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2019030501169.doc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2019030501169.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2019030501169.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1现代文阅读(35 分)(1)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知人论世”最早见于孟子万章下 。孟子所谓的“知人论世” ,其本义是指“交友之道” 。后经文论家的发展, “知人论世”成为一种论文的方法,即“知人论世法” ,是一种要理解文本必须先了解作者为人及其所处时代的论文方法。“知人”是指鉴赏作品时必须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思想状况及写作动机等信息;“论世”是指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特征去考察作品的内容。 “知人论世”是广为人知、影响深远的传统诗歌鉴赏方法,其基本的原则是
2、:分析理解和评价诗歌,必须将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以及作家的生平遭际等与作品联系起来。清人黄子云认为,在吟咏之时,应先揣知作者当时所处境遇,然后以“我”之心,求无象于窅冥恍惚之间。同时清人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文德中也提出,不了解古人生活的时代,不可妄论古人的文辞,知其世,而不知古人的身处,也不可以遽论其文。王国维也认为,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则古人之诗,虽有不能解者,寡矣” 。由此看来,在教学古代诗歌的过程中,必要的背景简介不可少。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师要有意识地加以引导,通过持续的背景简介,帮助学生建构文学史的框架,这样学生就会在文学常识积累中逐渐拥有高瞻远瞩、触类旁通的文学鉴赏
3、智慧和能力。鲁迅在评论陶渊明时曾说,陶渊明固然写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寄兴田园的篇章,却也写过“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等愤世嫉俗的悲壮之歌,这“猛志固常在”和“悠然见南山”的是同一个人,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扬,更离真实。朱熹也曾评论说,陶渊明的诗,众人皆说是平淡,但据我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不易察觉,露出其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平淡的人,又如何写得出这样言语的诗句。综上所述,没有对作者及其时代全面而深入的了解,而是任意取舍,必定会影响到对其诗作的理解。唐代诗人朱庆馀的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这首诗表面上写一位新嫁娘精心打扮
4、自己等待天亮见公婆时的忐忑不安,心理描绘惟妙惟肖,其人呼之欲出。而诗人的本意却是以此为喻,委婉试探自己的诗作合不合主考大人的评判标准。 “洞房昨夜停红烛”喜举进士也, “待晓堂前拜舅姑”将见主考大人也, “妆罢低声问夫婿”以所作之诗请教于张籍也, “画眉深浅入时无”能否获主司- 2 -之赏识也。张籍自是心领神会,于是用同样的手法做了巧妙的回答, 酬朱庆馀:“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前两句是说朱庆馀德才兼备,文质彬彬,自知文章写得好,但是还不够自信;后两句张籍对其作了肯定的回答,同时流露出对朱庆馀的赞赏之情。不了解诗人这些进献、酬和文字背后的交往,就无
5、法理解作诗的本意。“知人论世”对古诗文教学和文学作品鉴赏,对更深刻、更透彻的全面了解作家的创作本意和思想情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摘编自王美智知人论世与古代诗歌鉴赏)1下列关于“知人论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知人论世”语出孟子 ,本义是指交友之道,后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要理解文本必须先了解作者为人及其所处时代的论文方法,即孟子的“知人论世”法。B. “知人”是指对作者的身世、经历、写作动机等作了解;“论世”是指考察文学作品内容要考虑作者所处的时代。C. “知人论世”就是要联系作家的生平遭际、思想为人和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等,来理解和评价诗歌。D. “知人论世”作为
6、传统诗歌鉴赏方法,广为人知,影响深远,对古诗文教学和文学作品鉴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清人黄子云、章学诚的论述,从正反两面对比论证了评论诗文必须先了解作者的身世处境和时代背景。B. 王国维运用假设论证法指出,如果已经做到了知人论世,还不能正确解读诗歌,这样的读者是没有的。C. 鲁迅和朱熹对陶渊明的评论,都指出其只具有平淡的特点,有力地论证了知人论世的必要。D. 朱庆馀和张籍的献酬诗,极富生活气息,看似写闺情,实则另有深意,以此论证了“知人论世“的重要性。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只要有了文学常识的积累,拥有高瞻远瞩、
