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奋斗中学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高一语文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项羽何以输给刘邦刘邦战胜项羽,常常让人觉得不可思议。项羽是个贵族,是个英雄;刘邦是个贫民,是个流氓。项羽的出身是相当高贵的,他的祖父是楚国名将,到了项羽父亲他们这一代,这个家族就开始破落了,不过破落也还是贵族。刘邦是没有名也没有字的,他被唤做刘季,就是刘小的意思;项羽可是正儿八经有名字的,叫做项籍,也是有字的,叫项羽。楚汉战争中,刘邦手下有一个神箭手楼烦一箭就把项羽那边的一个人给射死了。项羽大怒,出来往那儿一站大吼一声,楼烦被吓得屁滚尿流。 在灭秦和楚汉战争中,项羽几乎是每
2、战必胜。而刘邦的本事就是司马迁说的“好酒及色” 。在整个战争中,没有一场战争是刘邦指挥的。刘邦的本事只有一句话“为之奈何?”问张良,问陈平,问韩信。但是我们如果冷静地分析,就会发现刘邦的胜利是有道理的。刘邦攻进了关中,后来项羽也进入了咸阳,他们获得了推翻秦王朝的胜利。在这场胜利面前,刘邦和项羽的表现完全不同。刘邦不杀子婴,约法三章,秋毫无犯。这是一个了不得的举动。范增对项羽说:项王,刘邦这个人可不能小看。但项羽听不进去,杀子婴,烧宫室,屠咸阳。项羽完全不动脑筋。有人劝说项羽,说咸阳这个地方是帝王之都,您应该定都咸阳。但是,这个时候秦宫已经被项羽烧光了,也没地方住了,项羽又一门心思想回老家去。于
3、是就说了这样的话:“富贵而不还乡,如衣锦夜行。 ”到了楚汉战争的最后关头,刘邦准备和项羽在垓下会战,这时韩信、彭越和英布都按兵不动。这时候刘邦就问张良说,子房啊,我准备胜利以后把天下给分了,你看分给哪些人比较合适呢?张良说,彭越和英布本来是在楚汉之间摇摆的,现在倾向于汉;韩信现在独当一面,如果你愿意把土地分给他们的话,他们一定会来帮助你合围项羽的。刘邦说行,就这么跟他们约定了。结果这几支军队全都来了,把项羽团团围住,予以消灭。韩信说,项王这个人婆婆妈妈的,将士有谁受了伤,他会亲自拎着饭篮去探视,流着眼泪拉着你的手,说长道短。可是我们有了战功,他要封一个官爵,一颗印捏在手上,磨过来磨过去,直到方
4、的变成圆的,他都不给人。2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刘邦是英雄,项羽是英雄,只不过他们是不同的英雄而已。项羽是本色英雄,他所表现的是自己的英雄本色,是没有遮掩顾忌、不计利害成败地把它表现出来,因此在“成者王败者寇”这样一种历史传统中,项羽依然能得到人们的凭吊和同情。(节选自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 ,有删改)1. 下列对“刘邦战胜项羽,常常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原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项羽是个贵族,是个英雄;刘邦是个贫民,是个流氓。B. 项羽的能力是很强的,而且他非常勇敢;而刘邦只喜欢酒色。C. 就家庭背景、集团力量和个人魅力而言,刘邦和项羽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D. 项羽是本色英雄,他所表现
5、的是自己的英雄本色,是没有遮掩、不计利害地把它表现出来。2.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围绕“项羽何以输给刘邦”这一话题,结合刘邦、项羽的所作所为,联系史实,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论述。B. 刘邦知人善任,麾下群臣才华横溢,他们君臣携手,最终打败了兵多将广、不可一世的项羽。C. 作者认为项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他鲁莽骄横,文章由此对项羽这一形象的分析递进到对本色英雄失败的反思。D. 作者认为冷静地做一个分析,就会发现刘邦的胜利是有道理的。刘邦和项羽两个人有着完全不同的性格,正是这些性格的差别决定了他们的命运。3. 项羽进入咸阳后说了句“富贵而不还乡,如衣锦夜行” ,对这句话的理解有
6、误的一项是A. 这句话显示出在待人方面,刘邦豁达大度,项羽气量狭窄。B. 这句话充分反映出项羽不听旁人劝告只求衣锦还乡的心理。C. 通过项羽说的这句话,与刘邦相比,更显示出他的目光短浅。D. 这句话表现了项羽在胜利面前的那种得意狂妄,这也是他输给刘邦的原因之一。【答案】1. D 2. C 3. A【解析】【1 题详解】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 D 项中的内容是作者的观点,不属于对让人不可思议原3因的理解。故选 D。【2 题详解】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
