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中考物理物态变化模块水的物态变化训练(含解析)沪科版.docx
《2018_2019学年中考物理物态变化模块水的物态变化训练(含解析)沪科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中考物理物态变化模块水的物态变化训练(含解析)沪科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物态变化模块-水的物态变化训练一、单选题1.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瓶装矿泉水时,会发现瓶外壁“出汗”,这是( ) A. 水从瓶内渗出来的结果 B. 瓶外壁上的水汽化产生的现象C. 空气中水蒸气的汽化现象 D. 空气中水蒸气遇冷的液化现象2.水能结冰,并能融化成水,水能在太阳照射下变成水蒸气,这说明( ) A. 物质是变化运动的 B. 物质有质量C. 同一物体的物质可以减少 D. 同一物体的物质可以增加3.地球上的水在不断地循环着,经历上升、在空中凝结和下降三个过程,从地面升空时主要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 汽化 熔化 B. 液化 凝固 C. 汽化 升华D. 汽化 凝华4.如图所示四幅图中,由凝
2、华而形成的自然现象是( ) A. 绚丽多姿的雾 B. 飘逸纤细的霜C. 朦胧迷幻的露 D. 晶莹剔透的冰5.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水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B. 冰山上的积雪只能先熔化,再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C. 积雪放热熔化成水归入大海 D. 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吸热液化成小水珠6.水的物态变化是许多天气现象形成的重要原因,下列天气现象的形式,与水的物态变化无关的是( ) A. 风 B. 雪C. 雾D. 霜27.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吸热液化成小水珠B. 冰山上的积雪只能先熔化,再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C. 江湖河海中的
3、水吸热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D. 积雪放热熔化成水归入大海8.水问题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中国科学院拟成立“陆地水循环与环境过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自然界的水循环所包含的物态变化共有( ) A. 3 种 B. 4 种 C. 5 种 D. 6 种9.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着:阳光晒暖了海洋,水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形成暖湿气流;暖湿气流遇到冷空气后,水蒸气变成了小水滴,形成雨降落到地面。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会放热 B. 水变成水蒸气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C. 水蒸气变成小水滴是液化现象,会放热 D. 水蒸气变成小水滴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10.高空中的云似鱼鳞、像羊群,
4、形状各异,让人浮想联翩组成云的物质是( ) A. 水蒸气 B. 水蒸气或小水滴 C. 水蒸气或小冰晶D. 小水滴或小冰晶二、填空题11.水是生命之源我们的地球是一个巨大的水球,但是其中的淡水资源只占 3%,我国更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海洋、江河、湖泊的水在不断的通过 _ 变为水蒸气,水蒸气随气流上升到高空,遇到冷空气后,水蒸气就会发生 _ 或 _ ,形成雨、雪、冰雹等降落回地表,完成大气水循环。 12.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_,此过程会_(吸热/放热) 13.质量是 2 千克的冰块,熔化成水后质量是 _千克,体积是 _ 14.实施人工增雨的一种方法是
5、飞机在高空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很快_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于是高空水蒸气便_成小冰晶或_成小水滴,使云中的冰晶增多,小水滴增大,从而形成降雨.(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15.如图所示,小李同学用此装置探究冰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1)他将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变化情况记录在表中t/min0 1 2 3 4567 89t/ 4 3 2 1 0000.511.5(2)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冰是 _(晶体/非晶体),它的熔点是 _ ,其熔化过程经历了 _ min(3)为减小误差,实验过程中宜选用较大的冰块还是较小的冰块? _(4)某同学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发现冰熔化
6、太快,没有找到冰的熔点若要延长冰熔化的时间,请你写出一条可行的办法 _(5)在该实验中不是直接对试管加热,而是将装有冰块的试管放在盛有水的烧杯中进行利用水对试管进3行加热,这种加热方法称为 _法,其好处是 _三、解答题16.小汽车和客车后面的玻璃上贴有一些平行的线条,对此,小明认为是为了美观,小丽认为跟后边车辆射来的灯光有关,为此他们采访了小车司机,没想到司机叔叔只知道它们是一整根金属线,通电可以发热,除此之外也不知道它有什么作用。你能帮他们解释吗? 四、实验探究题17.“模拟法”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它以真实的自然环境或客观事实为原型,创造出和自然环境或客观事实相同或相近的实验环境对具体的问题
7、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1)如图所示是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的实验装置为了让实验效果明显,实验时应在锥形瓶中加入 _ (填冰、温水、与室温相同的水),在在蒸发容器中放入 _ (填冰、温水、与室温相同的水) (2)实验中可以观察到在锥形瓶口内有 _ 出现,其形成的原因是 _ 在蒸发容器的底部出现了水滴这就形成了“雨” (3)人们把善于传热(或传热本领大)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例如金属就是热的良导体;人们把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你认为如图中的蒸发容器用 _ 容器为好(选填“金属”或“玻璃”) 五、综合题18.图中箭头表示水的物三态变化方向4(1)请根据箭头方向在图中的方框内填写物态变化名称
8、 (2)在水的三态变化中放热的: _ 、 _ 、 _ 19.如图 1 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 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就是云; 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1)请在括号内写出相应引文涉及到的物态变化名称:“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 _ )或凝成小冰晶”( _ )、“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 _ ),上面涉及到的三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 _ ; (2)水是生命之源,人类为了生存
9、求天根据雨的形成原理,将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抛洒到云中,利用干冰 _ 时 _ 热,使周围环境满足形成雨的条件,成功的实现了人工降雨;求地农作物种植采取地膜覆盖技术,针对土地沙化及沙尘暴日益严重的形势,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裸地面积,这些措施可以使土壤中水分的 _ 减慢;求自己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小明认为人类还应该有更积极的措施应对水资源危机并意识到污水净化、海水淡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理解了地球上的水循环原理以后,他受到启发,发明了太阳能净水器,如图 2 在污水净化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 _ 再_ 。 5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D 【解析】【解答】由于矿泉水瓶
10、的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瓶子会液化成小水珠,附在瓶子的外面,象出汗一样。故答案为:D.【分析】物态变化: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液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熔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升华(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凝华(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2.【答案】A 【解析】【解答】解:水能结冰属于凝固,冰融化成水属于熔化,水能在太阳照射下变成水蒸气属于汽化,这些现象说明物质是不断变化运动的故选:A【分析】物质在发生物态变化时必然要伴随着吸放热的进行,其中熔化、汽化、升华吸热,凝固、液化、凝华放热3.【答案】C 【解析】【解答】解:地面上液态的水变为气态,上
11、升到空中,这一过程是汽化现象;有时固态的冰直接变为水蒸气而升空,这一过程是升华现象故选 C【分析】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4.【答案】B 【解析】【解答】解: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不符合题意;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符合题意;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不符合题意;D、冰是水凝固变成的,属于凝固现象,不符合题意故选 B【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_2019 学年 中考 物理 物态 变化 模块 训练 解析 沪科版 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