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11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按考点分项汇编说明文阅读含解析20190220148.doc
《四川省11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按考点分项汇编说明文阅读含解析20190220148.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11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按考点分项汇编说明文阅读含解析20190220148.doc(2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说明文阅读巴中市17阅读下列说明文宇完成下列各题生活在海洋中的鱼类,也有自己的医生种体态小巧,行动轻盈的小鱼。鱼医给鱼治病,不是通过用药,而是州尖尖的嘴巴为病鱼清除细菌和坏死的细胞。实际上鱼医是以病鱼身上的寄生虫为美味佳肴的。病鱼就诊时,必须头朝下,尾巴朝上,笔直地悬浮在水中。如果是喉咙生病,那么病鱼就得乖乖地张大嘴巴让鱼医钻进嘴里去。病鱼会不会把鱼医吃掉呢,根据海洋学家的观察分析,这种事情不会发生。即使是遇上敌害,病鱼也会将鱼医吐出后再逃之夭夭。海年学家试图在鱼医经常活动的水域将鱼医捉走,结果,前往求医的大为减少。令人惊讶的是,鱼医失踪两周后,该水域的很多鱼都染上疾病,一些鱼的鳞、
2、腮和鳍上开始出现脓肿。海洋学家又做了一个试验,在一些鱼池中放有鱼医,而在另一些鱼池中不放鱼医。结果,有鱼医的水池里,鱼都不生病,而在没有鱼医的水池中,疾病迅速蔓延。鱼医治病的速度快得令人难以置信。一位海洋生物学家留连续 6 小时在水中观察鱼医治病,经他统计,一条鱼医在这 6 小时内竟医治了 300 条病鱼!海洋学家还发现,拜访鱼医的病鱼以雄鱼居多。有时,一条雄鱼一天中竟几次找不同的鱼医看病。经过观察发现,原来是雄鱼间为了争夺雌鱼,常常发生激烈的“情战” ,因而负伤的机会较多。此外,海洋学家还发现,有些雄鱼根本没有负伤,也没有病,但它们仍然频繁地去找鱼医。对此他们猜想,雄鱼们可能是为了取悦雌鱼,
3、而找鱼医为自巴“美容”的。(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D A鱼医给鱼治病,实际上是以病鱼身上的寄生虫为美味佳肴。B根据海洋学家观察分析,即使遇上敌害,病鱼吃掉鱼医的事情也不会发生。C鱼医治病的速度快得令人难以置信,一条鱼医 6 小时内可以医治 300 条病鱼。D雄鱼去找鱼医治病的唯一原因,是因为雌鱼间为了争夺雌鱼发生激战,经常负伤。(2)下列关于本文语言的运用分析正磅的一项是 C A “一位海洋生物学家曾连续 6 小时在水中观察鱼医治病,经他统计,一条鱼医在这 6 小时内竟医治了 300 条病鱼!”中的“竟”字是表示范围的限制。B “对此,他们猜想,雄鱼们可能是为了取悦雌鱼,而找鱼医为自
4、己美容的。 ”中的“可能”一词表估计,用得不准确。- 2 -C “病鱼就诊时,必须头朝下,尾巴朝上,笔直地悬浮在水中。 ”中的“必须一词强调了病鱼就诊时采用的唯一姿势。D “经过观察发现,原来是雄鱼间为了争夺雌鱼,常常发生激烈的情战 ,因而负伤的机会较多。 ”运用了平实的说明语言。(3)下列关于本文说明方法的运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 “经海洋学家统计,一条鱼医在这 6 小时内竟医治了 300 条病鱼!”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给人以具体、准确的印象。B选文第段运用了举例子的方法,通过具体的、有代表性的例子来说明事物。C选文第殷运用了分类别的方法,让我们清楚、全面的认识事物。D选文中第段的第一
