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一第3讲先秦、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精练(含解析).docx
《(课标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一第3讲先秦、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精练(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标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一第3讲先秦、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精练(含解析).docx(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3 讲 先秦、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一、选择题1.(2019 湖北武昌模拟)孔子不以族源作为辨别华夷的首要标准,认为华夏之作为违背礼乐文明则应贬其为夷狄,夷狄之作为符合礼乐文明则应褒其为华夏。孔子的态度说明( )A.华夷观念已经不复存在B.文化认同成民族间纽带C.华夏已被周边民族同化D.血缘关系失去政治意义答案 B 从材料信息看, 孔子辨别华夷的首要标准是看其言行是否符合礼乐文明 ,说明文化认同成民族间纽带,故选 B 项。当时华夷观念依然存在,故排除 A 项;C 项明显错误,排除;材料不能体现 D 项。2.(2018 湖南长沙一模)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国君及贵族、官僚为壮大自己的势力,纷纷招揽
2、人才,养士成风。士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合则留,不合则去”。这一现象( )A.加剧了争霸战争的残酷 B.导致了学术思想的活跃C.抑制了社会结构的变迁 D.推动了官僚政治的成熟答案 B 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 “百家争鸣” 。 从材料中的“纷纷招揽人才,养士成风”“合则留,不合则去”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士的地位提高,并可以灵活流动,这有利于学术思想的活跃,B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战争的残酷性,A 项错误;士阶层的兴起有利于社会结构的变迁,C 项错误;官僚政治形成于秦代,D 项错误。3.“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
3、”。他的观点(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答案 C 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 以德行仁者王 ”,强调以德服人,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因此 C 项符合题意。“王”字在甲骨文中象征着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2与孟子观点相左,排除 A 项;“无为而治”是道家的主张,可排除 B 项;宗法制度形成于商周时期,从时间上可排除 D 项。4.(2019 安徽合肥模拟)“法自君出,权尊于法”“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家族国家本位、实现社会和谐等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4、( )A.自然经济为主的生产方式B.宗法制为内核的政治结构C.外儒内法的封建统治思想D.大河流域独特的地理环境答案 A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从材料信息看,我国古代的基本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是维护国家和家族利益,注重礼刑结合,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自然经济为主的生产方式,故选 A 项。其他三项都不是主要原因。5.(2019 湖北武汉模拟)古代一位思想家主张尚贤、尚同,认为天下之乱是起于人们思想不同,“一人一义,十人十义,百人百义”。他是( )A.墨子 B.董仲舒 C.朱熹 D.李贽答案 A 本题主要考查墨家的主张。材料中的 “尚贤、尚同 ”是墨子的思想,A 项正确;董仲舒、朱熹和李贽都不符合
5、尚贤、尚同思想的要求,排除 B、C、D 三项。6.(2019 四川成都诊断)下图为湖北云梦秦墓出土的竹简局部图。这批竹简写于秦统一前后,内容多为当时施行的法律,书体主要为秦隶。这些竹简说明当时( )A.政局动荡影响文字统一 B.文字书写出现简化趋势C.隶书成为法定通用书体 D.法律文书使用独立书体答案 B 从图片看,古代文字呈现出越来越简化的特点,故选 B 项。图片没有文字统一的信息,A 项错误;隶书在这一时期没有成为官方通用书体,C 项错误;法律文书没有独立的书体,D 项错误。37.(2019 安徽芜湖质检)据汉书载,汉武帝之孙刘贺,幼年继承王位,公元前 74 年登基为帝,不久因种种劣迹、不
6、学无术被废黜,后被封为海昏侯。近年,刘贺墓出土了论语礼记等儒家简书及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孔子像。依据材料,可以得出( )A.郡国并行制已废除 B.汉书记载不足为信C.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D.论语成为儒家经典答案 C 由材料“刘贺墓出土了 论语礼记等儒家简书及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孔子像”可知西汉时期对儒家思想的重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儒学已成为正统思想,故C 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郡国并行制已废除,故 A 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刘贺墓出土儒家简书、孔子像,而非汉书的可信度,故 B 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论语成为儒家经典,故D 项错误。8.(2018 山东济宁质检)樊树志在国史概要中指出,对董仲舒“罢黜百家,
7、独尊儒术”的建议,后世学者产生了一系列的误解。误解之一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一人促成的;误解之二是,从此禁绝了儒家之外的诸子百家。这反映出( )A.后世学者的相关解释都不符合历史事实B.学术研究对历史现象的解释缺乏客观性C.史学研究无法正确揭示历史事物的本质D.对历史事物的不同解释会影响历史结论答案 D 后世学者对董仲舒的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产生误解,是因为不同学者的研究角度不同或者研究方法不同,这说明对历史事物的不同解释会影响历史结论,故 D 项正确。材料中所讲述的是后世学者的误解,但是并非所有后世学者的观点都不符合史实,故 A 项错误;学术研究往往是根据历史事实进行的,并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史 2020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专题 先秦 秦汉 时期 思想 文化 精练 解析 DOCX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093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