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鹤岗一中 20182019 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项正确答案,40 小题,每题 1.5 分,共 60 分)1. 春秋时周室衰微,诸侯争霸。写史本应直笔“纪事” ,孔子则曲笔作春秋以“讲礼” ,惩恶扬善,使“乱臣贼子惧” 。故孔子曰:“后世知丘者以春秋 ,而罪丘者亦以春秋 。”梁启超也认为春秋 “只能作经读,不能作史读” 。这是因为孔子著春秋( )A严重背离客观历史事实 B偏离了儒家的礼乐传统C带有强烈个人政治观点 D违背了统治阶级的意愿2. 清代考据学家章学诚在校雠通义(雠,chu,校对)中说:“后世文字,必溯源于六艺。六艺非孔氏之书,乃周官之旧典也。
2、易掌太卜, 书掌外史, 礼在宗伯,乐隶司乐, 诗颂于太师, 春秋存乎国史。 ”这段文字揭示的社会文化状况是( )A学在官府 B有教无类 C私学兴起 D “百家争鸣”3. 孟子认为:“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 “士之失位也,犹诸侯之失国家也” 。这表明他主张A知识分子应重视农事 B知识分子应参与政治C统治者应维护分封制度 D统治者应该有民本意识4. 韩非子解老:“凡法令更则利害易,利害易则民务变。务变之谓变业。故以理观之,事大众而数摇之,则少成功;藏大器而数徙之,则多败伤;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贵静,不重变法。 ”由此可知( )A法家思想力图以变法推动社
3、会进步 B法家思想中存在着民本成分C法家思想阻挠变法以维护自身利益 D法家思想重稳定而不重变革5. 汉书记载:“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及仲舒对策,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才、孝廉,皆自仲舒发之。 ”材料表明( )A在起用董仲舒之前,儒学的正统地位已确立B举孝廉、兴太学的做法是为了提高儒学地位C汉武帝拜董仲舒为相后,实行了一些尊儒措施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6. 有学者认为,后世的经学大师片面强调董仲舒思想中阳对阴的主导作用,忽视了他所强调的“臣兼功于君,子兼功于父,妻兼功于夫” 。这表明董仲舒的观点( )A重点维护君权的合法性 B继承了儒家
4、的民本思想C蕴含了一定的辩证意识 D导致社会道德水平滑坡7. 朱熹曰:“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故以所出之祖配天地。 ”这体现出的儒学观念是( )A天人合一 B君权至上 C敬天尊祖 D三纲五常8.葛兆光先生在中国思想史中说:“(理学)思想成为原则,而原则又成为规则,而规2则就进入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已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常识 ,任何违背常识的行为都将成为错误甚至罪孽。 ” 对这种社会现象,表述正确的是( )A汉代儒学吸收宗教思想的结果 B宋明理学的系统化、哲学化的结果C宋明理学世俗化的社会影响 D明清时期儒学新发展的表现9. 李贽在焚书中讽刺道学家:“种种日用,皆为自己身家计虑,
5、无一厘为人谋者,及乎开口谈学,便说尔为自己,我为他人,尔为自私,我欲利他翻思此等,反不如市井小夫,身履是事,口便说是事凿凿有味,真有德之言。 ”这反映了李贽( )A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B强调人正当的私欲C认同市民阶层利益和要求 D反对遵循仁义道德10. 黄宗羲提出:“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顾炎武认为:“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这些言论( )A体现出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 B反映了两人对明清易代的认可C说明了清初思想控制的松弛 D秉承了战国以来民贵君轻的思想11.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细绢)帛者,谓之为纸。缣
6、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 ”(后汉书蔡伦传)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据材料能得出“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者”这一结论B材料说明文字记载是我们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C人们的需求是科技进步的原因之一D对原料的选择和降低造纸的成本没有关系12. 历史学家连横说:“夫无火药则不足以整军开矿,无罗经则不足以航海略地,而无印版则思想闭塞,学术停滞,不能人人读书。故欧洲今日之文明,其受福于此者不少。 ”从文明史的角度,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A火药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在革命中战胜封建贵族 B指南针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和地理大发现C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D三大发明
7、推动了西方世界对东方世界的殖民征服13墨梅图是写意画中的精品,画中题诗为: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由此可以推断( )A宋代花鸟画艺术造诣高超 B风俗画是商品经济繁荣的表象C中西方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D理学对个人道德修养影响深远14. 南宋陆游曾作诗云:“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3黄鹂,幼妇悯蚕饥;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五月鸣鸦舅,苗稚忧草茂。 ”这说明( )A农业发展与传统历法结合 B文学创作与生活相联系C文学作品呈现贵族化趋势 D开始关注农业生态环境15.永乐九年颁布关于杂剧禁令:“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
