11 月选考,3,2 分古代水利工程 史料实证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和耕作技术的进步(b)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c)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a)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c)2017 浙江 4 月选考,1,2 分农业生产工具 历史解释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古代中国的丝织业(b)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和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b)唐宋陶瓷业的主要成就(b)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c)2018 浙江 4 月选考,3,2 分古代冶铁技术 时空
2、观念 2018 浙江 11 月选考,4,2 分宋代商业发展 史料实证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市”在历代的发展(d)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c) 2017 浙江 4 月选考,5,2 分宋代对外贸易 史料实证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c)“海禁”政策及其影响(c)2017 浙江 4 月选考,7,2 分重农抑商政策 历史解释 分析解读 本专题为高考必考专题,从考查内容的角度来看,着重考查古代经济发展的状况及其形成原因,如古代水利工程、农业生产工具的变化、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海禁政策的影响、古代商品经济发展对人们观念的影响等;从考查题型来看,多以选择题呈现,偶有主观题;从考查的试题形
3、式来看,多以史料为主,考查学生史料阅读理解分析能力;从学科素养考查方向来看,多以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为主。复习备考本专题,一是要从感性、直观的角度感知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状况;二是要从理性、抽象的角度来思考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影响。2【真题典例】破考点【专题概览】一、时空定位二、阶段特征本专题从农业、手工业、商业三方面介绍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历程,还从制度建设的角度,介绍了古代土地制度的变迁以及商业贸易政策的变化,使我们对古代中国经济发展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古代农业早期农业生产方式经历了从刀耕火种、石器锄耕(耜耕)到铁犁牛耕的三个发展阶段。与之相适应的耕作方式经历了从集体劳作到个体生产的变化。土地
4、制度则经历原始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国有土地所有制和土地私有制三个发展阶段。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而精耕细作则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古代手工业商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垄断。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土地私有化和小农经济的形成,官府垄断的局面被打破,形成实力雄厚、产品精美的官营手工业和满足广大人民需要的民间手工业并存的局面。民间手工业包括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中国古代手工业历史悠久、技术高超、工艺精湛,长期居于世界前列3古代商业在商周时期,商业也由官府所控制。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民间商人迅速崛起,从而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宋元时期商业得到空前发展,明清时期又发展到一个新
5、的高度。对外贸易一直是中国古代商业的一个重要方面,不断地发展繁荣,虽然明清时期受到了官府的压制,发展受到严重阻碍,但是在国际贸易体系中仍然占据重要地位古代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为历代中国政府所沿用,尽管这种政策在古代历史上有其客观的背景,但是对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负面影响依旧非常突出。明清以后的“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考点集训】考点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2013 重庆文综,2,4 分)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 )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
6、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 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答案 D2.(2018 浙江丽水、衢州、湖州三市高三期末,2)战国时代的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46 亩土地只能维持一个人的生活。到了宋代,以太湖流域为中心的两浙地区,大约 1 亩土地即可养活一个人。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有( )牛耕的普及 曲辕犁的推广水排的使用 铁锄的出现A. B. C. D.答案 A3.(2018 浙江台州高三期末,3)秦律对官府铁器的供应和使用有具体的规定,如果铁器损失,必须根据情况分别处理。秦律还规定对偷盗耕牛的人必须判罪,并规定厩苑所饲养的牛必须达到一定的繁殖率,达不到的需接受处罚。这些规定( )A
7、.反映出秦律的严苛残暴B.有利于农业的精耕细作C.推动秦代冶金业的发展D.说明铁犁牛耕逐渐普及答案 B4.(2017 浙江宁波十校 9 月联考,3)水利是中国古代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下列属于汉代关中地区修建的水利工程的有( )郑国渠 井渠 都江堰 白渠A. B. C. D.答案 D考点二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41.(2018 浙江暨阳联谊学校 3 月联考,5)夷坚志是记载宋人洪迈所经历的社会生活、宗教文化、伦理道德、民情风俗的一部作品,为后世提供了宋代社会丰富的历史资料。下列内容不可能出现在此书中的是( )A.曲辕犁的推广使用 B.商人入市籍不得为官制转变C.用煤作为燃料冶铁 D.除釉下彩绘外
8、出现粉彩瓷器答案 D2.(2018 浙江温州 3 月选考适应性测试,4)浙江慈溪唐五代秘色瓷窑址的发掘,使人们得以进一步认识“夺得千峰翠色来”名句所赞美的一类瓷器。有学者认为秘色瓷是当时这类瓷器的上佳之品。“这类瓷器”是( )A.青瓷 B.白瓷 C.唐三彩 D.釉下彩绘瓷答案 A3.(2018 浙江高三“五校联考”,3)杜甫的诗中写道:“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诗中赞颂的瓷器产于( )A.陕西耀州 B.浙江龙泉C.长沙铜官 D.四川大邑答案 D4.(2018 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三模,24)西汉政府在丝织业发达地区设置官营丝织作坊,如齐郡有“三服官”主管制作“天子之服
