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奋斗中学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高一化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S 32 Cl 35.5 Fe 56 Cu 64 Na 23 Mg 24 Al 27 Zn 65 C 12 N 14 K 39 Mn 55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1.下列混合物适宜于用过滤法分离的是A. KCl、NaNO 3 B. 水、酒精 C. Na 2CO3、CaCO 3 D. MgSO4、ZnSO 4【答案】C【解析】A. KCl 与 NaNO3均易溶于水,不能过滤分离,A 错误;B. 酒精与水互溶,不能过滤,应该蒸馏,B 错误;C. Na2CO3溶于水,CaCO 3
2、不溶于水,过滤即可分离,C 正确;D. MgSO4与ZnSO4均易溶于水,不能过滤分离,D 错误,答案选 C。点睛:掌握物质的性质差异是解答的关键,注意过滤分离法的适用范围,即过滤适用于不溶性固体和液体之间的一种分离方法。2.下列金属中,表面自然形成的氧化层能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空气氧化的是( )A. K B. Na C. Fe D. Al【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K、Na 性质非常活泼,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表面不能形成保护内部金属不被氧化的氧化膜,Fe 在空气中被氧化后形成的氧化膜比较疏松,起不到保护内层金属的作用;金属铝的表面易形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保护内层金属不被腐蚀,答案选 D。【考点定位
3、】本题考查学生对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的掌握程度【名师点晴】本题主要是考查无机化合物间的转化(反应) ,考查学生对重要无机物之间反应的掌握程度,在平时的复习中要做到对常见反应非常熟悉。本题的答题策略是采用逐一验证的方法进行解答,要注意反应的条件为“常温下” ,注意掌握铝表面易形成致密氧化膜的常识,题目难度不大。视频3. 提纯含有少量泥沙的粗盐,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2A. 过滤、蒸发、结晶、溶解 B. 溶解、蒸发、结晶、过滤C. 溶解、蒸发、过滤、结晶 D.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粗盐的提纯是:利用混在食盐中的泥沙不能溶于水的特点,可先把粗盐放入水中溶解,使食盐与泥
4、沙进行初步分离;再经过过滤除去溶液中不溶的泥沙;最后经过蒸发,把溶解在水中的食盐结晶分离出来;因此,粗盐的提纯过程为:溶解-过滤-蒸发-结晶;故选 D。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点评: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结晶,把食盐中混有的泥沙除去的过程称为粗盐的提纯。4.下列事故或药品的处理正确的是( )A. 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冲洗B. 当出现 CO 中毒时,应立即将中毒者抬到室外新鲜空气处C. 制取并收集氧气结束后,应立即停止加热D. 将含硫酸的废液倒入水槽,用水冲入下水道【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 A、少量浓硫酸不慎滴到皮肤上,可以用大量水冲洗,再用 3%5%的 NaHCO3溶液涂上
5、,故 A 不正确;B、CO 易于血红蛋白结合从而是人体失去氧而中毒,所以当出现 CO 中毒时,应立即将中毒者抬到室外新鲜空气处,故 B 正确;C、制取并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后,如果立即停止加热,容易引起液体倒流,故 C 错误;D、硫酸是强酸,不能随意排放,随意将含硫酸的废液倒入水槽,用水冲人下水道是错误的,故 D 不正确,答案选 B。考点:考查实验安全及事故处理的正误判断5.蒸发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使蒸发皿盛满滤液,用小火加热 B. 等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C. 待溶液蒸干后,再停止加热 D. 将蒸发皿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答案】B【解析】3A蒸发皿不能盛满,应装
6、到 ,故 A 错误;B蒸发时,应防止温度过高,防止固体迸溅或分解,故 B 正确;C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不能蒸干,故 C 错误;D蒸发皿可以直接加热,不需要垫石棉网,故 D 错误;故答案为 B。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固体氯化钠不导电,所以氯化钠是非电解质B. 铜丝能导电,所以铜是电解质C. 氯化氢水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氢是电解质D. CO2溶于水能导电,所以 CO2是电解质【答案】C【解析】A 项,固体 NaCl 不导电,但 NaCl 溶于水和熔融时都能导电,固体 NaCl 属于电解质,错误;B 项,铜丝能导电,Cu 属于单质,Cu 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错误;C 项,氯化
7、氢的水溶液能导电,氯化氢是电解质,正确;D 项,CO 2溶于水能导电,但导电离子不是 CO2电离出来的,而是由 CO2与 H2O 化合成的 H2CO3电离产生的,CO 2属于非电解质,错误;答案选 C。点睛:关于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判断需注意:(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必须是化合物,单质、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2)电解质的导电是指电解质自身溶于水或熔融时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导电。7.下列各组物质相互混合后,不会发生离子反应的是A. Na2SO4溶液和 MgCl2溶液 B. Na 2CO3溶液和稀硫酸C. NaOH 溶液和 Fe2(SO4)3溶液 D. Ca(OH) 2和盐酸【答案】A
