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第二节第2课时地质灾害海洋灾害与生物灾害学案湘教版选修520190121356.doc
《浙江专用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第二节第2课时地质灾害海洋灾害与生物灾害学案湘教版选修52019012135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用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第二节第2课时地质灾害海洋灾害与生物灾害学案湘教版选修520190121356.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2 课时 地质灾害、海洋灾害与生物灾害学考要求 世界主要地质灾害、海洋灾害与生物灾害的分布一、地质灾害1定义:由地质动力作用所导致的岩体或土体位移、地面变形以及地质环境恶化,并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现象或过程。2类型(1)地震概念:指大地突然发生的震动。震级: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量度指标,与地震释放出的能量多少相关,可根据地震仪器的记录推算。危害: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破坏房屋和其他工程设施,引起火灾、水灾、煤气、有毒气体泄露、细菌和放射性物质扩散、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烈度:是反映地震活动所造成的地面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的指标。一般情况下,震级越高,震源越浅,离震中越近,烈度越大。主要
2、分布区: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2)滑坡概念:指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结构面发生整体顺坡下滑的现象。频发区:山区。危害:对房屋和其他工程设施、耕地、农作物造成破坏和河道阻塞。(3)泥石流概念: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分布:山区。中国、日本、印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意大利等国较频繁。危害:不仅具有滑坡的危害,还对城镇、矿山、乡村等造成毁灭性冲淤。主要地质灾害21地震的基本要素(1)震源: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称为震源。(2)震中:地面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称为震中。震中附近振动最强烈、破坏最严重的地区称为极震区。(
3、3)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为震源深度。(4)震中距: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震中距。(5)等震线: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称为等震线。特别提醒影响烈度的因素影响烈度的因素有多个,包括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等。它们的关系如下:2滑坡和泥石流区别地质灾害滑 坡 泥石流定义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与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如图: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如图:3条件一是岩体比较破碎;二是地势起伏较大;三是植被覆盖差一是地形陡峭;二是有丰富的松散物;三是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危害会破坏和掩
4、埋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特别提醒(1)易发生滑坡的区域也易发生泥石流,泥石流的爆发多了一项必不可少的水源条件。(2)滑坡的物质经常是泥石流的重要固体物质来源。(3)滑坡还常常在运动过程中直接转化为泥石流,或者滑坡发生一段时间后,其堆积物在一定的水源条件下生成泥石流。泥石流与滑坡有着许多相同的促发因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12 年 9 月 7 日,云南省弈良县与贵州省威宁自治县交界地区连续发生里氏 5.7 级(震源深度 14 公里)和 5.6 级(震源深度 10 公里
5、)的地震,震中位置如下图所示,地震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震后,连续多日的阴雨天气和多地发生滑坡严重影响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1)据材料分析,此次地震震级不高但破坏性大的原因。(2)据材料分析,诱发滑坡的主要因素。解析 第(1)题,地震的破坏性强弱的影响因素有:地震震级本身的大小;震源深度;震中距,即离震中的距离大小;离地表破裂带的距离;当地的土质,岩性等地质条4件;房屋建筑物的质量。依据材料可知:此次地震震级并不高,但是震源深度只有十几公里,比较浅,故破坏性大;而且是连续发生,当两次地震叠加时,破坏性会增大。依据图中震中位置可知,震中附近人口密集,即震中距较小,且人口密度较大,故破坏性
6、大。根据图中提到的地震发生位置:横断山区附近。此处位于板块交界处附近,地壳运动活跃,地质条件差,故破坏性大。因当地经济条件落后,故建筑物质量较差,故破坏性大。材料中还提到“震后,连续多日的阴雨天气和多地发生滑坡。 ”说明地震引发了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不仅会影响救援,还会增大地震所产生的危害。第(2)题,可从滑坡形成的条件入手。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形成条件是:地表物质松散;形成一定的软弱面;有一定的动力(重力或者雨水冲刷等)。材料中提到“震后,连
7、续多日的阴雨天气和多地发生滑坡” ,说明由于地震导致地表物质破碎,容易形成软弱面,又因多日降水,导致土层松动,软弱,面很脆弱,容易形成滑坡。答案 (1)两个地震先后到来会有叠加效应,余震多;震源较浅,导致烈度大;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建筑物抗震强度低,倒塌情况严重;震中位于县城,人口密度较大。(2)前期发生多次地震,岩体破坏,土质疏松。灾后持续的降雨,导致土层松动,易形成滑动面。二、海洋灾害1概念:因海洋自然环境发生异常性激烈变化,而导致在海上或海岸地带发生的自然灾害。2风暴潮(1)成因:由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等大气运动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造成。(2)类型:热带风暴潮和温带风暴潮。(3)危害:倾
