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12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教案20190225225.doc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12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教案2019022522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12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教案20190225225.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板块 12 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社会主义阶段 19491956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准备与启动 19561976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与延误政治三大政治制度确立,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继续发展完善,“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经济通过实施“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1956年,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文化大革命”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社会生活受政治运动影响较大外交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中苏关系破
2、裂,中国调整与西方国家关系,外交打开了新局面特征科技文化“双百”方针提出,文学、艺术、教育事业得到蓬勃发展国防科技和农业科技取得突出成就;“文化大革命”期间,文艺和教育事业受到重大冲击(对应学生用书第 7879页)一、民主政治的构建与破坏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前提条件: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2.民主法制建设(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 年通过,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1954 年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正式确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3)中国共
3、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1954 年 9月前,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1954 年 9月后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3.健全法制:三大改造完成后,随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刘少奇在中共八大上指出健全法制是迫切任务。4.民主法制的破坏: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造成对民主与法制的践踏。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1.国民经济恢复:19491952 年完成,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2.“一五”计划(1)工业化建设:1953
4、1957 年,实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2)三大改造:从 1953年起,国家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 1956年底,公有制占主导;形成了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3)特点:发展生产力与改造生产关系相结合,优先发展重工业。3.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2(1)正确探索:1956 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提出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但在实践中未能坚持下来。(2)失误:1958 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大跃进”片面追求高速度,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公
5、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导致 19591961年的严重经济困难。(3)纠正失误:1960 年冬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重点调整工农业、轻重工业的比例和经济发展速度;1962 年起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4)国民经济的劫难: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文化大革命”严重破坏了国民经济建设。三、新中国的对外关系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1)外交方针: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由“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的三大政策发展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渐成熟。(2)外交成就中苏建交:1949 年,中苏建交;1950 年初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
6、约 。日内瓦会议:1954 年,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促进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万隆会议:1955 年,参加亚非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2.20世纪 70年代的外交突破(1)1971年,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2)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签署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 年元旦,正式建交。(3)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并建立外交关系,中日邦交正常化。四、思想科技文化的发展1.毛泽东思想(1)论人民民主专政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2)
7、论十大关系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为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了理论准备。2.科技:“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极大提高了国防实力;1973 年,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成功。3.文艺:1956 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促进了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的发展。 “文化大革命”时期,“双百”方针遭到破坏。4.教育(1)新中国成立初期:确立了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人民教育方针。(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3)“文化大革命”时期:教育事业遭到破坏。(4)“文化大革命”结束后:1977 年,高考制度恢复。五、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新中国社会生活的新风
8、尚(1)特点:20 世纪 5070年代,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2)生活水平:物资匮乏,许多生活必需品要凭票证计划供应。2.交通事业的进步(1)铁路: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加强了内地与西南、西北地区的沟通。(2)公路: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3.电视事业的发展:1958 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中国电视业的诞生。(对应学生用书第 7982页)3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及初期的工业化角度 1 国民经济建设大规模展开【典例 1】 (2018全国卷,31)如图是 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
9、了当时我国( )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解析:D 漫画反映了 1953年资源勘探队进入深山对当时缺乏的矿产资源的勘探。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它的勘查进度,资源供应的保证程度,是合理的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划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其服务于国家的工业化建设,促进了“一五”计划的顺利展开,故 D项正确。1957 年“一五”计划完成后,我国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局面,A 项错误。我国对矿产资源的开采古已有之,B 项错误。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是在 1965年,C 项错误。角度 2 妇女成为国家建设重要力量【
10、典例 2】 (2018全国卷,31)如图为 1956年的一幅漫画两把尺(画中字:“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 ”)该漫画反映了A.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B.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C.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开展D.城乡差别发生根本性改变解析:B 1956 年是“一五”计划实施期间,奶奶“量布做新衣”,阿姨“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都是在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体现了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B 项正确。A项与材料中“量布做新衣”的信息不符,排除。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 1958年,与漫画中“1956年”的时间信息不符,C 项错误。D 项不是漫画的主旨且与史实不符,排除
11、。角度 3 新中国工业化基础的奠定【典例 3】 (2016全国卷,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 )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4解析:A 为奠定我国工业化的基础,“一五”计划采取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进而导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故 A项正确;“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说明这一时期国民经济结
12、构还不能做到平衡发展,故 B项错误;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是 20世纪 60年代为克服“大跃进”给国民经济带来的严重比例失调和混乱局面而采取的措施,时间上与题干不符,故 C项错误;“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故 D项错误。角度 4 国家计划体制在农业领域的拓展【典例 4】 (2014全国卷,31)1953 年 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 )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D.为国家工
13、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解析:C “一五”计划期间,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实施,粮食形势一度紧张,一些地区出现粮食脱销,粮食市场开始动荡,私营粮商同国家争夺粮食的斗争十分尖锐。面对严峻的粮食购销形势,中共中央决定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也就是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在中央统一管理下,实行由中央和地方分工负责的粮食管理政策。该政策的实施实际上就将农民的经济生活纳入国家的计划管理体制,所以,正确选项为 C。其他选项与题意不符合。【思维深化】一、 “一五”计划的特点及提前完成的原因1.特点(1)集中力量优先发展以能源、原材料、机械工业等基础工业为主的重工业;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结构充分反映了优先发展重工业
14、的工业化战略方针。(2)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统筹兼顾。(3)在投资结构的安排方面,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兼顾其他。(4)在发展速度上主要考虑原有企业增产能力与农业发展水平,留有一定余地。(5)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2.原因(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民经济恢复,为“一五”计划实施奠定基础。(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作为指导,继续发扬革命战争时期的不怕困难,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精神,遵循党的正确方针政策,这是思想理论基础和组织基础。(3)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援助,为第一个五年计划提供了技术支持。(4)朝鲜战争的胜利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为国内建设
15、创造了一个良好国际环境。二、我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过程萌生阶段(1949 年 10月1950年 6月)(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始没收官僚资本主义的工业企业,建立了国营工业,掌握了国民经济命脉,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2)对非公有制的私营工商业进行了调整,使私营企业初步纳入了计划生产的轨道(3)建立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并成立其他专门性的负责计划管理的中央机构,对经济活动实行行政指令的直接管理初步形成阶段(1950 年6月1952 年 8月)(1)中央首先加强了对国营工业生产和基本建设的计划管理(2)对农业、手工业加强计划指导。在调整私营工商业的基础上,要求私营工商业遵照执行政府制定
16、的产销计划(3)在市场管理方面,国家指令要求国营贸易公司正确地执行价格5政策基本形成阶段(1952 年9月1956 年 12月)1952年 11月成立了国家计划委员会。1954 年我国制定和颁布了第一部宪法,计划经济体制成为我国法定的经济体制新中国外交角度 1 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典例 1】 (2017全国卷,30)1949 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 。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 )A.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C.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
17、民党的军事援助D.反映出“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的确立解析:B 本题材料是 1949年渡江战役期间“紫石英”号事件。渡江战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关键性战役。正当人民解放军摧枯拉朽般向国民党统治核心发起致命攻击之时,英国却依恃晚清以来的特权,派出军舰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无疑构成对渡江战役的一大障碍。面对此种情形,人民解放军果断反击,击退英国军舰,并要求西方列强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和领空。学生结合晚清以来列强在华特权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关史实,不难作答此题。正确选项是 B。中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和确立“另起炉灶”外交政策都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史 2019 高考 历史 二轮 复习 板块 12 社会主义 曲折 发展 教案 20190225225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