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17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含解析)苏教版.doc
《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17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含解析)苏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17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含解析)苏教版.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课时规范练 17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选择题1.(2018浙江)下列关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的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 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的子代噬菌体多数具有放射性B.肺炎双球菌活体细菌转化实验中,R 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 S型菌是基因突变的结果C.肺炎双球菌离体细菌转化实验中,S 型菌的 DNA使 R型菌转化为 S型菌,说明 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和重建实验中用 TMVA的 RNA和 TMVB的蛋白质重建的病毒感染烟草叶片细胞后,可检测到 A型病毒,说明 RNA是 TMVA的遗传物质答案 D解析噬菌体完
2、全营寄生生活,新链合成过程中的原料由细菌提供,只有少部分子代噬菌体具有放射性,A 项错误;肺炎双球菌活体细菌转化实验中, R 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 S型菌是基因重组的结果,B项错误;肺炎双球菌离体细菌转化实验中,S 型菌的 DNA使 R型菌转化为 S型菌,只能说明 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C 项错误;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和重建实验可以检测到 A型病毒,说明 RNA是 TMVA的遗传物质,D 项正确。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在培养有 R型细菌的 A、B、C、D 四支试管中,依次分别加入从 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如下图所示的物质,经过培养,检查结果发现 R型细菌发生转化的是( )答案
3、 B解析使 R型细菌转化为 S型细菌的物质是 S型细菌的 DNA分子,所以实验中只有加入 DNA分子的试管才能发现 S型细菌,故选 B。3.(2017江苏)下列关于探索 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格里菲思实验证明 DNA 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B.艾弗里实验证明从 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 DNA 可以使小鼠死亡2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中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都带有 32P 标记答案 C解析格里菲思实验证明加热杀死的 S型菌内存在一种转化因子,能使活的 R型菌转化为活的 S型菌,并没有提到 DNA,A项错误。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
4、验,证明从 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 DNA可促进 R型菌转化为 S型菌,未涉及小鼠,B 项错误。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后细菌的比重比噬菌体外壳的比重大,所以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中,C 项正确。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用 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 32P标记的噬菌体 DNA在大肠杆菌内进行半保留复制,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部分含 32P标记,D 项错误。4.下图表示格里菲思做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实验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与 R型菌混合前必须将 S型菌慢慢冷却B.无毒的 R型菌转化为有毒的 S型菌属于基因重组C.该转化实验不能证明 DNA是遗传物质D.S型菌的 DNA
5、能抵抗机体的免疫系统,从而引发疾病答案 D解析与 R型菌混合前必须将 S型菌慢慢冷却,以防止高温杀死 R型菌,A 项正确。S 型菌的 DNA进入R型菌,使 R型菌有毒性,实际上就是外源基因整合到受体 DNA上并得以表达,这属于基因重组,B 项正确。该转化实验不能证明 DNA是遗传物质,C 项正确。由于 S型菌有荚膜,进入机体后,荚膜能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从而引起机体发生疾病,S 型菌的 DNA不能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D 项错误。5.针对耐药菌日益增多的情况,利用噬菌体作为一种新的抗菌治疗手段的研究备受关注。下列有关噬菌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宿主菌的氨基酸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3B.以
6、宿主菌 DNA为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C.外壳抑制了宿主菌的蛋白质合成,使该细菌死亡D.能在宿主菌内以二分裂方式增殖,使该细菌裂解答案 A解析噬菌体侵染细菌时,仅将其 DNA注入细菌体内。噬菌体利用细菌细胞内的原料,以自身遗传物质为模板合成噬菌体的 DNA和蛋白质外壳,最后再组装成子代噬菌体,这种增殖方式称为复制式增殖;由于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宿主菌内,其与宿主菌蛋白质的合成无关,故 A项正确,B、C、D 三项错误。6.(2018全国普通高校统一调研考试)艾弗里完成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后,持反对观点者认为“DNA可能只是在细胞表面起化学作用形成荚膜,而不是起遗传作用”。已知 S型肺炎
7、双球菌中存在能抗青霉素的突变型(这种对青霉素的抗性不是荚膜产生的)。下列实验设计思路能反驳上述观点的是( )A.R型菌+抗青霉素的 S型菌 DNA预期出现抗青霉素的 S型菌B.R型菌+抗青霉素的 S型菌 DNA预期出现 S型菌C.R型菌+S 型菌 DNA预期出现 S型菌D.R型菌+S 型菌 DNA预期出现抗青霉素的 R型菌答案 A解析 R型菌+抗青霉素的 S型 DNA预期出现抗青霉素的 S型菌,该实验证明细菌中的一些与荚膜形成无关的性状(无抗药性)也会发生转化,而且抗青霉素的 S型菌 DNA中存在抗青霉素的基因和控制荚膜合成的基因。因此,该实验结果表明上述对艾弗里所得结论的怀疑是错误的,A 项
8、正确;B、C、D 三项错误。7.在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中,赫尔希和蔡斯做了 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不能用 32P、 35S标记同一组 T2噬菌体的 DNA和蛋白质B.T2噬菌体在细菌中增殖时,只利用逆转录酶C.该实验证明了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4D.用 35S标记的 T2噬菌体侵染细菌,经离心处理,沉淀物的放射性较高答案 A解析赫尔希和蔡斯做 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时,分别用含 32P标记的 DNA的 T2噬菌体和含 35S标记的蛋白质的 T2噬菌体进行侵染实验,是因为放射性检测时只能检测到部位,不能确定是何种元素的放射性,故 35S和 32P不能同时标记在
9、同一噬菌体上,应将二者分别标记,A 项正确。T 2噬菌体在细菌中增殖时,不发生逆转录,B 项错误。该实验只证明了 DNA是遗传物质,C 项错误。用 35S标记的 T2噬菌体侵染细菌,经离心处理,由于噬菌体的蛋白质不能进入细菌,所以上清液的放射性较高,D 项错误。8.下面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步骤示意图,下列对此过程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选用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其成分只有蛋白质和 DNAB.被 35S标记的噬菌体是通过将其接种在含有 35S的培养基中培养而获得的C.若混合保温时间偏短,其他操作正常,会使得上清液放射性偏高D.该实验证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 DNA而不是蛋白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高考 生物 一轮 复习 课时 规范 17 DNA 主要 遗传物质 解析 苏教版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