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第三节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学案湘教版选修520190121358.doc
《浙江专用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第三节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学案湘教版选修520190121358.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用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第三节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学案湘教版选修520190121358.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学考要求 说明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相互关系一、生态破坏与自然灾害1原因:人类对自然界实行掠夺性的利用,如乱垦滥伐、乱牧滥采等。2土壤侵蚀:是指土壤在自然侵蚀的基础上,因人为因素的加入而使侵蚀强度骤然增加。后果 侵 蚀 区 : 耕 作 层 流 失 , 土 层 变 薄 旱 涝 灾 害 加 剧沟 谷 : 诱 发 山 崩 、 滑 坡 和 泥 石 流远 离 侵 蚀 区 的 下 游 : 泥 沙 沉 积 , 抬 高 河 床 , 淤 积 湖 泊 增 加洪 涝 灾 害 的 发 生 频 率 )3土地荒漠化(1)人为原因:过度放牧、乱砍滥伐、开垦草地植被破坏地表裸露加快土壤风蚀和雨蚀速度
2、土地荒漠化;干旱和半干旱区:过度放牧和不适当的旱作农业。(2)危害:土地生产力下降农牧业减产。生态破坏及其危害1土壤侵蚀的危害方法技巧土壤侵蚀成因的分析方法分析土壤侵蚀成因应从自然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进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加剧了土壤侵蚀强度,是主要原因。分析时可采用框图法:2土地荒漠化的原因及危害2特别提醒荒漠化的防治措施退耕还林还草,营造防护林;合理分配上中下游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多种途径解决农牧区生活能源问题;规定合理载畜量。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读图,从我国土壤侵蚀量较大的两个流域中,任选其一简述土壤侵蚀严重的原因。(2)简述长江上游水土流失
3、的治理对中下游地区产生的影响。答案 (1)长江流域:流域面积广,降水量大;流域内山地丘陵广布,地势起伏大;植被破坏。黄河流域:流域面积较大,降水集中,多暴雨;土质疏松;植被破坏。(2)减少泥沙含量或淤积,减轻洪涝灾害,保障通航。二、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1全球气候变暖(1)人为原因:植被破坏和大量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等)的排放。(2)影响:海平面上升危及全球沿海地区。加剧洪涝、干旱和其他气象灾害可能破坏海洋环流。3影 响 农 业 和 自然 生 态 系 统 一 些 地 区 适 合 耕 作 光 合 作 用 增 强生 长 季 节 延 长 )大 范 围 的 森 林 破 坏 和 农 业 灾 害 )影响人体健康
4、增加罹患疾病的危险,增加传染病的防治难度和提高人类死亡率。2臭氧层破坏(1)元凶:人类大量排放氟利昂等气体。(2)表现: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北极上空臭氧层变薄。(3)危害:损坏人体免疫力,使皮肤癌、白内障患者增多,增加传染病的发病率。3物种灭绝(1)原因:人类对森林、草地的大规模破坏和对生物物种的过度利用。(2)危害:大量物种灭绝或濒临灭绝,瓦解人类生存的基础。全球气候变暖的产生原因及后果1产生原因及后果2气候变暖对我国的影响读图,回答相关问题。4(1)近 50 年来,世界气候明显变 ,影响因素主要有 和 因素,其中 因素起主导作用。(2)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气候变暖有明显的 ,其中,中纬度
5、地区变暖 (明显/不明显) ,低纬度地区变暖 (明显/不明显) 。(3)气候变暖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可能带来的影响有_(至少列举 3 点) 。解析 本题是对全球气温变化、影响及其人类的应对措施的考查。第(1)题,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然后,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回答。第(2)题,从图中提取有效的信息,注意:这类题在回答时,就是在图中看到了什么就答什么,即可。第(3)题,考查气候变暖的危害,主要从海面上升所带来的影响来考虑,因为考查的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答案 (1)暖 自然 人为 人为(2)地域差异(或区域性) 明显 不明显(3)海水入侵,淹没土地,风暴潮加剧,海岸侵蚀加强,陆地污水排放受阻,土地盐
