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18中考语文试题研究题库记叙文阅读10篇.docx
《安徽省2018中考语文试题研究题库记叙文阅读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2018中考语文试题研究题库记叙文阅读10篇.docx(4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记叙文阅读 10 篇记叙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23 分) 北漂的鱼宋红梅儿子高考名落孙山,我的郁闷变成一座即将喷发的火山,只要一点刺激,就会喷发。我整天阴着脸,压住火,耐着性子,厉声问儿子:“这会儿别人不逼你读书,你毕业干什么?”我一贯强调读书重要,可顽皮的儿子总和我唱反调。他爱好电脑,虚拟世界有无穷的吸引力,以至于他沉迷于此。为此,我竭力想把他从虚拟世界拉出,可一切都是徒劳的。如今高考结束,儿子要到北京学电脑。我联系学校,收拾铺盖,在一个闷热得喘不上气的夏夜,送他上了北京的火车,我的忧虑也随着列车北上了。儿行千里母担忧,我想起他小姨在那儿,让她不时地关照他,给他个建议
2、,给他个提示,我变成幕后操纵手。两年过去了,儿子毕业开始找工作。一天,我实在憋不住了,拿起电话问:“儿子,工作找到了吗?”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有气无力的声音,“没呢,跑了大半个北京城。如果有单位要我,不给工资也行,权当我实习。 ”我拿着电话,眼泪与声音同步进行,还得装作若无其事安慰他:“年轻人有魄力,总有人愿意要的,别担心。 ”“好的,老娘,我再继续找吧”,“别急,慢慢找。 ”我尽力宽他的心。人生的第一步难啊!无论如何,也要鼓励他走下去。几天后,他终于找到工作,开始上班。日子像流水,儿子在北京一天天地长大。他打来电话,告诉这告诉那,从他打电话的次数知道,他和我的隔阂正慢慢消减。互联网的世界是他的追
3、2求,他在自己的追求中快乐着,工作着。几年下来,我想他的时候,就抄起电话问:“儿子,你在单位干啥呢?”电话那头,一阵嬉笑,说:“老娘,我们做的事情,告诉你也不明白,你落后了,哈哈”那笑声是那么熟悉,又那么陌生,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我曾那么疯狂压制他的兴致,而如今他却在互联网工作得有滋有味,很是开心。我该如何评说自己的功过呢?我郁闷,迷茫。互联网在悄悄改变着世界,也悄悄地改变着我的思想。 “老娘,你落后了。 ”这句话那么清晰地落在我的记忆中。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我爱好写作,底稿全存在邮箱里。一次,密码忘了,我的文章也打不开了,找同事帮忙也没能解决,只好打电话向儿子求援,儿子说:“这点小事,好办。
4、 ”他问了我几个问题,安慰我几句,半个小时后,他告诉我新的密码说这回好了。这回,我自己主动承认:儿子,我落后了。儿子在那头哈哈大笑,很开心。我落后了,却很开心,因为儿子跟上了时代的步伐,乘着互联网的东风愉悦着。我终于从当初的郁闷和迷惑中走出,和儿子开始愉快交谈,两代人和谐相处。一天,儿子打来电话说,他主动申请到西藏工作。我担心地问这问那,他说:别担心,我都准备好了。儿子大了,相隔千里,腿长胳膊短,我只能絮叨地叮嘱他。儿子到了西藏,给我来了电话,以后半年的时间,他隔段时间给我个电话,汇报此行的过程。他说得很平淡,很从容。半年过去了,他从西藏回来带回一堆的礼品。儿子大了,我好开心!半年后 ,他的公
5、众号 墨质面世,“用淡淡的墨汁,挥洒生命的质感”是墨质的主题。我惊呆了,亲朋好友啧啧称赞。他把北漂的生活,写成随笔和长篇小说张小白和宋小黑 。读着墨质,我详细了解了他的成长经历和西藏之行。坐飞机的颠簸、高原反应的痛苦、生活的不适,他可3是一个字都没向我透露。哦,儿子大了,不想让我为他担忧。我一边读,一边擦眼泪。北漂的鱼 ,这是儿子送给自己的绰号。如今,这条鱼还在北京的人流里漂泊拼搏,任凭风吹雨打,勇往直前。1.在下面的括号中填入恰当的文字,补全“我”在儿子成长过程中的情感态度的变化过程。 (6 分)儿子高考失利(郁闷) 送儿子北京学电脑( ) 问儿子工作 ( ) 问儿子单位的事情(郁闷、迷茫)
