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高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2019021303105.doc
《江西省上高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201902130310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上高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2019021303105.doc(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江西省上高二中 2018-2019 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一、选择题(25x2=50 分)1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史论中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下列对该段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 “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C “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 D “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2东汉卫宏汉旧仪载:“周以上千八百诸侯,其长伯为君,次仲、叔、季为卿大夫,支属为士、庶子,皆世官位。至秦始皇
2、帝,灭诸侯为郡县,不世官。 ”材料体现的周代政治制度的特征不包括( )A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C形成较为森严的等级制 D形成大一统的格局3右图所示为唐书所载 830 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4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以政制言,中国自秦以下,即为中央统一之局,其下郡、县相递辖,更无世袭之封君,此不足以言封建 。 ”此处“封建”是指(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5著名学者柏杨提出:“秦政府的组织精神,是政治、军事、监察三权分立,互不统摄。 ”此“组织精神”
3、( )A能够解决地方无权 B保证了民主决策C改变不了皇帝专制 D防止了官员腐败6 新唐书百官志二载:“凡百司奏抄,侍中既审,则驳正违失。诏敕不便者,涂窜而奏还,谓之涂归。 ”材料反映的制度应为( )A分封制 B科举制- 2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7中国古代皇帝制度建立后,围绕集权与分权,官僚体制不断调整和变化。下列与“分宰相之权”相关联的是( )A汉刺史制 B宋参知政事 C明内阁制 D清军机处8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后来孝廉充斥仕途,别的进仕之路都为阻塞了,于是大家都要争当孝廉。本来所谓孝廉,一种是孝子,另一种是廉吏,后来规定每郡满二十万户口的只能举一个,如是则孝廉不分,竟成一个参
4、政入仕的资格而已。后来又因请托舞弊,逼得朝廷于察举孝廉后再加上一番考试,如是则全失却原来察举孝廉之用意。 ”对材料解读不准确的是( )A该制度指察举制,创立于汉武帝时期 B该制度存在名额太少以及请托舞弊问题C该制度后来名存实亡,失去察举本意 D该制度与考试相结合,发展为八股取士9西汉设立内外朝,尚书权力发展,东汉尚书权力进一步扩大,到魏晋时成为宰相机构,再发展到隋唐时期的三省制。这反映了古代中央机构( )A受宗法关系影响渐趋淡化 B是相权与皇权妥协的产物C分工逐渐细化,利于合理决策 D有效防范了宰相的擅权10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社会政治比较清明,但士人和小吏要在仕途上求发展,多以孝廉为阶梯。学
5、者指出,此时孝廉以家资丰厚,累世仕宦,研读经书,晓习律令,且通过地方吏职历练的,占大多数;来自贫寒之家,但才德兼备的,则很少,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孝廉制的选人范围比较固定 B选官制度在设计上有缺陷C举荐权在地方士绅手中 D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合理11下表中的诗句节选自诗经小雅角弓 。诗文意在( )原 文 译 文骍骍角弓,翩其反矣。兄弟婚姻,无胥远矣。尔之远矣,民胥然矣。尔之教矣,民胥效矣。角弓精心调整好, 弦弛便向反面转。兄弟婚姻一家人, 不要相互太疏远。你和兄弟太疏远, 百姓都会跟着干。你是这样去教导, 百姓都会跟着跑。A劝导周王治国要张弛有度 B劝谏统治者行分封顺民意C强调宗族团结以巩
6、固统治 D倡导近亲联姻以对抗诸侯12 明史刘健传中记载:孝宗时刘健与李东阳、谢迁俱在内阁, “三人同心辅政,竭情尽虑,知无不言。(孝宗)初或有从有不从,既乃益见信,所奏请无不纳” 。材料体现了( )A内阁拥有决策大权 B军机大臣权力日重- 3 -C内阁地位逐渐上升 D君权和相权的矛盾13雅典改革家梭伦说:“我拿着一支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这里的“两方”是指( )A奴隶主、奴隶 B地主、农民 C平民、奴隶 D贵族、平民14古代希腊人认为:民主的社会对于英雄人物必须永远加以提防因为天才和能力时常会被滥用。 ”古代希腊提防“英雄人物”的关键措施是( )A设立公民大会 B成立
7、五百人议事会C实行陶片放逐法 D轮流执政、抽签选举15曾认为人治是“第一等好”社会调整手段的柏拉图到了晚年开始承认法律在城邦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亚里士多德也认为“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 。由此可知( )A法律应该保护雅典人合法权利 B法律制度为民主政治提供保障C政治运行应遵循轮番而治精神 D法律只在公共事务中发挥作用16罗马法规定当某个新施工是在公共场所进行的,每个市民都可以发出新施工警告” , “但是,当新施工的实施是为了公共利益时,则新施工行为将被允许,即不得向施工工人发出禁止新施工的警告” 。这说明在古代罗马( )A注重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B市民拥有对政府监督权C法律具有高度的灵活性 D建筑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西省 上高二中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第二次 月考 试题 答案 2019021303105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959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