8、【解析】试题分析:ANa 2SO4溶液和 MgCl2 溶液混合,既无沉淀、气体生成,也无弱电解质生成,不会发生离子反应,A 正确;BNa 2CO3溶液和稀硫酸混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能够发生离子反应,B 错误;CNaOH 溶液和 Fe2(SO4)3溶液混合,有氢氧化铁沉淀生成,能够发生离子反应,C 错误;DCa(OH) 2和盐酸混合,有水生成,能够发生离子反应,D 错误。故答案 A。考点:考查离子反应。48.下列现象与胶体的性质无关的是( )A. 夏日的傍晚常常看到万丈霞光穿云而过美不胜收B. 过滤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泥沙C. 食品加工厂利用豆浆中加入盐卤做豆腐D. 化工厂利用静电除尘技术去除废
9、气中的固体悬浮物【答案】B【解析】A 项,云属于胶体,夏日的傍晚看到的万丈霞光穿云而过是云形成的丁达尔效应,与胶体性质有关;B 项,含泥沙的氯化钠溶液为悬浊液,用过滤法分离,与胶体性质无关;C 项,豆浆中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溶液,蛋白质溶液属于胶体,加入盐卤胶体发生聚沉,与胶体性质有关;D 项,废气中的固体悬浮物属于胶体,利用静电除尘技术去除废气中的固体悬浮物是利用了胶体的电泳性质,与胶体性质有关;答案选 B。9.将饱和 FeCl3溶液加入沸水中能制得 Fe(OH)3胶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能否发生丁达尔效应B. 含 0.1 mol FeCl3溶质的溶液形成胶体后,胶
10、体粒子为 0.1 molC. 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Fe(OH) 3悬浊液Fe(OH) 3胶体FeCl 3溶液D. 可通过观察液体是否澄清透明,来区别溶液和胶体【答案】C【解析】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不同,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1100nm 的为胶体,故 A 错误;B、胶体粒子是大量氢氧化铁的聚集体,所以含 0.1mol FeCl3溶质的溶液形成胶体后,胶体粒子小于 0.1mol,故 B 错误;C、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来分类,把分散系划分为:溶液(小于 1nm) 、胶体(1nm100nm) 、浊液(大于 100nm) ,所以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Fe(0
11、H) 3悬浊液Fe(0H) 3胶体FeCl 3溶液,故 C 正确;D、有的胶体也是澄清透明的,可以根据能否发生丁达尔效应来区别溶液和胶体,故 D 错误;故选 C【点评】本题考查了分散系溶液、浊液、胶体的区别,胶体的性质及鉴别等,注意相关基5础知识的积累,题目难度不大10.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钠和冷水反应:Na +2H 2O Na+2OH-+H2B. 金属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Al +2OH - AlO2-+ H2C. 金属铝溶于盐酸:2Al+6H + 2Al3+3H2D. 铁和稀硫酸反应:Fe+2H + Fe3+H2【答案】CD【解析】试题分析:A 不正确,没有配平,应该
12、是 2Na2H 2O2Na +2OH H 2;B 不正确,应该是 2Al2H 2O2OH =2AlO2 3H 2,答案选 CD。考点:考查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点评:本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试题基础性强,难易适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1. 一小块钠置于空气中,有下列现象:变成白色粉末,变暗,变成白色固体,变成液体,上述现象出现的先后顺序是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现象的本质是发生了什么变化,有什么样的变化就应该有什么样的现象相对应,钠置于空气中发生的变化如下:NaNa 2ONaOHNa 2CO310H2ONa 2CO3,答案选 B。考点:钠的
13、性质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钠的基本性质,比较简单。12.在体积为 V L 的密闭容器中通入 a mol CO 和 b mol O2,点燃充分反应后容器内碳原子数和氧原子数之比为( )A. B. C. D. ab a2b aa+2b a2(a+b)【答案】C【解析】反应前后原子个数守恒。13.根据反应式:(1)2Fe 3+2I =2Fe2+I2,(2)Br 2+2Fe2+=2Fe3+2Br ,判断下列离子的还原6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 Br 、Fe 2+、I B. I 、Fe 2+、Br C. Br 、I 、Fe 2+D. Fe2+、I 、Br 【答案】B【解析】【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
14、强于和还原产物的还原性,据此判断。【详解】2Fe 3+2I-2Fe 2+I2中铁离子是氧化剂,被还原为亚铁离子,碘离子被氧化,则还原性是 I-Fe 2+;Br 2+2Fe2+2Br -+2Fe3+中单质溴是氧化剂,亚铁离子被氧化为铁离子,则还原性是 Fe2+Br -,因此离子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I-、Fe 2+、Br -。答案选 B。14.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在同种元素之间的是 ( )A. Zn2HClZnCl 2H 2 B. 2H 2SSO 23S2H 2OC. H2CuOCu H 2O D. 2H2O 2H2O 2【答案】B【解析】A. 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为锌:0+2,氢:+10,锌元素化
