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城十四中2018届高三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
《吉林省白城十四中2018届高三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白城十四中2018届高三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白城市第十四中学 20172018 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三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综合题)两部分,共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第卷(选择题共 60 分)一、单项选择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1. 据通志载:“曹氏,叔振铎,文王子而武王弟也,武王克商,封之於陶丘,为宋景公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由此可见导致曹姓形成的制度应该是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为宋景公所灭 D. 郡县制【答案】A【解析】材料中涉及的是曹姓的来历和诸侯国有关,所以可以看出和分封制有关,A 正确,BCD 不符合题意。2.2.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
2、,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A. 封号和耕牛B. 土地和耕牛C. 土地和人口D. 人口和铁犁【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封制的内容。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桐叶封唐就来自于此。故选 C。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西周的兴亡3.3.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中,记载了贾府在除夕夜隆重祭祀祖先的活动。这种祭祀活动要追根溯源的话
3、,要追溯到A. 宗法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 2 -D. 礼乐制度【答案】A【解析】【详解】中国传统文化里历来重视家族和血缘关系,逢年过节祭祀祖先是传统风俗,这种风俗起源于宗法制,宗法制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统治,故 A 项正确;分封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宗法制来划分等级,以土地财产划分的多少为特征的制度,故 B项错误;郡县制是按照地域进行划分政治制度,故 C 项错误;礼乐制度是周代建国初期由周公制定的,其目的之一是为巩固等级制社会,与分封制共同维护阶级统治,故 D 项错误。4.4.“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社会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候伯子男。尤其是儒家学者
4、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他们的饭碗了” 。材料所描述的时代应该是A. 西周B. 春秋C. 秦朝D. 唐朝【答案】C【解析】【详解】 “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候伯子男”说明废除了分封制, “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他们的饭碗了”说明对于儒学采取压制措施。秦在地方上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并且焚书坑儒,打压儒学,故 C项正确;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是按照封国封爵进行,故 A 项错误;春秋时期是百家争鸣时期,儒学并不是被打压,故 B 项错误;唐朝是重用儒学时期,故 D 项错误。【点睛】秦统一后,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在全国范
5、围内推行郡县制,把全国分为 36 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一郡之内又分为若干县。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把全国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之中,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5.5.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评论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功伐之患。 ”下列对材料信息的本质理解,最准确的是A. 肯定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B. 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制度的作用- 3 -C. 敏锐地指出了分封制的弊端D. 指出了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本质区别【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的意思是不实行分封制,所得到的效果是“
6、使后无攻伐之患” ,意思就是说避免了诸侯之间的彼此征伐,这是对秦朝实行郡县制的肯定,故 B 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故 A 项错误;材料分析的是郡县制的作用,不是指出分封制的弊端,故 C 项错误;材料并没有分析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本质区别,主要是说明郡县制的作用,故 D 项错误。6.6.秦实行郡县两级行政制度,福建地域上主要有闽中郡,当时福州属闽中郡管辖,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当时郡守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郡守是闽中郡最高的行政长官闽中郡有权任免辖区内的县令 福州是闽中郡郡守的封地A. B. C. D. 【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实行郡
