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中国近现代史学案.doc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中国近现代史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中国近现代史学案.doc(14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二部分 中国近现代史通史串讲五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三维坐标定位 三条主线定论政治把握两条线索:屈辱线索近代列强发起的一系列战争使中国主权遭到破坏,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抗争探索近代各阶层掀起救亡图存的斗争,清朝统治于 1912 年结束。经济随着列强侵略,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质的变化,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洋务企业和民族工业出现,中国产生近代工业;资产阶级掀起“实业救国”思潮,民族工业在曲折中发展;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的物质生活和礼仪风俗深受影响。文化清朝统治者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逐渐惊醒,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师夷长技以制夷” 、 “
2、中体西用”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思想先后登场,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一、从“考点布设”析高考(一)着眼于经济层面1(2017全国卷)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 1 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 20 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 1 钱。这一举措( )2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解析:选 A 清政府批准李鸿章的减税请求,这减轻了开平煤矿的负担,有利于增强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A 项正确。材料强调清政府减少对开平煤矿所产之煤
3、的征税,而不是加强了管理,B 项错误,排除;列强并未控制中国的煤矿业,C 项错误,排除;材料中的开平煤矿不能等同于中国的煤矿业,排除 D 项。2(2017全国卷)1879 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 ;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映了( )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B “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解析:选 B 材料说明 1879 年以前,各省所用福州船政局所造船只的费用都由福州船政局承担,之后则变为用船一方拨付材料费,这种“协造”方式可以减轻福州船政局的经济负担,缓解其经费压力,B
4、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福州船政局转为商办,A 项错误;军用工业生产的产品用于军队,没有市场化,C 项错误;材料信息反映了近代造船业的经费困难,而不是走出困境,D 项错误。3(2017全国卷)1897 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 ”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解析:选 D 根据材料信息“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 “天津亦有小轮”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兴办实业,这是甲午中日战争后
5、清政府放宽兴办实业限制的结果,故 D 项正确。维新变法运动正式开始于 1898 年,与题干时间“1897 年”不符,A 项错误,排除。B项是洋务运动时期的特点,与材料不符,排除。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大肆对华资本输出,C 项错误。4(2016全国卷)19 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状况表明( )3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解析:选 C 题干反映了 19 世纪中期以后,随着列强的入侵,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因此出现“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
6、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的现象,故选 C 项;A 项不能反映题干的主旨,排除;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自然经济虽然开始解体,但自然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故 B 项错误;中国市场主动开放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故 D 项错误。(二)着眼于政治层面5(2018全国卷)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 。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
7、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解析:选 C 甲午战争的进程是由中日双方决定的,欧美的舆论宣传最多只能影响但并不能左右战争进程,故 A 项错误;日本将中国包装成专制独裁的代表并非为了改变中国的君主政体,而是为了在舆论上争取西方的支持,故 B 项错误;面对日本对西方舆论的争取,清政府却无所作为,反映了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故 C 项正确;西方媒体的说法反映出日本获得了西方舆论的支持,并非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故 D 项错误。6(2018全国卷)19 世纪 70 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 ;中国使臣应
8、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 “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 。这说明当时( )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解析:选 D 由材料“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可知是中国希望借助西方势力而非日本借助西方列强,故 A 项错误;由材料“琉球国向中国进贡” 、 “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可知中国与琉球国为朝贡贸易,传统朝贡体系并没有解体,故 B 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地方督抚的外交建议而非干预朝廷的外交决策,故 C 项错误;由材料“按照万国4公法与评直曲” ,可知地方督抚希望借助国际公法解决日本干涉中国和琉球的事务,已经具有近代外交的观念
