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邳州市明德实验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江苏省邳州市明德实验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邳州市明德实验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江苏省邳州市明德实验学校 2018-2019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 10 月月考试卷(含解析)满分:160 分 考试时间:150 分钟一、选择题(30 分)1.下列对沁园春长沙一词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词的上片写景,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B. 词的下片通过回忆,形象地概括了早期共产主义战士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C. 词的最后虽以问句结尾,但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要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于革命风浪中,激流勇进,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前途的大任。D. 整首词通过对
2、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发了词人迎着风浪阔步前进的革命豪情和对祖国未来充满信心的情怀。【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品味诗歌语言、形象、技巧以及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沁园春长沙一词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 ,这是针对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设题,考生要回顾词的内容,分析四个选项,最后做出辨析。本题中,D 项, “对祖国未来充满信心的情怀”错误,从词中来看,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故选 D 项。【点睛】
3、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沁园春长沙一词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 ,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2.下列对诗歌中意象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2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
4、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A. 蜘蛛网黑暗势力 炉台产生希望的地方B. 灰烬的余烟残余的希望 美丽的雪花希望的火花C. 紫葡萄希望的果实 深秋的露水失望的眼泪D. 鲜花收获的果实 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有了美好的归宿【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诗歌中意象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这就要求考生圈出诗歌中的意象,结合语境分析意象的内涵,然后做出辨析。本题中,D 项, “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5、有了美好的归宿”错误,从诗中来看,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 “我的鲜花”指“我的收获的果实” , “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指果实被窃取或情感的失落。故选 D 项。3.下面是对食指相信未来这首诗歌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诗歌前三节,一唱三叹, “相信未来”就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奏出了诗人心底的最强音。B. 诗的最后一节,用谆谆教导的方式,满怀激情地号召人们“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C. 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思想、优美的意境、朗朗上口的语言让人们懂得了在逆境中怎样好好生活,怎样自我鼓励,怎样矢志不渝地恪守自己对明天的承诺!D. 诗写于 1968
6、 年。从诗中不难看出在那个史无前例的狂热年代,食指和当时许多年轻人一样陷入了迷惘和失望。但年轻、热情、执着,又让诗人挣扎着摆脱现实的羁绊,憧憬着美好的未来。【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语言、技巧、形象以及情感态度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面是对食指相信未来这首诗歌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 ,这就要求考生分析四个选项,明确每个选项考查的方向,然后有针对性的分析。本题中,B 项, “诗的最后一节,用谆谆教导的方式,满怀激情地号召人们”错误,从- 3 -诗中来看,诗的最后一节应是热情的呼告,满怀激情地鼓舞。故选 B 项。【点睛】本题属于综合考查
7、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面是对食指相信未来这首诗歌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 ,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美国的伟人和精英都对扑克情有独钟,从政客到将军再到产业大亨,概莫能外。B. 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
8、既有财经名流的高谈阔论,又有普通观众的对话交流。C. 济南市交通局强化管理和服务意识,规范执法行为,提高办事效率,各项工作开展的绘声绘色,形象得到整体提升。D. 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都发生了喜人的变化,但同时一些不良现象也应运而生,这是需要警惕的。【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首先明确各个词语的意思,然后根据题目中句子的语境分析即可。概莫能外:一概不能除外。指都在所指范围之内。使用正确;高谈阔论:高:高深;阔:广阔。多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或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 。用在此处,感情色彩不当;绘声绘色:指以可见或可理解的形式来描绘或概括。形容叙述、描写得极其逼真。 “各
9、项工作开展”不能用“绘声绘色” 。使用对象错误;应运而生:意思是顺应时运而产生,指在适当时机下出现的人或事物,多指好的场合或情境。这里用来形容不良现象,感情色彩不当。5.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关联词,正确的一组是:( )一个人 不懂得正确的意见只能是对于实际事物的客观的全面的反映, 坚持要按自己的主观的片面的想法办事,那么, 他有善良的动机, 还是会犯或大或小的错误。A. 因为 所以 虽然 但- 4 -B. 由于 因此 即使 也C. 如果 而 即使 也D. 不但 而且 虽然 但【答案】【解析】试题分析:这道题目考查了考生对于关联词语搭配及辨析的能力,难度不高,关键在于考生要注意寻找其中重要的
10、关联词语。阅读原文发现文中“那么”一词,与之进行搭配的应该是“如果”一词,表达一种假设关系。 “即使也”表示的是让步关系,一种未然性假设,与原文相符,因此正确答案应该是 C 项。A 项“因为所以” ,与 B 项“由于因此” ,均表示因果关系,运用“排同法” ,A、B 项均予以排除。D 项“不但而且”表示一种递进关系,与原文含义不符。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那种借口以反腐会阻碍经济发展,引发社会不稳定为名,主张反腐应适可而止的观点极其有害,因为反腐事关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B. 对于高考改革,有评论者认为,教育最大的价值在于公平与否,改革最应该捍卫的目标也是公平。C. 因技术
11、水平太低,这些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地区高。D. 干旱是最常见、影响最大的气候灾害,我国每年因干旱造成的粮食减产和其它经济损失占气候灾害损失的 50%左右。【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 项,结构混乱。 “借口为名”杂糅,可表述为“借口”或“以为名” 。B 项,两面对一面。 “教育最大的价值在于公平与否”去掉“与否” 。C 项,关联词位置不当,将“不是”提到“质量”前,应该是“因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不是质量比沿海地区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 。点睛:语病
12、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注意重点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 5 -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句子,放回原文中验证。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也要先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7.下面填空处的句子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正的。 。历史无情,岁月不饶人。老人是去日苦长,来日苦短, 。
