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高级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60 分)1商鞅变法采取了奖励耕织的措施,主要目的是( )提高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增强国家的实力A B C D 2 “商君虽死,秦法未败”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 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支持B 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C 顺应了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历史趋势D 顺应了从割据走向统一的需要3商鞅变法实行按军功授爵,下列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A 标志赐爵制的开始 B 使宗室贵族失去授爵机会C 宗室贵族仍可“衣食租税” ,保留军籍 D 使秦逐渐成为“虎狼之国”4春秋
2、战国时期最早改革土地所有制实行“相地而衰征”的是( )A 吴起 B 商鞅 C 管仲 D 李悝5下列是史记中对商鞅变法的描述,其中体现了经济制度转型的是A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B 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C 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D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6下列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选项中,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A “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促进民族交融B “民多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豪强征敛”激化民族矛盾C “班赐冠服”废除鲜卑文化D “初立党、里、邻三长,定民户籍”削弱国家对人民的控制7 “至唐(中期) ,承平日久,丁口滋众,官无闲田,不复给授,故均田制
3、为空文。 ”上述言论- 2 -A 说明均田制被破坏是偶然的 B 没有涉及均田制被破坏的根源C 全面分析了均田制被破坏的原因 D 说明唐朝没有实行过均田制8北魏孝文帝改革与商鞅变法在内容和影响上的相同点包括对社会风俗领域进行改革推行新的土地制度采取一些打击守旧势力的措施促进了政权向封建化过渡A B C D 9 (北魏孝文帝下诏) “富强者并兼山泽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郡州,与牧守(地方行政长官)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课农桑,兴富民之本” ,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制度的实行是为了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制度没有触动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调整了国家和地主、国家和农民之间的
4、关系其实质是维护封建统治A BC D10读下图,判断发生在下列各地的历史事件,搭配正确的是- 3 -A 西安: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B 开封: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C 北京: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D 上海:康有为创办“万木草堂”11韦骧在钱塘集中描述:王安石变法后, “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贪饕。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 ”形成“保兵知警守” “河淤开亿顷”的主要原因是实行了A 青苗法、募役法B 保甲法、农田水利法C 免役法、更戍法D 将兵法、方田均税法12王安石变法中的市易法规定:由政府拨出巨款设市易务,平价收购商贩不易脱售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时再卖出。
5、商贩可向市易务交纳抵押品,成批赊购货物,半年出息一分。下列对市易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 这是利用封建国家权力干预经济 有利于限制大商人控制操纵市场 它能稳定物价调节市场 政府能增加国库收入A B C D 13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连田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A 大力抑制土地兼并B 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C 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D 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14史书记载,王安石变法后“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措施主要有农田水利法保甲法和保马法市易法和均输法改革科举制度和太学A - 4
6、 -B C D 15日本明治维新中“废藩置县”和 1861 年俄国“解放”农奴的共同之处是A 巩固了封建地主的统治 B 缓和了阶级矛盾C 加强了中央集权 D 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16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集中表现在建立了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政体实现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变广大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扩展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A B C D 171861 年的农奴制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改革完成以后,真正掌握国家政权的主要阶级是( )A以封建地主阶级为主,资产阶级为辅B以资产阶级为主,封建地主阶级为辅C
7、资产阶级单独掌权D无产阶级夺取了政权,成为国家的主人18有学者认为,经过明治维新后,日本从一个封建的东方农业国转变为深受西方明影响的工业化国家,但并未完全实现“脱亚入欧”的目标。其主要的历史依据是A 实行义务兵役制并同时组建常备军B 重建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体制C 推行小学义务教育并扶持高等教育D 引进西方技术设备和现代产业制度19导致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多种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A 倒幕力量得到天皇的支持B 废藩置县,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C 倒幕派推翻幕府统治,掌握政权,大力推行改革D 引进西方科学技术,推行文明开化政策201880 年,日本政府的一项教育指令称:应利用“古今之画像照片”宣
8、传忠孝精神;与其- 5 -过分关注搞深的理论和外语,不如对农商庶民施以生存的实际教育。结合所学判断,该指令A 试图阻止西方科技的传播B 旨在培养掌握现代技能的忠顺臣民C 旨在强化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度D 表明忠孝精神已在日本瓦解21下图漫画体现了作者希望将日本联结成为一体,喻指日本明治维新中的哪一改革举措A “四民平等” B “文明开化” C “废藩置县” D “殖产兴业”22日本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统治秩序基本确立的标志是A 1868 年以天皇为首的新政府成立 B 1869 年明治政府迁都东京C 1885 年日本实行内阁制 D 1889 年日本帝国宪法的颁布23有研究指出,中国近代化模式主