7、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 C 项, “作者认为项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他鲁莽骄横”错误, “鲁莽骄横”并非作者所认为的主要原因,而“对本色英雄失败的反思”这种说法也不妥。故选 C。【3 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阐释的细微差别,题中 A 项, “这句话显示出在待人方面项羽气量狭窄”错误,这句话没有显示出项羽在“待人方面”的缺点。故选 A。【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
8、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地泉之灵林 子十月。一场秋雨。天空像是打了蜡,蔚蓝而明亮。在群山怀抱之中的桂林兴安,更加明朗开阔了。秋风的水袖把许多的浮华、喧嚣、缀饰静静扬弃。山舒缓,似清淡的水墨画卷中的留白;水吟唱,像秋日醉人的醇酒;云柔软,还原为儿时记忆中的手绢。是的,从钢筋水泥筑就的城市,到达山水之间的时候,心,也实现了一次飘然的出走。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读一册山,念一卷云,随风飘然,与云嬉戏。秋天,我们真该遗忘一回,站在山水之侧,尝试舒展开目光的翅膀,去品味秋
9、天的空旷、寂寥、神秘。来到山裙水袂之间的灵渠。突然有恍然如梦的感觉,突然生出乡愁的幽渺。想着清澈美丽的漓江水,是从灵渠流淌过来,再看享有“世界奇观”美称的灵渠之水,怎么看都像一部百读不厌的素书。她婉约,曼转,不骄不躁,不愠不喜,用柳暗花明的故事,引你进入一种百转千回的境界。听任着心灵被水中的绿草牵系,在绿草萋萋的水湄着陆。突然想起白居易“米泉之精”的诗句。 “米泉” ,指的是酒。用“米泉”称酒,该是多么洒脱而陶4醉!而酒不醉人人自醉。看到灵渠,心底突然冒出两个字:地泉!在历史的土壤和积淀中,万斛泉源,潺潺流淌。这是多么厚重而飘逸的精灵啊!回首过往,灵渠曾引导过诸多千帆望尽的舟船,也曾有过千百度
10、众人追寻的风光;她滋养土地,济世济人有两千多年。今天,她安详得就像一位见惯世道兴衰而不惊不喜,安然避世于山野的隐者,从容淡泊于海阳山下,悠然独饮时光泡制的清清泉茗。更像一只大隐于市的鹤,是的,我也突然聊发白日狂,梦见一只千年白鹤,梦见一道激越灵巧的白翅凌空。这就是灵渠的魂魄呵。她连着地气,张望天空,一步步盈盈而蹈于泉脉和地脉之上,像佛陀地涌金莲,惹人惊叹而静思。这也是生活的诗,每一字每一句都从土里冒出来,弥漫开来,荡漾而去,导引着你一起去体认着那一份份宽阔、坦荡、从容和深邃。地泉之灵,使我感到股股泉眼在心底静静开凿,深深被这无与伦比的设计和灵思感动。开凿灵渠,古人先在湘江中用石堤筑成分水铧嘴和
11、大小天平,把湘江隔断。在铧嘴前开南北两条水渠,北渠仍通湘江,南渠就是灵渠,和漓江相通。湘江上游,海河流来的水被铧嘴一分为二,分别流入南渠和北渠,这样就连接了湘江和漓江。灵渠选择在湘江和漓江相距很近的地段,这里水位相差不大,水势平缓,便于行船。于是,便有了美丽的相约与离别,有了亘古的传奇和现实。灵渠,婀娜蜿蜒于起伏的青山碧水,联姻湘江、漓江,沟通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滋养出一代又一代流光溢彩的繁华。灵渠的不朽,在于非常之“灵” 。其中的每一块石料,每一道石缝,每一个细节,都是天衣无缝地配合与交结,才使枢纽的每一个环节都通灵般地经得起长期风雨的侵袭、流水的冲击,成为屹立两千多年的“神灵” 。当然,灵
12、渠能够保存到现在,除了它自身的坚固之外,显然还与一代代人对它的精心保护分不开。灵渠的“灵” ,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魂灵。现代的灵渠,用依然不变的灵气和谐演绎着时光的走向、历史的延伸。面对灵渠,面对挥手指点江山的铧嘴,你可能会感慨,强大与弱小是没有绝对的界限的,堵与疏,急与缓,往往就是挥手之间的力量。很多的事,拐个弯或许就海阔天空,万里无云。很多时候,或许绕一下路,前方就一笑见天。此时,灵渠像明亮的眼,凝视着我们,教导着我们:把内心放在水中,慢慢清洗。淘洗多余的存储,让尘世的灵光照亮内心的圣洁和单纯。然后,再让心与心靠近,让心灵相通。我想,这也正是地泉千年不变的灵魂所系吧。(有删改)4. 下列
13、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是A. 灵渠至今依然完好无损,固然在于它无与伦比的设计和天衣无缝的施工,也与人们的精心保护有关。5B. 漓江水从灵渠流淌过来,牵系着心灵在绿草萋萋的水湄着陆,给人一种厚重飘逸的感觉。C. 当海河流来大水时,通过灵渠把洪水排泄到湘江故道,保证运河和行船的安全。D. 灵渠更像一只鹤,凝聚了两千多年来直冲云霄的胆识,铸就了智慧和底气的魂魄。5. 第 4 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6. 作者用“地泉之灵”作文章的标题,请说说它“灵”在哪里?【答案】4. C 5. 第 4 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用“安然” “从容淡泊”等一连串的形容词生动形象