5、句运用了摹状貌的方法有助干把说明的对象说得更具体、生动。【考点】A7:说明文阅读综合【分析】这篇文章首先引出说明对象“鱼医” ,接着介绍了鱼医的重要作用,使读者对鱼医有更加深刻的了解【解答】 (1)本题主要考查内容概括,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段意,整合信息,归纳判断即可第五段“有时,一条雄鱼一天中竟几次找不同的鱼医看病经过观察发现,原来是雄鱼间为了争夺雌鱼,常常发生激烈的“情战” ,因而负伤的机会较多 ”也就是说雄鱼去找鱼医的原因之一是因为雄鱼间为了争夺雌鱼发生激战,经常负伤,与 D 项说法对照,发现 D 的说法不准确,所以选择 D故选 D(2)本题考查说明语言,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结合语境,具体
6、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进而即可判断A 句中的“竟”是表示鱼医医治的鱼数量之多,所以不是表示范围的限制,A的说法是错误的;B 句中“可能”表示估计,符合事实,体现的是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所以 B 的说法是错误的;D 句中“争夺” “情战” “负伤”说法非常形象,所以体现的是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属于生动说明,所以 D 的说法是错误的故选 C(3)本题考查的是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根据标志性语言判断说明方法类型,结合上下文及该段的说明中心,分析其说明作用即可第三段中“结果,有鱼医的水池里,鱼都不生病,而在没有鱼医的水池中,疾病迅速蔓延 ”可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所以 C 项说法是错误的故选 C- 3
7、-答案:(1)D(2)C(3)C成都市7在自然界有一群具有“特异功能”的细菌,它们以“吃”金属为生。首先发现的是一些“吃”铜的细菌。在 20 世纪初,一件奇特的事情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注意:在美国和墨西哥已开采完并被水淹没的旧铜矿中,发现了大量的铜!这些铜不像是有人放进去的,那么,它来自何处呢?科学家们猜想,可能是废矿渣中残留的铜,在某种因素的作用下“跑”了出来。经过科学家的进一步观察和研究,将铜从旧矿渣中“请”出来的是一类对铜有着特别喜好的嗜金属细菌。这些细菌以铜为食,进行自身的代谢、生长繁殖,同时促使铜从含铜的硫化物中游离出来,富集到一起,使废矿“死而复生” 。以上发现可帮了冶金业的大忙。科学
8、家们认为,有着“铁齿铜牙”的细菌,可以帮助人们采矿和提炼金属,并解决了人们多年来未解决的矿渣再提炼的难题。把含有金属的矿石或废渣浸泡在含有嗜金属细菌的水中,就可以达到提炼金属的目的,由于细菌在探测、采集、提炼金属方面特殊的功效,促进了一种新兴冶金工业生物冶金业的发展。首先,可用细菌来“寻金” 。某些芽孢杆菌,如蜡样芽孢杆菌,对黄金有特殊的“敏感性” ,它们可以嗅出黄金的气味。因此,人们可以根据这类细菌的分布、增殖数量、与黄金发生的特殊颜色变化等,作为探测黄金矿的依据。人们甚至做成微生物探针,带到野外去用来标示黄金的潜在储量。其次,就是利用细菌来“吃”黄金了。黄金是一种十分贵重的金属,虽然在世界
9、上分布很广,但绝大部分地区的黄金矿产含量非常低。用化学的方法来提炼黄金,成本很高,大量金矿石只能提炼出极少的黄金。然而,栖息于自然界中的嗜金属细菌具有采金和炼金的本领,这些细菌们披挂上阵,利用小巧的身躯随水钻进岩石和矿渣的每一个微小缝隙中,将分散的黄金金属微粒聚集起来,形成天然的黄金矿床。人们就可以从细菌液浸提取物中收集到纯度比较高的金子。细菌这种“吃”金属的“特异功能” ,不仅为冶金业带来了新的生机和希望,而且还有清除污染、净化环境的作用。例如,全球大量的核废料正在蚕食着人类的生存空间,清洁这些有毒废料的常规办法通常非常昂贵,而且效果不佳。人类必须寻求一种新的途径来解决核废料对环境的破坏。德
