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13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按考点分项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20190220160.doc
《山东省13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按考点分项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2019022016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13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按考点分项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20190220160.doc(3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文言文阅读滨州(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215 题。 (12 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原名敦实,避英宗讳改焉。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
2、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注】任:推荐。手版:笏板,是古时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持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仕:指做官。1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亭亭净植 植:立B有狱久不决 狱:案件C囚法不当死 法:法律 D将弃官去 去:离开【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
3、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判断正误。C“法” ,名词作状语, “依照法律” 。届时错误。【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1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A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敦颐独与之辩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人不知而不愠- 2 -C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 杀人以媚人D乃委手版归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意义的理解。虚词的积累,也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
4、词的含义。A: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 B:都表转折,但,却,然而;C 由于/来;D 于是,就/竟然。所以选 B。【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答案】.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2)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王逵是一个残酷凶悍的官吏,大家没有人敢同他争论。【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
5、表意清晰。1 句中“同” ,像-一样;2 句中“也”表判断, ;“莫” ,不。【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15 【甲】文 ,借莲表述自己的只想和情操;【乙】文叙事写人,通过“速决一狱”和 分别表现了周敦颐 、 的特点。【答案】托物言志 和王逵争辩 富有才能 为官正直【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艺术手法、文章内容要点、人物的性格特点的理解和把握,要求学生能够大致翻译全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甲】文托物言志,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
6、高尚品格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 【考点定位】欣赏文章的艺术手法,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参考译文】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道州营道县人。原名敦实,因避讳英宗皇帝旧名而改为敦颐。由于舅舅龙图阁学士郑向的推荐,做了分宁县的主簿。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决,周敦颐到任后,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县里的人吃惊地说:“老狱吏也比不上啊!- 3 -”部使者推荐他,调任他到南安担任军司理曹参军。有个囚犯根据法律不应当判处死刑,转运使王逵想重判他。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僚,大家没人敢和他争,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王逵不听,敦颐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辞官而去,说:“像
7、这样还能做官吗,用杀人的做法来取悦于上级,我不做。”王逵明白过来了,这个囚犯才免于一死。 德州1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子张 )(1)与“人不知而不温”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B A学而时习之 B学而不思则罔 C曲肱而枕之 D切问而近思(2)结合
8、选文,从内容和形式等方面概括论语的特点。【考点】DA:课内文言文阅读【分析】参考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孔子说:“茶淡饭,喝水(而不必一定喝酒) ,弯曲手臂就可以枕在上面睡觉,乐趣也就在其
9、中了 (朴实的生活之乐) 不道义,富有,地位高贵,对于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 ”子夏曰:“博学而且志向坚定,喜欢提问而且乐于思考那么仁义就在其中了 ”【解答】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一词多义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例句句意: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而:表转折- 4 -A 句意: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而:表承接B 句意: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而:表转折C 句意:弯曲手臂就可以枕在上面睡觉而:表修饰D 句意:喜欢提问而且乐于思考而:而且故选:B(2)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内容的概括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结合选文的具体内容来从分析语言特点答案:(1)
10、B (2)答案示例:论语是语录体散文,语言简练,含义深远,多格言警句,体现了孔子的道德修养及学习方法态度等 共 3 分13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 ,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 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 ,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
11、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自是外户不闭。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甫冠,名闻四方 成年 讽富人自实栗 规劝 (2)与“奇之”中“奇”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 5 -A、山行六七里B、腰白玉之环C、闻寡人之耳者
