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02古代诗歌鉴赏课件2019011815.pptx
《云南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02古代诗歌鉴赏课件2019011815.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02古代诗歌鉴赏课件2019011815.pptx(25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一、2018年考试说明规定篇目 1.观沧海 2011昆明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008昆明 3.次北固山下 10年未考 4.天净沙秋思 2016曲靖 5.夜雨寄北 2011曲靖 6.望岳 2017曲靖、2013昆明 7.登飞来峰 10年未考,【古代诗歌梳理】,8.游山西村 2018省卷 9.己亥杂诗(其五) 10年未考 10.泊秦淮 10年未考 11.使至塞上 2013曲靖 12.钱塘湖春行 10年未考 13.饮酒(其五) 2009省卷 14.春望 10年未考 15.雁门太守行 2017省卷,古代诗歌梳理篇目以2018年云南考试说明规定篇目和教材共有篇目为依据,
2、16.赤壁 10年未考 17.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10年未考 18.蒹葭 10年未考 19.关雎 10年未考 20.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0年未考 2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0年未考 22.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10年未考 23.行路难(其一) 2016省卷 2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0年未考 25.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年未考,26.无题 10年未考 27.渔家傲秋思 2010昆明 28.江城子密州出猎 2015省卷 29.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016昆明 3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017昆明 31.过零丁洋 2012昆明 32.山坡羊潼关怀古 2015昆明,二、
3、新课标其他篇目8首 33.木兰诗 10年未考 34.登幽州台歌 10年未考 35.黄鹤楼 10年未考 36.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10年未考,37.卖炭翁 10年未考 38.满江红(小住京华) 10年未考 39.十五从军征 10年未考 40.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10年未考,【考情总结】,(1)人教版、语文版、苏教版教材共有篇目,2011版课标范围内的木兰诗登幽州台歌黄鹤楼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卖炭翁满江红(小住京华)十五从军征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均未考查过。 (2)省卷近5年均为4分,2个简答题。曲靖卷近6年为1个选择题2分,1个简答题2分。昆明卷近3年均为一个简答题,分值为2分
4、或3分。(3)近几年,考查篇目没有重复出现过,复习时要重点关注16篇未考篇目(不含观刈麦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木兰诗登幽州台歌等8首诗歌也需重视。,真题体验,第1讲 内容理解与概括、品味诗歌语言,【考点一】 内容理解与概括 1.本诗颔联和颈联是从哪两个方面描写山西村的? (2分),技法精讲,【答案】优美的自然景色;淳朴的乡村民俗。,【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概括。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颔联和颈联的相关内容,然后在明确句子意思的基础上进行分析,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景物描写,描写山西村的自然环境和地理形势,颈联“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则描绘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
5、卷,重在祭祀活动和风土人情。,【考点二】 品味诗歌语言 2.请结合“无时”一词,分析尾联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2分),技法精讲,【答案】“无时”一词写出诗人随时都想去山西村,表达了诗人与村民相处融洽,喜爱山西村的真挚情感。,【解析】本题考查重点词语的赏析和诗歌情感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这句话的意思是:但愿今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无时”是随时的意思。从中可以体会诗人对山西村的热爱,与农民的亲密无间,以及想要隐居此地,惬意生活的愿望。,考点1 内容理解与概括,角度一 词句理解,技法精讲,【常见题型】(1)本诗颔联和颈联是从哪两个方面描写山西村的?(云南2018.1
6、2)(2)请描述出诗中早春景色的特点。 云南2014.10(1)(3)这首诗联(句)主要表达了诗人(愿望、志向)?,【答题思路】(1)明确题干要求进行概括的是针对全诗、某联,还是某句、某词。(2)理解诗句所表述的内容。(3)比较诗句所具有的不同特点,如:是否不同角度、不同事件,不同方面(4)用凝练的语言概括,各部分字数保持基本一致。,技法精讲,角度二 整体理解,技法精讲,【常见题型】(1)本词是一首“壮词”,词人却在结尾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慨叹,你对此如何理解?(昆明2016.8) (2)面对“金樽清酒”“玉盘珍羞”,诗人为何“停杯投箸不能食”?(云南2016.11),【答题步骤】第一步:确定
7、诗歌题材,如咏史怀古诗、咏物诗、边塞征战诗等,初步感知诗歌内容。第二步:借助描写的景物和典型一项,抓住关键词句,具体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分别写了什么,概述内容,作答形式是:联写了。第三步:揭示诗歌主旨或诗人的感情。(这三个步骤不是固定的,要根据题干要求灵活处理),考点2 品味诗歌语言,角度一 品味词语,技法精讲,【常见题型】(1)请结合“无时”一词,分析尾联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云南2018.13)(2)曲中“踌躇”一词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里。(昆明2015.7) (3)联中的“”一词指的是什么?,【答题思路】(1)了解词语的本义,要注意词语的词性。判断该词语是动词、形容词、副词,还是代词、名词等
8、。(2)结合材料给出的语境,进一步分析词语的语境义、引申义、比喻义、感情色彩等。题干所提问的词语在具体的语境中往往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如褒词贬用、含义扩大等。(3)判断该词语是否有言外之意,是否蕴含了人物特定的情感态度、是否运用了某种修辞方法等。(4)做诗歌中的“品词类”试题要把握一个准则:词不离句。也就是说,解释词语必须回到诗歌中去,在词语所在的特定语言环境中进行理解,绝不可望文生义,随意揣测。,【答题步骤】(1)看清题干要求,锁定词语。(2)回到诗歌中,还原词语位置。(3)划定语言环境,前后勾连,综合信息。(4)组织语言,完成答案。,角度二 炼字,技法精讲,【常见题型】(1)“老夫聊发少年狂
