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12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按考点分项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解析20190220135.docx
《浙江省12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按考点分项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解析2019022013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12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按考点分项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解析20190220135.docx(2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文言文阅读专题杭州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潘生者,富阳人,幼丧父,独与两弟奉母居。大德间,江南大饥。道殣 者相望。自度无所得食,曰:“吾终无以给母,则母子俱死。等死,何若用吾强壮,少延母旦夕活乎?”即以母属两弟,自佣回鹘人,乃告母曰:“儿当佣钱塘数月,得钱米活家,母勿忧。 ”既而,回鹘人转卖潘生于辽东。不数年,使还乡土。生道遇一女子,丫鬟 尾行。问之,则曰:“淮人也,昔因饥,父母弃我,转徙数家。今主家使我归,君南人,得挟我同归乎?”生许之,于是日操瓢道乞。渡淮,女上堂见父母,皆涕泣,起相抱持。引生相见,即具酒炙乐。饮酒半,执盏跪曰:“吾女幸完骨肉,归见乡里,免罹 霜露盗贼,君力也
2、。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吾家尚薄有园田;吾女,实君箕帚妾 也。君必无归。 ”生则毅然谢曰:“吾何敢以若女为利哉?吾虽贱,不读书,且义不敢取;况吾母固衰耄 ,度尚可活。万一母死,两弟倘或有一存,今遂不归,是吾遽死吾母也,吾又何忍即安此土乎?”遂告归。(选自朱国桢涌幢小品 ,有删改)【注】殣(jn):饿死。钱塘:地名,今杭州。丫鬟:此处意为像丫鬟那样。罹(l):遭受。箕帚妾:持簸箕扫帚的奴婢,此处作为妻的谦称。衰耄(mo):年老体衰。(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A自度无所得食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B即以母属两弟 神情与苏、黄不属C即具酒炙乐
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D生则毅然谢曰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B A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B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C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2D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儿当佣钱塘数月,得钱米活家,母勿忧。于是日操瓢道乞。(4)潘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其言行分析。【考点】DB:课外文言文阅读【分析】参考译文: 潘生者是富阳人,幼年丧父,只与两个弟弟奉母居住大德
4、间,江南大饥道上饿死的人都出都是自己估计没办法得到食物,说:“我没有给母亲的东西,那么母子都会饿死与其等死,何不用我强壮的身体,稍稍延长母亲的性命呢?”就把母亲托付给两个弟弟,自卖给回鹘人当佣人,于是告诉母亲说:“儿子到钱塘当佣人几个月,得钱米让家人活下去,母亲不用担心 ”不久,回鹘人把潘生转卖到辽东不几年,让他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潘生路遇一个女子,还有一个像丫鬟那样的人随行问他们,说:“是淮人,以前因为饥饿,被父母抛弃,转了好几家现在主人家让我回去,您是南方人,能带着我一起回去吗?”潘生答应了他们,于是每天拿着瓢在路上乞讨渡过淮水,女子上堂见父母,都痛哭流涕,抱在一起引潘生互相见面,备好酒饭欢乐
5、酒饮到一半,拿着酒杯跪在地上说:“我的女儿幸运的完好回来,见到自己的父母乡亲,免遭受霜露盗贼,是您的功劳吾家还有一些园田;我的女儿可以作为您的妻子您就不能回去了 ”潘生则毅然拒绝说:“我怎么敢以那您的女儿为利呢?我虽然身份低贱,不读书,且义不敢取;况且母亲年老体衰估计还活着万一母亲死了,两个弟弟倘若有一个还活着,现在不回去,我又怎么安心在这里呢?”于是告辞回家了【解答】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一词多义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A 句意:自己估计没办法得到食物度:估计;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期度:估计B 句意:就把母亲托付给两个弟弟属:嘱咐;神情与苏