6、 公众号墨质面世( )1.(6 分)忧虑 关心 惊喜,骄傲(共 6 分。每空 2 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此题考查人物情感态度的变化过程。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提示,送儿子去北京学电脑在文章第段,根据最后一句“我的忧虑也随着列车北上了” ,可概括出“我”的情感为“忧虑” 。问儿子工作在文章第段,在儿子毕业找工作时, “我”实在憋不住了,打电话问儿子找到工作没有。听到儿子的回答, “我 眼泪与声音同步”据此可概括出“我”对儿子的关心。公众号墨质面世,在文章第段,根据“我惊呆了,亲朋好友啧啧称赞” “儿子大了,不想让我为他担忧” ,可以概括出“我”既惊喜又为儿子的成长感到骄傲。2.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
7、在文中的含义。 (3 分)我拿着电话,眼泪与声音同步进行,还得装作若无其事安慰他:“年轻人有魄力,总有人愿意要的,别担心。 ”2.(3 分)为了不增加儿子的心理压力,给儿子鼓励,我假装不在意的样子。 (共 3 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此题考查词语的含义。 “若无其事”指的是“我”在询问儿子工作情况时,听到儿子有气无力的回答,以及对工作的要求, “我”内心难4过,担忧。但是还得鼓励儿子,所以装出不在意的样子。3.结合全文,说说你对题目“北漂的鱼”的理解。 (6 分)3.(6 分) “北漂的鱼”表面是指儿子送给自己的绰号, “漂”字让人联想到水,一般情况下,随着水漂的、极具活力的动物是鱼;在文中,
8、 “漂”字暗含漂泊之意, “北漂的鱼”实际指的是那些像儿子一样为了追逐理想,离家在外漂泊、拼搏奋斗的人。 (共 6 分。每点 3 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此题考查标题的含义。 “北漂的鱼”出现在文章的最后一段。首先这是儿子给自己的绰号, “漂”字让人很容易联想到水,水中的鱼随着水漂,极具活力;再结合文章内容, “漂”字暗含漂泊之意,现实生活中像儿子这样的年轻人还有很多很多, “北漂的鱼”也指这些漂泊在外的年轻人,他们怀揣着梦想,远离家乡,孤身奋斗。据此总结概括即可。4.文中的儿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简要概括。 (3 分)4.(3 分)文中的儿子是一个孝顺懂事,坚持走自己的路,勇于拼搏的人。
9、(共 3 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此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从第段“互联网的世界是他的追求,他在自己的追求中快乐着,工作着”看出“儿子”是一个坚持走自己路的人;从第 段“坐飞机的颠簸、高原反应的痛苦、生活的不适,他可是一个字都没向我透露”看出“儿子”是一个孝顺懂事,勇于拼搏的人。5.关于这篇小说的主题,有很多看法,有人说这是对一味强调读书论的反驳,也有人说这是一篇关于亲情和爱的文章,还有人说这是当下年轻人追梦的一个缩影。你同意哪一种?请简述理由。 (5 分)5.(5 分)示例:我同意第一种,因为在传统的教育中,都是一味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忽视孩子的兴趣爱好,衡量孩子的标准也是看学习成绩。“条条大路通