10、国科学家发现了能够在核废料中生存的球形芽孢菌,它们能够清除核废- 4 -弃场中的有毒金属。(1)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2)以“吃”金属为生的细菌具有哪些“特异功能”?(3)选文第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从第段中“吃” “跑” “请” “死而复生”等词语,可以看出选文的语言具有怎样的特点?【分析】本文主要介绍了两种能“吃”金属的细菌以及他们的作用【解答】 (1)此题考查学生对说明对象的把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通过朗读,我们可以知道本文主要介绍的就是具有特异功能的细菌,他们的特异功能是能吃金属,所以说明对象就是“吃”金属的细菌(2)此题考查学生对内容的把握,
11、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读课文,仔细了解课文内容,本着“答案就在原文中”的原则,进行答题在阅读的时候,我们尤其要注意关键句,所谓关键句就是文段的中心句,过渡句,含义深刻的句子等此文中的第 2 段“由于细菌在探测、采集、提炼金属方面特殊的功效,促进了一种新兴冶金工业生物冶金业的发展”可以读出细菌具有探测、采集、提炼金属的作用;第 5 段中“细菌这种“吃”金属的“特异功能” ,不仅为冶金业带来了新的生机和希望,而且还有清除污染、净化环境的作用”我们可以读出细菌还有清除污染、净化环境的作用(3)此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把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各类说明方法的特点及其作用通过“用化学的方法来提炼黄金,成本很
12、高,大量金矿石只能提炼出极少的黄金然而,栖息于自然界中的嗜金属细菌具有采金和炼金的本领,这些细菌们披挂上阵,利用小巧的身躯随水钻进岩石和矿渣的每一个微小缝隙中,将分散的黄金金属微粒聚集起来,形成天然的黄金矿床人们就可以从细菌液浸提取物中收集到纯度比较高的金子”等句子,可以看出是将“吃”金属细菌提炼黄金和用化学方法提炼黄金进行对比(4)此题考查学生对语言的把握,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是科学性、准确性, “吃” “跑” “请”“死而复生”这些词语则显示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答案:(1)嗜金属细菌(“吃”金属的细菌) (2)能够探测、采集、提炼金属,还有清除污染、净化环境的作用(3)作比较:突出说明
13、了利用嗜金属细菌提炼黄金比利用化学方法成本低、纯度高的特点- 5 -(4)生动形象 (意思对即可)【点评】理解文章内容题目要学会从文中找答案,学会运用关键句、过渡句、设问句等来答题广安市呦呦之蒿,中国神药“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这是诗经中的句子。在 2015 年 10 月 5 日之前,有谁能想到,这句诗竟能和诺贝尔奖联系起来名字来自诗经的中国药物学家屠呦呦,因首次提取出治疗疟疾的“神药”青蒿素,而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青蒿素之母“,也因此获得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所对抗的疟疾是地球上最古老的、 死亡人数极高的疾病之一, 是一种极为可怕的瘟疫。几千年来,人们深受其害却不知如何防
14、治。自 1878 年发现其“真凶”疟原虫开始,全世界的科学家就发起了寻找抗疟药的“攻坚战” 。屠呦呦带领她的中草药抗疟研究小组,从古代医术肘后备急方中发现治疗疟疾的方法:“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医术中所说的青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他们采用乙醚提取的方法,经过 190 次反复试验,终于在第 191 次提取出青蒿中的有效抗疟成分青蒿素。青蒿素是一种味苦的无色针状晶体。进入人体后,它首先作用于疟原虫的细胞膜、线粒体、内质网、并对核内染色质产生一定影响,让疟原虫的细胞内迅速形成自噬泡,并将细胞液不断排出虫体外,是疟原虫损失大量细胞液而死亡。正是这一治疟原理,是青蒿素当之无愧地成为疟疾