14、地刻画出灵渠从容、淡泊、安详(宽阔、坦荡、从容、深邃)的特点。 6. 灵渠历史悠久,厚重而飘逸;灵渠引导舟船,滋养土地,济世济人;灵渠拥有无与伦比的设计和灵思;灵渠屹立两千多年不毁,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灵渠教导我们要淘洗污浊,保持圣洁,让心与心相通。【解析】【4 题详解】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 C 项, “通过灵渠把洪水排泄到湘江故道”错误,原文“海河流来这样就连接了湘江和漓江” ,应是通过灵渠把洪水排泄到湘江和漓江。故选 C。【5 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文中的句子含义的能力,重点考核赏析句子,答题时
15、注意明确句子的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句子“今天,她安详得就像一位见惯世道兴衰而不惊不喜,安然避世于山野的隐者,从容淡泊于海阳山下,悠然独饮时光泡制的清清泉茗” 。 “安详” “从容淡泊”“悠然独饮”是拟人的手法, “像隐者”是比喻的手法,其效果是生动形象地刻画出灵渠从容、淡泊、安详的特点。【6 题详解】此题考核分析文章标题中的词语的含义的能力,标题中的词语一般要求涉及到全文的内容,注意联系全文作答,答题时注意文中的重点句子,尤其是议论、抒情色彩较浓的句子以及各段的段首句和段尾句,此题注意根据文中的重点句子“地泉!在历史的土壤和积淀中,万斛泉源,潺潺流淌。这是多么厚重而飘逸的精灵啊!” “回首
16、过往,灵渠曾引导过诸多千帆望尽的舟船,也曾有过千百度众人追寻的风光;她滋养土地,济世济人有两千多年” “地泉6之灵,使我感到股股泉眼在心底静静开凿,深深被这无与伦比的设计和灵思感动” “当然,灵渠能够保存到现在,除了它自身的坚固之外,显然还与一代代人对它的精心保护分不开。灵渠的灵 ,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魂灵” “灵渠像明亮的眼,凝视着我们,教导着我们:把内心放在水中,慢慢清洗。淘洗多余的存储,让尘世的灵光照亮内心的圣洁和单纯。然后,再让心与心靠近,让心灵相通”概括答题要点。【点睛】散文中的赏析句子的题目主要是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常见的修辞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
17、动静、虚实和视听结合等,答题时先辨析手法,然后结合文句进行解释,最后明确效果。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 高铁线上驶来“中国智造” “复兴号”首发侧记6 月 26 日 11 时 05 分,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两列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 ,在京沪高铁两端的北京南站和上海虹桥站双向发车成功。据了解, “复兴号”标准动车组在研制过程中坚持以我为主,其关键核心技术的软件、硬件全部实现我国自主设计、制造或选型,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此外,在动车组基础通用、走行装置、牵引电气等 10 多个方面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据介绍, “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车厢内实现了无线网络全覆盖,设置不
18、间断的旅客用 220V 电源插座。此外, “复兴号”列车设有多种照明控制模式,可根据旅客需求提供不同的光线环境。列车的空调系统也充分考虑了减小车外压力波的影响,通过隧道或列车交会时可减小旅客耳部的不适感。中国铁路总公司总经理陆东福表示,今后将会以“复兴号”为平台,根据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实际需求,量身打造,设计研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动车组成套技术和产品,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推动中国高铁“走出去” 。 ( 光明日报 2017 年 06 月 27 日 05 版)材料二崭新时代的铿锵符号“复兴号”首发直播记在“复兴号”列车上,本报融媒体报道小组采访了不同身份的三个人,并在“一直播”7平台上进行了直播。中国铁
19、道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员张波介绍说,中国动车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中国自主研发积累的阶段;第二阶段从 2004 年开始,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打造出了“和谐号”动车组;“复兴号的诞生,标志着我国铁路技术装备水平进入一个崭新时代,我国高速动车组技术全面实现自主化、标准化和系列化。 ”23 年驾龄、开过十几种型号国产机车的司机袁国慕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新的“复兴号”与韶山、和谐相比,界面更加清晰合理, “比如,CRH380A 和 CRH380B 都是三个手柄,而在复兴号上简化为一个手柄,降低了误操作的可能性” 。来自清华附中的付姓小伙子也接受了我们的采访,他今年 17 岁,但已是一位资深的“高
