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专版2019中考历史高分复习七下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09单元明清时期的政治更迭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习题20190215254.docx
《柳州专版2019中考历史高分复习七下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09单元明清时期的政治更迭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习题2019021525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柳州专版2019中考历史高分复习七下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09单元明清时期的政治更迭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习题20190215254.docx(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一部分 七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明清时期的政治更迭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第 37 课 明朝的建立和明初政治实战演练一、选择题1.在全国结束元朝统治并在应天(今南京)称帝的历史人物是 ( )A.努尔哈赤 B.朱元璋C.皇太极 D.李世民2.下图是某朝代政府的改制图,据此判断该朝代是 (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明朝3.洪武十三年(1380),明太祖以谋反罪诛杀了左丞相胡惟庸,下令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明太祖这样做的目的是( )A.强化封建皇权 B.便于传达中央政令C.监视官民 D.控制国家兵权4.2017娄底 明初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行政、司法和军事。这一措施有
2、助于 (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削弱地方行政权力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5.为了监视官吏、镇压人民、加强皇权,明朝设立了 ( )A.厂卫制度 B.丞相C.驻藏大臣 D.宣政院6.2018百色 明朝时期,科举考试的范围是四书五经,从朱熹的 四书章句集注出题,发挥题意也以集注为依据,以“八股”为应试文章的程式。此举 ( )A.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B.有利于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才C.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D.严重禁锢知识分子的创新思维2二、材料分析题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图示能形象直观地展示历史知识,有助于理清线索,构建知识结构。下面是王明同学依据初中教材而绘制
3、的我国古代部分朝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示意图。材料二 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历经汉魏至明清,皇帝与宰相之间的权势此消彼长,中央与地方争权斗争接连不断,最终皇权不断强化,中央集权逐渐得到巩固。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官僚政治与行政管理以至文化教育传统,无不与此有着密切的关系。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1)材料一中的示意图一所示是我国的哪一项政治制度?图二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个朝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
4、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从此,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唐朝时科举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最重要,武则天时又推行了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宋朝时考试内容重经义,大幅扩大进士录取名额。明清时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卷的文体必须分为八个部分,被称为“八股文” 。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材料二 愚以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顾炎武(1)根据材料一
5、,简要梳理中国科举制的主要发展历程。朝代 发展概况3 设置进士科唐朝 进士、明经最重要;殿试、武举开始;重诗赋宋朝 严格考试程序,增加录取名 额,提高 地位 明朝 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卷文体是 (2)科举制度在明朝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变化有哪些?结合材料二,谈谈“八股”给当时社会带来了什么危害。参考答案【实战 演练】1.B 2.D 3.A 4.C 5.A 6.D7.(1)图一:三省六部制;图二:明朝。(2)发展趋势: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加强。8.(1)隋朝 进士 八股文(2)变化:明朝实行八股取士,考试内容限于四书五经,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危害: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创新能力和
6、创造精神,阻碍了社会的进步。4第 38 课 郑和下西洋与明中叶的“倭患”实战演练一、选择题1.600 多年前,先后七次远洋航 行的中国航海家是 ( )A.岳飞 B.郑成功C.郑和 D.戚继光2.2017济南 在北京召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某同学赋诗一首:“忆往昔,郑和壮举,美名远播;看今朝,一带一路,合作共赢。 ”郑和“美名远播”的“壮举”应包括 ( )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 1405 年1433 年,前后七下西洋 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A. B.C. D.3.2018大庆 央视播放的郑和下西洋引起了观众的广泛关注,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 )
7、A.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B.获取经济效益C.海外移民D.殖民扩张4.2018青岛 “郑和这次远航共有船只六十二艘每船可容千余人船上有航海图、罗盘针只要不抢掠宝船的货物,或先向郑和的舰队袭击,郑和是不使用武力的。 ”材料表明“郑和这次远航”的特点不包括 ( )A.利润丰厚 B.规模较大C.技术先进 D.和平交往5.2018南充 假如你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1405 年1433 年” “七次远航” “刘家港”这三个关键词,最有可能出现的事件是 ( )A.哥伦布发现美洲 B.达伽马到达印度C.麦哲伦环球航行 D.郑和下西洋6.“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诗中的“我”是明朝抗倭英雄 ( )A.岳
8、飞 B.戚继光C.郑和 D.林则徐二、材料分析题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5材料一 一支从长安出发的和平使团,开始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15 世纪初的明代,一位中国著名航海家(从刘家港出发)这些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使用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摘编自习近平在 2017 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材料二 明朝时期,郑和率船队七次下西洋,带去瓷器、丝绸、茶叶等中国特产,同时也换回了亚非各国的许多特产,如胡椒、象牙、宝石、香料等。郑和所到之处,受到各国的热情接待。改编自岳麓版教材七下(1)材料一中提到的明朝著名航海家,他的足迹
9、最远到达哪里?他的远航有什么重要意义?(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郑和船 队受到热情接待的原因是什么。8.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将让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00 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后人将其统称为“丝绸之路”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是东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材料二 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1405 年1433 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6材料三 与外界隔绝,曾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柳州 专版 2019 中考 历史 高分 复习 下第 一部分 中国 古代史 09 单元 明清 时期 政治 更迭 统一 多民族国家 巩固 习题 20190215254 DOCX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958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