9、”一句中“狂”字用得好,请做简要赏析。(云南2015.10)(2)简析诗中“凌”字的妙处。(曲靖2017.10)(3)“”字用得好,好在哪里?(4)“”字能否改为“某”字?(5)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个字?请说明理由。,【答题步骤】这类题主要考查对精妙字词的感悟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字词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值得注意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只谈这个字词的作用。,角度三 赏析句子,技法精讲,【常见题型】(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常用作毕业赠言,请说说理由。(云南2016.12)(2)诗歌中画线句在结构上起
10、什么作用?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赏析。(昆明2017.8)(3)从句诗中领悟到了人生哲理? (4)诗歌的联是历来传诵的千古名句,请分析原因。,【答题思路】常见的鉴赏名句的角度: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或运用的修辞方法(如拟人、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且还要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真题体验,一、2017云南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4分)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改编 请简要分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
11、金鳞开”运用了什么手法,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2分) 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达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感?(2分),第2讲 分析诗歌的写作手法、把握人物的情感、画面描述,【考点三】 分析诗歌的写作手法 1.改编 请简要分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运用了什么手法,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2分),技法精讲,【答案】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表现了战争形势的紧迫。,【解析】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鉴赏。解题是要抓住“比喻”“夸张”的修辞方法和“渲染”这一表现手法,这三个关键词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黑云压城”把敌兵比作黑云,“
12、城欲摧”运用夸张,写出了大兵压境的形势;“甲光向日金鳞开”写出了守城将士严阵以待的情状。这两句诗写出了敌兵意欲攻城、守军披坚执锐的战争形势,渲染了压抑、紧张的气氛。,【考点四】 把握人物的情感 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达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感?(2分),技法精讲,【答案】表达了将士们为报答君王的信任和重用,视死如归、坚决杀敌的壮志豪情。,二、 2016曲靖 阅读下面这首曲,回答问题。(2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考点五】 画面描述 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答案】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
13、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踽踽独行。,【解析】此题考查考生画面描述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描述画面不能等同于翻译句子,需要在翻译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补充一些空白,突出句子的画面感,营造优美的意境。解答时要围绕“古道、西风、瘦马”三个意象进行合理想象和发挥。,考点3 分析诗歌的写作手法,【常见题型】(1)请简要分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运用了什么手法,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云南2017.12(改编)(隐含了“比喻”“夸张”“渲染”手法的考查)(2)诗歌中画线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赏析。(昆明2017.8)(考查“承上启下”的结构)(3)请分析这首
14、诗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4)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思路】(1)准确指出用了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的感情。(4)此手法对诗歌内容有作用,对表现诗人感情有作用。,考点4 把握人物的情感,技法精讲,【常见题型】(1)最后两句(三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云南2014.10(2)、曲靖2015.10(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引用了西汉魏尚的典故,有何用意?(云南2015.11),【答题步骤】(1)审视题目。通过审视题目,可以知道诗歌的类别,从而大致推断出诗人的思想感情。如写景诗的借景抒情,咏物诗的托物言志,
15、咏史诗的借古讽今,送别诗的离愁别绪,羁旅诗的漂泊愁苦,边塞诗的壮志豪情或厌战思乡等。(2)抓住诗中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古诗词中常用到一些直接表露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从题目中的“寄”及诗中的“共剪”,可以看出诗人对妻子的一片深情。(3)分析意象。意象即诗中已经带有主观感情色彩的景和物,如杨柳表示送别怀远,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松柏表示坚强、正直,梧桐表示凄凉悲伤,抓住这些意象可以帮助考生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4)准确表述作答。在平时学习时,考生要积累一些概括感情的常用词语,避免答题时说外行话。如喜悦、欢快、恬淡、闲适、烦闷、愤怒、壮志未酬、借古讽今、旷达乐观等。,考点5 画
16、面描述,技法精讲,【常见题型】(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曲靖2016.10)(2)这首诗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题思路】(1)明确题干中是要求描述全篇还是某句,其中出现了哪些景物。(2)变换角色,将自己代入诗歌情境中,假设自己是作者,以作者的角度去观察景物。(3) 描述时既要忠实于原诗,也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要对诗句内容进行丰富和完善。(4)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语言力求优美。(5)在画面的描绘过程中,渗透诗歌或诗句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所描绘出的画面要能准确地体现主人公的心情和景物的特点。,TYPE 2
