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资阳市资阳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四川省资阳市资阳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资阳市资阳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2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四川省资阳市资阳中学 2019 届高三语文 10 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文言文阅读(57 分)(一)文言文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陈咸,字逢儒。登淳熙二年进士第。调内江县尉,县吏受贿,赋民不均。咸以闻于部使,为下令听民自陈利病,而委咸均其赋。改知果州南充县,转运司辟主管文字。岁旱,税司免下户两税,转运使安节以为亏漕计,咸白安节曰:“苟利于民,违之不可。 ”安节从之。蜀岁收输绢钱,民以为病,咸白安节,核入节出,奏岁减二十余万缗。大修学宫,政以最闻,改知普州。开禧元年,边事兴,四川宣抚使程松奇其才,辟主管机宜文字。咸贻书劝松捐金帛,募死士,搜人才;考图籍以疏财用之源,视险要以决攻
2、守之计。松复书深纳,然实不能用。副使吴曦蔑视松易置将兵不关白正使咸忧之复说松收义士为缓急用据险厄立关堡以备不虞松又不能用。迁利路转运判官。曦叛臣于金,关外四州继没,人情大骇。咸留大安军督军粮,檄其守杨震仲振流民,备奸盗,众稍安。安丙密以曦反谋告咸,咸即遣人告松,松不之察。曦以咸蜀名士,欲首胁之以令其余,檄咸议事,咸不往,遂之利州。安丙寻奏以咸总蜀赋,从之。时僭乱后,帑藏赤立。咸至武兴,与丙商榷利病,兵政财计,合为一家。核诸司羡余,移支常平广惠米。汰弱兵二万余,规画备至,故军兴增支之数,皆不取于民。咸昼夜精勤,调度有方,不二岁,钱粮布帛饶足。嘉陵江流忽浅,或云金人截上流,咸不动,疏而导之,自益昌
3、至于鱼梁,馈运无阻。金州地险,咸增馈米以实之,人皆曰:“金州之险,金人不可向,何益之为?”咸曰:“敌至而虑,无及矣。 ”未几,金人犯上津,赖以固。召为司农少卿,卒。丙列奏其功,赐谥勤节。(节选自宋史卷一百七十一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副使吴曦蔑视松易置将兵不关白正使咸忧之复说松收义士为缓急用据险厄立关堡以备不虞松又不能用B. 副使吴曦蔑视松易置将兵不关白正使咸忧之复说松收义士为缓急用据险厄立关堡以备不虞松又不能用C. 副使吴曦蔑视松易置将兵不关白正使咸忧之复说松收义士为缓急用据险厄立关堡以备不虞松又不能用D. 副使吴曦蔑视松易置将兵不关白正使咸忧之复说松
4、收义士为缓急用据险厄立- 2 -关堡以备不虞松又不能用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漕计,指漕运总量。漕运是古代利用水道来调运粮食(公粮为主)的运输方式。B. 以最闻,指因政绩考核优秀而闻名。古代考核政绩时划分的等级以上等为“最” 。C. 图籍,图是指地图;籍是指书籍。古代官府通过图籍来了解疆土、居民等情况。D. 檄,指古代官方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在本文中作动词,用檄文告知。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陈咸长于政事,体恤百姓。内江县官员贪贿无为,赋民不均。陈咸陈情部使,部使让他听准百姓自陈利病,并让他来做调整赋税
5、工作。B. 陈咸应变有方,效果显著。吴曦叛宋投金,多地失守,民心震惊。他督促收集军粮、发布文告赈济流民、防备奸盗,百姓最终安定下来。C. 陈咸总理蜀赋,调度有方。安丙推荐他总理蜀地赋税,他和安丙一同研究财政现状,把兵政财计合为一家,合理调度,收到明显效果。D. 陈咸面对困境,积极有为。面对嘉陵江被金人上游截流的传闻,他并不惊慌,而是积极疏导航道,使得从益昌到鱼梁的航运保持畅通。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安丙密以曦反谋告咸,咸即遣人告松,松不之察。(2)咸曰:“敌至而虑,无及矣。 ”未几,金人犯上津,赖以固。【答案】1. B 2. C 3. B 4. (1)安丙暗中把吴曦投金