6、、黄不相类似属:类C 句意:备好酒饭一起欢乐具:准备;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具:详细地D 句意:潘生则毅然拒绝说谢:拒绝;秦王变了脸色,长跪着向唐雎道歉谢:道歉3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根据句意来划分:句意:况且您离开家这么长时间,不知道母亲是否还活着,房屋也一定废弃了,即使有兄弟,也一定不能存活了(3)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 ,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 ,具体到某
7、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生:使活下去句意:我会到钱塘去做几个月的雇工,赚钱买米使家人活下去,请母亲不要担忧重点词有:日:每天句意:从此, (他和女子)每天拿着瓢沿路乞讨(4)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答案:(1)A(2)B(3)我会到钱塘去做几个月的雇工,赚钱买米使家人活下去,请母亲不要担忧从此, (他和女子)每天拿着瓢沿路乞讨(4)
8、潘生是一个有担当、深明大义而又孝顺的人可从以下几方面看出:潘生在家人因食物缺乏面临死亡威胁时,主动外出赚钱养活家人;穷困潦倒的潘生帮助女子与远在南方的家人团聚,又不图回报;潘生毅然放弃做家境较好人家女婿的机会,执意回家侍奉母亲,照顾弟弟湖州3根据要求,完成下面题目。(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4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公输 )(2) “安” “寇”都是“ ”首部,表明这两字词语较早的意义与哪一件事物有关?【考点】D4:文言实词【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积累和识记在回答此类题时要注意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词类活用词,通假字词的解释还要注意联系句子意思,具
9、体语句具体分析【解答】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句意为: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安:养句意为:在宋国城上等待楚国入侵了寇:入侵(2)本题考查对汉字演变的了解答案:(1)安:养寇:入侵(2)房屋湖州8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秋于敬亭送从侄耑游庐山序 唐李白 余小时,大人令诵子虚赋 ,私心慕之。及长,南游云梦,览七泽 之壮观。初,嘉兴季父谪长沙西还,时余拜见,预饮林下。耑乃稚子嬉游在旁今来有成郁负秀气。吾衰久矣,见尔慰心,申悲道旧,破涕为笑。方告我远涉,西登香炉 长
10、山横蹙,九江却转。瀑布天落,半与银河争流,腾虹奔电,潈射万壑。此宇宙之奇诡也。其上有方湖、石井,不可得而窥焉。羡君此行,抚鹤长啸。恨丹液未就,白龙来迟 ,使秦人着鞭,先往桃花之水。孤负 夙愿,惭归名山;终期后来,携手五岳。(选自李太白全集 )【注释】从侄:堂侄。耑:即李耑,李白的堂侄。 子虚赋:汉代司马相如代表作,其中描写了云梦的壮美景象。 七泽:传说楚国古有七个水泽。云梦:属“七泽”之一。 香炉:庐山香炉峰。 丹液:传说中的金丹,服用后可成仙。白龙:传说中仙人的坐骑。5孤负:辜负。(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C A及长,南游云梦 及鲁肃过寻阳B破涕为笑 临表涕零,不知所言C方
11、告我远涉,西登香炉 方七百里,高万仞D恨丹液未就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 “私心慕之” ,是说作者小时候被子虚赋中所描写的云梦景象深深打动。B “此宇宙之奇诡也” 。包含着作者对前文所描写的庐山壮丽景象的惊叹与赞美。C “不可得而窥焉” ,暗含着作者对未能前往“方湖、石井”游赏的遗憾之情。D “终期后来,携手五岳” ,是说作者终自己一生,也没有机会和李耑一起去游访名山了。(3)用“/”给第二段画线文字断句。 (限断三处)耑 乃 稚 子 嬉 游 在 旁 今 来 有 成 郁 负 秀 气(4)上文与送东阳马生序都是临别赠言。请结合文章内容,分别写出李白和宋濂对
12、后辈寄予了怎样的希望。【考点】DB:课外文言文阅读【分析】参考译文:我小时候,大人让我诵读子虚赋 ,我就很向往其中的描述长大后,游览了南方的云梦泽,观看了七个沼泽的壮观景象当初,我的叔父从长沙被贬回到嘉兴,当时我在半道拜见他,在树林里喝酒你还是个小孩,在旁边游戏现在已经长大,很是秀气我很久前就衰老了!见到你很欣慰,想起从前的悲伤往事,不禁又破涕为笑你又告诉我要去远方,去登西边的香炉峰长山纵横,大江回旋瀑布从天而落,似乎和银河争流;腾起的彩虹,奔驰的雷电,光照所有的山谷,这是天地间的奇异景观那山上有方湖、石井,我们无法看到羡慕你此次出行,能和仙鹤一同长啸遗憾的是没有长生不老的仙药,也没有腾云驾雾