9、,故 D 项正确。7(2011全国卷)1900 年 6 月 21 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 。6 月 26 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 ,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 。这表明( )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解析:选 B 材料中清政府已然宣战,而作为清政府地方总督的张之洞等人,却与列强商定“两不相扰” 。这显然与清朝中央政府对外宣战的态度相背,表明中央政府的权威正逐渐丧失。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及地方
10、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两种说法与史实不符,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言过其实,故正确答案为 B 项。(三)着眼于文化层面8(2018全国卷)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 “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 )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解析:选 D 19 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材料严复“煞费苦心”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联系起来,目的是推动国人的思想解放,故 A 项错误;严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
11、人物,没有倡导反清革命,故 B 项错误;严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与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无关,故 C 项错误;严复“煞费苦心”的目的是,宣传社会进化论思想,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故 D 项正确。9(2016全国卷)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 ,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 )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 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D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解析:选 C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结合时代背景认识“诗界革命”的作用。 “诗界革命”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梁
12、启超等人发起的诗歌改良运动。题干中这首诗创作的背景是甲午5战争中中国战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诗歌中蕴含着振兴中华民族、挽救民族危亡的思想,说明“诗界革命”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故选 C 项。倡导民主革命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排除 A 项。推动白话文运动的是新文化运动,排除 B 项。在甲午战争以前,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已经出现,排除 D 项。10(2015全国卷)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 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A揭露历史真相 B引介西方理论C倡导变法维新 D颠覆孔孟学说解析:选 C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康有为写作
13、新学伪经考的目的。 新学伪经考倡导变法维新,对于统治阶级是致命打击,因此才会遭到清政府禁毁,故 A 项错误,C 项正确。康有为把西方民主思想与儒家经史相融合,托古改制,利用孔子学说宣传变法,主要是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故 B、D 两项错误。11(2015全国卷)奕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 ;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 ;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 )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解析:选 A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的含义。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于倡
14、导洋务的人冷嘲热讽,持鄙视的态度,这是因为清朝以来,国人长期以天朝上国自居,盲目排外,故选 A 项;材料没有提及崇洋媚外、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和列强侵略的史实,故排除 B、C、D 三项。二、从“命题意图”析高考(一)探索知识的深度第 1 题,以开平煤矿为实例,以当时中外企业不同税收比较为切入口,探讨税收政策对洋务企业发展所起的作用。第 4 题,以 19 世纪中期以后洋货在中国城乡市场普遍供应切入,考查了晚清经济结构变动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第 8 题,以严复将自然的生物进化论适用于人类社会切入,考查维新思想的目的和作用,同时也是家国情怀这一历史素养的彰显。第 10 题,以清政府禁毁新学
15、伪经考切入,在知识层面考查了维新思想的兴起,强调舆论宣传与维新变法之间的关系。(二)转换知识的角度6第 2 题,以洋务企业的运营方式这一全新视角命题,而非传统上的洋务运动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等。第 11 题,以当时人们对倡导洋务的人的嘲讽、鄙视切入,考查了“中体西用”思想的影响,同时强调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三)拓展知识的宽度第 5、6 题,均围绕晚清外交而设计全新情境,考查鸦片战争后中国外交由朝贡外交向近代外交的转型这一课本外知识,强调总结反思中国现代化转型方面的历史教训。第 7 题,以晚清“东南互保”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切入,探讨清政府对地方控制力的削弱,考查清政府所面临的全面统治危机。(
16、四)延伸知识的长度第 3 题,以时间为主线,考查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政策原因,体现了政府经济政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一)经济上在外力冲击下的艰难转型重 时 空 抓 “点 ”理 “线 ”19 世纪4060 年代19 世纪6090 年代19 世纪末20 世纪初打破闭关锁国,卷入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资本主义萌芽阻断;外商企业出现,买办、无产阶级产生;新生活方式出现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军事、民用工业,近代化起步;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近代物质生活变化,交通、通讯、传媒发展列强设厂、银行,争夺路权、矿权,控制中国经济命脉;清政府放宽设厂限制,鼓励工商;实业救国,民族工业
