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大名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0月半月考试题.doc
《河北省大名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0月半月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大名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0月半月考试题.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河北省大名县一中 2018-2019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 10 月半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 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
2、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从时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
3、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 。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涉及代际公平和代内公
4、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地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摘编自曹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B. 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C. 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2 -D. 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
5、一项是( )(3 分)A. 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B. 文章以气候容量有限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了气候方面的社会正义问题。C. 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代际公平,彰显了立足未来的气候正义立场。D. 对于气候正义,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梳理出了它的内涵。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如果气候容量无限,就不必对气候变化进行伦理审视、讨论气候的正义问题。B. 如果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的长期目标能落实,那么后代需求就可以得到保证。C. 只有每个人都控制“碳足迹” ,从而实现了代际共享,才能避免“生态赤字” 。D.
6、 气候容量的公平享有是很复杂的问题,气候正义只是理解该问题的一种视角。(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火车上的故事尤今晚上,我由广东湛江市搭乘火车到广州去,八个多小时的路程,买四人同室的软卧票。尽管觉得和素昧平生的人同室共寝是一件十分别扭的事,然而,别无其他选择,也只好随遇而安了。进入那间极为局促的车厢寝室时,已有一位年过六旬的妇人坐在里面了。浅灰色的高领套头毛衣,极为得体地配以铁灰色的西式套装衣裤染黑了的短发,一丝不苟地梳得整整齐齐;方形的细框眼镜,恰如其分地衬托出一股斯文淡定的书卷味儿。攀谈之下,知道她是广州一份知性杂志的主编,几天前专程到
7、湛江去约稿,现在,大功告成,启程回家。由于志趣相投,我们谈得十分投缘。就在这时,火车站的扩音器突然响起:“各位注意,软卧的车票还有几张,有意购买的人赶快去买!”妇人转头对我说道:“真希望这间寝室没有人再进来,图个清静。 ”我一听,便笑了起来,因为我心里也正转着同一个念头。然而,不到十分钟,我们的希望便破灭了。一位中年妇女拖着一个行李箱,踏着碎步走了进来。她身材高大,穿了一套花格子的绒质衣裙,惹人注目的是她的丝袜,橘红色的,使她的两条腿看起来妤像是两根活动的胡萝卜。一进寝室,她便以极大的嗓门朝我们友善地打招呼:“嗨,回广州啊?”老编辑微微颔首,目光停驻在她双腿的丝袜上,眸子里原先蕴含的笑意全都没
