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长安一中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题时间:100 分钟 总分 100 分第 I 卷选择题(60 分)1.古代某制度下, “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 ;该制度“形成状如树之干与枝的关系” 。据此可判断下面对该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A. 大宗与小宗相对立B. 实行自下而上举荐制C. 实行嫡长子继承制D. 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宗法制。依据材料可知,在这一制度下,微子启虽然年长但是庶出,仍不能立为王位继承者,结合所学可知,这一制度是西周宗法制。分析选项内容可知,宗法制下大小宗相对,但并非相对立,A 选项错误;自下而上的举荐制是察举制的选官制
2、度,B选项错误;宗法制下实行嫡长子继承制,C 选项正确;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不是宗法制的特征,D 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 C 选项。2.西方某学者说:“我们现在理解的现代国家元素,在公元前 3 世纪的中国业已到位。其在欧洲的浮现,则晚了整整一千八百年。 ”该学者评论的是A. 分封制B. 郡县制C. 郡国并行制D. 行省制【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郡县制。依据材料“现代国家元素” 、 “公元前 3 世纪”结合所学可知,这指的是公元 3 世纪秦朝实行的郡县制,因此 B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分封制出现于公元前 11 世纪的西周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C 选项错误,郡国并行制出现于公元前 2
3、世纪2的西汉初期,与材料时间不符,且不是现代国家具备的因素;D 选项错误,行省制出现于公元 13 世纪的元朝,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正确答案为 B 选项。3.唐代宗时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 。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A. 是门下省官员B. 掌控监察大权C. 隶属于中书省D. 负责起草诏令【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唐朝三省六部制。结合所学可知,唐代具有审议职能和封驳之权的部门是门下省,所以给事中是门下省官员,因此 A 选项正确。B 选项错误,唐代监察机构是御史台,不是门下省;C 选项错误,给事中隶属于门下省,不是中
4、书省;D 选项错误,唐代负责起草诏令的是中书省,不是中书省。故正确答案为 A 选项。4.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 。这一制度A. 保障贵族政治上的垄断地位B. 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C. 选拔人才的权力掌握在地方D. 主要流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科举制。根据“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一制度指的是科举制。科举制打破了贵族政治上的垄断地位,故排除 A 项。将选拔人才的权力掌握在中央,故排除 C 项;科举制形成于隋唐时期,故排除 D 项
5、。科举制将读书考试做官联系起来,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故选 B。【点睛】科举制通过读书考试选拔人才,不再注重血缘和门第,降低了做官的准入门槛,所以培植其全国人民对政治的兴味。5.唐朝六部尚书不能参与决策,仅作为尚书省下执行机关的首脑,而明朝以六部分理全国3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明朝A. 设置了内阁B. 君主专制的加强C. 废除了丞相D. 国家权力的下移【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明代丞相制度的废除。结合所学可知,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明朝废除了丞相,从而明代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因此 C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内阁的设置是明代废除丞相的结果,不是原因;
6、B 选项错误,君主专制的加强是明代废除丞相的结果,不是原因;D 选项错误,废除丞相、权分六部不是国家权力的下移,而是皇帝掌握了大权,是权力的上移。故正确答案为 C 选项。6.伯利克里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甚至入场观看城邦组织的戏剧会演的公民也可得“观剧津贴” 。这一做法A. 有利于缓和城邦内阶级矛盾B. 进一步扩大了城邦公民的权力C. 奠定了雅典民主制度的基础D. 有利于调动公民参政的积极性【答案】D【解析】【详解】伯利克里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解决了平民参加政治活动的后顾之忧,有利于调动公民参政的积极性。故答案为 D 项。发放津贴是针对公民,不包括奴隶,与
7、缓和阶级矛盾无关,排除 A 项;发放津贴没有涉及公民权力的变化,且“居民”说法错误,排除 B 项;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制度的基础,排除 C 项。7.按法律规定,雅典的公职如执政官,议员、陪审员等均由选举产生,任期均为一年。选举法还规定,已任过公职者,在其他公民尚任过一次之前,不得连续担任公职。这说雅典城邦A. 实行公民轮番而治B. 注重加强对权力的制约C. 强调法律至上权威4D. 试图铲除旧氏族的势力【答案】A【解析】【详解】由“均由选举产生,任期均为一年” “已任过公职者,在其它公民尚未任过一次之前,不得连续担任公职”可知,这样的规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公民都有担任公职的机会,体现轮番而治的特
8、点,故 A 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对权力的制约” “铲除旧氏族的势力”,故排除 BD;材料只是法律规定,无法体现“强调法律至上权威” ,排除 C。8.下列法律条文摘编自十二铜表法之所以说这部法律的颁布维护了平民的利益,是因为十二铜表法A. 能够保护平民的私有财产B. 严重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C. 可限制贵族对法律的曲解D. 使得平民掌握了法律的立法权【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十二铜表法 。题干中十二铜表法的内容没有体现对平民私有财产的保护和对贵族利益的打击,故排除 A、B 项;十二铜表法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但平民并没有掌握立法权,故排除 D 项。 十二铜表法是古代罗马的第一步