13、的白龙,让秦朝时的挥鞭,前去桃花源我没有实现夙愿,惭愧的回到名山,以往以后,我们能携手攀登五岳【解答】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一词多义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6A 句意:长大后,游览了南方的云梦泽及:等到;等到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及:等到B 句意:一下子停止了哭泣,露出笑容形容转悲为喜涕:眼泪面对这样的奏章,我流下了眼泪,不知道说了些什么涕:眼泪C 句意:你又告诉我要去远方,去登西边的香炉峰方:正;方圆七百里的大小,高万丈方:方圆D 句意:遗憾的是没有长生不老的仙药就:完成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就:完成故选:C(2)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14、,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 A正确;B正确;C 正确;D有误,是说以往以后,我们能携手攀登五岳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根据句意来划分:句意:你还是个小孩,在旁边游戏现在已经长大,很是秀气(4)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内容的概括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 答案:(1)C(2)D(3)耑乃稚子/嬉游在傍/今来有成/郁负秀气(4)宋濂:结合自己求学的经历和感受,希望马生刻苦学习李白:描
15、绘自己游庐山时所见的壮美景象,叙写所不能见到的胜景,希望李耑精神振奋地前往庐山游历(像自己年轻时一样向往大自然,领略大自然的神奇) 嘉兴范石湖 使北7淳熙中,范至能使北,孝宗令口奏金主,谓河南乃宋朝陵寝所在,愿反侵地。至能奏曰:“兹事至重,须与宰相商量,臣乞以圣意谕之,议定乃行。 ”上首肯,既而宰相力以为未可,而圣意坚不回。至能遂自为一书,述圣语。至虏庭,纳之袖中。既跪进国书,伏地不起。时金主乃葛王也,性宽慈,传宣问使人何故不起。至能徐出袖中书,奏曰:“臣来时,大宋皇帝别有圣旨,难载国书,令臣口奏。臣今谨以书述,乞赐圣览。 ”书既上,殿上观者皆失色。至能犹伏地。再传宣曰:“书词已见,使人可就馆
16、。 ”至能再拜而退。虏中群臣咸不平议羁留使人而虏主不可。至能将回,又奏曰:“口奏之事,乞于国书中明报,仍先宣示,庶使臣不堕欺罔之罪。 ”虏主许之。报书云 :“口奏之说,殊骇观听,事须审处,邦乃孚休。 ”既还,上甚嘉其不辱命。由是超擢,以至大用。(选自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注释】范石湖:即范成大(公元 11261193 年) ,字至能(致能) ,自号此山居士,又号石湖居士,世称范石湖。(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愿反侵地 通“返” ,归还 议定乃行 才 至能徐出袖中书 慢慢地 虏主许之 答应、应允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虏 中 群 臣 咸 不 平 议 羁 留使 人
17、而虏 主 不 可。(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至能遂自为一书,述圣语。译文: 范成大于是自己写了一封信,把皇上的话写在上面 既还,上甚嘉其不辱命。译文: (范成大)回来以后,皇上对他不辱使命大加赞赏 (4)同样是出使,范成大使北,始终“伏地不起” ;唐雎使秦,最终“挺剑而起” 。你怎样看待他们的行为?请简要分析。【考点】DB:课外文言文阅读【分析】译文:淳熙年间,范至能出使金朝,孝宗让他口奏金主,说河南是宋朝陵寝所在地,愿意归还侵略的土地,至能上奏曰:“这个事情太重大,必须与宰相商量,臣希望以皇上的旨意8告诉他,议定后才施行皇上上点头表示同意,一会儿宰相坚决认为不可,而皇上的旨意坚决不
18、变范成大于是自己写了一封信,把皇上的话写在上面至了金朝朝廷之上,把信放在袖子里完了就跪着觐见国书,伏在地上不起来当时金主是葛王,性情宽厚仁慈,传令宣召问出使的人为什么不起来,至能慢慢地从袖子中拿出信,奏曰:“臣来的时候,大宋皇帝另有有圣旨,难以记载载国书,让臣口奏,臣现在郑重地;恭敬地用信来表达,希望得到圣上御览 ”信已经送上上,殿上观看的人都变了脸色至能还是伏在地上第二次传令宣召曰:“信上的内容已经看了,你可以到使馆去了 ”至能再次拜谢而退下金朝群臣都不平,议论羁押范成大,而金主不同意,至能将要回国,又上奏说:“口奏的事,希望在国书中明报,仍要先宣示,希望使臣不落入欺骗蒙蔽的罪过 ”金主答应