17、,专项突破(二) 古代诗歌梳理,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内容理解: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地点。 炼 字:“临”“观”传达出诗人扬鞭跃马、高瞻远瞩的昂扬气概。“观”字统领全篇,是全诗的线索,体现了前世的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第1首 观沧海 东汉曹操,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内容理解:描写海水和山岛,实写沧海之景。 炼 字: “涌”字既写出了沧海惊心动魄的声势,也写出了诗人对海的惊叹和赞美。 表现手法:动静结合。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草木和洪波一静一动,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魄,为下文展开想
18、象埋下了伏笔。,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内容理解:前四句借助想象虚写沧海景象。 炼 字: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表现手法:想象。诗人借丰富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展现出水天相接、浩浩荡荡、无边无际的景象,写出了沧海之大,描绘出一幅吞吐日月,包孕群星的图景。 情 感:将眼前海上的景色和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表现出诗人统一中原的雄心壮志及宽广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1.请从炼字角度赏析“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中的“涌”字。,2.请对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做简要赏析。,【巩固测评】,2.诗句运用夸
19、张的手法,虚写想象之景,突出了大海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伟大的政治抱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精神。,答案 1.“涌”字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大海波涛连天的气势,营造了壮阔的意境。,解析本题可从修辞的角度、虚实的角度把握大海的壮阔,进而深入感受诗人的胸襟与抱负,体会作者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表达方式:前一句写景,后一句言事。 表现手法:寓情于景。“杨花”漂泊不定给人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啼鸣暗含悲痛之情,诗人借用这两种意象,点明特定暮春时令,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这两句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第2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
20、有此寄 唐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表达方式:抒情。 修辞方法:拟人。采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将月亮人格化,把它看成友好的使者,它了解诗人此刻的心情,愿意承担陪伴友人的使命,从而抒发了对友人因被贬而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表现手法:想象。这两句诗想象奇特,诗人和友人天各一方,便想象月亮带着自己的同情和怀念,去陪伴友人一直到达贬所。“ ),1.“杨花落尽子规啼”在诗中起了什么作用?,2.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的情感表达做简要赏析。,【巩固测评】,2.这句诗寄情明月,赋明月以人情之美,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同情、思念、惆怅之情。,答案 1.景物描写,渲染了无限悲凉的气氛。,客
21、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修辞方法:对偶。运用对偶点题。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路途奔波之意、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第3首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炼 字:春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是和风、顺风,帆才有悬空的态势;“阔”描绘出了两岸一望无际的景色,在空间上给人一种无限的感觉;“悬”写出了海上孤帆行船的景象,突出了大景中小景的形象。 修辞方法:对偶。 运用对偶手法,“潮平”对“风正”,“两岸”对“一帆”,“阔”对“悬”,对仗工整,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表现了出来。,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炼 字: “生”“入”二字用
22、拟人修辞,赋予“日”和“春”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在残夜将尽未尽之际,一轮红日已经从海上冉冉升起,旧年还未过去,江面上春天已悄然而至。这两句蕴含着旧事物中已孕育新事物的哲理,揭示出新旧交替的变化规律。,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修辞方法: 设问。运用“设问修辞,诗人自问自答中用“雁足传书”的故事寄托思乡之情,使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思乡愁绪。,1.诗的颈联和尾联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2.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巩固测评】,2.示例:春水涣涣,大江直流,潮水与岸相平,江面愈发浩大宽广,大江两岸平野愈显开阔无边;江水中央,一张桅帆高高挂起,恰逢一路顺
23、风,正可满帆前进。这是一幅多么壮美的大江行船图啊!,答案 1.颈联表达了喜悦(或积极、乐观、向上)的情感;尾联表达了淡淡的乡思愁绪。,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表现手法:情景交融。选用“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和西下的“夕阳”等意象,将“断肠人”的情感寓于其中。“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 表现手法:动静结合。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相映,使沦落异乡的“断肠人”更添悲愁。 画面描述:运用白描手法,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古道”“瘦马”“夕阳”等,组成了一幅苍凉的深秋晚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云南省 2019 年中 语文 复习 第一 部分 古诗文 阅读 专题 02 古代 诗歌 鉴赏 课件 2019011815 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