10、罗马” ,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若是加以正确引导,何尝不会有好的发展。正如文中的母亲和儿子,母亲看中成绩,希望儿子好好读5书,儿子却痴迷电脑。母亲百般阻挠,在儿子高考失利后送儿子去学电脑,最后儿子在互联网发展的很好。这足以说明兴趣的重要性,并不是只有读书一条路也走。我同意第二种。因为文中的母亲始终关心儿子的成长。在儿子高考失利时担心儿子以后的出路,在儿子去北京学电脑时放心不下,并且让儿子小姨关照他,在儿子找不到工作沮丧时,鼓励儿子,这些都体现出“我”对儿子的爱。儿子在北京找到工作后也经常打电话给“我” ,帮“我”找回邮箱密码等,这些都体现出母子之间的爱。我同意第三种。因为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思想差异
11、,自己的兴趣爱好不被父母理解,父母看重读书,孩子要追求兴趣爱好。同时孩子在追梦的过程中,遭遇到很多困难,就像文中的儿子起初不被母亲理解,在找工作时遭遇了挫折,但最终有所成就。儿子的形象也是当下很多人的一个缩影,是万千追梦者中的一员。 (共 5 分。言之有理即可)【解析】在作答时,首先要表明态度,即同意哪一种观点,然后根据所选观点阐述理由。阐述理由时要结合人物的言行或经历进行分析。如第一种观点,可从文中“我”看重读书,而儿子却热衷电脑,这一角度出发进行分析。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22 分) 掠过青春的红榜高三第一个月月考发榜,红红的榜单上竟然有我的名字, “137 名” ,而且还
12、是第一张红榜。上高中以来,我的成绩从来没有上过榜,这还是破天荒的第一次。顾不得学校的校规校纪,我偷偷去超市买了一瓶啤酒,顺便带了一包豆腐干,悄悄地带进宿舍,几口下去,瓶子见底。脑子感觉晕乎乎的,6像做梦似的,脑海中浮现出我考第一的画面,我竟然上了 985 大学。当我沉浸在喜悦之中时,却被查寝室的老师发现。 老师直接把我叫进办公室,问我为什么喝酒。我语无伦次,说了半天才说出祝贺取得好的成绩。老师又问我考到全校多少名。137 名!我脱口而出。老师“嗯”了一声,站起身,指着操场上跑步的一个女同学说,她的成绩全校前十名,她在跑步。又指了一个坐在操场上看书的同学说,他的成绩也一样。老师接着说,这是你新的
13、起点,自己记住就行了。你的人生,还有很多新的起点,不是拿来庆祝的,而是让你在此基础上寻求更大的突破。 我是一个差等生,我不止一次地说,我讨厌读书,但为了以后好找工作,我被动地学习。高一到高二,学校有几十个班,学生上千人,我年级排名五百上下,每次张榜前 200 名,我的名字从来没有上去过。我想继续保持这种学习状态,该玩就玩,该上课就上课,运气好上个二本学校,运气不好就上专科。不像班上的一些学霸,为了成绩拼死拼活,把人弄得像机器,一刻不停地运转。高中时光,这么宝贵,一辈子只有 3 年,应该好好享受。 父亲每天在耳边唠叨,在他眼中,只有 985 大学才入法眼,其他学校不值一提。我也想考这样的大学,在
14、我所就读的乡镇学校,每年能考上这样大学的学生屈指可数,我叫他认清现实,我不是天才,是普通人,考一般的大学,找一般的工作,永远不可能出人头地。我想给他说这番话,但我没有说出来,我唯一能做的是尽可能编造一个跟 985 靠谱的成绩,发给他,让他高兴高兴。父亲每天还会发些鸡汤、段子。老实说,我的成绩能够提升,多少受到他的影响。如果不是他发的信息,我不知道 985 大学有哪几所,在什么地方。受他的励志鸡汤的影响,我稍微努下力,考了全校 137 名,成绩7竟然上升得这么快。数学成绩从来没有上百分,这次考了 121 分。 跟聪明的同学相比,我发现我不笨,只是我投入太少。我还没有熬到凌晨,周末节假日照常休息,
15、睡到自然醒。取得了这样的成绩,我将考试的真实成绩给父亲看。他没有惊讶,只是叹了一口气。我才想起,以前我总在编故事,我不止一次地将我的成绩提到了百名以内,他在外地打工,每年只回来一次,只要不说第一名,他大概相信。只有这样,母亲给钱才爽快。 从老师办公室出来,我去了操场,那两个学霸仍然还在操场上,尽管这时候已经很晚。要是平时,我已经进入梦乡。看看他们,再对照一下自己,我感觉到特别羞愧。突然之间,我立下志向,考上 985 大学,让不可能成为可能。我跟那些学霸一样,像机器般运转,熬到凌晨休息,早上四点刚过就起床学习。虽然很疲惫,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我适应了学习节奏。经过几个月的苦拼,我将不可能变成了
