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4单元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及对外关系第11讲新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大业和对外关系课件新人教版201901184222.pptx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4单元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及对外关系第11讲新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大业和对外关系课件新人教版201901184222.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4单元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及对外关系第11讲新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大业和对外关系课件新人教版201901184222.pptx(5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点分层突破命题多维研析,第11讲,考纲要求,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2.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新中国的成立 (1)准备: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讨论建立新中国的有关事宜。 (2)成立:1949年10月1日,举行 ,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意义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中国共产党人开始建设全新的社会政治制度,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开国大典,考点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民主政治建设,知识回扣,2.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初步建立: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通过具有
2、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 的职能。 职能改变:1954年以后,主要职能为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初步发展: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 ”的方针,组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依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普选方法产生,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为 。,共同纲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建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 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 地
3、位:它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目的: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依据:“共同纲领”的规定和1954年宪法的正式确认。 实施:1947年, 自治区成立。后来,新中国共成立了五个自治区、一百多个自治州、自治县(旗)。 意义: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 和民族团结。,人民民主,内蒙古,祖国统一,3.“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1)原因 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党和国家已经面临 复辟的危险。 林彪、江青等人别有用心地利用和助长了毛泽东的错误。 根本原因:党内的“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 (2)对民主法制的破坏 公民的基本权利
4、和人身自由失去保障,国家主席 被迫害致死。 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党政领导机关都被夺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续十年没有召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也不能实行。,资产阶级,刘少奇,4.新时期民主法制的健全与完善 (1)法律制度 措施: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 ”的法制建设方针;中共中央为刘少奇平反昭雪,在全国范围平反冤假错案;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立法工作,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成就:形成了以 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宪法,(2)民主制度 重新召开各级人民代
5、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982年,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 ”的方针,完善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984年,我国政府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 。,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基层民主,【误区警示】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但不能说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因为人民代表大会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才是我国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构图解史】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主政治,【构图解史】 民主政治
6、建设的曲折及转折,【误区警示】 中国要避免十年“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悲剧重演,主要在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并落实“依法治国”方略,而不仅仅是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构图解史】 民主政治的新发展,【教材补遗】 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和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通通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史料 新中国初创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主要是两项:一是各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二是对公民进行与社会主义民主的相关教育和公民的民主实践。其中,各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主要指国体、政
7、体、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党内民主制度等的确立。 张荆红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评析,核心探究,命题点 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 史料解读 史料主要说明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反映的是政治制度的建设;反映的是保障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建设。,【答案】 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保障公民政治权利的主要形式。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方面代表团结在一起。根据社会主义民主原则,建立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平等关系,并建立个人与社会、集体之间的正确关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史料运
8、用 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民主政治的特点。, 史论归纳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作用 (1)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保证了人民通过普选来享有民主、自由的权利。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体现了民主协商、科学决策。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 基层民主制度保证了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2)维护和促进了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民族区域自治立足于解决国内民族问题,实现各民族平等联合、团结统一,有效地解决了中央与少数民族地方的关系问题。 (3)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政治保证。我国
9、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了党和人民群众以及执政党和参政党、中央与地方、各民族之间关系的和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政治制度保障。,1.“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1)背景: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 统一祖国的方针。 (2)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由邓小平提出。 (3)含义:“一国”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制”是指祖国大陆实行 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4)意义: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香港、澳门的回归 (1)香港回归: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正式对香港恢复 。,
10、和平方式,考点二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知识回扣,社会主义,行使主权,(2)澳门回归: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3.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20世纪80年代:打破两岸隔绝状态。 1979年元旦,中国人民解放军停止炮击 ,两岸实现30年来的真正停火。 1987年开始,台湾当局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 (2)20世纪90年代:海峡两岸关系的新突破。 1990年,台湾成立 ;次年,祖国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1992年,两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 (3)2000年以来: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2005年,胡锦
11、涛同志会见国民党主席 率领的“和平之旅”访问团。 2008年,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终于实现。,金门,海峡交流基金会,连战,【误区警示】“一国两制”下设立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但并不是完全自治,例如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外交和国防是由中央政府管理的。,【构图解史】祖国统一大业,【概念辨析】特别行政区与民族区域自治,史料一 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是中央与地方的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命题点 “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史料二 世
12、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反分裂国家法,核心探究, 史料解读 (1)史料一阐述了邓小平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思路和想法。中适当的方式实际上是指以谈判的方式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指出台湾问题是我国的内政问题,绝不容许别国插手。 (2)史料二表明了“一个中国”的立场及维护国家统一的决心。表明了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原则。 (3)史料三阐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制定的基本原则。体现了解决香港问题的原则:维护主权、维护香港的稳定与繁荣、实行高度自治。,史料三 1990年4月,七届全国人
13、大三次会议正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其原则精神是:主权原则;“一国两制”原则;保持香港稳定的原则;实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原则。汤应武1976年以来的中国,【答案】立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坚决反对“台独”。 主要目的: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史料运用 根据史料一、二,说明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分析反分裂国家法制定的主要目的。, 史论归纳 “一国两制”的基本内涵 (1)“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香港、
14、澳门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2)实行“两种制度”: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则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和平共处、相互支援、共同发展。 (3)高度自治: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依照宪法规定在港、澳、台设置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台湾还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4)和平谈判:通过接触谈判,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5)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具有稳定性。,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背景 国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 和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峙。 国内:新中国成
15、立,进行新政权巩固和建设,需要有利的国际环境。 (2)方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具体表现为“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社会主义阵营,考点三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知识回扣,另起炉灶,(3)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17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提出: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内容:“互相尊重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和平共处”。 意义: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日内瓦会议 目的:和平解决印度支那和朝鲜问题。 成果:周恩来推动会议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 意义:新中国首次以世界 之一的地位参加重
16、要的国际会议,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领土主权,平等互惠,五大国,万隆会议 背景: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成果:提出“ ”的方针,促进了会议取得成功。 意义:推动了“万隆精神”的形成,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联系。“求同存异”方针至今仍是不同制度和意识形态国家交往的基本原则。 2.中国开创外交新局面 (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原因:20世纪70年代,中国 提高,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时间: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 意义: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求同存异,国际地位,(2)中美关系正常化 背景:20世纪70年代初,世界局势的重大变化使中美对改善关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高 历史 一轮 复习 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现代 中国 政治 建设 对外 关系 11 新中国 祖国统一 大业 课件 新人 201901184222 PPTX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965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