9、成文法,它限制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和任意曲解,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故选 C。【点睛】 十二铜表法颁布之前,罗马人主要依靠祖辈传承下来的习惯法调整社会关系,贵族垄断了立法权并随意曲解法律以欺压民众。所以十二铜表法作为第一部成文法,最重要的作用是限制了贵族对法律的任意曲解,以保护平民利益。9.有学者评论某个国家“创造了一种新的社会进步方式,用和平变革的方式实现社会进步。这种模式,成为它给后世留下的最独特的遗产。随之一个人统治一个国家的时代在这个岛国永远地结束了” 。这个国家A. 确立了总统制共和国B. 形成了以议会为权力中心的君主立宪制5C. 确立了议会制共和国D. 形成了皇帝掌握国家大
10、权的君主立宪制【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根据“用和平变革的方式实现社会进步。随之一个人统治一个国家的时代在这个岛国永远地结束了”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个国家是英国。英国在光荣革命后实行的是以议会为权力中心的君主立宪制,不是总统制共和制,故排除 A 项;英国保留了国王,不是议会制共和制,故排除 C 项;但英国的国王并不掌握国家大权,故排除 D 项。故选 B。10.1791 年生效的美国宪法第 10 条修正案规定:“宪法未授与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各项权利,分别由各州或人民予以保留。 ”该规定A. 造成联邦政府软弱无力B. 促进了美国共和制的确立C. 体现了三权分立的
11、原则D. 有利于发挥地方的积极性【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美国国家结构形式联邦制。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787 年宪法确立了美国的联邦制度,该规定将不属于美国宪法规定的权力,由各州或人民享有,在中央权力加强的同时,各州还保留了一些州权,这有利于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因此 D 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联邦政府并非软弱无力;B 选项错误,共和制是美国的政体,不是国家机构形式;C 选项错误,三权分立是美国中央政府权力构建体现的原则,不是国家的结构形式。故正确答案为 D 选项。11.有学者评价近代某国代议制,认为它阻碍了各邦的资产阶级民主改革,在国家上层建筑中,依然有大
12、量的“垃圾” , “议会民主只起到专制的遗羞布作用。 ”学者意在说明该国的政治体制A. 专制主义色彩十分浓重B. 推动国家最终实现了统一C. 确立标志是权利法案D. 宰相掌握国家实际大权6【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德意志帝国政治体制的特征。依据材料“议会民主只起到专制的遗羞布作用。 ”可知该国民主政治为虚,君主专制是实,结合所学可知,这一国家是德意志帝国,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其民主政治是虚,君主专制是实,专制主义色彩十分浓重,因此 A 选项正确。B 选项错误,该体制的确立是在德意志统一之后;C 选项错误, 权利法案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与德意志帝
13、国无关;D 选项错误,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大权,宰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故正确答案为 A 选项。12.沈志华在1917 年俄国革命中写道:“在哈尔科夫铁路工厂,当一位社会党人向工人们宣布沙皇已被推翻时,一些工人把他从临时搭起的讲台上揪了下来。在赫尔松,当省长宣读尼古拉二世退位的诏书时,一些刚刚参加了革命游行的工人双膝跪下。 ”这说明当时的俄国A. 二月革命的时机并不成熟B. 工人阶级希望和平夺权C. 临时政府的政治策略失当D. 传统政治观念仍然存在【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俄国二月革命。依据材料可知,封建专制的统治者沙皇仍然受到部分工人的信仰,说明传统政治观念依旧存
14、在。因此 D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沙皇已被推翻,说明二月革命的时机已经成熟;B 选项错误,工人阶级希望和平夺权是在列宁发表四月提纲之后,与此时期部分工人仍存在传统政治观念无关;C 选项错误,工人的态度与临时政府的政治策略无关。故正确答案为 D 选项。13.马克思说,社会主义革命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前提下在全世界同时发生。下面事件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是A. 美国独立战争B. 俄国十月革命C. 新中国的成立D. 法国大革命7【答案】B【解析】十月革命发生在资本主义不发达的国家,所以是对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完善和发展,所以选 B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美国独立战争是资本主
15、义革命,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新中国的成立和材料中的资本主义发展无关联,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法国大革命是资本主义革命,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B。14.太平天国时期的歌谣大多用诗体语言和群众口语记述太平天国的光辉历史。如“贼做官,官做贼,清廷一片黑漆漆。骨包皮,皮包骨,金田快有新君出。 ”这一首歌谣A. 是太平天国辉煌历史的再现B. 反映了太平天国政权仍是一个封建王朝C. 表明金田是革命志士的圣地D. 便于传播,可作为研究起义原因的佐证【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依据材料可知,歌谣大意是清王朝统治黑暗,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所以金田爆发农民
16、起义,将会出现新的统治者。这表明了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所以可以用来作为研究起义原因的佐证。因此 D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歌谣表现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不是辉煌历史;B 选项错误,歌谣没有反映出太平天国的政权性质,并且此歌谣出现时太平天国运动还未爆发,尚未建立“太平天国政权” ;C 选项错误,歌谣没有表现出金田是革命志士的向往之地。故正确答案为 D 选项。15.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描述某条约时说:“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 ”信中所说的条约A. 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B. 签订于 1858 年C. 是南京条约D. 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答案】A【解析】
