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
《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集宁一中 20182019 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题第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1.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总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张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 “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 “拥有无限同情心和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按顺序它们分别是A. 儒、道、墨、法B. 墨、儒、法、道C. 法、儒、道、墨D. 道、法、墨、儒【答案】D【解析】【详解】此题要结合儒、墨、道、法各家的主张及特征来判断,道家“无为”符合“隐士派”的特征;法家主张变革,加强中央集权,为统治阶级采用,所以可称
2、之为“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墨家代表小生产者利益,所以,符合“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的特征;儒家强调“仁” “ 仁爱” ,所以可称之为“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因此 D符合材料列举的顺序。 ABC 顺序错误。2.陆九渊认为, “理”不需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去寻找,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心就是天地万物的渊源。他提出求理的方法是A. 格物致知B. 心即理也C. 发明本心D. 致良知【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陆九渊认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提出发明本心以求理,强调内心的反省,故排除 B,C 项正确。格物致知是朱熹求理的方法,排除 A 项。致良知是王阳
3、2明的求理方法,排除 D 项。3.“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两千多年来,二十四节气在安排和指导农业生产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这体现了我国A. 古代天文学的发展B. 古代科学的实用性特点C. 古代手工业的发展D. 古代宗教迷信色彩浓厚【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二十四节气在安排和指导农业生产过程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故二十四节气在指导农业生产方面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故 B 项正确。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中国天文学发展的成果有效转化应用,A 项说法因果倒置,排除。材料反映二十四节气在指导农业生产方面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与手工业发展无关,排除 C 项。材料反映二十四节气在指导农业生产方面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4、没有体现宗教迷信色彩,排除 D 项。4.齐民要术中“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功力少而成功多。任情反道,劳而无获”反映的农学思想是A. 因地制宜B. 多种经营C. 商品生产D. 重农抑商【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结合选项可知,因地制宜是指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与材料“顺应天时,裁量地利,根据规律办事,那么用力少而成功却多”相符合,故 A 项正确。多种经营指生产活动涉及多种领域,与材料强调因地制宜不符,排除 B 项。材料强调农业生产需要因地制宜,没有涉及商品生产,排除 C 项。重农抑商是指重视商业、抑制农业,与材料强调因地制宜不符,排除 D 项。5.从字体演变的角度分析,下图体现了汉字
5、3A. 形象化的发展方向B. 逐渐走向繁复化C. 将写意发挥到极致D. 实用性不断增强【答案】D【解析】材料显示古代书法字体由繁到简演变,故 B 错误;实际上体现出古代字体逐渐有欣赏到实用性,故 D 正确;C 是草书特点。A 是甲骨文的特点。6.有人称,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新文化” 。这种“新文化”A. 追求浪漫神秘的宏大气势B. 注重铺陈排比的修辞手法C. 适应了早期城市资产阶级D. 休现了走向平民化的趋势【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商业生活” “瓦舍勾栏”等信息可知,宋代文化走向平民化的趋势,故 D 项正确
6、。材料强调宋代文化走向平民化的趋势,与追求浪漫神秘的宏大气势的艺术特点不符,排除 A 项。注重铺陈排比的修辞手法应是汉赋的特点,与材料强调宋代文化走向平民化的趋势不符,排除 C 项。宋代尚未出现资产阶级,排除 D 项。7.“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是北宋著名词人苏轼念奴娇亦壁怀古中的名句。它反映出作者的词风是A. 刚健豪放B. 清新婉约C. 通俗易懂D. 沉郁悲壮4【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苏轼念奴娇亦壁怀古着重表达豪放的思想感情,词风气势豪迈,刚健豪放,故 A 项正确。词风清新婉约是婉约派的特点,与材料豪放派的特点不符,排除 B 项。材料反映
7、的词风是气势豪迈,刚健豪放,与通俗易懂不符,排除 C 项。材料反映的词风是气势豪迈,刚健豪放,与沉郁悲壮不符,排除 D 项。8.京剧研究学者刘老君在浅谈京剧的发展京剧与城市的关系一文中认为“戏剧与城市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戒市具有最先进的有关戏则发展的各种理念和资源。 ”这说明京剧产生的重要前提是A. 北京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B. 各地商人纷纷在北京建立会馆C. 北京地区的贵族、官员十分多D. 四大徽班相继到北京汇报演出【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戏剧与城市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城市具有最先进的有关戏剧发展的各种理念和资源。 ”可知,北京作为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为京剧的产生提供了重要条件,