15、的“天然克星” 。青蒿素治疗疟疾效果显著,是抵抗疟疾耐药性最好的药物。中国发现青蒿素时,美国也研制出一种抗疟新药化学合成的甲氟喹,但疟原虫很快就适应了它,产生耐药性,临床使用后患者还出现了明显的不良反应。 而对于青蒿素这种从中草药中提取的药物, 疟原虫对它完全没有抵抗能力。1976 年 1 月,柬埔寨爆发疟疾,因疟原虫已经产生耐药性,疫情一时难以控制。中国医疗队携带一批青蒿素在柬埔寨大显神威,挽救了一大批疟疾患者的生命但青蒿素也有一定的局限和不足。提取青蒿素的原料贵且稀缺,近十几年来,科学家一直在研究人工合成青蒿素,但收效甚微。国内外许多著名化学公司也进行了长达 30 多年的化学合成研究,但回
16、报率过低,目前难以形成产业化。(作者:杨先碧,文章有删改) (1)选文运用的说明顺序是 C A 时间顺序 B 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D 由部分到整体- 6 -(2)短文第自然段没有采用的一种说明方法是 B A举例子 B下定义 C 作比较 D列数字(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A青蒿素所对抗的疟疾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死亡人数最多的疟疾,是一种极为可怕的瘟疫。B文章主要介绍说明了青蒿素的提取之困难,青蒿素的形态和治虐原理、显著的治虐效果和局限、不足。C文章第一段引用了诗经中的句子,既于题目呼应,点出说明对象,又引出下文对青蒿素的介绍。D第段最后一句中加点的“目前”一词从时间上加以限制,体现了说明文
17、语言的准确性。【考点】A7:说明文阅读综合【分析】文章第段以诗经的句子,引出被誉为“青蒿素之母”的中国药物学家屠呦呦;第段,分别介绍青蒿素的作用、性状,及对疟疾的治疗效果;第段补充介绍了青蒿素的局限和不足【解答】 (1)本题考查说明顺序的判断说明顺序分为时间、空间和逻辑三类,要根据文章的内容来判断本文主要介绍了青蒿素的作用、性状、治疗效果,以及它所具有的不足,可以看出运用的是逻辑顺序,故选 C(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判断解答此题关键要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再根据具体的内容来判断文章第段:“1976 年 1 月,柬埔寨爆发疟疾,因疟原虫已经产生耐药性,疫情一时难以控制”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18、;第段:“经过 190 次反复试验,终于在第 191 次提取出青蒿中的有效抗疟成分青蒿素”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第段中,又将中国的青蒿素与美国的一种抗疟新药化学合成的甲氟喹进行比较,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可见没有用的说明方法是下定义,故选 B(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在文中找到与四个选项相对应的内容,进行仔细的分析比对,即可作出选择其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第段表述:青蒿素所对抗的疟疾是地球上最古老的、 死亡人数极高的疾病之一, 是一种极为可怕的瘟疫答案:- 7 -(1)C(2)B(3)A广元市DNA 数据“欢迎来到 DNA 数据保护中心!您现在正在档案馆里。 ”讲解员微笑着
19、做了一个手势,示意我们可以仔细观察这间屋子。仅仅三十多平方米的房间,储藏这全世界三分之一人口的所有数码信息,包括数千亿张家庭照片、音乐、文件和其它影像资料。这个场景一点也不“科幻” ,就像在“硬盘”上保存数据一样,人们已经知道怎么在 DNA上保存数据了。2016 年 4 月,著名的好莱坞影视技术公司特艺集团的研发团队宣称自己已经在几段 DNA 上储存了 100 万份电影月球旅行记的拷贝。特艺集团的成就并非创举。早在 2012 年和 2013 年,就有两个团队将一本 300 页的书、若干图象、一个 PDF 文件,甚至声音成功地储存在了 DNA 上。而这次新奇之处在于第一次成功地把视频资料储存到了
