戌变法9_1酝酿中的变革学案人民版选修120190128316.doc
《戌变法9_1酝酿中的变革学案人民版选修12019012831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戌变法9_1酝酿中的变革学案人民版选修120190128316.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1 课 酝酿中的变革预习导引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1.重点:戊戌变法的背景,维新派的思想主张及其特点。2.难点:如何理解康有为的“托古改制”思想,维新派与顽固派论战的实质。知识点一 大势所趋1国际形势(1)经济:19 世纪下半期,欧美列强先后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2)政治 英 国 的 议 会 改 革 使 更 多 的 民 众 获 得 了 选 举 权 和 参 政 权 。 英 、 美 等 国 文 官 制 度 的 建 立 , 进 一 步 完 善 了 资 本 主 义 的 运 行 机 制 。 )2国内形势(1)民族危机加深
2、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深重的灾难。中日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2)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原因:洋务运动以“自强” “求富”为口号,兴办了一批近代工业产业。许多有识之士发出“实业救国”的呼声,倡导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表现:19 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初步发展。影响:中国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为维新变法运动奠定了阶级基础。知识点二 新思想的演进1近代开眼看世界(1)人物:林则徐、魏源。(2)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3)评价;迈出了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步。2洋务运动的兴起2(1)时间:19 世纪六十年代开始。(2)口号:“自强” “求富” 。
3、(3)评价 试 图 通 过 单 纯 引 进 西 方 先 进 的 科 学 技 术 来 挽 救 危 机 。 使 中 国 在 近 代 化 的 道 路 上 迈 出 了 较 大 的 一 步 。 没 有 使 中 国 走 上 独 立 富 强 之 路 。 )3维新思想的发展(1)原因:19 世纪末,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代表人物及其思想项目 康有为 梁启超 严复代表作品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变法通议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和亚当斯密的原富思想主张借孔子的权威宣传西方的政治学说简述变法图存的道理,宣扬“民权论”把西方进化论和资产阶级经济学说系统介绍到中国来主要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
4、的儒家思想相结合民权思想动摇了君主专制的神圣性和永恒性借西方思想来解释维新变法影响在晚清思想界产生了巨大影响,梁启超称之为“火山大喷发”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为维新变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康有为称他为“中国西学第一人”(3)维新派与顽固势力的论战内容:要不要实行维新变法,要不要改封建专制制度为君主立宪制度;要不要改革封建的教育制度。实质:是中国新兴的资产阶级与没落的封建地主阶级在思想上的首次交锋。影响:进一步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解放了思想,为下一步的政治斗争做了舆论准备和思想先导。知识点三 士人干政1背景: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加深。32表现(1)1895 年,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 ,
5、标志着维新变法运动逐步从理论上的宣传发展为实际的行动。(2)“公车上书”后,康有为又多次上书,使光绪帝感到不变法无以救国,并试图通过变法有所作为。(3)康梁创办中外纪闻 ,成立强学会,带动时务学堂、南学会等的成立,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4)1898 年 4 月,康有为在北京成立保国会,提出“保国、保种、保教”的口号,预示着戊戌维新高潮即将来临。概念阐释 公车上书历史上所说的“公车上书” ,是指 1895 年康有为率同梁启超等数千名举人联名上书清光绪皇帝,反对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的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提出“拒和”“迁都” “练兵” “变法”四项主张。 “公车上书”标志着酝酿多年
6、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潮已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对社会的影响和震动很大,康有为从此取得了维新运动的领袖地位。主题一 戊戌变法兴起的背景【史料探究】史料一 史料二 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梁启超史料三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出现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他们所提出4的维新主张有了明显的资产阶级特征。为稍后而起的戊戌维新运动做了重要准备。中国全史思考(1)根据史料一、二,分析推动中国社会变革的主要因素。(2)根据史料三,分析维新变法运动出现的原因。答案 (1)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
7、级维新思想的兴起与传播。【史论归纳】维新变法运动的社会条件(1)客观原因: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导致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人民民族意识觉醒。(2)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4)思想基础: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动员和维新派同顽固势力论战。(5)变法主力: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和士大夫,形成一个政治群体。(6)组织基础:强学会、保国会等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团体。5主题二 由早期维新思想到康梁维新思想【史料探究】1早期维新思想史料 商政矿务宜筹也,不变则彼富而我贫;考工制器宜精也,不变则彼巧而我拙;火轮、舟车、电报宜兴也,不变则彼捷而我迟。薛福
8、成筹洋刍议变法思考史料中体现的思想主张是什么?答案 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2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史料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康有为老一辈革命家吴玉章回忆说:“当我读到康、梁的痛快淋漓的议论以后,我很快就成了他们的信徒,一心要做变法维新的志士,对于习八股、考功名,便没有多大兴趣了。 ”思考(1)康有为维新思想有什么特点?为什么?(2)据材料说明维新思想在当时的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案 (1)特点:“托古改制”把传统的儒家思想与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相结合。原因:封建主义正统思想即儒家思想在知识分子中根深蒂固。策略:借孔子的权威论证维新变法的合理
9、性,减少改革阻力。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2)强烈地冲击了传统思想,使一部分人开始接受维新思想。【史论归纳】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及其成因1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从传统儒家思想中,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2成因(1)社会环境:中国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无论在政治上还是思想文化上,长期受到封建主义正统思想的支配;进入近代以来,国家的危亡,时代的苦难,驱使人们去寻求思想上的新方向,向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文化中去寻求真理。但是,封建主义的经典不允许他们“离经叛道” ,如果完全背离传统,必将一事无成。(2)资产阶级本身: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还没有打出
10、自己鲜明的旗帜。6于是,康有为不得不披上孔圣人的外衣,举起“托古改制”的大旗。(3)康有为本人:康有为的出身、经历、地位,尤其是他所处的时代,决定了他在向西方寻求真理,进而构筑自己的思想体系时,必然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之中。1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是在( )A19 世纪中期 B19 世纪末期C20 世纪初期 D20 世纪中期答案 B2陈旭麓认为:“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 ”这次“反思”使先进人士认识到必须( )A唤醒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B彻底批判儒家传统思想C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D进行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答案 C解析 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
11、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挽救民族危机,维新派、革命派先后登上历史舞台,分别提出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的主张。B 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D 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A 在甲午战争之前。3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说:“1895 年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迫在眉睫。朝野士大夫不得不放弃洋务制器兴国的迷梦,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这次“思考”的“层次”变化是( )A从技术到器物 B从制度到思想C从制度到文化 D从器物到制度答案 D解析 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证明仅仅学习西方器物不能救中国,因此“朝野士大夫不得不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即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并由此引发
12、了维新变法运动,故 D 项正确。4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将孔子描绘成改革的先师,谭嗣同在仁学中将儒家的“仁”推而广之,但却要求“冲决”儒家所倡导的“三纲五常” 。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7A借助圣人之名全面否定传统文化B以儒家思想作为改革的理论基础C “托古改制” ,为维新创造历史依据D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原则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康有为、谭嗣同两人维新思想的共同点。结合“将孔子描绘成改革的先师”“将儒家的仁推而广之”可以看出二者思想的共同点是“托古改制” ,为维新变法创造历史依据,A 错误,C 正确。改革的理论基础是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而不是儒家思想,排除 B。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变法 _1 酝酿 中的 变革 人民 选修 120190128316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