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机械效率讲义2(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8_2019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机械效率讲义2(新版)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机械效率讲义2(新版)新人教版.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机械效率漫画释义知识互联网知识导航有用功 对人们有用的功叫有用功 (即: 不用任何机械时所必须做的功) 额外功 对人们无用但不得不做的功叫额外功65总功 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叫总功. 机械效率 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通常用机械效率来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百分比, 用 表示, 表达式为10%W有总. 由于有用功总小于总功, 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 1. 只有理想机械, 在 0W额 时, 1. 机械效率 是小于 1 的数, 没有单位. 机械效率越高, 做功性能越好. 机械效率解题技巧1. 机械效率含义的考察有用功指不用任何机械时所做的功.2.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含义: W有总 , 其中有用功指不
2、用任何机械时提拉动滑轮下面物体时所做的功. 如右图所示, A浮有 箱 ( )WThGFh, S总“提升物体 A 的机械效率”含义: W有总 , 有用功是指不用任何机械直接拉物体 A 上升时所做的功, 即 AGh有 , FS总 . 若题目中问“此装置的机械效率”, 则应该仔细读题, 研究题目中指明的提升目的, 找到有用功. 3. 竖直方向滑轮组, 不计绳重及摩擦时, 机械效率表达式化简(以上图为例) : 完全出水面后,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AGW有 箱总 动 箱 水中匀速提升,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AF浮有 箱 浮总 动 箱模块一: 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序号 钩码重/N 钩码上升的距离/cm 弹簧
3、测力计 的示数/N 弹簧测力计上升的距离/cm 机械效率1 2 5 1 15 66.7%2 3 5 1.4 15 3 4 5 15 83.3%夯实基础【例 1】 某同学想用图所示的装置及钩码来探究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的有用功跟总功的关系. 他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分析下表中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当 时, 动滑轮的有用功与总功的关系式为 .【答案】 该动滑轮所挂重物为 1N; 56W总有【例 2】 如图所示为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 已知钩码总重 6N. (1) 实验时要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 将弹簧测力计向上移动 15cm, 拉力大小如图所示 , 拉力 F 所做的功为
4、J. (2) 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答案】 0.36; 83.3% 【例 3】 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实验中, 小芳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分别做了 3组实验, 如图甲、乙、丙所示,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1) 进行第 3 次测量时, 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N; 所挂钩码受到的重力 G 物/N 1.0 1.0 1.0 1.0 1.0 1.0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 拉 /N 0.6 0.6 0.6 0.6 0.6 0.6钩码上升的高度 h/m 0.10 0.15 0.20 0.25 0.30 0.35绳端上升的高度 s / m 0.20 0.30 0.40 0.50
5、0.60 0.70有用功 W 有用 /J 0.10 0.15 0.20 0.25 0.30 0.35总功 W 总 /J 0.12 0.18 0.24 0.30 0.36 0.42F67(2) 空格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约为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 (3) 分析实验数据, 小芳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 有关. 【答案】 1.6; 71.4; 被提升物体(钩码)的重力【例4】 如图甲所示, 是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示意图. 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绳子的自由端, 将总质量为500g的重物从A位置匀速提升到 A位置, 同时弹簧测力计从图中的B位置匀速竖直上升到 B位置, 在这个过程中, 弹簧测力
6、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 请你根据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g取10N/kg) (1) 弹簧测力计对绳的拉力 F 所做的功为 J; (2) 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 (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 (1) 0.64 (2) 78.1%能力提升【例 5】 小明用如图所示方法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下表中记录了他测量的部分实验数据和前两次测量的结果. (1) 图中弹簧测力计是小明第三次测量时的示数, 请你读出此甲 乙 丙01N234501234501N234501234501N2345012345 01N2012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值并计算出该次测得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分别填入下表的空格中. ( g取 10N/
7、k) 实验次数重物质量 /kgm重物上升距离 /cmh弹簧测力计示数 /NF拉力作用点移动距离 /cmH滑轮组机械效率 1 0.7.00.621.05.6%2 1937413 .8. 4.(2)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以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提升重物质量的关系是 . (3) 从以上各次所测的数据中, 能否计算出动滑轮所受的重力? 为什么? 答: . 【答案】 (1) 1.2 83.3%(2) 被提升的重物质量越大, 机械效率越高(3) 不能, 因为实际还有绳重, 轴摩擦等【例 6】 小亮认为: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由滑轮组本身决定, 与被提升的重物无关. 请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和若干个质量已知的
