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九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27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课件人民版.pptx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九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27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课件人民版.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九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27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课件人民版.pptx(5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专题九 世界各国经济体 制的创新和调整,-2-,知识坐标理清历史脉络,-3-,主旨概览把握专题线索 20世纪形成了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的局面,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资本主义经济模式互相影响,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给世界各国探索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有益借鉴。 线索一:资本主义经济政策及运行机制的变化 (1)19世纪中期以来,资本主义一直推行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后,罗斯福新政开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新模式.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到20世纪70年代,各国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混合经济”开始出现;与此同时,资
2、本主义各国普遍实行“福利国家”制度,重视发展第三产业与“新经济”。,-4-,线索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和实践 (1)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国内战争胜利后,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2)20世纪30年代,苏联确立了“斯大林模式”,对苏联和世界历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斯大林模式”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先后进行了改革,但成效都不大,戈尔巴乔夫在经济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苏联解体。,第27讲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 资本主义,-6-,命题特点,考题扫描,1.从考查趋
3、向看,近几年,课标全国卷对本讲内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经济危机的爆发与罗斯福的反危机措施上。备考时应以主干知识为依据,以经济危机的现象为切入点,关注罗斯福新政的具体措施和实质,归纳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从社会热点看,以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下行切入考查经济危机的教训和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从和谐社会的角度认识罗斯福新政中解决民生问题的措施。 3.从预测角度看,重点把握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和影响及其两种现代化模式的相互借鉴,关注资本主义的新变化。,-7-,命题特点,考题扫描,考向一 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影响 1.(2018课标全国,34) 19291931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表(单位:%),
4、据上表可知,当时美国( ) A.最低工资标准失效 B.产业结构迅速调整 C.经济危机不断加深 D.政府财政支出锐减,答案,解析,-8-,命题特点,考题扫描,名师点评本题以“19291931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表”为切入点,考查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掌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后,资本家不断压低工人工资,导致工人的处境日趋困难,工人工资收入降低,导致购买力下降,国内市场进一步缩小,使得工业发展更加困难,危机进一步加剧。解题时注意依据表格信息并结合经济危机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9-,命题特点,考题扫描,2.(2014课标全国,34)20世纪30年代,美国
5、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这一现象( ) A.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 B.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 C.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希求慰藉的心态 D.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同,答案,解析,-10-,命题特点,考题扫描,考向二 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3.(2015课标全国,34)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 ) 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 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D.规定最低工资水
6、平,答案,解析,-11-,命题特点,考题扫描,名师点评本题契合当今养老问题的热点,以退休人员养老金问题为切入点,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内容,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题目是历史的主干知识,考生比较熟悉,只要对罗斯福新政掌握准确,就能选出正确答案。如果基础知识掌握不好,可能有考生在D项上受到迷惑。罗斯福新政虽是主干知识,但近几年课标全国卷很少专门考查到,启示我们在复习备考中要注意主干知识上的冷点,注意高考有轮考的现象。,-12-,命题特点,考题扫描,考向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 4.(2017课标全国,35)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
7、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 ) A.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 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 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 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答案,解析,-13-,命题特点,考题扫描,名师点评高考选用的新材料往往“出人意料”,但综合探究分析材料得出的结论又会在“情理之中”。如尼克松总统试图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的措施在教材中几乎是空白,但通过新材料的补充,弥补知识链条的空缺,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体现了“合乎逻辑的历史推理意识”的命题立意。,-14
8、-,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经济大危机 (1)原因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直接原因:生产相对过剩。 (2)开始标志: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掀起了股票抛售风。 (3)特点 范围广:资本主义各国及其殖民地和附属国。 时间长: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世界性经济危机。 破坏大:各国工业生产水平大幅度下降,农业遭受灭顶之灾。,-15-,(4)影响 破坏社会生产力,浪费社会资源。 激化资本主义社会的其他矛盾。 激化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间的矛盾。 原有的世界货币体系四分五裂,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16-,2.美国的危机 (1)原因 自由放任主义使