8、有了,而原本车厢里那一份融洽的气氛,也倏地僵了,冷了。中年妇女吃力地把大大的行李箱安顿好,然后身体斜斜地靠在卧铺上,把手上的塑料袋打开,取出里面的多种零食,摊放在窄窄的桌面上,笑着说:“吃,你们吃,不要客气!”- 3 -霎时,甜的、酸的、咸的、辣的味儿,扭扭捏捏地交缠在一块儿,猥猥琐琐地窜满了整个车厢。老编辑皱起双眉,怏怏地把脸转到另一边去。她见我们没有反应,自顾自地抓起了一大把瓜子,嗑、嗑、嗑,发出一种极为单调而又扰人的声响,还一边嗑,一边把瓜子壳朝下扔,不一会儿,满地都是愣愣地张开了口的瓜子壳。老编辑的脸色更难看了。火车开动不久,查票员进来了。依据惯例,他要求每一位乘客出示证件。我交出了国
9、际护照,老编辑交出了身份证。然而,那位中年妇女把自个儿大大的皮包翻遍了,就是找不到证件。查票员要她说出证件的号码,她支支吾吾地说不出来:“啊,我记不清啦!”好脾气的查票员并没有坚持,便走了出去。我和老编辑交换了一下眼神,这个“来历不明”的女人,骤然成了我们两人心中长出来的一颗瘤。想起层出不穷的火车偷窃案与抢劫案,又想到我背包里的几千美元,我坐立不安。过了约莫一盏荼工夫,老编辑终于憋不住了,她站起来,快步走了出去。刚好稽查员就在过道不远处,她毫不客气地向他投诉:“我要换房!我房里那个迟来的女人,没带证件,不知道是什么身份,现在世道很坏,我不想冒这个险!”稽查员说:“别的房间都满了呀,换不了。不会
10、有问题的啦,购买火车票时,都要出示证件的,她大约是用了家眷的证件买的票,出了事情,一定追查得到,你放心吧!” “出了事,再来追查,不是太迟了吗!”老编辑生气地说。 “不会出事的,您就请放心吧!”稽查员淡定地回应。当时,四周很静,老编辑和稽查员的对话,每一句都清清楚楚地传进我们那间寝室里。我觉得很不好意思,看那妇女的表情,她竟若无其事,好像外面谈论的事情与她一点关系也没有。半夜里,老编辑哮喘病发作,嘶嘶嘶地喘气,好不辛苦。那女人二话不说,从自己的皮包里取出一个喷雾器,要老编辑张开口,帮她喷;接着又为她搓药油,从自己的热水瓶里倒热水,喂她喝。忙了老半天,终于把她安顿好,再妥妥帖帖地替她盖好被子,才
11、返回自己的床铺。老编辑内心感激,连声道谢。睡在上铺的我,把这一切看在眼里,既感动,又感慨,啊,有许多时候,真的不可“以貌相人”呀!早上,有人敲门,通知我们起身,还有半个小时便到广州了。老编辑揉着浮肿的双眼坐起来时,女人立刻对她说道:“我昨晚听了新闻,知道北部寒流今天南下,气温降得很低,大约只有七八度,你有哮喘病最好披上我的大衣再出去。我的家人会开车来接我,就让我送你回家吧!”老编辑涨红了脸,愧疚地说:“昨晚我对你有些误会,真是对不起!”女人微笑着说:“没有关系,我从来都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因为我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 ”我双眼湿润,觉得自己上了人生极好的一课。(作品有删改)4下列对
12、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作品描述了发生在火车上的一段故事,这里没有投缘只有投诉,有两人对中年妇女的不- 4 -满,也有中年妇女对犯病老编辑的悉心照顾,耐人寻味。B第二段对老编辑穿着打扮的描写,刻画了老编辑的文人气质和书卷味道,旨在表现“我”对老编辑的欣赏之情。C本文的语言生动有味,如第六段“扭扭捏捏” “猥猥琐琐”这两个词,直接鲜明地表现了“我”和老编辑对中年妇女的不满。D作品欲扬先抑,开篇极力写“我”和老编辑对中年妇女的嫌恶、猜疑,后文却写两人对她态度上的巨大变化,使叙述充满了波澜。5文中的中年妇女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分)6作品结
13、尾说“上了人生极好的一课” , “我”所悟出的道理是什么?请简要概括。(6 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材料一:十九大代表、教育部部长陈宝生 10 月 19 日表示,过去 5 年是教育改革全面深化的 5 年,在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方面,今年上海和浙江试点已经落地,但是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问题。目前,在浙江和上海,都出现了有关高考物理选考科目人数下降的争议,引起舆论广泛关注。根据浙江省教育考试院、浙江省教育厅公布的数据,2017 年高考;浙江全省共 29.13 万考生(其中 25.01 万人报名普通高校招生) 。在后 3 门(从物理、化学、生