17、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壮大试 能 力 析 “材 ”证 “史 ”1(2019 届高三佳木斯模拟)如图数据是 18381852 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导致 18481852 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鸦片耗去了中国对英国制造品的支付能力B英国制造品输入太多超过中国的购买能力7C英国制造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D中国征内地税限制了英国制造品在华销售解析:选 C 吸食毒品,确实可以抵消一部分英国制造品的消费,但它不是根本性的原因,故 A 项错误;商品输入过多,依据价值规律会出现价格下降,总体输华值依旧会出现上升,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18481852 年英国商品输华值
18、呈现下降,归根结底是由于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对市场的依赖性较小所致,故 C 项正确;中国征收内地税,影响了英国通过扩大销售范围来增加商品输华值,但也不是英国商品输华值下降的根本性原因,故 D 项错误。2轮船招商局成立后,天津、广东多地拟筹股经营航运,久经禀求未能获准,只得转而经营小火轮,开发一些短途航线。即便如此,轮船招商局也横加干扰。无奈之下,多数小火轮公司只得采取“诡寄经营”的形式。材料说明( )A洋务运动旨在与洋商争利B外国资本扶植民营企业C轮船招商局享有优惠待遇D民族企业发展举步维艰解析:选 D 洋务运动旨在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故 A 项错误;小火轮公司“诡寄
19、经营”是出于无奈,并非外国资本主动扶植,故 B 项错误;材料反映了轮船招商局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阻碍,未突出轮船招商局的优惠待遇,故 C项错误;先是经营航运未获批准,然后小火轮公司还遭到轮船招商局的干扰,被迫“诡寄经营” ,说明民族企业发展举步维艰,故 D 项正确。31903 年,清政府设立商部。之后又陆续颁布奖励公司章程 商标注册试办章程等一系列商法,还以低息贷款支持企业引进先进技术,以“公股”形式给企业以资金援助。这些举措( )A开始改变近代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B加重了政府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压榨C阻止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反清斗争D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析:选 D 材料反映了清政府采
20、取鼓励民族企业发展的措施,这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 D 项正确。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开始改变,这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A 项错误;B 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C 项与史实不符,排除。41906 年, 赏奇画报的征订广告上画着一位身穿西装、戴着西式小帽的先生;当时的伟人牌香烟盒上也印着一位扎领带、穿西服的先生。这反映出( )A洋装流行促成中国服饰改良B辛亥革命倡导移风易俗8C工业文明推动社会生活变化D社会风尚倾向全盘西化解析:选 C 依据材料“1906 年” “征订广告上画着一位身穿西装、戴着西式小帽的先生” “伟人牌香烟盒上也印着一位扎领带、穿西服的先生”可知洋装出现,但是
21、不能体现中国服饰改良,故 A 项错误。1906 年辛亥革命还没有发生,故 B 项错误。领带、西服是工业文明的产物,故 C 项正确。不能从局部洋装的出现说明中国社会风尚全盘西化,不能以偏概全,故 D 项错误。拓 认 知 通 “史 ”明 “理 ”1从文明的碰撞与融合看中国近代化的艰难起步经济领域中国的自然经济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进一步解体,建立了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等,经济近代化艰难起步政治领域1861 年总理衙门设立,是主管外交、通商及其他洋务事宜的中央机构,也是推行洋务运动的国家机构。它的设立,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政治和外交的近代化思想领域西方近代思想文化、科技等伴随着列强的侵略传入中国,
22、被先进的中国人认为是维护统治或救国的武器,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中体西用”等思想纷纷登场,但遭到了顽固势力的强烈反对,新旧观念的冲突体现了强烈的时代印记文化领域新旧并立、土洋并存成为主要特色,思想观念新旧碰撞,也体现了近代化缓慢发展的社会面貌社会领域“买办” 、无产阶级等新兴阶级产生;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农民和地主的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革命任务变为反封建反侵略;革命性质变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同时,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逐渐传入中国2从社会转型视角认识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的五大变化生产模式的变化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耕织的分离引发了中国经济的深
23、层次变化,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经济结构的变化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农业的比重有所下降,工业的比重日渐上升生产力的质变机器生产出现并扩展,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企业先后诞生,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使用机器生产,大大提高了中国近代的生产力水平国内外市场形成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打开了国门,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国内的关卡逐渐减少,这些虽然有利于西方列强的掠夺,但也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9经济政策的变化重农抑商政策开始瓦解,清政府的商业政策经历了抑制商业、放宽限制再到鼓励商业的演变3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环境的比较国别项目 中国 西方社会性质
24、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独立自主的资本主义社会政府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低下,封建政府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规模,征收重税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鼓励资本主义的发展,实行自由主义市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关卡林立阻碍了国内市场的发展商品经济发达,国内市场统一技术 依赖西方技术,国内人才不足教育发达,技术先进,拥有自主研发能力国内环境资金 缺乏资本原始积累,资金匮乏 拥有雄厚的资金保障,金融业发达国际环境缺乏国际市场的开发,海外利益无法得到政府的保护拥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海外市场巨大,国家极力维护本国的海外利益(二)政治上在战争推动下的被动变革重 时 空 抓 “点 ”理 “线 ”19 世纪4060 年代19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历史 二轮 复习 第二 部分 中国 近现代史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