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生物课时提升作业七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生物课时提升作业七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高中生物课时提升作业七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35 分钟 100 分)一、选择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50 分)1.人类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是漫长的,直到 20 世纪初期,人们仍普遍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当时人们作出判断的理由不包括( )A.不同生物的蛋白质在结构上存在差异B.蛋白质与生物的性状密切相关C.蛋白质比 DNA 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并且能够自我复制D.蛋白质中氨基酸的不同排列组合可以储存大量遗传信息【解析】选 C。蛋白质不具备热稳定性,也不能复制,故 C 项符合题意。其他选项所述的蛋白质的特点与遗传物质应具备的特征一致,可作为判断蛋白质为遗传物质的理由。2.甲型 H7N9 流感病毒是引
2、起人患甲型流感的病原体,经科学家研究发现其化学成分中含有尿嘧啶核糖核苷酸,由此判断其遗传物质是( )A.DNA B.RNAC.DNA 和 RNA D.DNA 或 RNA【解析】选 B。尿嘧啶核糖核苷酸是 RNA 的组成单位之一,故甲型 H7N9 流感病毒内只含RNA,遗传物质是 RNA。3.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在培养 R 型细菌的 1、2、3、4 四支试管中,依次加入 S 型细菌的 DNA、S 型细菌 DNA 和 DNA 酶、S 型细菌蛋白质、S 型细菌荚膜多糖,经过培养,检查结果发现试管内仍然有 R 型细菌的是( )A.3 和 4 B.1、3 和 4C.2、3 和 4 D.1、2、3
3、和 4【解析】选 D。2、3、4 三支试管内只有 R 型细菌,因为没有 S 型细菌的 DNA,所以都不会发生转化。1 号试管内因为有 S 型细菌的 DNA,所以会使 R 型细菌发生转化,但是发生转化2的 R 型细菌只是一部分,试管内仍然有 R 型细菌。【误区警示】解答本题时,易忽略 1 号试管中仍然有 R 型细菌,误认为 1 号试管中的 R 型细菌能全部转化为 S 型细菌,而误选 C。4.为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详细过程,你认为用同位素标记噬菌体的方案应为( )A.用 14C 或 3H 培养噬菌体,再去侵染细菌B.用 18O 或 32P 培养噬菌体,再去侵染细菌C.将一组噬菌体用 32P 和 3
4、5S 标记D.一组用 32P 标记 DNA,另一组用 35S 标记蛋白质外壳【解析】选 D。用 32P 和 35S 分别标记 DNA 和蛋白质外壳, 35S 仅存在于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中, 32P 仅存在于噬菌体的 DNA 中。 14C、 18O、 3H 在蛋白质外壳和 DNA 中都含有,无法区别是哪一种成分发挥了作用。同时用 32P、 35S 标记蛋白质外壳和 DNA,沉淀物和上清液中都有放射性,也无法判断是哪一种成分发挥了作用。5.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世纪金榜导学号 94294135( )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 35S 和放射性同位素 32P 的培养基培养噬菌
5、体B.分别用 35S 和 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C.用 35S 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D.32P、 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分别说明 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解析】选 C。噬菌体营寄生生活,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保温时间不能过长,若保温时间太长则可能有含 32P 的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导致上清液中也能检测到放射性;用 35S 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理论上应存在于上清液中,但可能因搅拌不充分而使部分噬菌体外壳仍吸附在细菌表面,离心后存在于沉淀物中;本实验可说明 DN
6、A 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互动探究】(1)按 B 选项所述的标记方法,进入细菌体内的具有放射性的成分是什么?提示:用 32P 标记的 DNA。因为用 35S 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 32P 标记 DNA,在侵染过程中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DNA 进入细菌体内。(2)若 C 选项中的 35S 改为 32P,其实验结果的上清液有放射性,其原因是什么?提示:培养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DNA 含 32P)还未来得及侵染大肠杆菌,离心后这部分3噬菌体位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有少量的放射性。培养时间过长,部分大肠杆菌已裂解,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进入上清液,使上清液有少量的放射性。6.下列有关
7、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 DNAB.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C.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含有硫元素D.HIV 的遗传物质水解后产生 4 种脱氧核苷酸【解析】选 B。A 项,豌豆的遗传物质只有 DNA;B 项,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它的遗传物质DNA 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细胞质中也有;C 项,T 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 DNA,不含硫元素;D 项,HIV 的遗传物质是 RNA,初步水解后产生 4 种核糖核苷酸。7.下列有关生物的遗传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核酸B.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RNAC.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 或 RNAD.
8、没有哪一个实验能证明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解析】选 B。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 或 RNA,都是核酸,A 正确;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B 错误;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其遗传物质是 DNA 或 RNA,C 正确;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多个实验综合分析得出的,D 正确。8.(2016江苏高考)下列关于探索 DNA 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 R 型转化为 S 型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 DNA 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 T2噬菌体的 DNA 是用 32P 直接标记的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 DNA
9、 是 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有三点:(1)理解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与结论。(2)根据 T2噬菌体的生活特点确定培养方法。(3)明确噬菌体侵染实验的结论。4【解析】选 D。本题主要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 R 型转化为 S 型是基因重组的结果,A 项错误;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 S型细菌中存在一种转化因子,使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B 项错误;T 2噬菌体营寄生生活,需先用含 32P 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获得 32P 标记的细菌,然后再用 32P 标记的细菌培养噬菌体,获得 32P 标记的噬菌体,C 项错误;赫尔希
10、和蔡斯的 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 DNA 是 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 项正确。9.将加热杀死的 S 型肺炎双球菌与 R 型肺炎双球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则小鼠体内 S 型细菌、R 型细菌含量变化情况最可能是 世纪金榜导学号 94294136( )【解析】选 B。将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与 R 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时,由于小鼠体内免疫系统的存在,会杀死一部分 R 型细菌,同时在 S 型细菌的 DNA 作用下一部分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破坏小鼠体内的免疫系统,直至小鼠死亡,导致两种细菌的数量均增加,B 选项正确。10.S 型肺炎双球菌荚膜表面的不同抗原类型之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_2019 学年 高中生物 课时 提升 作业 31 DNA 主要 遗传物质 解析 新人 必修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093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