20、铁专家” ,专程买票赶上了这趟列车。“我们有一个火车迷的群,大家都非常关注中国标准动车组的发展,但不是所有的群友都能来到现场,所以我想通过视频记录整个首发过程。 ”“中国标准开始走向世界,这是让所有铁路爱好者特别高兴的。 ”小付说。谈到高考,小付激动地说:“清华大学就有高铁研究中心,但目前还不是特别完备。我更倾向于北京交大或者西南交大。 ” (光明日报2017 年 06 月 27 日 05 版)【相关链接】1964 年,世界上第一条商业运营的高速铁路在日本开通运营,带动了日本土木建筑、原材料和机械制造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促进了人员流动,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缩小了城乡差别。从上世纪八十年
21、代开始法、德等欧洲国家奋起直追,发展很快。其中法国的高铁列车拥有量目前欧洲第一,并向外出口高铁技术。中国高铁建设坚持走“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的路子。如今,中国高铁不仅成为百姓的出行首选,更成为闪亮的国家名片和新时代的中国地标,高居“中国新四大发明”之首;强大的设计团队、过硬的技术标准、最有性价比的高铁产品中国高铁正成为“一带一路”合作项目的领头羊,主演国际产能合作的重头戏,彰显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大国担当。中国高铁每公里基础设施单位建设成本通常为 1700 万至 2100 万美元,而欧洲这一数字为 2500 万至 3800 万美元,美国则估计高达 5600 万美元。中国标动
22、涉及机械、冶金、电力电子、化工、计算机、信息控制等相关学科和技术领域,产业链条覆盖全国各地区,直接参与主要部件及配套零部件设计制造的企业近 300家。87. 下列关于新闻内容及特点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两则材料的标题都由主标和副标构成。主标概括主要事件,副标揭示事件的意义。B. 两则新闻都聚焦“复兴号”首发,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而且相同的报道任务决定了两则新闻报道的侧重点和写法也相同。C. 材料一报道“据了解” 、 “据介绍”的内容,这违背了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原则。D. “中国标动”中的“中国” ,意味着中国高铁从“混血”到“纯中国血统”的历史性转变。8. 关于“复兴号”动车组的表述
23、,符合材料内容的两项是( ) ( )A. “复兴号”动车组具有技术上自主化、标准化和系列化,产品设计上人性化,安全可靠等特点,再加上世界第一的行车速度以及配套设施建设的低成本,中国高铁已成为世界高铁发展史上“后发先至”的样板。B. “复兴号”的研制及首发成功,标志着新时代我国制造业已经全部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飞跃。C. “复兴号”的研制及首发成功,再一次证明了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没有创新就没有竞争力的硬道理。D. 单凭“复兴号”的研制及首发成功,就足以证明世界高铁“始于日本,发展于欧洲,格局大变于中国”的说法是尊重事实的。E. “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彻底摆脱了国外平台对动车组发
24、展的限制,中国标准开始走向世界。9. 请结合材料概括“复兴号”首发成功给中国经济腾飞和国人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答案】7. D 8. CE 9. 方便百姓出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推动国际产能合作,拓展国际市场;增强国人信心,激励更多有志者投身中国铁路事业;为中国制造业其他领域做好“领头羊” 。【解析】【7 题详解】试题分析:A 项材料二无副标,且对标题作用的分析有误;B 项“侧记”侧重于对事件相关情况的描写,类似于花絮,且材料二侧重于“直播” ; C 项“违背了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原则”错。【8 题详解】9试题分析:A 项“世界第一的行车速度”于文无据;B 项“我国制造业已经实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内蒙古 杭锦后旗 奋斗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语文 学期 第二次 月考 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