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攻略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科技文化习题(含解析).docx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攻略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科技文化习题(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攻略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科技文化习题(含解析).docx(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科技文化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45 分) 1.(2018 江苏大联考二模)有学者认为,先秦儒家之所以强调家庭孝道,不是要把家庭孝道凌驾于社会公德、正义之上,而是为了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这就要求家庭中的儿子应具有健全的分辨是非善恶的智慧。这说明先秦儒家强调的孝道( )A.以“仁”“礼”为核心 B.目的在于培养个人品德C.要求个人应具备“理性” D.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2.(2017 江苏苏州一模)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旨中载:“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严
2、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上述材料处应分别填入( ) A.儒家、墨家、法家 B.道家、墨家、儒家C.墨家、儒家、道家 D.儒家、法家、墨家3.(2017 江苏南通一模)有学者评论古代某思想家说:“孔子论政,以仁为主。承其教而发为仁心仁政之论以为仁、义、礼、智之四德,皆由人类天赋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引申发展而成。故人皆可以为尧舜,而仁心乃人类所共有。”该思想家应是( )A.孟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4.(2018 江苏南京三模)庄子天道篇:“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
3、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两者都强调( )A.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B.顺应自然,无为而治C.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 D.天人感应,天人合一5.(2017 江苏宿迁模拟)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下列与材料观点相符的思想或主张是( )A.百家争鸣,思想自由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D.君权神授,君主专制6.(2017 江苏南京、盐城二模)董仲舒认为人性中阴阳二气化合出的“仁”和“欲”皆是为了“生”。“生”并没有善恶之别,只是当“欲”过分泛滥以至于妨害了“仁”,这才称其为恶。但是程朱理学认为阴阳二气的组合不
4、一,导致了人性的差别。这种差别使得阳气即“本心”常被阴气即“人欲”遮蔽,进而把“人欲”归结为恶。由此可知( )2A.董仲舒借鉴了道教的阴阳五行说B.程朱理学否定了董仲舒的人性观C.二者皆认为人性与阴阳二气有关D.二者皆认为三纲五常为万物本原7.(2017 江苏常州一模)北宋理学家“二程”说:“天下之物,皆可以照理。有物必有则,一物统有一理。”这表明“理”是( )A.超时空的、完满的精神实体B.世界万物的总根源C.自然和社会的最高法则D.封建伦理道德之总称8.(2016 江苏苏锡常镇二模)某思想家强调伦理认知的关键深植在道德本性之中,之所以有时会违背道德本性,是因为“物欲牵蔽”。该思想家是( )
5、 A.孔子 B.董仲舒C.王阳明 D.李贽9.(2017 江苏南通、扬州、泰州三市二模)萧公权在评述某思想家时指出:“良知学说似远承孟子,而含有打破偶像,摇动传统思想权威之倾向。以故不徒朝廷官吏视为邪说,即为东林首领之顾宪成亦斥其不守礼教,一任心裁。”该思想家应是( )A.董仲舒 B.朱熹C.王阳明 D.黄宗羲10.(2017 江苏如皋调研)传习录载:“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该材料体现了这位思想家( )A.反对孔子权威 B.反对封建礼教C.抨击君主专制 D.提倡经世致用11.(2017 江苏三市三模)民国书
6、画名家王修在版本述中说:“镂板刻书,意在流传,然经书史籍,初无版行。而历日字书,通俗浅陋之书,需之者众,故先有雕板。佛经以诵讽供养者众,故亦先有雕板。”这说明( )A.儒学复兴影响雕版印刷发展B.民众需要决定印刷内容选择C.佛教盛行推动雕版书籍出现D.市场需求引发雕版技术革新312.(2018 江苏四市一模)明代徐渭在南词叙录中说:“今之北曲,盖辽、金北鄙杀伐之音,壮伟狼戾,武夫马上之歌,流入中原,遂为民间之日用。宋词既不可被管弦,南人亦遂尚此,上下风靡,浅俗可嗤。”这表明( )A.中原百姓排斥北方民歌 B.政权并存引发艺术转型C.宋词高雅易于谱曲传唱 D.民族融合推动文化发展13.(2018
7、 江苏南通等七市三模)包公戏是戏剧舞台上的艺术典型。京剧形成后,包公戏出现了复杂面貌,既有铡驸马时的铁面无私、主持正义的清官形象,也有用打龙袍代替打皇帝维护君主尊严的卫道者形象。这充分说明( )A.清代的包公戏更尊重历史事实B.中国古代戏曲艺术开始走向成熟C.老百姓对司法公正的强烈向往D.京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14.(2018 江苏镇江二模)唐人司空图诗品里论诗的“形容”艺术说:“如觅水影,如写阳春。风云变态,花草精神。海之波澜,山之嶙峋。俱似大道,妙契同尘。离形得似,庶几斯人。”下列与他描述的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作品是( )15.(2017 江苏徐州考前模拟)陈衡恪曾评价某类中国画:“不但
8、意趣高尚,而且寓书法于画法,使画中更觉不简单,非仅画之范围内用功便可了事,尚须从他种方面研究,始能出色颇占势力,盖其有各种素养、各种学问,凑合得来。”下列作品符合其主旨的是( )二、非选择题(共 11 分)16.(2018 江苏淮安期中)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对当今社会发展仍然具有借鉴价值。阅读下列材料:4材料一 董仲舒认为人性有三等,“圣人之性”是善的,善者为圣贤,无需教化而成德;“斗筲之性”是恶的,恶者为盗贼,是教而不化,必刑及之人。但这两类人只占社会的极少数,多数人属于“中民之性”,这些人的本性是纯朴的,但需经过教化才能成善。他主张“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通过“渐民以仁,
9、摩民以谊(义),节民以礼”,使整个社会“贵贱有等,衣服有别,朝廷有位,乡党有序,则民有所让而不敢争”“教化行而习俗美也”。摘编自唐国军董仲舒与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实践化材料二 “良知之学”的目的在于“人之学为圣人”,即使“愚不肖者,虽其蔽昧之极,良知又未尝不存也,苟能教之,即与圣人无异矣”。“使学者为圣人”就必须在教育的内容上强调“明(人)伦”“德教”“道德以为之地,忠信以为之基,仁以为宅,义以为路,礼以为门,廉耻以为垣墙”。王阳明还十分重视民风教化,力图通过礼乐教化的手段,使民众“见善互相劝勉,有恶互相惩戒,务兴礼让之风,以成敦厚之俗”。摘编自王军昌王阳明教育思想及其当代影响完成下列要求: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历史 二轮 复习 专题 攻略 中国传统文化 主流 思想 演变 科技 文化 习题 解析 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