9、”,所属“作工各数千人,一岁所费数巨万”。长安有东、西织室,汉元帝时,每年花费五千万钱以上。这反映出汉代( )A.丝织业的生产技术高超 B.官营生产超过私营作坊C.官营丝织业生产规模大 D.丝织业为政府垄断专卖答案 C考点三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1.(2013 江苏单科,4,3 分)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材料反映了( )A.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 B.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C.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 D.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答案 B2.(2012 江苏单科,3,3 分)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下图场景的是( )A.“立九市,其
10、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B.“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C.“千竹夜市喧”;“蛮声喧夜市”。5D.“大街两边民户铺席十余里。”答案 D3.(2012 福建文综,14,4 分)隋都城图题记:“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墙),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宫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 )A.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 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C.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 D.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答案 C4.(2018 浙江杭州高三质检,3)北朝木兰辞曰:“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其反映出的正确信息有( )各种商品买卖都有固定的场所政府对“市
11、”实行行政管理集市地处交通便利之处草市已经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A. B. C. D.答案 A考点四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1.(2012 福建文综,15,4 分)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公家之利,舍其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在这里,司马光( )A.坚持“重农抑商”政策B.指出促进商业流通的重要性C.提出“农本商末”观点D.说明保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性答案 B2.(2018 浙江丽水、衢州、湖州三市高三期末,5)金银窖藏是古代中国地主、官僚、商人保藏财产的重要办法。明朝时期,福建海商在菲律宾等地经商所积的白银多被
12、窖藏。近年来闽南各地屡次发现当时窖藏的西班牙银币。该材料最能反映( )A.当时民间的中外贸易仍然存在B.古代中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C.金银窖藏无益于商品经济发展D.西班牙银币在世界范围流转答案 A3.(2018 浙江温州 3 月选考模拟,6)明代某士人指出:“闽省土窄人稠,五谷稀少。故边海之民,皆以船为家,以海为田一旦禁止,则利源阻塞,生计萧条万一乘风揭竿,扬帆海外,无从追捕,死党一成,勾连入寇。”这一言论意在说明( )A.闽省之民皆以海为生 B.闽省渔业发达的原因C.沿海贸易网络的形成 D.海禁政策的弊端所在答案 D64.(2018 浙江嘉兴 3 月选考模拟,2)有史家描述:西汉时“经商为富的
13、,虽富而不荣;耕读传家的,虽贫而尊。一旦显扬,远为富人所不及因此商人只要家境粗给,便急于改业,让他们的儿子离市场,进学校”。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当时( )A.商人谋求政治地位 B.工商业经济的发展C.商人地位比农民高 D.儒学独尊地位确立答案 A探史料探究一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原动力“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史料呈现史料 1 西周时期那种“千耦其耘”的大规模集体耕作制到秦汉则以“一夫挟五口,治田四百亩”的小家庭耕作制为主。与倡导农业生产小家庭化相配合的是,战国时期手工业也日益小家庭化一个家庭内“男子力耕女子纺绩”的自给自足的家庭小农业,逐渐成为中国农耕经济的主体。孟意华中华文化产生形成的基础史料
14、 2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战国孟轲孟子梁惠王上史料 3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这得益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井田制遭到严重的破坏。公元前 685 年齐国“相地而衰征”,公元前594 年鲁国“初税亩”。围绕着“争霸”战争的需要,春秋以至战国的整个历史阶段内,诸侯国们都在不停地进行着改革。经过改革,公室宗族逐渐衰亡,卿族甚或平民势力增强,这些都为文化的理性主义和人本思潮的兴起奠定了社会物质基础。潘俊杰、魏婧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读史指导史料 1:小农经济生产模式的形成
15、和特点史料 2:孟子描绘的小农经济特征史料主旨 史料 3:农业生产的发展对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及思想文化等社会转型的影响唯物史观史料 1: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史料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孟子的言论体现儒家的仁政理念史料 3: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变革史料解读 重点阐史料 1:西周到秦汉生产模式的变化。说明小农经济的地位史料 2:小农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反映了小农经济的脆弱性史料 3:生产工具改进和技术进步,推动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说明改革7释 推动社会发展史料认识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
16、变革与转型史料应用1.根据史料 1、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归纳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主要特点有哪些?答案 (1)分散性: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经营为主的经营方式。(2)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具有封闭性。(3)自足性: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4)脆弱性:具有规模小、水平低、分散性和抵御天灾人祸能力弱的简单落后小生产模式。2.根据史料 3 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小农经济的发展对当时社会转型有何影响?答案 (1)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促使井田制逐渐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渐形成;(2)加速了宗法分封制崩溃,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最终确立;(3)引起百家争鸣,促进思想解放。探究二 阻隔中