8、覆海上船只,破坏海上设施,严重侵袭沿岸地区,淹没城镇、村庄、耕地,破坏房屋与工程建设,造成人员伤亡。(4)分布:热带与温带沿海,尤其是孟加拉国、日本、美国、荷兰等国沿海。5海洋灾害的主要类型1风暴潮的类型及危害项目 具体内容概念由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等大气运动所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是最严重的海洋灾害类型 热带风暴潮、温带风暴潮危害倾覆海上船只,破坏海上设施;严重侵袭沿岸地区,淹没城镇、村庄、耕地,破坏房屋与工程设施,甚至造成人员伤亡特别提醒两种风暴潮的比较成因类型 发生季节 特点 地区台风引起的风暴潮 夏秋季节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受台风影响的中低纬度沿岸地区均可能发生温带气旋引起
9、的温带风暴潮春秋季节 增水过程相对平缓常出现在中纬度沿海地区,以欧洲北海沿岸、美国东海岸以及我国的北方海区沿岸为多2.赤潮的成因及危害项目 具体内容概念海水中某些微小的微型藻、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增殖或聚集在一起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生态异常现象。可分为有毒赤潮与无毒赤潮两类分布 赤潮大多数发生在内海、河口、港湾或有涌升流的水域,尤其是暖流内湾水域危害 造成沿海地区养殖和野生的各类鱼虾大量死亡,危害甚大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2017 年 3 月 22 日,国家海洋局日前发布2016 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 , 公报显示,2016 年,我国各类海洋灾害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50
10、.00 亿元,死亡(含失踪)60 人。其中,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最严重的是风暴潮灾害,占总直接经济损失的 92%;人员死亡(含失6踪)全部由海浪灾害造成。(1)指出引发我国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的天气系统。(2)简要回答海南岛沿海风暴潮的类型、空间分布特点及减灾对策。解析 由于我国地跨热带、温带地区,热带气旋和温带气旋都有。由于海南岛位于热带海洋,受热带气旋影响;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所以分布在东南部沿海。减灾对策从风暴潮的预报和监测、建设沿海防护林等方面去分析。答案 (1)热带气旋(或台风)、温带气旋。(2)类型:台风风暴潮(或热带气旋风暴潮)。空间分布特点:在海南岛的东南部沿海。 减灾对策:做好风暴
11、潮预报和监测,做好抗击灾害的组织和协调,公众广泛参与减灾活动,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和海岸防护(或堤防)工程。三、生物灾害1概念:由动植物的活动和变化所造成的灾害。2类型:生物灾害包括病害、虫害、草害、鼠害等农林牧生物灾害。3森林火灾、草原火灾(1)成因:因雷击、煤自燃等自然火源或人们生活、生产用火不慎等引起。(2)危害:烧毁林木、牧草,造成人畜伤亡,破坏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引发灾后水土流失。生物灾害种类与危害分类 农林牧生物灾害 森林火灾和草原火灾概念在农耕区、林区、牧区,由于某种原因而导致农作物、森林、牲畜等生物中,病害、虫害、草害、鼠害暴发或流行的现象属于广义的生物灾害,指的是由于人们生活用火
12、、生产用火或雷电、煤自燃所引起的森林林木或草原牧草失去控制的大范围燃烧现象危害常常给农业、林业、畜牧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害烧毁大量林木、牧草,造成不同程度的人畜伤亡;对特定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7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国家林业局政府网 2012 年 6 月 2 日讯 据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消息:2 日9 时 5 分,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松岭区发生森林火灾。大兴安岭森防指已紧急调动 3 020名扑火人员(其中森警 450 人)赶赴火场扑救。在灭火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最终火势得以控制。材料二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小兴安岭经过近 60 年高强度开发,可采成熟林蓄积量已由开发初期的 7.8 亿立方
13、米下降到 2007 年的 6 600 万立方米,整体生态功能退化严重。材料三 自 2008 年 8 月以来,围绕林区可持续发展,大兴安岭地区采取多种措施,从实施生态教育、资源管理、防火安全等生态战略上入手,全力保护森林资源。(1)森林火灾是导致大兴安岭地区森林资源破坏的原因之一,大兴安岭的森林火灾多发生于_(季节),原因为_。(2)除森林火灾外,导致东北地区森林资源破坏的原因还可能包括哪些方面?(3)大面积天然森林破坏给当地带来的环境问题有哪些?解析 森林火灾的发生主要是气候等方面的自然原因。森林减少除和森林火灾有关外还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有关。森林减少给当地带来的环境问题主要有水土流失;土地荒
14、漠化加剧;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珍稀动植物资源濒临灭绝,物种减少等。答案 (1)春季 春季干旱、降水少、多大风天气(2)采育失调;毁林开荒;乱砍滥伐;居民烧柴;不合理的采伐方式等。(答出三点即可)(3)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珍稀动植物资源濒临灭绝,物种减少。(答出三点即可)教材 P17活动(上)提示 在地震级别相同的情况下,浅源地震的破坏性最大。教材 P17活动(下)提示 1.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2受神户地震影响较小的岛屿是北海道和九州岛。3A、B 两地测得的震级相同,A 地的烈度比 B 地的烈度大。教材 P18活动8提示 1.环太平洋地震带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 专用 2018 _2019 学年 高中地理 第一章 自然灾害 概念 特点 第二 课时 地质灾害 海洋 灾害 生物 学案湘教版 选修 520190121356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950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