6、弃宋的谋反计划告诉陈咸,陈咸马上就派人告诉程松,程松却不去核查这个情况。(2)陈咸说:“敌人来了再去考虑,可能就来不及了。 ”不久,金人(果然)侵犯上津,金州依靠(提前做好的准备)来固守不失。【解析】【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在 A 项设置两处错误, “据险厄” “立关堡”应该为并列的举措, “以备不虞”为目的。C、D 项各设置三处错误, “不白正使”为动宾搭配,不可断开;“为缓急用”中的“为用”搭配不可断, “据险厄”与后“立关堡”为同一结构。原文为“副使吴曦蔑视松,易置将兵,不白正使。咸忧之,复说松收义士为缓急用;据险厄,立关堡,以备不虞。松又不能用” 。- 3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
7、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是从阅读材料中选取四个能够体现古代文化含义的词语,结合上下文,对其相关内容进行解释,反映其中文化意义,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A 项考查漕运方面的知识。“漕”字的本义即为“利用水道转运粮食” , “计” ,根据原文中“亏”可知“数量” 。B 项考查古代考核政绩方面的内容, “闻”指得名,被知晓等。C 项考查是是关于古代
8、地理、户籍的词语。根据原文“考图籍以疏财用之源” ,可知这“图籍”应该与理财有关,可见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书籍。 (荀子荣辱:“循法则、度量、刑辟、图籍,不知其义,谨守其所,慎不敢损益也。 ”杨倞 注:“图谓模写土地之形,籍谓书其户口之数也。 ”)D 项“檄”字比较熟悉,但也要结合文意判断。文中“檄咸议事,咸不往” ,可见并不是文书之意,可以理解为用文书征召。【3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在拟制时,首先将阅读材料的内容分为若干个方面,然后选择较为重要又能贯穿全文的四个方面作为切入点,用四个选项来进行分析和概括。A 项分析概括的内容是传记的第一部分内容。陈咸任职内江县尉,面对当地“官员贪贿无为,赋民不
9、均”的现状,陈咸作为一个中等官吏,自己陈情上级部使官,借助上级的力量和委任施行官职,可见他在政事的“得体”与“尽责”上,都是有特点的;从他担任“调整赋税的工作”的目的上看,他处理政事是从“体恤百姓”的角度去考虑的。B 项分析概括的主要内容为陈咸任迁利路转运判官期间。当时身为四川宣抚副使的吴曦叛宋投金、造成乱局,陈咸为稳定局势,主要做的工作有“督促收集军粮” 、 “檄其守杨震仲” ,但是具体的“发布文告赈济流民、防备奸盗”的行为都是“太守杨震仲”所为(在实施) ,这是第一处错误。第二处错误则是对安定民心效果的概括,原言为“民稍安” , “百姓最终安定下来”的表述不准确。 C 项涉及陈咸到利州和武
10、兴两地后的内容。 “安丙寻奏以咸总蜀赋” 、 “与丙商榷利病,兵政财计,合为一家”等内容概述正确, “不二岁,钱粮布帛饶足”为效果的表述,也正确。D 项涉及陈咸“疏导嘉陵江”的内容, “或云金人截上流,咸不动”可知他处变不惊的心态。具体内容,转述不误。【4 题详解】试题分析:理解是文言文翻译的基础,而对文章的理解取决于对文中关键词语的理解。第- 4 -(1)小题关键词有“密” “察”两处。 “密”意是暗中,暗地里;“察”意为了解。关键虚词有“以”和“即” 。 “以”的宾语是“曦反谋” ,动词是“告” ,可知“以”为介词“把” ;“即”意为“就” , “马上” 。重点句式“松不之察” ,为宾语前
11、置句,即“不察之” ,指“曦反谋”一事。第(2)句关键实词有“无及” “未几” “犯” “赖” ;关键虚词有“而” “以” ;重点句式“赖以固” 。参考译文:陈咸字逢儒,南宋淳熙二年(1175 年)中进士。 (初)调内江县(属四川)尉,当时县吏受贿,不能公平收取民赋,陈咸把这种情况上报部使,让他授权地方官吏听取百姓反映陈述弊端,部使官员委托陈咸平均民赋。后改南充(属四川)知县,转运司征召陈咸主管文书。那年大旱,朝廷税司部门免除百姓两种税赋,转运使安节认为这样会影响朝廷的漕运收入,陈咸禀告安节说:“如果这项措施是对下户平民有好处的,违备它是不应该的。 ”安节听从了陈咸的建议。蜀地每年强行征收绢钱
12、,致百姓怨声载道,陈咸禀告安节,应该核定收入,节约开支,并奏请上司每年减免 20 余万缗。陈咸还大修学宫,政绩卓著,改任普州(今四川)知州。开禧元年(1205 年)边关发生战事,四川宣抚使程松视其才华出众,授陈咸主管机宜文字,他向程松写书信建议程松拿出金帛,招募为国效死的将士,网罗人才,考查土地和户籍(材料)以疏理财用之源,根据险要的地势情况来决定攻守的策略。程松复信深表接受,实际上没有采用。副使吴曦瞧不起程松,调动将兵,不告诉正使。陈咸对此深感忧虑,又劝程松收纳义士作为战情紧急的备用,要据守险要扼口,建立关隘战堡,来防备意外的变故,程松仍然没有采纳。陈咸后来迁任利路转运判官。吴曦叛宋投金,关