15、合价升高,氢元素化合价降低,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在锌、氢元素之间;B. 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硫:-20,+40,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在硫元素之间;C. 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为氢:0+1,铜:+20,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在氢、铜元素之间;D. 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为氢:+10,氧:-20,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在氢、氧元素之间。故选 B。15.在强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无色透明离子组是( )A. K+、Na +、NO 3-、MnO 4- B. Mg2+、Na +、Cl -、SO 42-C. K+、Na +、Br -、Cu 2+ D. Na+、Ba 2+、OH -、SO 42-【答案】B【解析】7【详解】溶液无色,不会存在
16、Cu2+、Fe 2+、Fe 3+、MnO 4-等有色离子的存在,强酸溶液中存在大量 H+,AMnO 4-为有色离子,不满足溶液无色的要求,选项 A 错误;BMg 2+、Na +、Cl -、SO 42-之间不反应,都不与 H+反应,且为无色溶液,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选项 B 正确;CCu 2+为有色离子,不满足溶液无色的要求,选项 C 错误;D强酸性溶液中 OH-不能大量存在,Ba 2+与 SO42-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选项 D 错误;答案选 B。16.ClO2是一种消毒杀菌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处理剂。实验室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得ClO2:2KClO3 +H2C2O4 +H2SO4
17、 2ClO2+K 2SO4+2CO2+2H 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mol KClO3参加反应有 1mol e-转移 B. ClO 2是氧化产物C. H2C2O4在反应中被还原 D. KClO 3在反应中得到电子,作还原剂【答案】A【解析】ACl 元素的化合价由+5 价降低为+4 价,1molKClO 3参加反应转移的电子为 1mol(5-4)=1mol,A 正确;BCl 元素的化合价由+5 价降低为+4 价,所以氯酸钾对应的产物 ClO2是还原产物,B 错误;CH 2C2O4为还原剂,C 元素的化合价由+3 价升高到+4 价,在反应中被氧化,C 错误;ACl 元素的化合价由+5
18、价降低为+4 价,所以氯酸钾得电子为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D 错误;答案选 A。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明确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并注意氧化剂、还原剂中元素的变化来解答。17.将少量金属钠分别投入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中,有气体放出,且溶液质量减轻的是( )A. HCl B. NaOH C. Na2SO4 D. CuSO4【答案】D【解析】【分析】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会出现气体,要使溶液质量减轻,说明从溶液中放出气体的质量大于溶液增加的质量,据此解答。8【详解】A钠和盐酸的反应方程式为:2Na+2HCl2NaCl+H 2,根据方程式知,溶液增加的质量=m(Na)-m(H 2
19、) ,选项 A 错误;B钠与 NaOH 溶液的反应实质是钠与水的反应,钠和水的反应方程式为:2Na+2H 2O2NaOH+H2,所以溶液质量增加,溶液增加的质量=m(Na)-m(H 2) ,选项 B 错误;C钠与 Na2SO4溶液的反应实质是钠与水的反应,钠和水的反应方程式为:2Na+2H 2O2NaOH+H2,所以溶液质量增加,溶液增加的质量=m(Na)-m(H 2) ,选项 C 错误;D钠与 CuSO4溶液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铜,反应的方程式为:2Na+CuSO 4+2H2ONa 2 SO4+Cu(OH)2+H 2,根据方程式可知,溶液减少的质量=m(H 2)+mCu(OH) 2-m(Na
20、) ,选项 D 正确;答案选 D。【点睛】本题考查了钠的性质,注意钠与盐溶液反应时,先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再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依据差量法即可判断溶液质量大变化情况,题目难度不大。18.对于反应 3Cl2+6NaOH 5NaCl+NaClO3+3H2O,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Cl2是氧化剂,NaOH 是还原剂B. 被氧化的氯原子和被还原的氯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51C. Cl2既做氧化剂又做还原剂D. 氧化剂得电子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数之比为 51【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对于反应 3Cl2+6NaOH 5NaCl+NaClO3+3H2O,,氯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到+5 价,发生氧化反应共
21、有 1 摩尔氯原子被氧化;氯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到-1 价,发生还原反应,共有5 摩尔氯原子被还原;因此,氯气 Cl2既做氧化剂又做还原剂,答案 C正确;B被氧化的氯原子和被还原的氯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5。B 错误;D 氧化剂得电子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数之比为 1:1,D错误;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知识。19.已知在碱性溶液中可发生如下反应:2R(OH) 3+3ClO-+4OH- = 2RO4n- +3Cl- + 5H2O,则RO4n-中 R 的化合价是 ( )A. + 3 B. + 4 C. + 5 D. +6【答案】D【解析】9根据方程式两端电荷守恒可知 n 2,O 元素是2 价,所以 R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内蒙古 杭锦后旗 奋斗 中学 2018 _2019 学年 高一化学 学期 第二次 月考 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