7、县制,郡县的长官由中央任命,有一定的任期,不得世袭,故正确,错误。所以答案选 C。7.7.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与分封制相比,主要特点是.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世卿世禄制.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均没有独立性.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均由皇帝任免A. B. C. D. 【答案】C- 4 -【解析】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再是世卿世禄制,本题凡是含均是错误的,选C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A 含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 B 含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 D 含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C。8.8.汉书刘辅传记载:“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
8、百石为外朝也。 ”清代学者钱大昕认为“大将军权兼中外,又置前后左右将军,在内朝预闻政事,而由庶僚加侍中给事者,皆自托为腹心之臣矣。 ”由此可见,汉武帝设置中朝的主要目的是A. 加强皇权B. 加强中央集权C. 巩固国家统一D. 解决王国问题【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知,皇帝是为了加强自己地权力,所以选用一些亲信和近臣组成了中朝,使原来的丞相等百官变成了外朝,以此实现加强皇权的目的。故选 A。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从汉到元政治体制的演变中外朝制度9.9.通典职官记载:(汉武帝) “令诸侯十月
9、献酎金,不如法者,国除,其县邑皆别属他郡。自后诸侯王唯得衣食租税。 ”关于以上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A. 执法不避皇亲国戚以警示贵族官僚B. 改变汉初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的格局C.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严密控制D. 创立诸侯只享用租税而无治民权并受所在郡监督的制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这是汉武帝用于巩固皇权,削弱地方诸侯力量的一种手段。酎金是汉朝祭祀宗庙时,由诸侯奉献的进贡。汉律对于酎金的数量、大小、颜色、成色等有严格的规定。稍有不和,即定为“坐酎金”治罪。作为惩罚,诸侯国除,王削其县,打击地方诸侯势力。所以选C,- 5 -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点评: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高考命题的重点,要掌
10、握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进程、影响,正确评价这一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的作用。10.10.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一书中指出:(汉代)最基层的官吏要把诏书抄写在乡亭的墙壁上,后来改为书写在木板上,或直接以“扁书” (成编的简册)悬挂在市里乡亭。这种现象说明汉朝时A. 郡县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B. 皇帝直接对人民进行统治C. 基层官吏直接对皇帝负责D. 皇帝通过政令的贯彻来控制地方【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选 D。 从材料中得不出郡县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 A 项错误; 直接对人民进行统治的是基层官吏, B 项错误; 基层官吏直接对郡县长官负责, C 项错误; 材料说明的是皇帝通
11、过政令的贯彻来控制地方, 所以 D 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11.11.五代时期,有人喊出口号:“天子宁有种乎?兵强马壮为之也。 ”赵氏深知,自叹不快乐,臣问何故,曰:“人孰不欲富贵,一旦有黄袍加汝之身,虽欲不为,其可得乎?”由此可知赵氏的举措是A. 废分封,置郡县B. 建立中朝C. 杯酒释兵权D. 设转运使【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赵氏”是指赵匡胤,因为黄袍加身当上皇帝,害怕手下大将复制他的行为夺取皇位,因此采取杯酒释兵权的方式解除了手下大将的军事权力,令他们回家乡养老,故C 项正确;A 是秦始皇;B 是汉武帝时期设置;D 是北宋设置管理地方财政的
12、机构。12.12.中国古代对县级行政区的划分设置有个现象,即原有的县域经济富裕、人口密集了就再分出区域增设县治。此做法最主要考虑是- 6 -A. 增加财税B. 多安置官吏C. 给予地方更多权利D.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给予地方更多权力不属于考虑之列, “增加财税、多安置官吏、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均是属于考虑之列,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才是真正的目的,才是最主要的考虑,所以本题答案只能是 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加强对地方的控制13.13.某人为了让弟弟顺利取得任官的机会,故意在
13、分家时,将优厚的部分归于自己,让弟弟取得贫瘠的土地。乡里民众因此盛赞其弟“能让” ,推荐这位弟弟参加政府的任官考试。这个故事里的选官制度最可能出现在哪个朝代?A. 秦朝B. 两汉C. 魏晋南北朝D. 唐宋【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乡里民众因此盛赞其弟” “推荐这位弟弟参加政府的任官考试”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察举制,这一制度盛行于两汉,故 B 项正确。A 项实行军功爵制,C 项实行九品中正制,D 项实行科举制,均排除。点睛:解题此题的关键是“乡里民众因此盛赞其弟” “推荐这位弟弟参加政府的任官考试” ;从分析出这是以品行为标准的选官制度;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这种制度,在分析出是哪个朝代。1