9、要存在三种:“早期启蒙”模式“冲击反应”模式“侵略革命”模式。如果按这些模式进行历史分期研究,中国近代化的起点分别是A 鸦片战争、洋务运动、明中后期B 明中后期、鸦片战争、太平天国C 太平天国、辛亥革命、维新运动D 明中后期、鸦片战争、维新运动2419 世纪末,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基本方式是A 开设银行和争当中国的债主B 在中国投资筑路和开办工厂C 大量倾销工业品和资本输出D 控制中国的海关和其他税收251898 年 6 月 16 日,康有为上书光绪帝:“皇上勿去旧衙门,而唯增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而唯擢小臣。多召见才俊之士,不必加其官,而唯委以差事,赏以卿衔,准其专折奏事足矣。 ”这
10、段话最能反映维新派在变法中的态度是- 6 -A 要光绪帝在变法中讲究策略B 要光绪帝加强对封建官吏的控制C 要使更多的维新派参与政权D 在封建势力面前表现出妥协性和软弱性26资本输出是甲午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其根本目的就是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那么,以下哪种情况不属于资本输出给中国造成的影响:A、主观上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B、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C、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有利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27甲午战争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是指A 列强侵略使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B 列强给中国带来了先进技术C 列强的贷款
11、提供了资金D 列强的侵略打破了洋务企业的垄断地位28戊戌变法失败的最主要的客观原因是A 袁世凯出卖维新派 B 维新派的软弱妥协C 封建顽固势力非常强大 D 帝国主义的破坏29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下列关于其原因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 帝国主义的资本输出,使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了更多的外国投资B 列强的资本输出使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C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D 维新变法运动的刺激30中国近代在学习西方政治模式的历程中,其学习对象经历的演变是A 英日式美法式俄国式B 英日式俄国式美法式C 美法式英日式俄国式D 俄国式美法式英日式二材料题(40 分)- 7 -31阅读下列材料:
12、材料一 1858 年,吉田松阴在对策一道中写道:“夫以战为主者,锁国之说;以和为主者,航海通商之策。以国家大计之言,欲与发展雄图而驭四夷,非航海通商又何以为之耶?如仍闭关锁国,坐以待之,则势屈力缩,非亡又何待耶?”材料二明治元勋大久保利通说:“大凡国之强弱,由人民之贫富;而人民之贫富,系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虽以人民之勉励工业与否为其胚胎,然寻其源头,未尝不赖政府政官诱导奖励之力。 ”材料三 1860 年,福泽谕吉第一次赴美时表示:“过去的西洋文明全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双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东方人民风俗不同,思想自相悬殊,各国相沿的习惯已历数千百年之久,纵使利害
13、十分明白,也不应骤然强搬硬套,吸收外国文明,当取则取,当舍则舍,这样才能调和适意。 ”请回答:(1)分别归纳上述三则材料的核心观点,不得摘抄原文。(2)上述思想对日本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2材料一:凡君主专制、立宪和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大乱,法国其已然者矣是故真有救国之心,爱民之诚,但言民权自由可矣,不必谈革命也。康有为答南北美洲诸华商论中国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书材料二:中国与法国民情最相反,路梭(卢梭)诸贤之论,施之于法国,诚为取乱之具,而施之于中国,适为兴治之机。先生日虑及此,弟子窃以为过矣。法国革命影响于全欧者多矣。弟子谓法人自受苦难,以易全欧国民之安荣,法人诚可
14、怜亦可敬也。梁启超致康有为书 (1900 年)(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的政治观点。结合所学,简析其提出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梁启超的观点与康有为的不同之处,并简要评价他的观点。一选择题1-5 DCDCD 6-10ABDAB 11-15 BDBCD 16-20 BABCB 21-25CDBCD 26-30AACDA31 (1)材料一反对闭关锁国,主张与外国进行通商贸易,实现互市互利,以求发展图强,富国强兵。(4 分)材料二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充分利用政府手段,鼓励支持民间资本发展,富国强兵从发展工商业入手。(4 分)材料三倡导西洋文明,但反对全盘西化- 8 -和生
15、搬硬套,学习西方文明要结合本国实际。(4 分)(2)明治维新吸收这些思想,大力兴办工商业;(4 分)推行富国强兵,使日本摆脱了沦为西方殖民地的困境,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4 分)32 (1)观点:认为政治变革要循序渐进,反对激进的革命,主张实行君主立宪。 (4 分)背景: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等人坚持保皇改良立场。 (8 分)(2)不同:反对全盘否定法国革命;主张用革命手段改造中国。 (4 分)评价:梁启超的观点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促进了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 (4 分)- 9 -参考答案1D【解析】商鞅变法采取了奖励耕织
16、的措施提高了农民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以及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和增强国家的实力,D 正确。2C【解析】【详解】商鞅虽然身亡,但是其新法并没有废除,根本原因在于新法能够壮大秦国的经济实力,促使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故选 C。A 项属于政治因素;B 项属于经济影响;D 项属于国家统一,都从属于 C 项。【点睛】一场改革能否成功,有许多因素必不可少。最根本的是看这场改革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推动社会的进步,阻碍历史潮流的改革必然是以失败告终;同时改革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如统治者的支持、方法策略等。3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识记知识和分析知识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疆 生产 建设 兵团 第一 高级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第二次 月考 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