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16260.1-2006 软件工程 产品质量 第I部分质量模型.pdf
《GB T 16260.1-2006 软件工程 产品质量 第I部分质量模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T 16260.1-2006 软件工程 产品质量 第I部分质量模型.pdf(2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35.080L 77I i5E,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6260.1-2006/ISO/IEC 9126-1:2001代替GB/T 16260-1996软件工程产品质量第I部分:质量模型Software engineering-Product quality-Part 1 :Quality model2006-03-14发布2006-07-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GB/T 16260.1-2006/ISO/IEC 9126-1:2001目次一90 a1范围I2符合性,I3规范性引用文件.24术语和定义25质量模型框架.25.
2、 1质量途径25. 2产品质量和生存周期,.35.3需评价的项,.45.4质量模型的使用,.56外部和内部质量的质量模型,.,、.56. 1功能性,56.2可靠性.,66.3易用性66.4效率,76.5维护性,76.6可移植性,77使用质量的质量模型.87. 1使用质量,8附录A(规范性附录)度量,.10附录B(资料性附录)源自其他标准的定义13附录C(资料性附录)ISO/IEC 9126工作历史17参考文献,19GB/T 16260.1-2006/ISO/IEC 9126-1:2001Au舌GB/T 16260(软件工程产品质量分为如下几部分:第1部分(即GB/T 16260.1):质量模型
3、;第2部分(即GB/T 16260.2):外部度量;第3部分(即GB/T 16260.3):内部度量;第4部分(即GB/T 16260. 4):使用质量的度量。本部分为GB/T 16260的第1部分。本部分等同采用ISO/IEC 9126-1:2001软件工程产品质量第1部分:质量模型。为便于使用,本部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a) ISO/IEC 9126的本部分”改为“本部分,;b)删除了国际标准的前言,修改了国际标准的引言;c)纠正了国际标准中的一些错误。ISO/IEC 9126-1:2001的第5章中,“这一质量模型的具体体现在第6章和7.5.1中给出”,但全篇并没有7.5.1,应改为第7
4、章。本部分从实施之日起代替GB/T 16260-1996,本部分与GB/T 16260-1996的主要差别是:a)在结构上,GB/T 16260-1996包括软件质量特性和质量特性使用指南,不仅描述了软件质量特性,而且还描述了对软件质量的不同观点、软件过程评价模型和评价步骤,在本部分中有关软件评价的内容没有列人(这些内容已在GB/T 18905. 1-18905. 6中阐述);b)在内容上,GB/T 16260-1996提供了6个软件质量特性,将21个子特性作为参考信息列在附录A中。本部分提出了质量模型的概念,提供了两种质量模型:内部/外部质量的模型和使用质量的模型。其中,内/外部质量模型中保
5、留了6个软件质量特性,将子特性扩充为27个,均列在标准正文中。增加的使用质量模型中有4个特性,没有子特性。本部分的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附录B和附录C是资料性附录。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提出。本部分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上海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朱三元、宗宇伟、陈森芬、冯惠、孔磊。GB/T 16260.1-2006/ISO/IEC 9126-1:2001引言计算机在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领域中使用,其正确的运作通常是业务成功和/或人类安全的关键,因此开发或选用高质量的软件产品是至关重要的。对软件产品质量的全面说明和评价是
6、保证足够质量的关键因素。这可以通过考虑软件产品的使用目的的情况下,定义适当的质量特性来实现。重要的是要规定和评价每个相关的软件产品质量特性,无论何时都要尽可能使用经确认的或被广泛接受的度量。GB/T 16260-1996信息技术软件产品评价质量特性及其使用指南是为支持这些要求而制订的,它定义了六种质量特性,并描述了一个软件产品评价过程模型。因为质量特性和相关的度量不仅可用于评价软件产品,而且也可用于定义质量需求以及其他用途,所以GB/T 16260-1996已经被两个相关的系列标准:GB/T 16260-2006(软件产品质量)和GB/T 18905-2002(软件产品评价)所取代。本部分定义
