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河南省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河南省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一 9 月月考化学试题1.对于易燃、易爆、有毒的化学物质,往往会在其包装上贴上危险警告标签。下列所列物质,贴错了包装标签的是( )选项 A B C D物质的化学式H2SO4(浓) H2O2(双氧水) P4(白磷) KClO3危险警告标签A. A B. B C. C D. D【答案】B【解析】【分析】A浓硫酸有腐蚀性;B、H 2O2(双氧水)是氧化剂;C白磷有毒;D氯酸钾易爆炸,是爆炸品。【详解】A浓硫酸有腐蚀性,是腐蚀品,故 A 正确;B、H 2O2(双氧水)是氧化剂,故 B 错误;C白磷有毒,是剧毒品,故 C 正确;D氯酸钾易爆炸
2、,是爆炸品,故 D 正确。故选 B。2.有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方法: 用 50 mL 量筒量取 5.0 mL 硫酸铜溶液; 称量没有腐蚀性固体药品时,把药品放在托盘上称量; 氢氧化钠浓溶液不慎溅入眼中,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并且边洗边眨眼睛; 倾倒液体时,试剂瓶的瓶口不对准容器口; 块状- 2 -药品都要用药匙取用; 固体药品用细口瓶保存; 用下图所示的方法闻气体的气味; 在实验中不慎手被玻璃划破,可用碘酒或双氧水清洗后,再用药外敷; 煤气中毒的人,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浓 H2SO4溅到皮肤上,用 NaOH 溶液中和。其中错误的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量筒量取
3、 5mL 硫酸铜溶液应该选用 10mL 量筒;根据称量没有腐蚀性固体药品时的正确操作分析; 氢氧化钠浓溶液不慎溅入眼中,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并且边洗边眨眼睛;应该将试剂瓶口与容器口紧靠在一起;取块状固体一般用镊子取用;广口瓶用来保存固体,细口瓶保存液体 招气入鼻法,用图所示的方法闻气体的气味; 在实验中不慎手被玻璃划破,可用碘酒或双氧水清洗后,再用药外敷;一氧化碳中毒是人体中的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结合,使人缺氧而中毒;硫酸不慎沾在衣服或皮肤上,应先用抹布擦去,然后用水冲洗;【详解】用 50mL 量筒量取 5mL 硫酸铜溶液,误差太大,量筒量取 5mL 硫酸铜溶液,应该选用 10mL 量筒,故错误
4、;应在托盘上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纸片,以免污染药品,损坏托盘,故错误; 氢氧化钠浓溶液不慎溅入眼中,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并且边洗边眨眼睛,故正确;倾倒液体时,应使试剂瓶口与容器口紧靠在一起,避免液体流到容器外,故错误;固体药品取用时,取用粉末状固体用药匙,块状固体一般用镊子,故错误;药品保存时,细口瓶保存细口瓶盛液体,广口瓶才用来保存固体,故错误; 招气入鼻法,用图所示的方法闻气体的气味,故正确; 在实验中不慎手被玻璃划破,可用碘酒或双氧水清洗后,再用药外敷,以防感染,故正确;一氧化碳中毒是人体中的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结合,使人缺氧而中毒,所以煤气中毒的人,要迅速移动通风的地方,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5、故错误;- 3 -酸不慎沾在衣服或皮肤上,应先用抹布擦去,然后用水冲洗,浓 NaOH 具有强腐蚀性,所以不能用浓 NaOH 清洗,故错误。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涉及计量仪器的使用方法、药品的取用及保存方法、化学实验安全及事故处理等知识,解题关键:熟练掌握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药品的正确取用和保存方法,易错点,一氧化碳中毒,要迅速移动通风的地方,立即进行人工呼吸,不能在原地进行人工呼吸3.下列实验操作中,主要不是从安全因素考虑的是( )A. 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外壁干燥后再预热B.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上倾斜(约 45角),外壁干燥后再预
6、热C. 检验 SO42-时,先加入盐酸,后加入氯化钡溶液D. 盛装浓硫酸的铁桶,用水冲洗,并用打火机照明【答案】C【解析】【分析】A、依据给试管内固体药品加热的注意事项分析解答;B、依据给试管内液体药品加热的注意事项分析解答;C、 检验 SO42-时,先加入盐酸,后加入氯化钡溶液,不是从安全因素考虑;D、氢气不纯点燃时发生爆炸,是处于安全考虑;【详解】A、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外壁干燥后再预热,防止试管炸裂,是处于安全考虑,故 A 不符题意;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上倾斜(约 45) ,外壁干燥后再预热,防止试管炸裂,是处于安全考虑,故 B 不符题意;C、检验