17、【详解】本题考查马关条约相关知识点。依据材料“设机造货,夺我生产”结合所学可知,此条约指的是马关条约 , 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体现8了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扩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因此 A 选项正确。B 选项错误, 马关条约签订于 1895 年;C 选项错误,该条约指的是马关条约 ,不是南京条约 ;D选项错误,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条约是辛丑条约 。故正确答案为 A 选项。16.1901 年,美国专使柔克义将辛丑条约所列 12 项要求分为:惩罚性、预防性、赔偿性等几类条款。下列内容中属于“预防性”条款的是A. 向侵华各国赔款白银 4.5 亿两B. 发生反帝斗争的地区暂
18、停科举C. 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使馆界”D. 惩治附合与支持义和团的官员【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辛丑条约相关知识点,结合所学可知,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允许各国派兵保护,目的是控制清政府,防范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属于预防性措施,因此 C 选项正确。A 选项属于赔偿性措施,错误;B 选项属于惩罚性措施,错误;D 选项属于惩罚性措施,错误。故正确答案为 C 选项。17.某年出版的日本报纸,关于中国事件的报道,使用了下列小标题:“点燃革命之火” 、“武汉的形势” 、 “排满兴汉宣言” 、 “列国的态度”等。这些文章集中报道可能是A. 有关太平天国运动B. 出现在 1895 年C. 与
19、八国联军侵华有关D. 有关辛亥革命【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辛亥革命。依据材料中“革命” 、 “武汉” 、 “排满兴汉” 、 “列国的态度”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11 年 10 月 10 日辛亥革命首义发生于武汉,12 日,起义军完全控制武汉三镇,史称“武昌起义” ,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 “排满兴汉宣言”指的是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思想,所以这篇可能是关于辛亥革命的报道,因此 D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太平天国并未占据武汉地区;B 选项错误,辛亥革命发生于 1911 年,不是 1895 年;C 选项错误,材料报道的是辛亥革命,不是八国联军侵华。故正确答案为 D 选项。18.毛泽东
20、曾说, “严格地讲,我们研究党史,只从一九二一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9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 。对此论述的理解,正确的有A. 五四运动促进了中国的制度变革B. 五四运动动摇了北洋政府的统治C. 五四运动取得了中国外交的胜利D. 五四运动使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D 选项符合题意。五四运动并未促进中国的制度变革,A 选项错误。五四运动沉重打击了北洋政府的统治,与材料无关,B 选项排除。五四运动并未取得中国外交的胜利,只不过中国并未在和约上签字,C 选项错误。19
21、.根据下图中的提示,你认为A. 该事件是武昌起义B. 该事件是秋收长沙C. 该事件发生在南昌D. 该事件发生在广州【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南昌起义。依据材料中“周恩来” 、 “第一枪” 、 “建军节”结合所学可知这指的是南昌起义,1927 年 8 月 1 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8 月 1 日被中国共产党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因此 C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该事件是南昌起义,不是 1911 年资产阶级领导的武昌起义;B 选项错误,南昌起义发生在江西南昌,不是湖
22、南长沙;D 选项错误,该事件发生在江西南昌,不是广州。10故正确答案为 C 选项。20.魏巍在地球上的红飘带中说:地球上曾经有过一条红飘带。一头连着黄土高原,一头连在瑞金城外。他所描写的历史事件A. 使中国基本实现统一B. 创立了新的革命道路C. 实现了伟大战略转移D. 改变了解放战争局面【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红军长征,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瑞金是中央红军长征的起点,黄土高原是红军长征的终点,这条联系两头的红飘带指的是红军长征,长征的胜利实现了伟大的战略转移,因此 C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长征并未实现中国统一;B 选项错误, “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提出标志着新的革命道路的创建;
23、D 选项错误,长征发生于国共对峙时期,不是解放战争时期。故正确答案为 C 选项。21.美国时代杂志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 1937 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 13 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 ”下列哪次战役粉碎了日军的侵华“时间表”A. 淞沪会战B. 太原会战C. 徐州会战D. 武汉会战【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抗日战争。依据材料信息“在 1937 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 13 个星期之久” ,可判断材料所描述的战役是淞沪会战。1937 年 8 月至 11 月的淞沪会战历时三个月,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第一场大规模会战,打破了日本 3 个
24、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打乱了日军的侵华部署,故 A 选项正确。B 选项错误,太原会战是 1937 年 10 月至 11 月,不足“13 个星期” 。徐州会战是 1938 年 1 月至 5 月,武汉会战是 1938 年 6 月至10 月,与题干的时间不符。故 C、D 选项错误。因此正确答案为 A 选项。22.1842 年中国被迫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1919 年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11字;1943 年 1 月,中国分别与英美两国签署新约,取消美英在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他们的一切权利。这些变化反映出中国A. 成为世界强国B. 外交逐渐自强C. 废除了不平等条约D. 摆脱了列强压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陕西省 西安市 长安 第一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期末考试 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