13、外四州(阶、成、和、凤)相继被割给金国,民情大惊。陈咸留下大安地区的军队来督促军粮,发布文告给大军地区的太守杨震仲让他赈济流民,防备奸盗,百姓才稍稍安定。安丙暗中把吴曦造反的阴谋告诉陈咸,陈咸立即派人告诉程松,却不去深入了解(侦察、核查)这个情况。吴曦觉得陈咸是蜀地名士,就想欲先胁迫他让他来影响其他将兵(投降金人) 。他向陈咸用公文征召请他来议事,陈咸(觉察到其中的阴谋)没有前往,于是就去了利州。安丙不久又上奏朝廷让陈咸总理蜀地赋税财政,陈咸接受了这个建议。当时国家动乱之后,国库出现赤字。陈咸到武兴,与安丙商讨(现实中)赋税政策的利弊,把军事和行政财政合为一体,请安丙上奏朝廷。(陈咸)又查核诸
14、司财政盈余,移支常平广惠粮仓的米粮。减弱兵二万多,精心规划,所以用于发展军队的新增支出的资金,全不从百姓收取。陈咸日夜精心理财,调度有方,不到两年,钱粮布帛充盈富足。嘉陵江流量突然减小,有人说这是金人在上游截流造成,陈咸并不为所动,在当地疏通河道引导流向,从宜昌到鱼梁,确保粮草运输无阻。金州地势险要,陈- 5 -咸增拨金州粮草来充实战斗力,人们都说:“金州地势那么险要,金人根本不可能有进攻的可能,那给金州增加粮食有什么必要呢?”陈咸说:“敌人来了再去考虑,可能就来不及了。”不久,金人(果然)侵犯上津,金州靠提前的准备来固守不失。 (后来)被朝廷征召为司农少卿。去世后,安丙上报他的功劳,赐谥“勤
15、节” 。(二)文言文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泽自幼豪爽有大志。登元祐六年进士第。廷对极陈时弊,考官恶直,置末甲,调衢州龙游令。民未知学,泽为建庠序,设师儒,讲论经术,风俗一变,自此擢科者相继。通判登州。境内官田数百顷,皆不毛之地,岁输万余缗,率横取于民。泽奏免之。朝廷遣使由登州结女真,盟海上,谋夹攻契丹,泽语所亲曰:“天下自是多事矣。 ”退居东阳,结庐山谷间。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嬴卒十余人。磁经敌骑蹂躏之余,人民逃徙,帑廪枵然。泽至,缮城壁,浚湟池,治器械,募义勇,始为固守不移之计。上言:“邢、洺、磁、
16、赵、相五州各蓄精兵二万人,敌攻一郡则四郡皆应,是一郡之兵常有十万人。 ”上嘉之。金人逼二帝北行,康王即帝位于南京,泽入见,涕泗交颐,陈兴复大计。金人谋攻汴京。自郑抵白沙,去汴京密迩,都人震恐。僚属入问计,泽方对客围棋,笑曰:“何事张皇,刘衍等在外必能御敌。 ”乃选精锐数千,使绕出敌后,伏其归路。金人果败,自是不复犯东京。泽威声日著,北方闻其名,常尊惮之,对南人言,必曰宗爷爷。泽疏言:“丁进数十万众,愿守护京城;李成愿扈从还阙,即渡河剿敌;杨进等兵百万,亦愿渡河,同致死力。臣闻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陛下及此时还京,则众心翕然,何敌国之足忧乎?”上乃降诏择日还京。泽前后请上还京二十余奏,每为潜善等
17、所抑,忧愤成疾,疽发于背,诸将入问疾,泽矍然曰:“吾以二帝蒙尘,积愤至此。汝等能歼敌,则我死无恨。 ”众皆流涕曰:“敢不尽力!”诸将出,泽叹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翌日,风雨昼晦。泽无一语及家事,但连呼“过河”者三而薨。都人号恸,遗表犹赞上还京,赠观文殿学士、通议大夫,谥忠简。(节选自宋史宗泽传 ,有删改)5.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嬴卒十余人/- 6 -B. 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
18、从嬴卒十余人/C. 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嬴卒十余人/D. 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嬴卒十余人/6.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末甲,古代科举制度殿试中一种等级,殿试录取的等级称甲,最低一等叫末甲。B. 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在商周时代就已经出现,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C. 疏也称“奏疏” ,与作为文体的“表”不同,是古代臣子向君王逐条陈述、分析论证的文章。D. 阙是古代皇宫大门前面两边供瞭望的楼台,泛指帝王的住所