8、钩码设计实验, 证明小亮的看法是不正确的. 【答案】 在动滑轮下挂 1 个钩码, 用已调零的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匀速拉绳端, 记录绳端移动距离 s 和钩码移动距离 h, 所挂钩码的质量 m,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 利用公式 WmgFs有总 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 增加钩码 , 仿照上述方法测机械效率 2. 1不等于 2, 说明小亮的看法不正确. 【例 7】 李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和质量分别为m1=50g、 m2=100g、 m3=150g 的小铁块 3 个(图中未画出)、细线 3条. 要求利用上述实验装置和小铁块等设计一个实验, 探究“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物体时,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所提升的
9、物体重力大小的关系”, 请写出实验步骤、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 (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 05N)01N234501234569【答案】 (1) 将弹簧测力计调零, 按示意图组装实验器材, 用细线分别将三个铁块系好, 并将细 线的另一端系一个套. (1 分)(2) 在滑轮组下挂质量为 m1的铁块, 用弹簧测力计拉住绳端, 竖直向上缓慢匀速拉动, 使铁块 m1匀速上移一段距离, 将绳端移动距离 s 和铁块移动距离 h, 所挂钩码的质量 m1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1分别记录在表格中. (1 分)(3) 仿照步骤(2), 在滑轮组下分别挂质量为 m2、 m3的铁块, 进行实验并记录 s、 h, 质量 m2
10、、 m3及拉力 F2、 F3等实验数据; (1 分)(4) 在滑轮组下分别挂质量为 m4=m1+m3、 m5=m2+m3、 m6=m1+m2+m3的铁块, 进行实验并记录 s、 h, 质量 m4、 m5、 m6及拉力 F4、 F5、 F6等实验数据; (1 分)(5) 利用公式 Wghs有 用总 , 分别计算出六次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 2、 3、 4、 5、 6, 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1 分)实验数据记录表(1 分)夯实基础【例 8】 (多选) 下面关于功、功率、机械效率说法正确的是 ( ) A. 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快B. 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多m/kgmg/NF/Ns/mh/mW
11、总 /JW 有用 /J模块二: 滑轮组中的机械效率乙F甲C. 机械做功少, 功率一定小, 机械效率一定低D. 有用功一定时, 额外功少的机械, 机械效率一定高【答案】 AD 【例 9】 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滑轮组有两种绕线方法. 小华和小军各选取一种方法做实验. (1) 小华采用了如图甲所示的绕线方法组装滑轮组. 她通过滑轮组用 4N 的拉力 F 将重 10.2N 的物体匀速提升了 0.2m 的距离, 则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2) 小军采用了另一种绕线方法组装滑轮组(乙图未画出 ) , 若用小军的绕法也匀速提升此物体, 则拉力为 N. 【答案】 (1) 85% (2) 6【例 1
12、0】 如图所示, 工人师傅用 250N 的力将重 400N 的物体匀速提升 1m, 在此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 ) A. 80% B. 62.5%C. 125% D. 20%【答案】A【例 11】 如图所示, 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 重 200N 的物体在 5s 内匀速上升了1m. 已知拉绳子的力 F 为 120N, 如果不计绳重及摩擦, 则提升重物的过程中( ) A. 绳子自由端被拉下 3mB. 动滑轮重 20NC.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83.3%D. 拉力 F 的功率是 40W【答案】C【例 12】 用滑轮组将密度为 2.8103kg/m3, 质量为 56kg 金属块完全在水71中匀速
13、提升 0.5m, 加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是 F, 动滑轮重 120N, 如图所示. 不计绳重及摩擦, g 取 10N/kg,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金属块受到的重力与浮力是平衡力B. 拉力 F 的有用功是 280JC. 金属块受到的浮力是 200ND.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75%【答案】CD【例 13】 小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拉动物体 A, 使重为 2000N 的物体 A 在 3s 内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了 6m, 若 A 所受地面的摩擦力 f=600N, 小强所用水平拉力 F=250N, 在这个过程中 ( ) A. 小强做的有用功为 4500JB. 小强所用拉力 F 的功率为 1
14、200WC. 该装置的机械效率为 80%D. 重力做了 12000J 的功【答案】C【例 14】 如图所示的装置, 已知物体 A 重为 60N, 在水平拉力 F 的作用下, 物体以 0.2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与水平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为 12N, 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则在 4s 内拉力 F 所做的功是 J. 【答案】 12能力提升【例 15】 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不计绳的质量和滑轮与轴的摩擦) 将一个重为 78N 的铁块 A 匀速提升 2m, 拉力 F 做的功为 200J. 若将铁块置于水中, 如图乙所示 , 仍用此滑轮组将铁块 A 在水中匀速提升 2m, (不计水的阻
15、力, 铁的密度为 7.8103kg/m3),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次提升过程,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变B. 图乙所示提升过程与图甲所示提升过程相比 , 滑轮组的机械甲F乙FA效率减小了 2%C. 拉力 F做了 180J 的功D. 动滑轮所受重力为 20N【答案】 C【例 16】 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 不计绳重和滑轮轴处摩擦. 当重物 A以 0.1m/s 的速度匀速上升时, 拉力 F 的功率为 9W; 当在 A 的下方加挂一个重为 90N 的物体 B 匀速提升时,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90%, 则: 只提升重物 A 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答案】 80%【例 17】 为了
16、将放置在水平地面上、重 G=100N 的重物提升到高处. 小明同学设计了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装置. 当用图乙所示随时间变化的竖直向下拉力 F 拉绳时, 重物的速度 和上升的高度 h 随时间 t 变化的关系图像分别如图丙和丁所示. 若重物与地面的接触面积 S=510-2m2, 不计绳重和摩擦, 绳对滑轮的拉力方向均可看成在竖直方向. 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在 23s 内, 拉力 F 的功率 P 为 150WB. 在 01s 内, 重物对地面的压强 p 为 600Pa C. 在 12s 内, 拉力 F 做的功 W 为 375JD. 在 23s 内,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后为 5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_2019 学年 年级 物理 下册 第十二 机械效率 讲义 新版 新人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