13、不过,正如老年是从青年过来的, ,如果有足够年龄可称得上老年的话,这个道理很简单,或长或短,任何一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人人不断拥有时间,人人又不断丧失时间人人不断丧失时间,人人又不断拥有时间年轻人的时间经得起透支和挥霍,当然比老年人富得多年轻人的时间当然比老年人富得多,经得起透支和挥霍青年的未来必然是老年老年的过去必然是青年A. B. C. D. 。【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比较,先说“拥有”后说“丧失” ,比较, “经得起透支和挥霍”实际意思是说年轻人的时间也是经不起浪费的,比较,句句首语意紧承前句句末语意,衔接自然。所以答案为 C。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
14、级为表达运用 E。8.文学常识表述有错的一项是 ( )A. 词牌就是词的词调的名称,如“沁园春” 。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格。B. 郁达夫,原名郁文,中国现代作家。作品沉沦 、 屐痕处处 。C. 老舍是中国现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茶馆 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浓郁的民族色彩。D.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 6 -弟苏辙并称“三苏” ,其词开豪放一派。【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
15、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文学常识表述有错的一项” ,然后借助课内所学和课外积累进行辨析。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词牌的知识,考查了老舍、郁达夫以及苏轼等作家诗人的有关知识。本题中,C 项, “老舍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茶馆”错误, 茶馆不是小说,是话剧。故选 C 项。9.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比喻)B. 在不开花的那段时间里,昙花不会总是想着开花的问题。(拟人)C. 那杯名叫岁月的苦茶,虽然不好喝,我却依然甘心吞下它。 (夸张)D. 看着水面上赛龙舟的场景,谁能说它不是力与美的完美体现呢?(反问)【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C
16、项“那杯名叫岁月的苦茶,虽然不好喝,我却依然甘心吞下它。 ”运用的修辞不是“夸张” ,而是“借代” ,把“岁月”代指为“苦茶” 。10.下列用语不得体的一项是( )A. 交通安全广告语:司机一杯酒,亲人两行泪。B. 图书馆标语:阅读启迪智慧,知识改变人生。C. 旅游景点:禁止乱写乱画,违者罚款。D. 环保宣传语: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C 项,旅游景点的警示牌,如果用“禁止乱写乱画,违者罚款” ,会让游客看了后很不舒服,应该换成让游客看后会变得乐意接受的警示语,如“轻轻地我走了,不留下一丝印迹” 。二、文言文阅读(21 分)阅读下面
17、文章,完成下列小题。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 7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
18、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11.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中使用的纪年法是( )A. 干支纪年法B. 年号纪年法C. 生肖纪年法D. 公元纪年法12.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方其破荆州(当) 而吾与子之所共食(享用)B. 徘徊于斗牛之间(星宿名,指斗宿、牛宿) 举匏尊以相属(葫芦)C. 寄蜉蝣于天地(一种小飞虫,古人说它朝生暮死,这里用来比喻人生短促) 知不可乎骤得(轻易得到。骤,突然)D. 酾酒临江(酿
19、酒) 固一世之雄也(固然)13.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西望夏口,东望武昌A. 舞幽壑之潜蛟B.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 侣鱼虾而友麋鹿D.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14. 下列句子与其他各句的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 而今安在哉B. 何为其然也- 8 -C. 何陋之有D.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15. 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固一世之雄也 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句读之不知 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A. /B. /C. /D. /16. 翻译句子。(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20、侣鱼虾而友麋鹿。(2)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3)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答案】11. A 12. D 13. B 14. D 15. C 16. (1)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2)我赞扬他能遵循(师从)古代传下来的正道,作了这篇师说来送给他。(3)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解析】【1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辨析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中使用的纪年法” ,这就要求考生要明确纪年法的种类以及各自的特点,然后再
21、抓住“壬戌” “既望”等进行辨析。 “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这就是俗称的“干支表”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符号叫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符号叫地支。 “年号纪年法” ,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 、 琵琶行 “元和十年” 。 “生肖纪年法” ,是指以十二生肖来- 9 -纪年的方法。 “公元纪年法” ,公元,即公历纪元,原称基督纪年,又称西历或西元,一种源自于西方社会的纪年方法
22、。 “壬戌” ,古代历法中的干支纪年法;“既望” ,农历十六, “望” ,农历每月十五日。故选 A 项。【1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本题中,D 项, “酾酒临江”的“酾”如解释为“酿酒” ,则与语境不合,从句中来看,这是说面对着大江斟酒,句中的“酾酒”本指“滤酒” ,这里指“斟酒” 。“固一世之雄也”中的“固”应解释为“本来” 。故选 D 项。【13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
23、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这是考查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这就要求考生先明确加点字的词性,然后结合该词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语的词性来辨析活用的类型。本题中,例句中“西望夏口,东望武昌”中“西”和“东”都是方位名词做状语,向西,向东;B 项,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中“日”也是名词做状语,每天。A 项, “舞幽壑之潜蛟”中“舞”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舞动;C 项,“侣鱼虾而友麋鹿”中“侣”是名词的意动,以为侣;D 项,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师”是名词意动,把作为老师。故选 B 项。【1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
24、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回顾文言特殊句式的种类,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倒装句又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以及状语后置等,然后明确每种句式的特点,再分析每个选项。本题中,ABC 三项都是宾语前置句, “而今安在哉”应为“而今在安哉” ;“何为其然也”应为“为何其然也” ;“何陋之有”应为“有何陋” 。D 项,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是状语后置句,“于”是标志,应为“况吾与子于江渚之上渔樵” 。故选 D 项。【15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对之字的意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邳州市 明德 实验学校 2018 _2019 年高 语文 学期 10 月月 考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