7、 SO42-时,先加入盐酸,后加入氯化钡溶液,是为了排除杂质的干扰,不是从安全因素考虑,故 C 符合题意;D、盛装浓硫酸的铁桶,用水冲洗,并用打火机照明,氢气不纯点燃时发生爆炸,是处于安全考虑,故 D 不符题意;故选 C。4.下列实验操作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4 -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给盛有液体的体积超过 1/3 容积的试管加热把鼻孔靠近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将试管平放,用纸槽往试管里送入固体粉末,然后竖立试管取用放在细口瓶的液体时,取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倾倒液体时,瓶上的标签对着地面将烧瓶放在桌上,再用力塞紧塞子用坩埚钳夹取加热后的蒸发皿将滴管垂
8、直伸进试管内滴加液体稀释浓 H2SO4时,把水迅速倒入盛有浓 H2SO4的量筒中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时,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掌贴住容器的外壁或用微火烘烤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试管夹夹持试管时,从下向上套,离试管口 1/3 处;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最好不超过容积的 1/3;有些有刺激性气味、有毒不能吸入过多;取用固体要借助纸条送入试管底部;依据取用液体试剂的规范操作要求判断;从玻璃仪器的基本操作判断;从坩埚钳的用途,蒸发皿的使用分析;依据胶头滴管使用方法分析;依据浓硫酸的稀释操作中的试剂顺序判断;依据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判断,利用装置中的压强变化来检验【详解】用试管
9、夹夹持试管时,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故正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为避免液体沸腾时飞溅出来,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故错误;不能把鼻孔靠近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要用手轻轻煽,让少量气体进入鼻孔,故错误;- 5 -将固体粉末倒入试管中时,把试管平放,用纸槽往试管里送入固体粉末,然后缓慢竖立试管,故正确;取用放在细口瓶的液体时,取下瓶塞倒立放在桌面上,倾倒液体时瓶上的标签对着地面,会使残留的液体腐蚀标签,应该标签朝着手心,故错误;将烧瓶放在桌上,用力塞紧塞子,容易把烧杯口弄破,这些玻璃仪器都是很脆弱的,塞塞子要慢慢的旋紧,故错误;坩埚钳可用于移走正在加热或很热的蒸发皿
10、,是实验基本操作的要求,故正确;滴管垂直悬空,不能伸进试管内,会污染滴管,故错误;稀释浓硫酸时,应把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因为水的密度比浓硫酸小,如把水加入浓硫酸,溶解过程中温度升高容易引起液体飞溅,从而导致安全事故,量筒是量取液体体积的量具,不能用来溶解液体,故错误;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时,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捂住容器的外壁或用酒精灯微热,导气管口处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导气管中上升一段水柱,证明气密性完好,故正确;综上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要求,解题关键:掌握试剂的取用方法,试管的加热,蒸发皿的使用,浓硫酸的稀释,装置气密性的检验方法,熟练
11、掌握实验仪器和基本操作的规范要求,易错点滴管垂直悬空,不能伸进试管内。5.下列每组有三种物质,其中最后一种是过量的,加水充分搅拌后过滤,滤纸上留有两种不溶物的组是( )A. CaCl2、Ca(NO 3)2、Na 2CO3 B. Cu(NO3)2、KCl、NaOHC. MgSO4、NaCl、Ba(OH) 2 D. Al、Ag、H 2SO4【答案】C【解析】【分析】酸碱盐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即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把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详解】A、氯化钙和硝酸钙分别与碳酸钠反应都生成碳酸钙一种沉淀,故 A 错误;B、硝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
12、氧化铜一种沉淀,故 B 错误;- 6 -C、硫酸镁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镁沉淀两种沉淀,故 C 正确;D、铝能将硫酸中的氢置换出来,银不参加反应,故有银一种沉淀,故 D 错误。故选:C。6.有五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它们分别为:Ba(NO 3)2 KCl NaOH CuSO 4 Na 2SO4如果不用其他任何试剂(包括试纸),用最简便的方法将它们一一鉴别开来,则在下列的鉴别顺序中,最合理的是( )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铜离子在溶液中显蓝色,铜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蓝色沉淀,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钾无明显现象最后鉴别;先把带色的离子鉴别出来,再用
