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大名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周测试题二.doc
《河北省大名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周测试题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大名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周测试题二.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河北省大名县一中 2018-2019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周测试题二总分 100 分 时间 60 分钟 2018.9.131、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3 题。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 ,这在咱们今天是很准确的。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段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例如周代有一种“献
2、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应该说明, “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瞽献曲”或者“瞍赋” 、 “矇诵”并提。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 ,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不过士大夫献诗
3、,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 。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和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 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歌,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
4、,又怕旁人说闲话;子展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 ,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时代,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诗也就由乐歌逐渐- 2 -变为纯粹的语言艺术了, “赋诗” 、 “献曲”也不大见到了。诗三百篇在社会上的实际用途缩小了,封建士大夫就逐渐把诗的意义和封建教化的原则联系起来。比如公孙丑问, 伐檀诗中,为什么君子不耕而食?孟子回答道:“国君用了他,就得到安富尊荣;子弟信从他,就学会孝悌忠信。君子不劳而食,还有谁比他功劳更大呢?”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这样“以意逆志” ,最后把诗尊为“经” 。直到五四运动以后,这部伟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瘴气,在思想和
5、艺术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摘编自中华书局“知识丛书”金开诚诗经)1. 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5 分) ( )A. 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但是封建统治阶级却把它尊为经典,用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B. 在春秋中叶以前,诗三百篇曾经作为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成为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的一部分仪式或娱乐宾主的节目。C. 所谓“献诗陈志” ,一种情况是指卿士通过贡献诗歌,向国君或同僚陈述自己的心意,以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D. 在古籍记载中,卿士“献诗”经常和“瞽献曲” 、 “矇诵”等一起出现,是因为卿士做诗以后,总是通过乐工的演唱来呈献。2.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5 分) ( )A. 宋国人民讥笑败军之将华元的诗歌,也是用来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所以从性质上说,跟卿士的“献诗陈志”没有什么不同。B. 古人在“赋诗言志”时所言的志,往往不为原诗所具有,而是赋诗者采用断章取义的办法,寄托在诗中某些句子之上的。C. 子展借用诗经郑风将仲子 “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一句话,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D. 到孔子时代,新音乐逐渐兴起,古乐逐渐失传,由此造成诗与乐分家, 诗经也就变成纯粹的语言文学作品,而与音乐无关了。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 分) ( )A. 在西周初期到春秋中
7、叶的政治、外交和其他社会生活中, 诗经被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往往能收到平常语言所无法达到的效果。B. 上古时候,人民群众的作品如果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就可能进入诗三百篇中,不然则仍然是没有曲调的“徒歌” 。- 3 -C. 古人在“赋诗言志”时采用的都是现成的诗篇,其含意大家都清楚,所以能够通过诗歌的来回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D. 孟子解释伐檀说,君子使国君得到安富尊荣,使子弟学会孝悌忠信,所以君子可以不劳而食。这就曲解了诗经的原意。(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2017 年中国内容付费用户倾向付费领域分布倾向领域 专业资料 文学书籍 教育文章 时事新闻 健康心理
8、 其他资源份额 3630% 217% 1560% 1350% 910% 380%数据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2017 年丨 0 月 13 日材料二 :今年 6 月,新华字典应用程序上线。正版的应用程序每天只能免费查两个字,超出限定再行查询需要支付 40 元使用费,自去年以来,多家互联网内容平台和自媒体,纷纷推出了知识付费产品,一时间语音问答、会员订阅、直播课程等知识服务爆红是谁在为这些付费内容买单?记者调查发现,年轻人在享有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对文化消费的支出也越来越大,正成为付费阅读中越来越具话语权的群体。用户为内容付费的习惯并非天然形成,这部分归功于政府近年来加强网络版权保护的力度,尤其是连