7、触类旁通的文学鉴赏能力,就一定能构建起文学史的框架。B. 如果对作品任意取舍,不全面而深入地了解作者及其时代,就可能会影响到对其作品的- 3 -理解。C. 如果不用“知人论世”进行赏析,那么近试上张水部一诗很可能被看成闺情诗。D. 高中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作品相关背景知识的深入了解和正确把握。(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每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莫高窟的挣扎 蒋方舟 人生从未如此文化苦旅过,前段时间,我重走了丝绸之路。真是苦旅,戈壁沙漠再辉煌壮丽,一成不变的景色看久了,即便是王维,也吟不出什么新的诗句。 西域的入口是敦煌,僧人求
8、法之旅从这里开始。当我在大马路上饥寒交迫接近绝望的时候,看到无尽的青黑天下压着金边,有夕阳霞光的地平线处就是敦煌,当时的场景就像电视剧西游记中的一幕,我好激动,马上想说的是:“大师兄,你快看,那就是敦煌。 ”进了城, 西游记里面奇诡的神秘文明,变成了现代化的摩登小城,紧凑洁净,饭馆的霓虹灯闪烁。擦肩而过的很多都是外国人,场景让人有穿越之感,它仿佛又变成了丝绸之路上中西贯通的重镇,异国商贾云集,胡人遍布。到敦煌当然是为了看莫高窟。我去之前,就有很多人告诉我:“莫高窟一定会让你觉得失望的。 ”乍一看,确实是如此,这里和中国其他旅游景区没有区别,到处都是戴着墨镜遮阳帽,满脸不耐烦地排队的旅客。人群里
9、最大声的永远是小朋友的哭叫,都吵着要回家。 但我并没有失望,因为原本也不是为了寻找民族自豪感而来的。 四百多个洞窟只开放了二十多个,看完感受最深的是:美的事物总逃不过种种磨难,以及它自身求生的挣扎。 第一种磨难来自于自然。这里的雨少风大,强风把沙子吹到崖面。天长地久,入口处设置的窟檐逐渐磨损,失去了遮蔽阳光的功能。莫高窟高大,俯仰天地,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一副衣不蔽体的模样。 第二重磨难来自于宗教变迁。佛教传入中国之后,经历过四次灭佛的劫难。最早是北魏太武帝:“各地有造佛像者诛,有经书焚烧,有僧侣悉坑之。 ”敦煌由于偏远,不仅没有受到废佛令的破坏,反而成为中西僧侣和教徒的避难所。他们把信念附在
10、一斧一凿里。 到了 11 世纪,新疆部分地区开始信奉伊斯兰教。佛教僧侣预感到劫难的可能性,就把数万件经书和藏画放在 17 窟中近千年。l7 窟就是著名的藏经洞,早就被洗劫,经书和佛像都已不在,只有当时藏经和尚洪辨的雕塑孤寂地守着空无一物的洞窟。 - 4 -第三重磨难是“不懂” 。大部分洞窟中的佛像都在清朝重新修过。绝美的壁画的围簇下,往往是呆滞死板的佛像,脸被涂得红红白白,一点表情都没有,眼珠是玻璃珠子,亮得又假又可疑,毫无动人之处。 开放参观的洞窟里,只有隋朝修的一窟佛像从未被重塑过,三座佛像,分别是“过去佛”“现在佛” “未来佛” 。低眉的是弥勒,慈悲带笑,婉约悲悯至极。窟顶是直坠而下的飞
11、天,飞天总是成双的。窟壁四周是撒满金粉的千佛像,现在金粉金箔脱落了大半。在这样的洞窟前,人一进去就有下跪的欲望出于对美的诚惶诚恐。 第四重磨难是“不惜” 。藏经洞被发现之后,当时看管莫高窟的王道士成了千古罪人。 历史上真实的王道士,虽然不懂,但是他爱惜。他先是看到官府在运输他至爱的经书时造成破损,看到送给当地官员的精品文物下落不明,然后他才变成了所谓的“卖国贼” 。到了“文革” ,当时莫高窟的 48 位工作人员分裂成大约 l2 个革命派系,成天激烈内斗,所幸他们都同意一个原则:不能碰莫高窟。据说他们为了保护莫高窟,钉死了莫高窟所有的出入口。我想起清洗竹简上泥土的场景:当把竹简放入清洁剂中,字开
12、始浮现,有的字开始从竹简表面脱落,像是在逃生。天下没有永恒的事物,美的文明不被发现就没有意义,可它暴露的一瞬间就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就像“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一样,它必然要经历更多的磨难,几番挣扎求生才能活下来。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第三段描写了敦煌城内奇诡神秘的景色, “霓虹灯闪烁“异国商贾云集“,这一切让作者仿佛穿越到了过去。 B “原本也不是为了寻找民族自豪感而来的”这一句话说明在去敦煌之前,就已经知道那里并不能让自己感到自豪。 c在写第四重磨难时,选用了两个事例,将王道士对待经书的态度和莫高窟工作人员对文物的不同态度进行了对比。 D文章
13、写了敦煌莫高窟经受的种种磨难,表现出了作者对包括莫高窟在内的中国文化遗产前景的隐隐担忧。 5.作者游览了莫高窟,却没有在文中重点描写莫高窟的景物,这是为什么?试结合全文分析(6 分)6.作者认为“美的事物总逃不过重重磨难,以及它自身求生的挣扎” ,请结合文章内容并联系现实,谈谈“美”和“磨难 之间的关系。(6 分)- 5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 本报评论(评论员钟声) 韩国企业乐天集团近日同意就“萨德”反导系统部署用地与韩国军方签署协议,意味着主动挤入东北亚战略博弈的复杂局面。不少抗议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的韩国民众对此表示极大愤