19、,在文中特指北宋首都汴梁。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宗泽兴学重教,开启民智。他在担任衢州龙游县令时,发现当地民众不知学习,遂兴办学校,聘请老师,讲论经学,不仅转变了风俗,也使考上科举的人不断涌现。B. 宗泽高瞻远瞩,颇有政治远见。他在担任登州通判期间,对朝廷结交女真、与它结盟并谋划夹攻契丹的举措不以为然,认为天下将大乱,遂辞官暂时隐居到东阳山谷之中。C. 宗泽精明能干,富有军事才能。他在担任太原知州期间,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防备措施,为坚守作长远的打算,并为此向朝廷献计献策,使五郡互为援助。D. 宗泽尽忠报国,至死不渝。他从宋王朝利益出发,一再上书请求皇上
20、返回京城;病重之际,他不把家事放在心上,仍念念不忘歼灭敌人,叮嘱将领要实现其遗愿。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境内官田数百顷,皆不毛之地,岁输万余缗,率横取于民。(2)金人逼二帝北行,康王即帝位于南京,泽入见,涕泗交颐,陈兴复大计。【答案】5. B 6. D 7. C 8. (1) (登州)境内有几百顷官田,都是不长草木(植物)的地方,每年交纳一万多缗,都是向老百姓橫征暴敛来的。(2)金人逼迫徽、钦二帝去北方,康王在南京登基,宗泽入朝面见皇帝,眼泪鼻涕流满脸颊,陈述复兴国家的重要计策。- 7 -【解析】【5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
21、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 “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 即日单骑就道,从嬴卒十余人” ,这段话是说“靖康元年,任命宗泽为磁州知州。这时,太原失守,出任两河一带的官员都借故不上任。宗泽说:拿着国家俸禄而避难,这不行。 当天就一个人骑匹马出发上任去了,跟从的疲弱兵卒有十多人” , “命知磁州”是指“任命宗泽为磁州知州” ,句子完整, “州”字后面要断开,排除 CD 两项;“就道”是“出发、动身”的意思, “单
22、骑就道”是指“一个人骑马出发上任” ,中间不可断开,排除 A 项,故选 B 项。【6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D 项, “在文中特指北宋首都汴梁”错误, “李成愿扈从还阙,即渡河剿敌” ,意思是“李成愿意随驾护卫还朝,就渡过黄河去剿灭金兵” ,从文中来看, “金人逼二帝北行,康王即帝位于南京” ,此时的都城已经不再是
23、汴梁,故句中的“还阙”的“阙”不是指汴梁,而是康王南宋的所在地。故选 D 项。【7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C 项, “他在担任太原知州期间,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防备措施,为坚守作长远的打算,并为此向朝廷献计献策,使五郡互为援助”错误,从文章第二段来看,这些事情应为出任“磁州”知州期间所做。故选C 项。【8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
24、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 “官田数百顷” ,- 8 -定语后置句,应为“数百顷官田” ;“不毛” ,不长草木(植物), “毛” ,名词活用为动词,长草木;“岁” ,名词做状语,每年;“输” ,交纳;“率” ,全部,全都;“横取于民” ,状语后置句,应为“于民横取” , “于” ,介词,向,从。第二句中, “北” ,名词做状语,向北;“即帝位” ,登基,登上皇位;“颐” ,脸颊;“陈” ,陈述;“即帝位于南京” ,状语后置句,于南京即帝位。【点睛】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文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 资阳市 资阳 中学 2019 届高三 语文 10 月月 考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