16、可能,每次考试我都上了红榜,从年级的 137 名到前几名,期期不落。高考来临,我超常发挥,顺利考上了 985 大学。如今,我坐在一所 985 大学的宽敞教室里,想起青春岁月的那张红榜,如果没有老师的殷切教诲,我不可能走到今天。回忆过去走过的路,曾经叛逆过,自暴自弃过,好在醒悟过来。青春是允许犯错的,但不能一错再错,成绩不好也不可怕,只要肯努力,成功自然水到渠成。(摘自意林原创版 2017.11)1.请从“我”的角度,梳理文章的故事脉络。 (6 分)初登红榜,喝酒庆祝(1)回忆过去,自暴自弃(2)1.(6 分) (1)被师发现,接受教诲 (2)幡然醒悟,勤奋圆梦(共 6 分。8每空 3 分。意思
17、对即可)【解析】解答此题,结合题目要求可知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依据开头和中间两处给出的内容再结合文章添加需要答题的部分。细读文章,可知(1)处填写内容在第段,写老师拿拥有优异成绩学生的刻苦教育“我” ,让“我”明白每一次成绩都是一个新的起点;(2)处填写内容在第 段,写 “我”幡然醒悟,刻苦努力,终于考上理想的大学,最后,依照示例的叙述格式,按照示例的填写字数归纳筛选的信息。2.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3 分)受他的励志鸡汤的影响,我稍微努下力,考了全校 137 名,成绩竟然上升得这么快。2.(3 分)准确刻画出成绩的上升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为后文我考上985 学校作铺垫。
18、(共 3 分。意思对即可)【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弄清词语的意思, “竟然”表示出乎意料之外,这里结合句子“成绩竟然上升得这么快”和后文“我”努力后考上理想的学校可以明确其表达效果。3.联系上下文,研读文中第段画线句,分析“我”此时的神态及情感。(4 分)看看他们,再对照一下自己,我感觉到特别羞愧。3.(4 分)表现了“我”看到学霸的努力而内心产生的内疚、惭愧之情;暗示了“我”决心考上理想的大学。 (共 4 分。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解析】解答此题,结合题干可知考查对人物情感的把握,然后抓住上文句子“那两个学霸仍然还在操场上,尽管这时候已经很晚” “再对照一下自己”可以体会“我”内心产生
19、的内疚、惭愧之情,结合下文“我立下志向,考上 985 大学,让不可能成为可能”可以体会“我”立志学习,最后综合进行表述即可。94.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 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 分)11我跟那些学霸一样,像机器般运转,熬到凌晨休息,早上四点刚过就起床学习。4.(4 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我”比作“机器” ,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我为了自己的目标付出的艰辛努力。 (共 4 分。修辞手法 2 分,表达效果 2 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此题明确要求从修辞的角度入手,抓住句子“像机器般运转”可知,将“我”比作“机器”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结合句子“熬到凌晨休息,早上四点刚过就起床学习”一句可以