13、该离子去鉴别其他的离子,再用鉴别出来的去鉴别后面的离子,依次鉴别【详解】首先观察溶液的颜色,显蓝色的是硫酸铜;将硫酸铜滴入剩余的四种溶液中,出现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钠,出现白色沉淀,是硝酸钡;再将硝酸钡滴入剩余的两种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的是硫酸钠,没有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钾。故选:A。【点睛】难点突破:在解此类题时,先要根据所给的溶液的颜色鉴别出带色的溶液,再用该试剂鉴别其他的物质,依次用鉴别出来的物质鉴别其他的物质,类推。7.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正确的是( )A. 某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 Cl-B. 某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 SO42-C. 某溶液 产生蓝色沉淀,说明原溶液
14、中有 Cu2+D. 某溶液 生成无色无味气体,说明原溶液中有 CO32-【答案】C【解析】【分析】A白色沉淀可能为碳酸银、硫酸银等;- 7 -B白色沉淀可能为 AgCl;C蓝色沉淀为氢氧化铜;D无色气体可能为氢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详解】A白色沉淀可能为碳酸银、硫酸银等,要先加硝酸酸化排除干扰离子,再加硝酸银检验氯离子,故 A 错误;B白色沉淀可能为 AgCl,要先加盐酸酸化排除干扰离子,再加氯化钡检验硫酸根离子,故B 错误;C蓝色沉淀为氢氧化铜,则生产蓝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 Cu2 ,故 C 正确;D无色气体可能为氢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只得出:原溶液中可能有 CO32 ,故 D
15、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鉴别和检验,解题关键:把握物质的性质及发生的反应,易错点:A、要先加硝酸酸化排除 CO32 等干扰离子,易错点:B、离子检验中试剂选择,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的白色沉淀可能时硫酸钡,也可能是氯化银,要选加盐酸排除氯离子的干扰8.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 杂质 除杂所用试剂和方法A H2SO4 HCl AgNO3溶液、过滤B KNO3 K2SO4 适量 Ba(NO3)2溶液、过滤C Cu CuO 盐酸、过滤D C2H5OH CH3COOH CaO、蒸馏A. A B. B C. C D. D【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
16、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 ,是指除去杂质,- 8 -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详解】A、H 2SO4和 HCl 均能与 AgNO3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 A 错误。B、K 2SO4能与适量 Ba(NO 3) 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再过滤除去不溶物,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 B 正确。C、盐酸能溶解氧化铜生成氧化铜和水,再过滤除去不溶物,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 C 正确;D、氧化钙能
17、与醋酸作用生成醋酸钙和水,醋酸钙是盐,熔沸点高,蒸馏出乙醇,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 D 正确;故选 A。9.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质量相等的 O2和 O3中所含原子数相等B. 物质的量相等的 O2和 O3中含分子数相等C. 质量相等的 CO 和 CO2中所含碳原子数相等D. 物质的量相等的 CO 和 CO2中含碳原子数相等【答案】C【解析】【分析】A、根据 n=m/M、N=nN A可知,质量相等的质量相等的 O2和 O3,O 2和 O3都是由氧原子构成的,氧原子的质量相等,故含有氧原子相等;B、根据 N=nNA可知,分子数目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C、根据 n=m