6、碱化,港口、航道功能受影响等三、工程活动与自然灾害1地下水过量开采地面沉降、地裂缝。52建高层建筑物地面沉降、地裂缝。3建大型水库诱发地震、库岸崩塌、水土流失。4筑路、建房屋、开矿、开挖土石崩塌、滑坡。5开采地下矿产资源地下采空区地表沉降、塌陷、地裂缝。工程活动引发的灾害工程活动 引发灾害 产生原因大城市建设 地面沉降、地裂缝过量开采地下水和高层建筑物的重力作用采掘地下矿产 地表沉降、塌陷和地裂缝 地下形成大片采空区山区工程建设 崩塌、滑坡等 挖高填低大型水库建设 诱发地震 水文地质环境发生改变方法技巧图示法理解工程活动引发灾害问题1如何分析地面沉降的原因产生地面沉降的因素既有自然的又有人为的
7、,但目前大都市的地面沉降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分析过程图示如下:2理解开采矿山与自然灾害人 类 采 掘 地下 矿 产 资 源 形 成 大 片 采 空 区 塌 陷 地 表 沉 降 地 裂 缝 自 然 灾 害经 常 发 生3如何分析修建水库诱发地震的原因6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12 年 2 月 20 日,我国首部地面沉降防治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在我国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地面沉降被定义为“缓变性地质灾害” ,目前全国遭受地面沉降灾害的城市超过 50 个,华北地区尤为严重,累计损失高达三千多亿元。材料二 下图为华北某城市附近地面沉降量等值线分布图(单位:mm) 。(1)指出图示地区地面沉降幅
8、度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其主要成因。(2)针对该地区的地面沉降,除了加强宣传和监测外,请为该地区的地面沉降防治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解析 第(1)题,读图,根据图中等值线,图示地区地面沉降幅度由东北向西南减小。沉降幅度由城区向四周减小,图中离主城区越近,沉降幅度越大,靠近河流的地方沉降幅度较小。主要是因为城区用水量大,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发生沉降。第(2)题,防治地面沉降,可以引河水对城区地下水开采层进行人工回灌。应合理开发地表水资源,控制地下水开采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节约用水。答案 (1)特点:沉降幅度由东北向西南减小;沉降幅度由城区向四周减小(距主城区越近沉降幅度越大,靠近河流的地方沉降幅度
9、较小) 。成因:城区用水量大,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发生沉降。(2)引河水对城区地下水开采层进行人工回灌;合理开发地表水资源,控制地下水开采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节约用水。教材 P24活动提示 1.分别以时间为横坐标,以洪峰流量和洪水水位值为左右纵坐标作图,根据表中相应数值作柱状图或折线图进行对比即可。2随着年代的推移,洪峰流量减小,而相应水位却在波动中升高。教材 P25活动7提示 1.造成公害事件的主要污染物有:烟尘、二氧化硫、重金属、汽车尾气等。2近几十年世界上较重要的公害事件:美国噪声污染事件:1981 年,在美国举行的一次现代派露天音乐会上,当震耳欲聋的音乐声响起后,有 300 多名听
10、众突然失去知觉,昏迷不醒,100 辆救护车到达现场抢救。这就是骇人听闻的噪声污染事件。印度博帕尔公害事件:1984 年 12 月 3 日,坐落在博帕尔市郊的“联合碳化杀虫剂厂”一座存贮 45 吨异氰酸甲酯贮槽的保安阀出现毒气泄漏事故。1 小时后有毒烟雾袭向这个城市,形成了一个方圆 25 英里的毒雾笼罩区。一周后,有 2 500 人死于这场污染事故。在这一污染事故中,有 15 万人因受污染危害而进入医院就诊,20 多万人双目失明。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1986 年 4 月 26 日凌晨,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一组反应堆突然发生核泄漏事件,引起一系列严重后果。带有放射性物质的云团随风飘到丹麦、挪威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 专用 2018 _2019 学年 高中地理 第一章 自然灾害 概念 特点 三节 人类 活动 学案湘教版 选修 520190121358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950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