19、了他国报上写着云 :“口奏之说,看了听了特别让人震惊,事情必须审慎处理,国家才能信誉美好 ”(范成大)回来以后,皇上对他不辱使命大加赞赏 因为这个升迁;越级,一直得到重用【解答】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愿意归还侵略的土地反:通“返” ,归还;议定后才施行乃:才;至能慢慢地从袖子中拿出信徐:慢慢地;金主答应了他许:答应、应允(2)本题考查划分句子结构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句意为:金朝群臣都不平,议论羁押范成大,而金主不同意根据句意,句子断为:虏中群 臣咸不平/议
20、羁留使人/而虏主不可 (3)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 “删” “调” “换” “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中重点的词有:遂:于是;为:写;书:信;述:记叙,写句子翻译为:范成大于是自己写了一封信,把皇上的话写在上面 句中重点的词有:既:已经;还:回来;嘉:赞赏句子翻译为:(范成大)回来以后,皇上对他不辱使命大加赞赏 (4)本题考查理解人物的精神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
21、上,结合题目9的提示,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结合唐雎和范成大的表现可知,两人都具有勇敢、镇定和自信的性格,都是忠肝义胆(具有爱国情怀) ,都是英雄,都不辱使命只是因为时势不同,任务各异,所以采取的方式方法不同而已答案:(1)通“返” ,归还 才 慢慢地 答应、应允(2)虏中群 臣咸不平/议羁留使人/而虏主不可 (3)范成大于是自己写了一封信,把皇上的话写在上面 (范成大)回来以后,皇上对他不辱使命大加赞赏 (4)答案示例:两人都具有勇敢、镇定和自信的性格,都是忠肝义胆(具有爱国情怀) ,都是英雄,都不辱使命只是因为时势不同,任务各异,所以采取的方式方法不同而已金华7(二)沈宣词尝为丽水领,自
22、言家大梁 时,厩常列骏马数十,而意常不足。咸通六年,客有马求售,洁白而毛鬣类朱,甚异之,酬以五十万,客许而直未及给,遽为将校王公遂所买。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公遂曰:“竟未尝乘。 ”因引出,至则奋眄 ,殆不可跨,公遂怒捶之,又仆,度终不可禁。翌日,令诸子乘之,亦如是;诸仆乘,亦如是。因求前所直售宣词。宣词得之,复如是。会魏帅李公蔚市贡马 ,前后至者皆不可。公阅马,一阅遂售之。后入飞龙 ,上最爱宠,为当时名马。(选自唐语林 )【注释】大梁:今河南开封,古时称大梁。奋眄:举头斜视,不驯服的样子。贡马:向皇帝进贡的吗。飞龙:指皇家。(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相同的一组是 B A而意常不足 此
23、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B度终不可禁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C亦如是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D会魏师李公蔚市贡马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2)给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 (限断两处)他 日 谒 公 遂 问 向 时 马(3)下面句子的横线处省略了主语,根据文意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C 翌日, 令诸子乘值,亦如是。A沈宣词 B客 C王公遂 D李公蔚(4)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 “售”有以下两个义项:卖出去;买。 “公阅马,一10阅遂售之”中的“售”字,选用哪个义项才符合文意?选出正确义项,并用自己的话简述理由。(5)韩愈的马说深刻阐述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策之
24、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知而不能通其意。联系马说 ,结合文本,简述王公遂不能让所买之马成为“名马”的原因。【考点】DB:课外文言文阅读【分析】参考译文:沈宣词曾经是丽水县令,他常说家在大梁的时候,家中马厩里曾经有骏马几十匹,然而中意的却很少咸通六年,门客有马要出售,此马通体雪白,但是颈上的鬣鬃却有点近似红色,十分奇异于是沈宣词答应给门客五十万钱做酬劳,门客答应卖给他,但是还没来得及将马给他,马就被将校王公遂买走了过了几天,沈宣词去拜见公遂,问起当时那匹马,公遂说:“我竟然还没有骑过呢 ”于是将马牵出,马懒懒的站在原地,不肯移动,公遂生气的去捶马,又让马去驾车,公遂觉得这样也不行,于是就将马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 12 2017 年中 语文试卷 考点 汇编 文言文 阅读 专题 解析 20190220135 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