8、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扮者同罪。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 ”这一禁令说明( )A文化专制开始影响市民生活 B市民文化动摇了儒学正统地位C明清时代君主专制走向反动 D文化政策体现统治者治国理念16. “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 ”这种“离形而取意,得意而忘形”的艺术特征与下列哪一艺术形式最符合( )A浪漫主义的灵动风格 B中国书画的写意特征C现实主义的典型塑造 D京剧表演的虚拟艺术17. “在中国文化史上,小说、戏曲等内部隐藏着反叛理性的思想意识与文化诉求,因而往往游离于主体意识形态之外。 ”这是因为小说和戏曲( )A以反对
9、宋明理学为宗旨 B都蕴含了反封建的精神C反映了市民阶层的要求 D体现了民主意识的觉醒18.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 ”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 )A宗教意识淡 B反对神灵崇拜 C注重物质生活 D强调人的价值19.战国时期的韩非子认为,人天生是自私的、是趋利避害的,现在必须用严格的法律和官僚机构的有力惩罚来进行统治。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以为,大多数人都不能完全消除兽欲,即使是最好的人也难免在执政时因情感而引起偏差,法律恰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理智的体现。由此可见
10、A两者都肯定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B两者法治思想都具有理性色彩C两者都限制了君主的权力 D两者都注重对人民的管理20.早期文艺复兴仅局限于以佛罗伦萨为中心的意大利,而且主要在文学艺术领域内展开,更多的是对古典文化传统的继承。这一时期重视“古典文化传统”的主要原因是( )A市民阶层比较保守 B传统文艺内容丰富C封建教会势力强大 D古典文化保存完整21.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明确指出:“把权威赋予人等于引狼入室,因为欲望具有兽性,纵然最优秀者,一旦大权在握,总倾向于被欲望的激情所腐蚀。 ”针对这一现象,18世纪设计出解决方案的历史文献是( )A 权利法案 B 论法的精神 C 社会契约论 D 天演论422
11、.普罗塔哥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彼特拉克主张“以人学对抗神学” ,康德强调“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 。可见( )A民主法制是人类的共同诉求 B社会中功利主义色彩浓厚C人们逐步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D人们对自由事业不懈追求23.苏格拉底不再着重研究宇宙、自然等问题,转而研究人类本身,即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什么是国家,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治国人才应该如何培养等等,从而实现了古希腊哲学由“自然哲学”向“伦理哲学”的转变。这表明他( )A注重提升公民素质 B捍卫思想自由与民主权利C不满雅典民主现状 D试图扩大公民的基本权利24.文艺
12、复兴时期,一些教师、教育思想家和出版家发表许多探讨“新教育”的论著,他们所要培养的已不再是僧侣和神职人员,而主要是社会、政治、文艺、商业方面的活动家和冒险家。材料表明“新教育”( )A以培养通才为主要目的 B消除宗教对人的影响C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 D反映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潮流25.以支持路德教的诸侯和信徒为一方,以罗马教廷及其追随者为另一方,德意志发生宗教内战。1555 年内战双方签订和约,路德教成为合法宗教。由此可见,马丁路德改革成功原因之一是A宣扬“因信称义” ,信徒众多 B符合了资产阶级的时代需求C罗马教廷军事实力并不强大 D与封建王权实现了暂时结盟26.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人类通过社会
13、契约结合起来,共同协作, “每个结合者及其自身的一切权利全部都转让给整个的集体。 ”集体的意志即公意(公共的利益),公意不能违反, “任何人拒不服从公意的,全体就要迫使他服从公意。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公意至上放弃个人自由具有专制主义倾向 B个体服从公意是少数服从多数原则的体现C卢梭的思想只能实现于小国寡民的国家 D这是天赋人权、主权在民说的鲜明体现27.1894 年,赫胥黎对进化论的原理作了哲学上的阐释。他认为社会伦理关系不同于自然法则,因为人类具有高于动物的先天“本性” ,人类社会的进展不应该模仿宇宙过程,而应当在同它斗争中不断走向完善。这一主张( )A是中国近代维新思想的理论渊源
14、B是中国近代革命思想的理论渊源C认为生物界的物竞天择并不适于人类社会 D强调生物界的物竞天择,宣扬社会5进化论28.有人认为,西方先哲们在人类社会发现了“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其中,第三大定律的思想集中体现为( )A三权分立 B社会契约论 C天赋人权 D人民主权29.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中写道:“牛顿革命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自然科学的范畴,事实上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 ”这主要说明牛顿革命( )A激发了法国人极富玄想的探索精神 B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C确立了理性化或科学化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黑龙江省 鹤岗市 第一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期中 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