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17013-1997 包虫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pdf
《GB 17013-1997 包虫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17013-1997 包虫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pdf(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GB 170131997】 包虫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前 言 包虫病又称棘球蚴病, 是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在人体内引起的疾病。在我国有两种,即细粒棘球蚴引起的囊型包虫病和由多房棘球蚴引起的泡型包虫病。我国已有 22 个省(市) 、自治区存在当地感染的囊型包虫病人。泡型包虫病在宁夏、新疆、甘肃、四川、青海、西藏和黑龙江有病例报告。 包虫病是我国北方和西南地区危害人畜的重要寄生虫病,属法定丙类传染病。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卫生部包虫病防治培训基地(新疆地方病防治研究所) ;参加起草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
2、人:柴君杰、谭家忠、薛海筹。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委 托技术归口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负责解释。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囊型包虫病和泡型包虫病的诊断及处理原则。 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保健、卫生防疫和地方病防治机构对两型包虫病的诊断和处理。 2 定义 2 1 囊型包虫病 cystic hydatid disease( CHD), cystic echinococcosis(CE) 由于细粒棘球绦虫( Echinococcus granulosus)的幼虫寄生而引起的疾病。 2 2 泡型包虫病alveolar hydatid disease( AHD), alveolar echinoco
3、ccosis(AE) 由于多房棘球绦虫( 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的幼虫寄生而引起的疾病。 3 诊断标准 31 流行病学史 流行地区的居住史或旅游史,豢养或接触过家犬。有野外工作和猎狐史;接触过狐狸尸体、皮张等。 32 临床表现 3 2 1 囊型包虫病:早期可无任何症状,往往在影象检查中发现。肝囊型包虫病有肝区隐痛、上腹饱胀感、消化不良、消瘦、贫血。肝大,上腹部包块。肺囊型包虫病有胸部隐痛、刺痛、胸闷、咳嗽、气短、咯血,有时随痰咳出粉皮样内囊碎片或子囊,或在痰液检查时发现原头节的头钩。 其他脏器包虫病具有该脏器占位性疾病之特有症状。 3 2 2 泡型包虫病:肝大
4、、肝区隐痛。晚期肝功能损害,脾肿大、肝脏可触及硬结节、黄疸,消瘦、衰竭。发生转移时出现转移病灶所在脏器产生的症状。 33 影象检查 影象学特征在包虫病的诊断上有重大价值。肝包虫病以 B超扫描为主要手段,肺包虫病以 X线检查为主,各有特征性影象。为了鉴别诊断或有特殊需要时,可做CT检查(详见附录B )。 34 实验室检查(详见附录A ) 3 4 1 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用IHA 、 ELISA、 EITB等方法)。 34 2 检测血清中特异性循环抗原或免疫复合物。 34 3 痰液和咳出物的寄生虫学检查。 34 4 临床标本的病理组织学检查。 35 临床诊断 具备流行病学史、主要临床症状或体征、