14、物、政治、 历史、地理、技术中自主选择 3 门)选择中相关科目排位如下:1 生物 12.53 万50% ;2 化学12.5 万(50%) ;3 地理 11.95 万(47.79%) ;4历史 10.88 万43% ;5政治 10 万40% ;6物理 8.95 万(35.78% ;7技术 7.2 万29% 也就是说,新高考中,选考物理的仅8.9 万人,比例仅占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的 36%根据上海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数据,在 2017 年 5 万名上海高考学生中,相关科目的 选考人数如下:政治 14834 人,历史 20151 人,地理 29628 人,物理 19218 人,化学 22314 人,生
15、物 24175 人。从中可见,物理也排在第 5 位,低于地理、生物、化学、历史科目的选考人数。(网易新闻)材料二 :为扭转基础教育的应试导向、唯分数论,我国于 2014 年启动新高考改革,但是,由于整体的高考录取制度未变,仍旧按总分排序录取学生,因此,新高考出现新的应试倾向。学- 5 -生为了获得高考高分而放弃重要的科目学习,比之前的问题更严重以前毕竟所有理科学生(在各省考生中约占 70%)都要学物理,而新高考改革后,只有 30%多的 学生选择物理。这也提醒我国教育部门和学校,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学生的兴趣,不能仅靠调整考试科目。以前,学习文科的学生即便考出高分,也不一定就有很深的人文底蕴
16、;同样,学习理科的学生也不一定就有很高的科学素养。现在,文理融合之后,只要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科目和人文社会科学科目主要目的还是应试,文理融合、3+3 选择的改革 价值就难以实现,学生会功利选科,家长们也鲜有考虑孩子以后的素养问题。(环球时报)材料三:柯桥中学打造了“科普讲座进校园”活动,邀请北大、清华、浙大等高校的知名专家学者走进中学校园,为学生带来最新科技前沿和人文发展动态,开拓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素养。人大附中也开启“新教育讲堂”系列讲座,并以“科学家谈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作为开篇。柯桥中学校长杨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为了吸引孩子们选物理,学校专门组建了物理学科实验室;鼓励学生根据兴趣组建
17、社团,学校提供老师和资金、场地等全方位的支持。当地政府也增加投入,加大师资培训力度,给孩子们更好的学习体验。人大附中也开发了一系列课程启发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发掘学生在科学技术专业上的潜能。洪文认为,对于多数需要学习物理学科的专业来说,应该将物理列为“必考”科目,而不是可选项。他说,上海新高考改革第二年,要求选考物理的高校比例上升后,考生选择物理科目的比例也相应提升到了 40%。 ;这是一个可以作为参考的有益尝试。(人民网)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材料一用引言论、列数字的方法客观介绍了上海、浙江物理选考人数下降的情况。B. 材料二在谈到物理遇
18、冷现状后,深挖了遇冷背后的原因,釆用了层进式结构,这是时评常用的结构。C. 材料三举了柯桥中学和人大附中的例子,举例角度雷同,但例子的丰富恰好说明了名校在发掘自身潜力应对教改缺陷上有相同的思路。D. 三则材料都报道同一热点事件,但内容侧重点不同,材料一放在发现问题上,材料二材料三放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6 -A.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教育部承认髙考招生制度改革方面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问题。B. 材料二认为只要高考按总分排序录取考生的制度不变,那么应试的倾向就不可能有本质的改变。C. 材料二认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不可能从