17、外的一道堤墙“海禁”与闭关锁国史料呈现史料 1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明王在晋海防纂要卷七史料 2 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即禁以后,百货不通,民生日蹙。故有以四五千金所造之洋艘,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今禁南洋,有害而无利,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清蓝鼎元论南洋事宜书读史指导史料 1:实行闭关政策的原因史料主旨 史料 2:“海禁”政策的影响家国情怀明清时期,统治者在对外贸易上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这些政策从本质上说是统治者面对外部世界的挑战而作出的一种消极
18、回应,不但抑制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而且原本已浮游于农耕文明之上的海洋气息也被彻底剥离了,普通百姓被隔绝在世界贸易体系之外史料解读重点阐释史料 1: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源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该政策使封建自然经济长期延续。体现了自然经济的现状史料 2:“海禁”政策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说明“海禁”政策不利于民生和社会稳定史料认识自给自足、落后闭塞的自然经济是“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推行的根本原因。闭关锁国政策尽管曾起到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但它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史料应用81.史料 1
19、在对外方面的主张是什么?出于何种考虑?答案 主张:闭关政策。考虑:认为中国无需与外国通商;闭关可以阻止外国入侵,防止内外勾结。2.根据史料 2 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实行“海禁”政策的后果。答案 “海禁”政策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限制了海外市场的开拓。3.根据上述史料,我们该如何看待明清时期的“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答案 “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产物。虽然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来侵略,维护了国家主权;但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并且使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落后于世界潮流。过专题【五年高考】A 组 自主命题浙江卷题组1.(2018 浙江 4 月选考,3,2 分)古诗有云:“岂料山
20、中有遗宝,磊落如 万车炭(煤)为君铸作百链刀,要斩长鲸为万段。”中国古代以煤作为燃料冶铁开始于( )A.战国 B.西汉 C.南北朝 D.北宋答案 B2.(2017 浙江 11 月选考,3,2 分)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右图所示人物主持的水利工程闻名于世,历苍黄风雨,惠泽中华民族两千余载,堪称世界水利工程的典范。这一水利工程是( )A.灵渠 B.都江堰C.郑国渠 D.白渠答案 B3.(2017 浙江 4 月选考,1,2 分)中国农业从远古洪荒走来,经历了“刀耕火种”“牛耕铁犁”等阶段。下列项中属于“刀耕火种”阶段的耕作工具有( )石斧 耧车 骨镰 曲柄锄A. B. C. D.答案 A4.(2017
21、浙江 4 月选考,5,2 分)日本所藏中国宋代提举两浙路市舶司“公凭”(官方文书)记载: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象眼四十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该史料反映了宋代( )A.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B.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C.“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D.“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答案 D5.(2017 浙江 4 月选考,7,2 分)清初两淮和两浙的盐商家庭总共不及 1000 家,而到乾隆末年,盐商家庭却已产生了 280 余名进士,占全国进士总数的 1.88%。这一现象反映了( )A.商人谋求转变社会地位 B.盐商经济实力迅速提高C.士贵商贱观念
22、已被打破 D.商人得到政府优厚待遇9答案 A6.(2016 浙江文综,17,4 分)在古代史家的笔下,大江之南的乡村社会,“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婚媾依时,闾阎安堵,妇人纺织,男子桑蓬,臧获服劳,比邻敦睦”。该材料反映的农业经济状况是( )A.土地过度集中 B.有田者无力可耕C.小农户个体经营 D.地权与劳动者契合答案 C7.(2016 浙江文综,15,4 分)定州在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下列关于定州的表述,正确的是( )秦汉始置州 唐代私营绫织作坊兴起宋代以制瓷业闻名天下 元代为中书省辖地A. B. C. D.答案 D8.(2016 浙江 10 月选考,5,2
23、分)唐代元稹估客乐诗云:“经游(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城中东西市,闻客次第迎。迎客兼说客,多财为势倾。客心本明黠,闻语已心惊。先问十常侍,次求百公卿。侯家与主第,点缀无不精。归来始安坐,富与王者勍(强)。”下列对该诗的解读,不合理的是( )A.“长安城”有常设的商业区B.商人交结长安权贵C.“估客”是财力雄厚的大商人D.商人政治地位提高答案 D9.(2016 浙江 10 月选考,8,2 分)清朝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下列表述符合作者思想的是( )A.“海禁”政策始于清初B.“海禁”期间曾短暂实行对外开放C.“海禁”的目的是严禁外国商人到中国
24、经商D.“海禁”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答案 D10.(2016 浙江文综,14,4 分)诗词歌赋既是历代文人墨客咏怀、记游、言志的文学表现形式,也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下列文句,与商业经济无直接关联的是( )A.“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西都赋)B.“贝锦斐成,濯色江波”(蜀都赋)C.“经游(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估客乐)D.“岢峨大舶映云日,贾客千家万家室”(广州歌)答案 B11.(2015 浙江 10 月选考,4,2 分)唐朝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可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牵引点高低,控制耕土深浅的农业生产工具。它是( )A.耦犁 B.曲柄锄 C.曲辕犁 D.翻车10答案 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 专版 年高 模拟 2020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专题 十一 古代 中国经济 基本 结构 特点 教师 解析 DOCX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095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