7、的软件产品质量特性可用于说明功能性与非功能性的客户和用户的需求。本部分是对GB/T 16260-1996的修订,它保留了相同的软件质量特性。主要的区别在于:.规范性子特性的引入,其中大多数都是基于GB/T 16260-1996的资料性附录中的子特性;.质量模型的规格说明;.使用质量的引人;.删除了评价过程(现已在GB/T 18905-2002标准中对其进行了说明);.与GB/T 18905.1-2002的内容相协调。图1描述了GB/T 16260-2006和GB/T 18905-2002(见参考文献)之间的关系。资源与环场评价过程黑软件产品的效用评价支持评价过程内部度t外部度量使用质量的度量G
8、RIT 1890C二8905.引座夔7G./T 7N05干二不日巨亘二三巫习匕M/T 18905.6日三VT 18905.习GB/T 1626016260.316260.2116260.4】图1 GB/T 16260与GB/T 18905标准之间的关系GB/T 16260.1-2006八SO/IEC 9126-1:2001软件工程产品质量第1部分:质量模型范围GB/T 1626。的本部分描述了关于软件产品质量的两部分模型:a)内部质量和外部质量,b)使用质量。模型的第一部分为内部质量和外部质量规定了六个特性,它们可进一步细分为子特性。当软件作为计算机系统的一部分时,这些子特性作为内部软件属性的
9、结果,从外部显现出来。本部分并没有在低于子特性的层次上详细阐述内部质量和外部质量模型模型的第二部分规定了四个使用质量的特性,但没有在低于特性的层次上详细阐述使用质量的模型。使用质量是面向用户的六个软件产品质量特性的组合效用。定义的特性适用于每一类软件,包括固件中的计算机程序和数据。特性和子特性为软件产品质量提供了一致的术语,也为确定软件的质量需求和权衡软件产品的能力提供了一个框架。附录A为软件产品度量和使用质量的度量提供了建议和需求。这些度量的实例包含在本标准的其他部分中。这些度量可应用于说明包括中间产品在内的软件产品质量需求和设计目标。关于在软件产品评价中如何应用这个质量模型的说明包含在GB
10、/T 18905.1-2002中。本部分可使软件产品质量从软件的获取、需求、开发、使用、评价、支持、维护、质量保证和审核相关的不同视面来确定和评价。例如它可以被开发者、需方、质量保证人员和独立评价者,特别是那些对确定和评价软件产品质量负责的人员所使用。本部分中定义的质量模型使用实例是:.确认需求定义的完整性;.确定软件需求;.确定软件设计目标;.确定软件测试目标;.确定质量保证准则;.为完整的软件产品确定验收准则注1:本部分可以和ISO/IEC 15504(与软件过程评估有关)一起使用以提供:.一个客户一供方过程中的软件产品质量定义框架;.在支持过程中对于评审二验证和确认的支持以及一个定量的质
11、量评价框架;.在管理过程中对于设置组织质量目标的支持注2:本部分可以和GB/T 8566-2001(与软件生存周期有关)一起使用以提供:.一个生存周期基本过程中的软件产品质量需求定义框架;.在生存周期支持过程中对于评审、验证和确认的支持。注3:本部分可以和GB/T 19001(与质量保证过程有关)一起使用以提供:.对于设立质量目标的支持;.对于设计评审、验证和确认的支持。2符合性遵照本质量模型的任何软件产品的质量需求、规格说明或评价应使用本部分第6章、第7章中的特性和子特性,其中,对于没有使用的特性和子特性应给出理由。否则,应描述软件产品质量属性的独特的分类,并给出相应于第6,7章特性和子特性
12、的映射包含用于比较的度量的软件产品质量需求或规格说明应陈述这些度量是否具有A. 4中规定的性质。GB/T 16260.1-2006/ISO/IEC 9126-1:20013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 1626。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 18905. 1-2002软件工程产品评价第1部分:概述(ISO/IEC 14598-1:1999,IDT)4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
13、和定义以及GB/T 18905. 1-2002中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的所有部分注:包含在GB/T 18905.1-2002中的术语和定义在附录B中列出性能级别level of performance要求被满足的程度,它由一组质量特性的特定值来表示。5质It模型框架本章描述了一个说明不同质量途径间关系的质量模型框架。这一质量模型的具体体现在第6章和第7章中给出。5.1质f途径过程软件产品的效用影响依放内部侧度厂5f办 藻火竺尸二丈几梦多MMAhle3fi$1*6BMI使用质量的 洲度图2生存周期中的质f用户质量要求包括在指定的使用周境(contexts of use)下对使用质量的需求。当使
14、用软件产品质量特性和子特性来说明外部质量和内部质量的时候,可以使用这些被确定的要求注:使用周境的具体定义见GB/T 16260.4-2006中的4.10为满足软件质量要求而进行的软件产品评价是软件开发生存周期中的一个过程。软件产品质量可以通过测量内部属性(典型地是对中间产品的静态测度)也可以通过测量外部属性(典型地是通过测量代码执行时的行为),或者通过测量使用质量的属性来评价目标就是使产品在指定的使用周境下具有所需的效用(图2)0过程质量(即在GB/T 8566-2001中定义的任一生存周期过程的质量)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而产品质量又有助于提高使用质量。因此,评估和改进一个过程是提高产品质量的