18、/M 求其分子个数比,再利用这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解题;D物质的量相同,含有分子数目相同,二者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之比等于分子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之比【详解】A、根据 n=m/M、N=nN A可知,质量相等的质量相等的 O2和 O3,O 2和 O3都是由氧原子构成的,氧原子的质量相等,故含有氧原子相等;或这样解答:质量相等的质量相等的 O2和 O3,分子个数之比与摩尔质量成反比,所以等质量的 O2和 O3的含有的分子数目之比为48gmol1 :32gmol 1 =3:2;故等质量 O2和 O3的含有的原子数目之比为(32):- 9 -(23)=1:1,故 A 正确;B、根据 N=nNA可知,等物质的量
19、的 O2和 O3所含分子个数比为 1:1,故 B 正确;C、假设两物质的质量都是 m,则两物质的分子个数比是: =11:7,则碳原子的个数比是:11:7,故 C 错误;D、物质的量相同,二者含有分子数目相同,CO 和 CO2分子中 C 原子数目分别为 1、1,故二者所含的 C 原子数目之比为 1:1,故 D 正确;故选 C。10.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下关系: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 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B. 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C. 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D. 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的概念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详解】A、
20、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并列关系,故 A 错误;B、单质与化合物属于并列关系,故 B 错误;C、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交叉关系,故 C 错误;D、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故 D 正确;故选 D。11.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分类组合碱 酸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10 -A Na2CO3 H2SO4 NaHCO3 SiO2 CO2B NaOH HCl NaCl Na2O COC NaOH CH3COOH CaF2 SO3 SO2D KOH HNO3 CaCO3 CaO SO3A. A B. B C. C D. D【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 项中二氧化硅为酸性氧化物;NO 和
21、CO 均为不成盐氧化物。考点:物质的分类。12.某胶体遇盐卤(MgCl 26H2O)或石膏(CaSO 42H2O)易发生聚沉,而与食盐水或 Na2SO4溶液相遇聚沉的效果就差一些。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胶体中胶体粒子大小约为 10-910 -7 m B. 该胶体粒子带正电C. Na+使此胶体聚沉的效果不如 Ca2+、Mg 2+ D. 该胶体遇 BaCl2溶液或 Fe(OH)3胶体可发生聚沉【答案】B【解析】【分析】A、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介于 1nm100nm 之间;B、该胶体遇钙、镁、钡离子易发生聚沉,而遇钠离子则不易发生聚沉,说明胶体的胶粒带负电荷;C、胶体遇盐卤或石膏水
22、易发生凝聚,而与食盐水或 Na2SO4溶液则不易发生凝聚,说明它的凝聚受阳离子种类影响较大,离子所带电荷越多则聚沉效果越好;D、该胶体的胶粒带负电,遇到电解质溶液或胶粒带负电的胶体能够发生聚沉;【详解】A、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介于 1nm100nm 之间,即 10-910 -7 m ,故 A 正确;- 11 -B、该胶体遇钙、镁、钡离子易发生聚沉,而遇钠离子则不易发生聚沉,说明胶体的胶粒带负电荷,电泳时,该胶体向阳极移动,故 B 错误;C、胶体遇盐卤或石膏水易发生凝聚,而与食盐水或 Na2SO4溶液则不易发生凝聚,说明它的凝聚受阳离子种类影响较大,离子所带电荷越多则聚沉效果越好,故 C 正
23、确;D、该胶体遇 BaCl2溶液发生聚沉,该胶体遇钙、镁、钡离子易发生聚沉,而遇钠离子则不易发生聚沉,说明胶体的胶粒带负电荷,Fe(OH) 3胶体的胶粒是带正电荷,可使该胶体发生聚沉,故 D 正确;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了胶体的性质,解题关键:明确胶体聚沉发生的条件,注意胶体的聚沉和胶体的盐析区别,易错点:A,注意单位之间的换算,1m=10 9nm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溶液呈电中性,胶体带有电荷B. 利用半透膜可除去淀粉溶液中的少量 NaClC. 溶液中的溶质微粒不能透过半透膜,胶体中的分散质微粒能透过半透膜D. 纳米材料的直径在 1100 nm,因此纳米材料属于胶体【答案】B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 洛阳市 第一 高级中学 2018 _2019 学年 高一化学 学期 月月 考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