9、续多年的“网剑行动”有效打击了网络侵权盗版行为。与互联网商业靠吸引流量、构建庞大生态系统变现的模式相比,知识付费因其投入成本低、产业链条短、变现直接而备受个体创业者欢迎,也契合了当下国内的创新创业热潮。 摘编自:中国江苏网2017 年 11 月 23 曰材料三:但问题不在于解答是否令人满意,而是这种方式容易让人养成依赖性只要我点点鼠标、花点儿小钱,所有我寻求的答案立即一目了然。我得到了答案,却失去了存疑、寻找、分析、判断、论证的过程。换句话说,我在没有思考的情况下就拿到了答案,痛快倒是痛快,但我怀疑长此以往自己会不会上瘾。- 4 -用户之所以愿意付费阅读,除了要获取某些急需的知识、技能或经验外
10、,更多的是希望通过学习有所成长,但知识付费碎片化的解答方式显然难以满足这种需求。知道了某些问题的答案会让你看起来很聪明,但那只是因为你记住了答案,与你的实际思考能力无关。下次碰到问题,你照样一筹莫展。知识多和思考能力强之间是不能画等号的。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7 年 11 月 23 曰材料四:为知识付费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有人担心为知识付费会造成网络用户间因经济因素而不平等,其实,互联网对知识的普及化程度一直在加深,我们获取各类信息也更加容易。但是,信息的数量不等于知识的精度和深度,为知识付费所对应的信息服务主要是后者。网络提供知识的模式大致有两种:一种糢式以信息全面广博为特征,另一种模式
11、则追求信息的深刻新颖。前者多采用免费服务,信息上传和分享者并不求经济回报。不过,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无法满足于普及型的信息提供,如果想知道的东西在百度、谷歌上能轻松查到,知识精英也就不存在了。对那些渴望得到更精准、更前沿信息的人来说,有针对性地付费获取知识,无疑是最佳选择。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16 年 07 月 27 日4. 下列对四则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5 分) ( )A. 材料一侧重于用户需求角度,分析 2017 年中国内容付费用户的倾向领域的份额比例,能对我国内容付费发展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B. 材料二通过新华字典应用程序上线的例子引出内容付费的发展盛况,对其快速发展原因的
12、分析,揭示了其在我国的广阔前景。C. 材料三侧重于分析内容付费存在的不足及原因,是作者个人的冷静思考,但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这必将在客观上限制其发展。D. 材料四侧重于网络对知识付费提供内容的分析,并对人们的担忧的内容进行了解释,指出这种消费形式对于部分人是最好的选择。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8 分) ( )A. 专业资料和文学书籍两类的用户倾向占到将近六成,表明我国内容付费的消费者是专业研究人员和文学的爱好者。B. 年轻人在对文化的消费中是具有话语权的群体,这与他们享有丰富的物质生活和对于内容付费的支出有很大关系。- 5 -C. 与互联网商业的模式不同,知识付费
13、契合了国内创新产业热潮,具有投入成本低、产业链条短、变现直接等特点。D. 付费阅读提供的碎片化解答方式,难以满足消费者通过学习有所成长的需求,答案知识和思考能力没有必然联系。E. 以信息全面广博为模式的知识在网络上是免费的,而以追求信息的深刻新颖为模式的知识必须付费后才能得到。6. 对于促进“内容付费”的快速良性发展,你有怎样的建议?请结合文本分析概括(6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感遇张九龄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注开元末,玄宗耽于政事,贬斥贤臣,本诗是作者被贬荆州时
14、借丹橘言志的作品。孔子曾有“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语,故后世常以“岁寒”借指砥砺节操。7. 下面对这首诗的解说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8 分) ( )A. 一、二句写丹橘区别于一般树木,能够经受住严冬的摧残,“犹”字蕴含着作者对丹橘的同情之意。B. 三、四句先以反诘语“岂伊地气暖”一“纵”,又以肯定语“自有岁寒心”一“收”,赞美丹橘具有耐寒的节操。C. 五、六句的意思是,丹橘作为上好的水果可以用来款待嘉宾,可是从中原到江南却有山水阻隔,嘉宾难以到来。D. 七、八句的意思是诗人从感慨中得出的判断:命运的好坏,只是因为遭遇的不同;而这又如同周而复始的自然规律一样,其中的道理实在难以捉摸。E.
15、最后两句指出人们只顾栽种桃李而不种丹橘,并以“此木岂无阴”反诘收束全诗,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怨愤之情。8. 杜甫曾称赞张九龄“诗罢地有余”,意思是说他的诗意给读者留有驰骋想象和联想的余地。结合具体诗句,说说这首感遇能让人联想到哪些内容?(8 分)- 6 -三、名篇名句默写(共 5 句,共 10 分)9.逍遥游中“ , ”指出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真正的逍遥游。10.滕王阁序中以山水色彩的浓淡对比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句子是:“ , ”1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劝谏后主,也是劝谏后人不要看轻自己的句子是:“ ”四、语言文字应用12.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
16、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5 分)( )广大新闻工作者常年坚守岗位,夙兴夜寐,坚持用妙笔和镜头记录祖国发展的成就,讴歌党员干部的优良作风。西游记英译为猴,红楼梦俄译为红色阁楼里的梦,结果韵味全失,这种译法简直不可理喻。在央视举办的研讨会上,面对众人褒奖,电视剧导演曹慧生不赞一词,只顾埋头记录大家的意见。2017 年 8 月 8 日九寨沟县发生 7.0 级地震。处于震源中心的比芒村瓦釜雷鸣,被誉为“童话世界”的九謇沟也变得伤痕累累。真正聪明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能见微知著或是管窥蠡测,他们能够正确预测事情的发展状况,或是发现某些隐藏在事件背后的深层问题。中国在梁庄以真实而辛辣的笔触,展示出市场经济大潮冲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北省 大名县 一中 2018 _2019 年高 语文 学期 测试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