9、社会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 贫富悬殊、股票投机造成“生产过剩”危机的爆发。 (2)胡佛政府的对策 奉行自由放任主义政策,让经济进行“自我治疗”。 实行通货紧缩政策,削减政府开支,反对联邦政府进行救济。 (3)影响 全国经济陷入混乱和窒息境地。 美国资本主义制度被推到崩溃边缘。,-17-,图示解史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图1体现了美国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图2表明贫富分化严重是经济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图3告诉我们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18-,二、罗斯福新政 1.背景: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当选为总统。 2.内容 (1)整顿银行业,克服金融危机。 (2)恢复
10、工农业生产:实施农业调整法和全国工业复兴法,促进了工农业的复苏。 (3)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 (4)保护劳工权利。 (5)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3.特点:国家干预经济。 4.影响 (1)使美国渡过难关,缓解了危机。 (2)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19-,概念阐释蓝鹰计划 为保证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实施,美国政府以印第安人崇拜的神鸟蓝鹰为标志,发动了“人尽其职”的“蓝鹰运动”,即凡遵守该法的企业悬挂蓝鹰标志,每件商品生产出来之后只有被政府贴上蓝鹰标志的才可以进入市场。,-20-,三、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表现 政府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刺激生产和消费,干预资本主义的再
11、生产。 政府补贴出口产品,维持高出口水平。 政府大力投资科研和教育,推行福利主义政策。 (2)作用 美国快速完成了从战时经济向和平经济的转变。 20世纪50年代,美国经济进入“黄金时代”。,-21-,2.不断调整的经济政策 (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60年代末 理论: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 政策:把充分就业作为主要目标。 结果:对减轻经济危机有效,但造成巨大的财政赤字、高额国债和严重的通货膨胀。 (2)20世纪70年代 状况:陷入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困境。 政策:政府交替使用紧缩财政政策和赤字财政政策。 结果:只能一时见效,凯恩斯主义失灵。,-22-,(3)20世纪80年代
12、理论: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 政策 a.抑制通货膨胀:大规模削减政府开支和紧缩货币。 b.医治生产停滞:大规模减税和加大国防开支。 结果 a.经济开始回升和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得到缓解。 b.高赤字、高国债、高利率和高贸易逆差并存。 (4)20世纪90年代 政策:“宏观调控、微观自主”。 宗旨:既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干预。 目标:平衡预算、消灭赤字、偿还国债。 结果:解决了赤字和失业问题。,-23-,3.美国的“新经济” (1)成果 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 基本实现零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 (2)表现 经济增长率较高,通货膨胀被化解。 巨额财政赤字消失,失业率下降。 (3)评价
13、进步性:创造了经济扩张的奇迹,反映出美国经济运行机制发生深刻变化。 局限性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没有改变。 b.垄断资本依然占据支配地位。 c.富裕与贫困人、竞争与垄断并存。,-24-,概念阐释“新经济”和知识经济 (1)“新经济”: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反映了美国经济运行机制的深刻变化。 (2)知识经济: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一种新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经济形态。工业化、信息化和知识化是现代化发展的三个阶段。,-25-,四、战后的西欧和日本 1.英国的混合市场经济 (1)形成时期:1945年到1979年。 理论:凯恩斯主义
14、。 政策:国家干预政策,即采用经济政策进行调控。 特征 a.私人企业与国有化相结合 b.国家计划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c.国家干预与自由竞争相结合 (2)初步发展:1979年到20世纪90年代,实行货币主义政策。 (3)进一步发展:20世纪90年代。 政策:由国家过多干预向经济自由主义转变。 结果:“多市场、少政府”成为英国经济发展的趋势。,-26-,2.法国的计划指导型经济 (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政府干预经济力度加大。 (2)方针:企业国有化、经济计划化和建设福利国家。 (3)主旨:政府对社会经济进行全面指导和调节。 (4)方式:提高国有企业比重和制定经济计划。 (5)手段:财政、税收和
15、价格等。 (6)影响:法国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 3.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 (1)建立:1949年,阿登纳政府废除中央统制经济,建立“社会市场经济”。 (2)特征 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 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 (3)结果: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27-,4.日本的政府主导型经济 (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实行“统制经济体制”。 (2)形成: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形成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 (3)特征: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 (4)结果:1987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28-,主题一,主题二,主题三,“末日来临”192919
16、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291933年大危机在美国之所以特别严重是由于处于相对稳定时期那些刺激生产迅速发展的因素已经消失:固定资本大规模更新的极盛时期已经结束,长期以来盲目投资造成的比例失调走向了反面;世界性危机和高关税保护政策使世界市场急剧缩小;严重的信贷危机使分期付款的办法开始失灵;农业的长期慢性危机又加深了工业危机;企业开工不足,大量失业的经常存在则使国内市场缩小;信用危机又进一步加重了工农业生产危机;更为重要的是胡佛政府在危机迅速蔓延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不合时宜的自由放任哲学和不强化干预的政策。 摘编自黄安年美国三十年代经济大危机观述评,-29-,主题一,主题二,主题三,【读史攻
17、略】 材料主要分析了导致美国经济大危机的因素包括盲目投资造成比例失调,世界市场急剧缩小,严重的信贷危机,农业的长期慢性危机加深了工业危机,企业开工不足,大量失业存在等。作者重点强调了“胡佛政府在危机迅速蔓延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不合时宜的自由放任哲学和不强化干预的政策”。,-30-,主题一,主题二,主题三,【史论形成】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教训和启示 (1)繁荣和危机总是密切相关、同时并存的,要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与时俱进。 (2)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及时调整经济发展的内部机制和政策,适时调整生产关系,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 (3)发展经济与改善人民生活相结合。 (4)各国政府应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专题 各国 经济体制 创新 调整 27 罗斯福 新政 当代 资本主义 课件 人民 PPTX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940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