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第二章古代诗歌阅读四诗歌整体阅读教材课件.pptx
《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第二章古代诗歌阅读四诗歌整体阅读教材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第二章古代诗歌阅读四诗歌整体阅读教材课件.pptx(4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知识梳理】 文学鉴赏在广东省高职高考是每年必考的内容,要求初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诗歌内容大都为唐宋诗词。题型基本稳定:一道选择题是鉴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一道选择题是考查文学常识,简答题是分析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或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方法点拨 做选择题要注意: 1.注重五读:读诗题、读作者、读注释、读原诗、读背景。 2.认清陷阱,推出答案。 做主观鉴赏题,主要有如下方法:,四、诗歌整体阅读,第一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1.提问: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或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2.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
2、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平实质朴、朴素自然、含蓄隽永、清新明丽、形象生动、绚丽飘逸、婉约细腻、幽默讽刺、雄浑、豪迈奔放、沉郁顿挫、慷慨悲壮、平和冲淡、旷达飘逸。 3.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答题示例: 春 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试题分析】 (步骤一)此诗的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 (步骤二)“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
3、梦。 (步骤三)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第二种模式 分析形象、意境型 1.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在高职高考中经常见到。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3.答题步骤: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
4、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单纯地回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因为什么而“感伤”。,4.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 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 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试题分析】 (步骤一)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步骤二)这是
5、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步骤三)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第三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1.提问: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或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2.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
6、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表现手法主要有: (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 (2)联想和想象,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 (3)对比。 (4)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 (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2)比喻。 (3)拟人。 (4)夸张。 (5
7、)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 (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3.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4.答题示例: 早 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试题分析】 (步骤一)主要用了反衬的手法。 (步骤二)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步骤三)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漂泊引
8、起的孤独寂寞。,【典例精析】,【例题1】 (2018年广东高职高考题)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13题。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唐孟浩然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梅 花 清汪中 孤馆寒梅发,春风款款来。 故园花落尽,江上一枝开。【注】 江岭,指大庾岭等五岭,大庾岭在江西、广东交界处。唐代罪人常流放于此。,12.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孟诗前两句写友人由“才子”沦为“流人”,感叹其境遇的变化。 B.汪诗前两句用“孤”“寒”二字渲染阴冷气氛,“款款”二字写春天到来缓慢。 C.孟诗后两句写景虚实结合,虚写江岭的梅花,实写北地的春色。 D.汪诗后
9、两句写故园花落、江上花开,一“落”一“开”,形成对比。,【答案】 B 【试题分析】 “渲染阴冷气氛”不当,此处梅花独开,正是“春风款款来”之时,哪怕此前有“阴冷”也当是随花开一扫而去了。,13.两首诗都写了梅花,但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理解。(5分),【答案】 孟诗借“才子”与“流人”,“江岭”与“北地”两处对比,感叹异地景色再好总比不上故园之春,借以表达出对好友才虽高却被流放的不平以及对其深切的思念。汪诗则借“孤馆”与“故园”花开的迟与早,抒写乡思之深挚与急切,“孤馆”“一枝”等字眼则带有诗人独立不群的人格投影,寄托着高标逸韵的情怀。 【试题分析】 (略),【例题2】(2
10、017年广东省高职高考题)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13题。 汴河亭 唐许浑 广陵花盛帝东游,先劈昆仑一派流。 百二禁兵辞象阙,三千宫女下龙舟。 凝云鼓震星辰动,拂浪旗开日月浮。 四海义师归有道,迷楼还似景阳楼。 【注】汴河:即通济渠的东段。隋炀帝为了东游广陵(今江苏扬州),倾全国民力财力开凿了名为通济渠的运河。迷楼:宫殿名。隋炀帝晚年沉迷女色,官员为他修建迷楼。景阳:南朝陈后主所建宫名,宫中有景阳楼。隋军攻入景阳宫,陈后主与宠妃躲入宫中枯井,被隋军俘虏。,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写隋炀帝为了东游广陵,凿渠分引昆仑山上流下的水,大修运河。B.颔联中“百二禁兵
11、”“三千宫女”渲染了隋炀帝东游时的浩大声势。C.尾联由隋炀帝的“迷楼”联想到陈后主的“景阳楼”,意蕴深刻,发人深思。D.前三联叙事写景,意境阔大,豪放雄壮,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答案】D 【试题分析】前三联不能反映本诗的主旨,也不是情感基调所在。本诗尾联是对前面的反转,转而批判帝王荒淫亡国,这个反转又并非直接批判,而是寄托在眼前的景物汴河亭之上,发人深思。,13.请分析颈联“凝云鼓震星辰动,拂浪旗开日月浮”中“动”“浮”二字的妙处。(5分),【答案】“鼓震”“旗开”都是史实,但诗人用创造性的想象,鼓声“动”星辰,旗开“浮”日月,这两个字巧用夸张,看似不合常理的妙用使帝王出游的场景描写免于俗
12、套,带活了全句,使得全句造形生动,气象雄豪。 【试题分析】(略),【例题3】 (2016年广东省高职高考题)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13题。 夜 归 清钱澄之 江上霜飞吹客衣,菰蒲艇子夜深归。 征鸿暗叫寻行度,野鸭齐惊破阵飞。 追水林峦行失去,远村灯火望中微。 犬声出屋舂声歇,知有人开竹里扉。,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全诗写夜归的过程,循序渐进,娓娓道来,似一幅江上夜行图。 B.前两联在描绘江上夜深行舟的所见所闻时,也刻画出秋天的特色。 C.颈联通过两岸景物的变化写出了夜晚船行水上的独特感受。 D.全诗移情入景,既有雄豪悲壮的格调,又有一种缠绵的情致。,【答案】
13、D 【试题分析】 本诗写作者在夜归时,十分享受那种恬静闲适的隐居生活,没有“雄豪悲壮”,也无所谓“缠绵的情致”。,13.诗中主人公夜归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请简要分析。,【答案】 本诗写主人公夜归,景物被化静为动,灵动新颖;人物恬静自然,闲散淡泊。两者水乳交融,这正是作者在隐居生活中怡然自得心情的反映。 【试题分析】 (略),【例题4】 (2015年广东省高职高考题)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14题。 山 行唐 项斯 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 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蒸茗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 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14、)A.首联展示了一幅幽静的村野图画。B.颔联描绘出奇峰倒影、群鹿留踪的图景。C.颈联描写了山民欢庆劳动丰收的生活场景。D.全诗以移步换景的手法写出了作者在山村的见闻。,【答案】 C 【试题分析】 颈联作者准确地捕捉暮春山村最具特色的物事烘茶与抽茧来开拓诗的意境,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农事丰收的盛景,并未描写山民欢庆劳动丰收的生活场景。,13.下列对这首诗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是一首七言古体诗。 B.颔联运用了白描手法。 C.颈联是工整的对偶句。 D.这首诗的韵脚有“人”“分”“群”“闻”“云”。1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答案】 A 【试题分析】 此诗是近体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高考 语文 复习 第二 部分 古代 诗文 阅读 诗歌 整体 教材 课件 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