8、故A 项正确。BCD 项也是京剧产生的原因之一,但属于 A 项的具体表现,与题意和设问不符,排除。9.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闸述了基督教徙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 ,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A. 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B. 天主教势力在西欧“大凡受过教育”C. 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也位D. 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基督教徙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 ,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可知,马丁路德的主张使人们获得了精神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实际上是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故 D 项正确。宗教改革时期尚未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而是
9、5启蒙运动,排除 A 项。材料没有涉及天主教势力在西欧“大凡受过教育” ,而是强调马丁路德的主张使人们获得了精神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排除 B 项。宗教改革时期,人们依然信仰上帝,故 C 项说法错误,排除。10.恩格所说:“和启蒙学者的相关语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这段话揭示了下列哪一文学现象产生的时代背景A. 古典主义文学B. 启蒙运动文学C. 浪漫主义文学D. 现实主义文学【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可知,18 世纪末至 19 世纪 30 年代的欧
10、洲,革命和战争频仍,动乱不已;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这种社会情绪反映在文学创作领域,就产生了浪漫主义文学,故 C 项正确。古典主义是 17 世纪欧洲的主要文学思潮,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在政治上妥协的产物,与材料强调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不符,排除 A 项。启蒙文学强调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内容,反映启蒙作家的理性崇拜和渴望参加现实斗争的倾向,与材料强调浪漫主义文学的背景不符,排除 B 项。现实主义文学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时期的产物,与材料强调浪漫主义文学的背景不符,排除D 项。11. 哥白尼说虽被后来的科学发展所扬弃,但人们仍然视其为一场“革命
11、” 。这是因为它A. 撼动了中世纪神学基础,显示了挑战权威的态度B. 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提出了研究自然的新方法C. 概括了宇宙运动规律,指引了人类认识自然的方向D. 开辟了天文学新领域,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答案】A【解析】“地球中心说”是中世纪神学基础。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的提出,是对中世纪的“地球中心说”的挑战。故选 A。612.15 世纪欢洲学者曼内带认为:“人来到世界,并非是为了经受苦难,而是为了享受快乐,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但是,世界形成之后的一切,则是人类自己努力的结果” 。这句话集中包含的思想是A. 民主主义B. 浪漫主义C. 理性主义D. 人文主义【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
12、“享受快乐是人类自己努力的结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故 D 项正确。民主主义与专制主义相对,材料未涉及民主主义,排除 A 项。浪漫主义,属于文学艺术风格,材料也未涉及,排除 B 项。理性主义,属于启蒙运动思想,与材料无关,排除 C 项。点睛:本题以人文主义为切入点,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人来到世界是为了享受快乐是人类自己努力的结果” ,结合人文主义的概念分析材料即可知道答案。13.某些画家根据光色原理对绘画色彩进行了大胆革新,打破了传统绘画的褐色调子,并直接面对自然风景写生,将光色瞬间变换的效果记录下来。这一绘画流派是A. 古典主义B. 浪漫主义
13、C. 印象派D. 现代主义【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本题旨在考查对主要画派创作风格的识记,联系教材可知题干所述,画家对光色原理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将瞬间的效果记录下来,这是印象主义画派的创作特点,故正确答案是 C。考点:19 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印象主义14.一位同学的研究性学才报告中,有以下几个小标题:“默片时代” “有声时代” “黑白时代” “彩色时代” 。该同学的研究课题最有可能是7A.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B. 电影的发展历程C. 互联网的发展历程D. 电视的发展历程【答案】B【解析】根据几个标题“默片时代” 、 “有声时代” 、 “黑
14、白时代” 、 “彩色时代”可推出,该同学研究的课题最可能是电影的发展历程,B 项正确。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中没有涉及“默片时代” 、“有声时代”等内容,排除 A 项。材料反映电影的发展历程,与互联网的发展历程无关,排除 C 项。电视的发展历程与材料信息“默片时代” “有声时代”不符,排除 D 项。点睛:抓住材料关键信息“默片时代” 、 “有声时代” 、 “黑白时代” 、 “彩色时代”等,结合电影的发展历程分析即可知道答案。15.“中体西用”是对中西文化的一种重新审视,企图化解中西文化的冲突,实现一种中西文化的结合模式。此“模式”A. 宣传了西万先进科学技术 B. 消除了中西文化的差异C. 动摇了儒
15、家思想主导地位 D. 意在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答案】A【解析】“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主张在坚持封建专制统治基础上,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以挽救清王朝,故排除 CD,选 A;文化差异不可能消除,排除 B.16.梁启超在 1901 年发表的中国积弱溯源论中认为,中国积弱的根源是国人“不知国家与天下之差别” “不知国家与朝廷之界限” “不知国家与国民之关系” 。梁启超分析中国积弱的根源,其目的在于A. 唤起国人现代国家意识B. 表达实业救国的紧迫性C. 动员国民参加民主革命D. 为推翻满清作思想准备【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梁启超认为中国积弱的根源在于国民意识和爱国心的薄弱,故目的是唤醒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内蒙古 集宁 一中 校区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期末考试 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