19、文科和理科的学习中获得。D. 材料二谈到新高考改革的目的在于扭转基础教育的应试导向,促进文理融合,破除唯分数论。9. 上海、浙江的高考改革物理遇冷,对教育改革有什么启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6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俞通海,字碧泉,其先濠人也。父廷玉徙巢。元末,盗起汝、颍。廷玉父子与赵普胜、廖永安等结寨巢湖,有水军千艘,数为庐州左君弼所窘,遣通海间道归太祖。太祖方驻师和阳,谋渡江,无舟楫。通海至,大喜曰:“天赞我也!”亲往抚其军。通海为人沉毅。治军严而有恩,士乐为用。巢湖诸将皆长于水战,而通海为
20、最。从克宁国,下水阳,因以师略太湖,降张士诚守将于马迹山,舣舟胥口。吕珍兵暴至,诸将欲退。通海曰:“不可,彼众我寡,退则情见,不如击之。 ”乃身先疾斗,矢下如雨,中右目,不能战,命帐下士被己甲督战。敌以为通海也,不敢逼,徐解去。由是一目遂眇。友谅大举围南昌,从太祖击之。遇于康郎山,舟小不能仰攻,力战几不支。通海乘风纵火焚其舟二十余,敌少挫。太祖舟胶,友谅骁将张定边直前犯太祖舟。常遇春射中定边,通海飞舸来援。舟骤进水涌,太祖舟得脱。而通海舟复为敌巨舰所压,兵皆以头低舰,兜鍪尽裂,仅免。明日复战,偕廖永忠等以七舟置火药,焚敌舟数百。逾二日,复以六舟深入。敌连大舰力拒。太祖登舵楼望,久之无所见,意已
21、没。有顷,六舟绕敌舰出,飘摇若游龙。军士欢噪,勇气百倍,战益力。友谅兵大败。师次左蠡通海进曰湖有浅舟难回旋莫若入江据敌上流彼舟入即成擒矣遂移师出湖水路结衢友谅不敢出,居湖中一月,食尽,引兵突走,竟败死。是役也,通海功最多。师还,赐良田金帛。从徐达平安丰,又从克湖州,略太仓,秋毫不犯,民大悦。围平江,战灭渡桥,捣桃花坞,中流矢,创甚,归金陵。太祖幸其第,问曰:“平章知予来问疾乎?”通海不能语。太祖挥涕而出。翌日卒,年三十八。太祖临哭甚哀,从官卫士皆感涕。(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一)10下列对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师次左蠡/通海进曰/湖有浅舟/难回旋/莫若入江据敌/上
22、流彼舟/入即成擒矣/遂移师出湖/水路结衢B师次左蠡/通海进曰/湖有浅/舟难回旋/莫若入江据敌/上流彼舟/入即成擒矣/遂移师出湖/水路结衢C师次左蠡/通海进曰/湖有浅/舟难回旋/莫若入江/据敌上流/彼舟入/即成擒矣/遂移师出- 7 -湖/水路结衢D师次左蠡/通海进曰/湖有浅舟/难回旋/莫若入江/据敌上流/彼舟入/即成擒矣/遂移师出湖/水路结衢11下列对文中有关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太祖,作为帝王庙号使用,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另外祖父的父亲也称太祖。B金陵,即现在的南京,史上曾是吴、东晋、宋、齐、梁、陈的都城,被称为“六朝古都”。C“幸其第”中的“幸”特
23、指皇帝亲临某地,“幸其第”的意思就是皇帝到他的宅第去。D卒,在礼记中指大夫的死;另外天子死称“崩”,诸侯死称“薨”,士死称“不禄”。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俞通海擅长水战,深受太祖信任。他归顺太祖之后,太祖喜出望外,高兴地说“天赞我也!”B俞通海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在胥口作战中,自己先带头迅速战斗,结果被敌军射中右眼。C俞通海忠心耿耿,临危不惧。太祖在康郎山遇险,俞通海奋不顾身,全力营救太祖脱险。D俞通海治军严明,关爱百姓。在攻克湖州和攻取太仓以后,秋毫无犯,当地百姓十分欢悦。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太祖方驻师和阳,谋
24、渡江,无舟楫。通海至,大喜曰:“天赞我也!”(2)从克宁国,下水阳,因以师略太湖,降张士诚守将于马迹山,舣舟胥口。(二)古代诗歌阅读(9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孟冬蒲津关河亭作吕温- 8 -息驾非穷途,未济岂迷津。独立大河上,北风来吹人。雪霜自兹始,草木当更新。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首联对仗工整,兼用反问手法表现了作者对前途的忧虑。B颔联中“独立”表现了作者傲然挺立、无所畏惧的形象。C颈联用平易质朴的语言,揭示了大自然气候的变化规律。D尾联“严冬”“阳春”形成对比,卒章显志,含蓄蕴藉。15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北省 大名县 一中 2018 _2019 年高 语文 学期 10 月半 月考 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