15、一种手段,而评价和改进产品质量则是提高使用质量的方法之一。同样,评价使用质量可以为改进产品提供反馈,而评价产品则可以为改进过程提供反馈。合适的软件内部属性是获得所需外部行为的先决条件,而适当的外部行为则是获得使用质量的先决条件(图2)。软件产品质量需求一般要包括对于内部质量、外部质量和使用质量的评估准则,以满足开发者、维GB/T 16260.1-2006/ISO/IEC 9126-1:2001护者、需方以及最终用户的需要(见GB/T 18905. 1-2002,第8章)5.2产品质A和生存周期内部质量、外部质量和使用质量的观点在软件生存周期中是变化的例如,在生存周期开始阶段作为质量需求而规定的
16、质量大多数是从外部和用户的角度出发的,它与如设计质量这样的中间产品质量不同,后者大多是从内部和开发者的角度来看问题的。为获得必要的质量级别,使用诸如质量的规格说明和评价这样的技术需要支持这些不同的观点。为了在生存周期的每个阶段正确地管理质量,需要对质量定义这些观点和相关技术。因为目标是为了获得必须的和足够的质量以满足用户的实际需要,所以GB/T 6583根据满足明确和隐含要求的能力来定义质量。然而,用户所描述的要求并不总是反映该实际用户的需要,因为:(1)用户并不是经常可以意识到自己的实际需要,(2)要求在被说明之后可能会变化,(3)不同的用户可能具有不同的操作环境,(4)特别是对于现货软件,
17、咨询所有可能类型的用户是办不到的。因此,质量需求不可能在开始设计前得到完整的定义。然而,尽可能详细地理解实际用户的需要并在需求中表示它们是必须的。获得完美质量的目标是不必要的,但是当产品被交付并由用户实际使用的时候,对于每个特定的使用周境,必要的和足够的质量却是必须的。用于质量需求度量的测量标度可以根据对于需求的不同满足程度细分为多个类别。例如,标度可以划分为两类:不能令人满意的和令人满意的,或者四类:超出需求、达到目标、最低限度地可接受的以及不可接受的(见GB/T 18905. 1-2002)。类别宜明确说明,这样用户和开发者都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花费以及进度的超限在软件生存周期的不同阶段存在着
18、关于产品质量和相关度量的不同观点(见图3),使用和反饭有助于确定确认有助子确定验证使用质量。注:此图是GB/T 18905.1-2002图4的简化版本,经修改与GB/ T 16260.1保持一致。图3软件生存周期中的质f用户质f要求可通过使用质量的度量、外部度量,有时是内部度量来确定为质量需求。当确认产品时,这些度量确定的需求应该作为准则来使用获得满足用户要求的产品通常需要一个可以不断从用户角度得到反馈的迭代的软件开发方法外部质t需求从外部视角来规定要求的质量级别。包括用户质量要求派生的需求(包括使用质量需求)。外部质量需求用作不同开发阶段的确认目标。对在本部分中定义的所有质量特性,外部质量需
19、求应在质量需求规格说明中用外部度量加以描述,宜转换为内部质量需求,而且在评价产品时应该作为准则使用。内部质t需求从产品的内部视角来规定要求的质量级别。内部质量需求用来规定中间产品的特胜。这些可以包括静态的和动态的模型,其他的文档和源代码。内部质量需求可用作不同开发阶段的GB/T 16260.1-2006/ISO/IEC 9126-1:2001确认目标,也可以用于开发期间定义开发策略以及评价和验证的准则。这可能会包括对于一些超出本标准范围的附加度量(如适合于可重用性的度量)的使用。具体的内部质量需求应使用内部度量加以定量地说明。内部质t是基于内部视角的软件产品特性的总体。内部质量针对内部质量需求
20、被测量和评价。软件产品质量的枝节部分可以在代码实现、评审和测试期间被改进,但是由内部质量表示的软件产品质量的基本性质不会改变,除非进行重新设计。估计的(或预测的)外部质t是在了解内部质量的基础上,对每个开发阶段的最终软件产品的各个质量特性加以估计或预测的质量。外部质t是基于外部视角的软件产品特性的总体。即当软件执行时,典型地是在模拟环境中用模拟数据测试时,使用外部度量所测量和评价的质量。在测试期间,大多数故障都应该可以被发现和消除。然而,在测试后仍会存在一些故障。这是因为难以校正软件的体系结构或软件其他的基础设计方面,所以基础设计在整个测试中通常保持不变估计的(或预测的)使用质量是在了解内部和
21、外部质量的基础上,对每个开发阶段的最终软件产品的各个使用质量的特性加以估计或预测的质量。注:在适当的技术得到发展时,对于本部分中定义的每个质量特性,外部质量和使用质量可以在开发期间被估计和预侧。然而对于预测来说,目前的技术发展水平不能提供所有必需的支持,所以应该发展更多的用于显示内部质量、外部质量以及使用质量间相关性的技术。使用质t是基于用户观点的软件产品用于指定的环境和使用周境时的质量。它测量用户在特定环境中能达到其目标的程度,而不是测量软件自身的属性(使用质量在本部分的第7章中定义)。注:“用户”指的是任何类型的预期的用户,包括操作者和维护者,而他们的需求可以是不同的用户环境中的质量级别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16260.1 2006 软件工程 产品质量 部分 质量 模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