14、4.14.法国启蒙思想家魁奈说:“中国无世袭贵族,官爵仅靠功绩与才能获得工匠的子弟也能当上总督” 。他所评价的是中国的A. 分封制度B. 察举制度- 7 -C. 监察制度D. 科举制度【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不按出身和阶级可以做官的制度是科举制度,D 项符合题意;分封制是将王室宗亲和有功之臣分封到各地做诸侯的制度,察举制度是汉代实行的通过推举选拔管官吏的制度;监察制度是对官员的监督管理制度,不符合题意;ABC 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分析题干直接得出结论,或分析选项中各个制度的特点或职能,与题干中的制度特点对比进行选择。15.15.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
15、罢丞相始也。 ”该论点实际上指出了在宰相制度下A. 不可能产生明君贤吏B. 容易形成极端君主专制C. 宰相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D. 政治腐败倾向更加严重【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信息:“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含义是指宰相制度的废除使明代政治进入一种恶政阶段,反过来说明宰相制度在中国政治中起了积极作用,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C 项正确;A 项与题意无关;BD 两项表述不合题意,故此题选 C。16.16.明神宗实录载:“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 ”这说明明朝内阁阁臣只是顾问,不是宰相,阁臣权力大小取决于皇帝明朝内阁的设置反映
16、了中央集权的加强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A. B. C. - 8 -D. 【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皆听主者” ,可知明朝内阁阁臣只是顾问,不是宰相,阁臣权力大小取决于皇帝,正确。明朝内阁的设置,加强了君主专制,而非中央集权,错误。根据所学可知,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正确。根据“皆奉圣断;皆听主者” ,可知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C。点睛:本题考查明代内阁。明朝朱元璋废丞相,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为减轻政务负担,设殿阁大学士,后发展为
17、内阁。内阁只是內侍、顾问机构,是君主专制加强的产物。学生需对内阁的相关知识识记、理解,再结合选项内容得出答案。17.17.历史学家钱穆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 ”下列史实体现这一观点的是西汉设立中朝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北宋设立枢密院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分别是西汉、唐、宋时期加强君权、削弱相权的措施;九品中正制下,世家大族把持了选官大权,不能体现这一特点,排除含的选项。故答案选择 D
18、 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君主专制的演进18.18.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 ”下列最能够反映引文中“今天- 9 -的情况却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A. 明朝废除宰相制度B. 唐朝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C. 清朝设置军机处D. 清朝延续明朝的内阁制【答案】C【解析】从材料“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并结合孟德斯鸠的生活时代可知,材料中“今天的情况正好相反”是指专制的空前强化。清朝设置军机处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故答案为 C。其他三项均不是孟德斯鸠生
19、活的年代,孟德斯鸠生活在 18 世纪,排除 ABC 项。19.19.康熙帝临终前用“立遗诏”的方法解决皇帝继承问题,后来传位于第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帝) 。康熙这种做法明显破坏了中国古代的A. 世官制B. 分封制C. 宗法制D. 王位世袭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材料中国康熙帝立皇四子为继承人,违背了中国周代的宗法制,这种制度规定权利的继承必须是嫡长子,故 C 项正确,其他三项都不正确。故选 C 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宗法制20.20.在中国古代,皇帝的权威至高无上。但是,在史书中敢于直刺君主之过的史学家却被皇帝赞为良史
20、;敢于蔑视权贵、不顾皇帝求情而刚正执法的官员却被皇帝赞为清官能吏;敢于据理力争、当面顶撞皇帝的监察官员却被皇帝誉为诤臣。皇帝之所以要赞誉他们这样的人,其根本目的是A. 显示自己胸怀宽阔、虚心纳谏B. 表彰敢言敢为的清正官员、彰显正义C. 维护和巩固君主专制- 10 -D. 表明君主赏识清正刚直的政府官员【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皇帝之所以要赞誉他们这样的人为“良史、能吏、诤臣” ,其举措的出发点是维护和巩固君主专制,C 正确;ABD 项只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是表象而非本质目的,排除,所以选 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监察与谏议制度21.21.恩格斯说:“梭伦揭开了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吉林省 白城 十四 2018 届高三 历史 下学 期末考试 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