20、体会“我”的努力。 5.谁的青春不迷茫,谁的青春不叛逆,文中老师用殷切的教诲警醒“我” ,促“我”成长。在你成长中最重要的人是谁?请具体谈一谈。 (5 分)5.(5 分)示例:在我成长中最重要的人是母亲。她在学习上督促我,生活上细心地照料我。有一次,母亲走进我的书房对我说:“宝贝,去看一会书吧,背一会英语单词吧” “好啦,我知道了,你好烦!”我用不耐烦的语气回答她。但母亲没有吱声,而是默默地转身离开,走进了厨房没多久,她端着一杯柠檬汁,一脸慈祥地对我说:“宝贝,喝口柠檬汁降降火,别太累了哦!” (共 5 分。言之有理即可)【解析】题干中包括两个小问题,一是“陪伴你青春成长的是谁” ,二是“如何
21、陪伴你成长的” 。所以,答题时,应先明确陪伴的对象,是父母、朋友、还是老师,再说明它是如何陪伴自己的,可通过具体事例来阐述。注意一定要选择自己熟悉的,便于写出他陪伴自己的具体过程。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23 分) 乡村的炊烟张峪铭10乡村如一位从冬季走进夏天的行者,走着走着,就剩下一些薄衣单衫了。原本那厚重的妆容,随着时间的流去,一点点剥蚀,以至附着在上面的情和事,成了恍惚的记忆。 就拿炊烟说吧。炊烟是每个乡村的一道特有的风景:那鳞次栉比的粉墙黛瓦之间,缕缕炊烟起,暮色如笼纱,鸡进窝棚,黄犬归家,一切都是那么静谧安详。炊烟散发的烟火味,是乡村最为温暖的人间至味。在那食物贫乏的年
22、代,哪个孩子不曾靠着锅台,吸着伴着炊烟的饭菜香。将山芋埋进灶窿里,将玉米穿在竹棍上置放灶口,将那刚从地里刨来的花生放在火锹上那希冀,那馋样,那焦香味,浸润了我的整个童年。 一户人家的炊烟,是这户人家风中的旗,地上的坐标,因为家家户户树立的烟囱,就像一个个坐标点,且顺着天空的炊烟,你就能找到那低矮的青砖瓦屋或茅屋土房。 【A】小时候,我就是从炊烟中找到外婆家的方向的。母亲在一个下午,锄完最后一畦地后,牵着我去看望外婆。越过村前的茅岭头,走过洼里的水库,经过一段接一段的田塍,我累得吃不消,跟着母亲后面,叽叽咕咕地埋怨着,母亲就指着前面一片树林对我说:快到了,那就是外婆家冒的烟。我望着林梢上的炊烟,
23、在暮色里升腾,顿时想起外婆菜的味道,于是加快了脚步。 当然,乡村的炊烟不都会看得见,它许多时候融入熹微晨光与昏暗夜色之中。一弯冷月挂在笔架山前,父亲和着月光,磨着砍柴刀。霍霍的声音,伴着一分清冷,那闪亮的刀锋,能划破晨曦的薄雾。父亲用单拇指,放在刀刃上来回地横拖,细微的沙沙声带有钢的嗡嗡声,轻轻撞击我的耳膜。母亲悄悄将灶火升起,烧一瓶热水泡一碗炒米,打点一下父亲的肚子,那炊烟消融在清凉的晨月中。等父亲将一担柴挑回到家,左右邻居的炊烟11逐渐散去,母亲香喷喷的饭菜早就做好了。 【B】那时没有钟,早晚以天色为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早饭和中饭不仅看天象,还看家里的炊烟。哪怕你在割稻或耕田,当你直起
24、身子,望向村子,若炊烟正浓,你肯定又躬身劳作,直到炊烟稀薄,你才扛着犁耙,带着一只小黄狗,吹着口哨往家中赶。沿途,你会闻到各家不同的菜饭香,偶尔,也能闻到谁家的鱼肉香。 【C】要说乡村炊烟最盛之时,还是年前,家家户户将那备好的硬柴搬出来,架锅炒年货、打豆腐、杀年猪女人围着灶台忙得不亦乐乎,男人坐在灶口闷声添柴,满膛灶火,将男人映得红光满面,也将未来的日子染得火红 如今在高楼占据的城市里,没有炊烟升起,只有门牌升到了空中,电气取代了柴火,即使买回了做锅粑的锅,也吃不出乡村柴火烧出的味。可回到乡村时,山上柴草茂盛,家家也如城里,汽灶替代了柴锅,烧饭简便了,过程简洁了,可那带着炊烟的味道没有了。更遗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省 2018 中考 语文试题 研究 题库 记叙文 阅读 10 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