20、 DNA 上。这也说明现在已经可以在 DNA 上存储一切数码信息。如今,人类产生越来越多的信息,而储存它们变得越来越困难。在电脑和手机的时代,我们现在每年制造出来的数据要比人类有文字以来产生的数据总和还要多!预计从 2013 年到2020 年,这一数据量将增长 11 倍,且这种趋势并无逆转迹象。根据数据储存专业公司易安信的计算,如果用内存为 128GB 的苹果 ipad Air 来储存这些数据,所需的 ipad Air 叠起来可以在地球到月球之间堆六摞。人类呼唤比现有储存系统更高效的新系统。DNA 恰能满足以上需求,数十亿年来,它一直是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能将数量惊人的数据储存在极小的
21、体积里,因此也是最高效的:在体积不到一只蚂蚁的百分之一的人类细胞核中,DNA 包含有 35 亿对碱基,而碱基是编码遗传信息的最基本的材料。在硬盘上,信息以“字节” (0 或 1)形式记录,每个字节要占 200 纳米(0.0002 毫米)的空间;而在 DNA 上,记录一个字节只需 0.2 到 0.3 纳米。如今,Google、facebook 和亚马逊为了储存数据,需要多个面积数倍于标准足球场的数据中心的支持,而且这还很耗电。而用 DNA 这种新型载体,只需一个汽车后备厢就能满足它们所有数据的储存需求。那么,DNA 如何去录视频的呢?特艺集团请来美国基因学家当顾问。他们首先将电影数码化,转化成电
22、脑能识读的二进制语言,也就是转化成一系列 0 零和 1 的编码。然后研究人员- 8 -将这些二进制编码转化成由四个。剑姬碱基(A、C、C、T)构成的 DNA 编码。得到这这串编码后,就能制成相应的 DNA 序列,并在合成器(一组能自动拼接 A、C、C、T 的机器)的帮助下,拷贝数千份。这样就获得了 DNA 片段,它他们如同发丝一样漂浮在装有液体的玻璃容器里,每一分都包含着电影的一个片段。DNA 储存的另一张王牌就是它的持久性。只要储藏空间保持寒冷干燥且避光,保存时效可能长达数千年,即使在恶劣环境中其半衰期也超过 500 年。现有的其他载体,无论是硬盘、CD 还是 DVD,最多只能保存数十年。并
23、且,这些载体一旦过了保存期限,硬件就会更新换代,再也找不到能读取它们的机器了。但 DNA 储存就没有此类问题:只要有人类存在,就一定会有破译编码的技术。不过 DNA 储存还无法立即取代硬盘。读取(排序) ,尤其是写入(合成)所需的时间还是太漫长了。不仅如此,这两个步骤目前耗资甚巨,合成成本可达数百至数千欧元。但数十年后,或许 DNA 储存就会普及。对于没有迫切使用需求的信息,我们就可以考虑用 DNA 来储存。事实上,DNA 储存已经引起了电影公司、博物馆、档案馆,还有诸如亚马逊、Google 之类有长期信息储存需求的机构的兴趣。信息技术巨头微软公司即于 2016 年 4 月宣布,将购买 100
24、0 万条 DNA,用于研究数据储存。这次,科学终于追上了科幻小说的步伐! (选自青年文摘2017 年第 2 期,有删改)(1)对本文内容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D A这篇文章是一篇说明文,说明的对象是 DNA 存数据技术。B本文列举了大量的数据,使语言表达准确严密,符合客观事实。C本文从优越性、局限性、发展前景等几个方面介绍 DNA 储存技术。D本文主要采用的时间顺序介绍了 DNA 储存数据技术的有关知识。(2)下列关于 DNA 储存数据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C ADNA 储存于现有储存系统相比较具有高效能和持久性这两大优点。B如今人类运用现有科学技术已经可以在 DNA 上储存一些数据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 11 2017 年中 语文试卷 考点 汇编 说明文 阅读 解析 20190220148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