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抚顺市四方高级中学高中语文第三单元9赤壁赋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2.doc
《辽宁省抚顺市四方高级中学高中语文第三单元9赤壁赋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抚顺市四方高级中学高中语文第三单元9赤壁赋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2.doc(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9 赤壁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通过“月”这个意象,引出对作者情感的分析。(2)了解作者运用的主客问答这一赋体的传统写法,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诵读课文,分析理解,合作学习,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和景、情、理交融的特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作者旷达乐观的情怀,积极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学重点和难点】(1)分析文章中的景物描写,引导学生进行审美的鉴赏与创造。(2)分析主客问答中的哲理内涵。【教学课时】1 课时【教学手段】课前知识点梳理,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导入。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会有所感怀。孔子“登泰山
2、而小天下” ,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而苏轼被贬黄州,看着历经沧桑的赤壁更是情难自已,留下了千古绝唱“两赋一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篇赤壁赋 。二、展示学习目标1.通过分析“月”这个意象,把握作者的情感。2.了解作者运用的主客问答这一赋体的传统写法,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三、整体感知,速度课文,划出描写月的句子。由“月”这个意象引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引导学生读苏轼有关月的诗句,在文本中划出描写月的句子。四、分析课文2(一)鉴赏第 1 段景物描写,感受意境之美。1.月出前与月初后的景象是怎样的?(用文中的句子回答)2.这些句子共同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学生合作探究,教师走到学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辽宁省 抚顺市 四方 高级中学 高中语文 第三 单元 赤壁赋 教学 设计 新人 必修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