5、影象学特征或血清中检出特异性抗体者。 36 确定诊断 除具备临床诊断的依据外,还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 36 1 血清中反复检出特异性循环抗原或免疫复合物。 36 2 咳出囊膜、子囊或痰中检出头钩。 36 3 临床活检材料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 36 4 手术探查证实为包虫囊。 4 处理原则 41 手术治疗 41 1 囊型包虫病手术方式 41 1 1 内囊穿刺摘除。 41 1 2 内囊完整摘除。 41 1 3 包虫完全切除(肝叶切除)。 41 1 4 肝、肺外囊残腔的合理处理。 412 泡型包虫病手术方式 41 2 1 根治性切除。 41 2 2 姑息性切除。 41 2 3 姑息性清除引流。 42
6、 药物治疗 42 1 药物和疗程 阿苯达唑为首选药物,以采用小剂量( 10mg kg)长疗程或多疗程反复治疗的方法较好。泡型包虫病人应以药物治疗为主。对于晚期病人疗程可达 35 年,甚至终生维持治疗。 42 2 适应证 42 2 1 囊型包虫病。 42 2 1.1 继发性腹腔、胸腔包虫病。 4 2 2 1 2 多脏器、多发囊或多次手术后复发的包虫病人。 42 2 1 3 早期发现的包虫病人。 42 2 1 4 不宜手术或拒绝手术者。 4 2 2 2 泡型包虫病:不论手术与否均应进行药物治疗,包括晚期病人,肺、脑转移者。 42 2 3 手术前后病人进行 23 个疗程有控制术中原头节移植和防止复发
7、的作用。 42 3 禁忌证 肝、肾功能不全和孕妇禁用。 5 预防 51 实行家犬管理和吡喹酮驱虫。 52 开展预防包虫病的健康教育。 53 严格实行屠宰管理,妥善处理感染牲畜的脏器。 54 在泡型包虫病高发区开展控制狐狸传播本病的措施。 55 在高流行区人群中进行普查、早期发现病人给予治疗。 附录 A (标准的附录) 免疫学诊断方法 A1 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HA ) A11 抗原制备 用 2 5戊二醛醛化的绵羊红细胞,经终浓度 1 20000鞣酸处理后,以最适浓度的囊液粗抗原或纯化的抗原致敏。致敏后的红细胞以含 10蔗糖及 1正常兔血清的pH7 2PBS配成 5悬液分装安瓿(1mL 支)
8、,置 4冰箱保存或冻干封存(0 2mL支) 。使用浓度为 1。 A12 操作方法 A1.21 准备抗原:如为冻干产品,则加入 1mL蒸馏水稀释混匀备用。 A1 2 2 用微量滴管滴加 1兔血清磷酸缓冲盐水于V 型微量反应板上第一孔加 3 滴,其余各孔均为 1 滴( 25L) ;至少做六孔。第一孔加待检血清 1 滴(25L )即血清稀释度为 14;混匀后从中吸取血清 1 滴加入第二孔;混匀,依次作倍比稀释;最后一孔混匀后吸弃 1 滴。并平行做阴性、阳性对照。 A1 2 3 从第二孔起,每孔加入致敏红细胞悬液 1 滴( 25L);立即振摇 1min;加盖板,室温下静置 1h,观察结果。 A13 结
9、果判断 A1 3 1 阴性反应:红细胞全部沉入孔底呈点状,边缘光滑。 A1 3 2 阳性反应:以血清 1 128稀释出现阳性反应者(+或+)判为包虫血清抗体阳性。 + 红细胞形成薄层凝集,充满整个孔底或边缘有皱褶。 + 红细胞形成薄层凝集,面积较小,边缘松散。 + 红细胞大部分沉于孔底,形 成一圆点或圆圈,周边模糊或中心有白色小点。 A2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 A21 抗原 包虫囊液纯化抗原(磷钨酸、氯化镁沉淀法制备)。 A22 操作方法 A2 2 1 抗原包被聚苯乙烯板:用 0 05mo1LpH9 6 碳酸缓冲液稀释抗原至最适浓度,每凹孔加入 100L,置温盒。 4过夜(或 12
10、24h) ,次日,倾去抗原,用含 005吐温 20 磷酸缓冲盐水(0 01mol L ,pH7 4PBS T )洗涤 3 次,每次 5min,甩干。 A2 2 2 加待检血清:血清用 PBST作 1 200稀释,每凹孔加入 100L,每板应设参考阳性一孔,参考阴性三孔及PBS对照一孔。置温盒,37 1h,然后取出,倾去血清,洗涤同前。 A2 23 加结合物:加入用 PBS T作工作稀释度的辣根过氧化物酶( HRP)标记结合物 100L, 37, 1h倾去结合物,洗涤同前。 A2 2 4 加底物: 通常加邻苯二胺 (OPD )底物溶液(10mg OPD25mL pH5 0 柠檬酸缓冲液30H2O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17013 1997 包虫病 诊断 标准 处理 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