14、怒。但是,韩国一些媒体并没有把注意力放在本国民意上,更没有顾及本国及地区安全的大局,而是忙不迭地揣测中国是否“封杀”乐天。他们心里装着鬼,所以心很慌。其实他们很清楚,中国人民不可能对此无动于衷。众所用知,美韩推进在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严重破坏地区战略平衡,严重损害包括中国在内的本地区有关国家的战略安全利益,不利于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安全利益关乎一国根本。韩方一方面破坏邻国的安全利益,另一方面还指望同邻国正常做生意,这样的如意算盘怎么可能打出名堂?在整个国际关系史上都找不出先例。中国欢迎外国企业来华投资兴业, 依法保障有关企业在华合法权益,这是一贯的政策立场。然而,外国企业在华经营成功与否
15、,最终却要由中国的市场和中国的消费者来决定。乐天集团主动选择配合“萨德”部署,就是把韩国政府往损害邻国战略安全利益、恶化地区局势的错误方向推,就是一心一意要为自己的错误讨一颗苦果吃。相应而来的结果已经显现出来,中国消费者自发地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乐天做出坚决回应,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显然,乐天给“萨德”入韩铺路的决定,是典型的误国之举。此举不仅无助于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还制造了新的冲突点,令整个半岛局势进一步恶化。况且,绑上美国反导“战车”的韩国,很多事情将由不得自己做主了。一旦爆发激烈冲突,韩国不可能不受重创。韩国媒体现在用“坐立不安” “战战兢兢”来形容乐天当下的心境,恐怕一方面是看准
16、了乐天在中国规模达 8 万亿韩元的各种项目和业务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也明白韩国的“苦日子”将随之而来。去年 7 月美韩决定在韩国部署“萨德”以来,中韩合作的民意基础明显受到了损害,中韩不仅政治关系遇冷,而且经贸、人文等各领域交往也受到了影响。可以预见的是,随着韩国继续执意推进“萨德”部署,两国间各领域合作势将遭遇更大困难。中国反对在韩部署“萨德”系统的意志是坚定的,采取必要措施维护自身安全利益也不会有丝毫含糊。韩国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否则注定要为此承担责任。(选自人民日报2017 年 03 月 04 日)材料二 (本报记者倪浩魏辉)“中韩经贸关系倒退 10 年是有可能的” ,辽宁社科院
17、副院长梁启东表示,在涉及国家重大利益问题上中国不会让步。如果韩国继续一意孤行,结果只- 6 -能是作茧自缚。2016 年韩国经济受到国际市场波动和国内政治动荡双重打击,呈现严重低迷状态。寻求与中国合作,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但“萨德”入韩,引发中韩关系大倒退。10年前的 2006 年中韩双边贸易额是 1300 亿美元。如果韩国不改弦更张,中韩经贸关系肯定受损,甚至会出现“硬着陆” 。也就是说,减少 1 000 亿美元是很有可能的,那就是“一夜之间回到 10 年前” 。(选自环球网 2017 年 03 月 04 日)材料三 (湖北日报讯) 韩国民众与民间组织分别在韩国国会以及乐天百货商场门前举行示
18、威,抗议美国在韩国部署 “萨德”反导系统,要求乐天集团拒绝提供部署“萨德”用地。参加示威的金泉市民对策委员会共同委员长刘先喆说, “萨德”系统不能保护韩国安全,部署“萨德”只会使韩国成为半岛“火药桶”和冲突“前沿” 。 “这是假安保 ,真的安保政策应该是通过六方会谈要求朝鲜弃核” 。刘先喆认为,乐天集团这次是否提供“萨德”用地,将成为判断其是否真正属于国民企业的标准。 “如果乐天屈服于韩国国防部的压力,将犯下卖国罪行,乐天应该做出明智的决定” 。(选自湖北日报2017 年 02 月 23 日)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3 分)A 材料一认为此次“萨德入韩”问题,最主要
19、的原因是韩国的一些媒体妄意揣测中国会不会封杀“乐天” ,从而没有注意本国民意。 B.相比于材料二与材料三的消息报道,材料一虽然属于新闻评论,但是对“萨德入韩”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同样具有新闻价值。C.三者关注的都是当下“萨德入韩”的问题,都对其持反对的态度,而且都认为此次“萨德入韩”将会对韩国经济造成很大的冲击。D三者都对“萨德入韩”问题进行了不同角度的分析报道,并且均暗示读者,对该事件的妥善解决要持积极乐观的态度。8.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一项是( )(3)A.相对而言, 人民日报的观点更有可信度,材料二和材料三仅仅代表个人的观点,因此它们违背了新闻客观性的原则。B.对于“萨德入
20、韩”一事,材料三 选择的采访对象是韩国人,由此可以看出它和其他两则材料有不同的感情倾向与政治立场。C.三段材料来源不一,有党报,有网媒,但都选择了在“萨德入韩”这一时期发布相关新闻,说明三者都注重新闻的时效性。D.为了适应不同的读者需求,三家媒体在用词和修饰风格上有各自的考虑,相比之下, 人民日报的风格义正词严,更为恰当。- 7 -9.根据上述材料,请从不同的角度谈谈此次“萨德入韩”对韩国有哪些影响。 (6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0-13 题赵韩王普为相,太祖即位之初,数出微行,或过功臣之家,不可测。一日大雪,向夜,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宁夏 青铜峡市 高级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语文 学期 开学 考试 试题 2019030501169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