12、D、父利其然也(3)解释下面句子。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4)曾巩以“仁”为怀,有君子之风,请概括出表现他“仁”的事例。【考点】DB:课外文言文阅读【分析】译文: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他从小就机智敏锐,十二岁时,曾尝试写作六论 ,提笔立成,文辞很有气魄到了二十岁,名声已传播到四方欧阳修看到他的文章,十分惊异嘉祐二年考中进士,出任越州通判这一年发生了饥荒,他估计常平仓储存的粮食不足以用来救济,而乡间的百姓,又不能都到城里来购粮曾巩就张贴告示晓谕所属的各县,劝说富人如实申报自己储存的粮食,共有十五万石,让他们将这些粮食比照常平仓的价格稍稍提高一点后卖给百姓百姓得以就近方便地买到粮食,又不出
13、家乡,而且粮食有余曾巩又让官府借给农民种子,让他们随秋季的赋税一起偿还,使得农事没有耽误任齐州知州,他的管理以根治邪恶、迅速严厉地打击盗贼作为根本曲堤有个姓周的人家的儿子周高横行骄纵,残害良民,他的能力能够影响当地的权贵和豪绅,州县的官吏都没有人敢去追究曾巩逮捕了他,处以刑罚章邱有百姓在乡村里聚众结伙,号称“霸王社” ,杀人劫财,劫夺囚徒,没有一件不能如愿的曾巩让百姓组成保伍,让他们侦察盗贼的行踪,有盗贼就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援助,每次都能将盗贼擒获有一个名叫葛友的人,名列被追捕者之中,有一天,他到官府自首曾巩就招待他吃喝,送给他衣帽,给他配备了车马和随从,让他四处夸耀盗贼听说了这件事,大多出来
14、自首曾巩表面上看来是将此事到处张扬,实际上是想要离间分化那些盗贼,让他们不能再纠合在一起从此,齐州的人们连院门都不用关闭就可以安睡了调任洪州适逢江西当年瘟疫大流行,曾巩命令各县镇都储存药物以备需求士兵和百姓生活困难不能养活自己的,就招来住在官舍,供应给他们饮食衣被等用品,分派医生给他们治病朝廷的军队征讨安南,所经过的州要准备上万人所需的物资,其他地方的官吏借此机会横征暴敛,百姓难以忍受曾巩则事先分别处理好了大军突然集结时的吃住问- 6 -题,因此,军队离开后,城乡的百姓都不知道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曾巩负有才名,长期在各地任地方官,世上不少人认为他命运不济,时运不佳这一时期,朝廷的一批晚生后
15、辈出人头地,曾巩对此看得很淡泊一次经过朝廷时,神宗召见他,对他慰劳问候,十分宠信,任命他为中书舍人曾巩品性孝顺父母,与兄弟友爱,父亲去世后,他侍奉继母更加无微不至,在家境衰败,无所依靠的情况下,抚育四个弟弟、九个妹妹,他们的读书、出仕和婚嫁,全都由他出力操办【解答】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到了二十岁,名声已传播到四方冠,成年劝说富人如实申报自己储存的粮食讽,规劝(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奇之”中“奇”字的意思是认为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第一项中行的意思是走,无特殊用法第二项中腰的意思是腰佩,名词用作动词第三项中闻的意
16、思是被我听到被动词第四项中利的意思是认为有利可图意动用法故选D(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 “删” “调” “换” “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知,做某地的长官疾,迅速本,主要工作故译为:任齐州长官,他把迅速惩处恶势力、盗窃犯作为主要工作(4)本题考查文本内容根据文本中的“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奉
17、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可知事件为:劝说富人出售粮食,让百姓度过饥年;整治治安,打击豪强奸盗;改官舍为收容 所,扶贫济困;奉养继母,抚恤弟妹答案:(1)成年 规劝 (2)D 共 2 分(3)任齐州长官,他把迅速惩处恶势力、盗窃犯作为主要工作 共 2 分- 7 -(4)劝说富人出售粮食,让百姓度过饥年;整治治安,打击豪强奸盗;改官舍为收容 所,扶贫济困;奉养继母,抚恤弟妹 (答出其中三项即可) 共 3 分东营(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
18、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纪昀河中石兽(乙)雁奴,雁之最小者,性尤机警。每群雁夜宿,雁奴独不瞑,为之伺察。或微闻人声,必先号鸣,群雁则杂然相呼引去。后乡人益巧设诡计,以中雁奴之欲。于是先视陂薮雁所常处者,阴布大网,多穿土穴于其傍。日未入,人各持束緼并匿穴中,须其夜艾,则燎火穴外,雁奴先警,急灭其火。群雁惊视无见,复就栖焉。于是三燎三灭,雁奴三叫,众雁三惊;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互唼迭击之,又就栖然。少选,火复举,雁奴畏众击,不敢鸣。乡人闻其无声,乃举网张之,率十
19、获五而仅有脱者。冯生工属文尝为雁奴说 ,叹其以诈相笼、以祸相嫁也,其言日:“奚独雁哉,人固有之,李斯秦之警也,赵高诈燎而胡亥击之,国入于汉;陈蕃汉之警也,曹节诈燎而孝灵击之,家获于魏。由是观之,可不为之大哀邪!” 宋祁雁奴后说注:瞑,通“眠” 。陂薮(bi su) ,陂,堤岸、湖边。薮,湖泽通称。緼,乱麻绳。唼(sh) ,水鸟吞食声。(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依照 须其夜 艾阴布大网 暗中,秘密 叹其以诈相笼(2)翻译下面的语句。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3)两文分别讽喻了什么现象?(4)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分析】参考译文:(甲)一位老河兵听
20、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 8 -上游寻找它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疯狂;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疯狂了吗?”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找) ,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乙)
21、雁奴是雁群中最小的一只,性格非常机警每次雁群晚上睡觉时,唯独雁奴不睡,为它们守夜有时稍微听到有人的声音,一定先大声叫唤,雁群就鸣声杂乱地飞去 后来乡里的人更加喜欢设下更加巧妙的陷阱,专门用来对付雁奴于是先找到雁群常栖息的湖边地带,暗中铺下大网,并在网的附近挖好洞穴白天雁群不在,人们就拿着牵网的麻绳藏于洞中,等到天快要放亮时,人们就在洞外点火,雁奴最先警觉而鸣叫, (人们)立刻灭掉火雁群惊醒不见有什么动静,就又栖息睡觉于是人们屡次点火,雁奴屡次鸣叫,雁群屡次惊醒;惊醒了而又什么都没发生,雁群就认为雁奴毫无根据地乱叫,轮番啄食、攻击它,然后又栖息睡觉过了一会儿, (人们)又点火,雁奴害怕雁群再啄击
22、它,不敢鸣叫报警了人们没有听到雁奴的鸣叫,就拉绳张网,大概十只鸟中能捉住五只姓冯的人曾写了雁奴说 ,感叹他们用欺骗的手段来捕捉雁奴嫁祸于雁奴,他说:“哪里只是雁是这样呢,人中本来也有,李斯秦之警也,赵高诈燎而胡亥击之,国入于汉;陈蕃汉之警也,曹节诈燎而孝灵击之,家获于魏由是观之,可不为之大哀邪!”【解答】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句意: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找) ,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如:依照句意:等到天快要放亮时艾:止,尽句意:暗中铺下大
23、网阴:暗中,秘密句意:感叹他们用欺骗的手段来捕捉雁奴笼罩,捕捉(2)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 ,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 ,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 9 -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本句重点词有:已而:不久句意:不久什么也没看见,群雁就认为雁奴毫无根据地乱叫(3)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中心的理解,要想抓住文章的中心,必须从故事入手,我们要先理清故事的大意,感知故事的情节,解答时,需要结合人物的事迹、自己的感悟等方面进行思考分析甲文透过老河兵的讲述的原理对比以上对石兽的打捞,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13 2017 年中 语文试卷 考点 汇编 文言文 阅读 解析 20190220160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