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2018中考语文试题研究课外文言文阅读(20篇).docx
《四川省绵阳市2018中考语文试题研究课外文言文阅读(2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绵阳市2018中考语文试题研究课外文言文阅读(20篇).docx(2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课外文言文阅读(20 篇)人物传记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 14 题。赵琰,字叔起,天水人。初,苻 氏乱,琰为乳母携奔寿春,年十四乃归。孝心色养,饪熟 之节,必亲调之。皇兴中,京师俭 ,婢简粟粜之 ,琰遇见切责,敕留轻粃 。尝送子应冀州娉室 ,从者于路偶得一羊,行三十里而琰知之,令送于本处。又过路傍,主人设羊羹,琰访知盗杀,卒辞不食。遣人买耜 刃,得剩六耜 ,即令送还刃主。刃主高之,义而不受,琰命委之而去。初为兖州司马,转团城镇副将。还京,为淮南王他 府长史。时禁制甚严,不听越关葬于旧兆 。琰积三十余年,不得葬二亲。及蒸尝 拜献,未曾不婴慕卒事 。每于时节,不受子孙庆贺。年余耳顺,而孝
2、思弥笃。慨岁月推移迁窆 无期乃绝盐粟断诸滋味食麦而已。年八十卒。(有删改)【注释】苻():姓。饪()熟:指烹调。俭:贫乏,歉收。简粟粜()之:碾粟筛出瘪谷。粃():通“秕”,秕谷。娉室:定亲。“娉”通“聘”,订婚。耜():古代汉族民间耕地翻土的一种工具,类似于犁。得剩六耜:发现多了六把。他:指拓跋他。不听越关葬于旧兆:不让大臣越关葬在祖坟。蒸尝:指祭祀。 婴慕卒事:想回乡归葬双亲的事。 迁窆():犹迁葬。窆,墓穴,坟茔。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十四乃归 归:返回,回去B.孝心色养养: 赡养;供养2C.从者于路偶得一羊从:从前D.初为兖州司马初:起初;开始2.下列句子
3、中的虚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从者于路偶得一羊A.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剑)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C.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鱼我所欲也)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琰访知盗杀,卒辞不食。(2)年余耳顺,而孝思弥笃。4选文主要写了赵琰的哪些事迹?分别体现了他什么样的品质?1.C2.A3.(1)赵琰查访(后)知道这是偷杀的羊,最终推辞不愿吃。(2)随着年纪渐高,孝顺之情越来越深厚。4.亲自为父母调弄饮食,时刻不忘为父母迁葬之事,体现了他的孝顺;责令婢女留下筛出的瘪谷,体现了他的节俭;命随从将偶然得到的羊归还原处,坚决不吃偷
4、杀的羊煮的汤,将多出来的耜刀还给刀主,体现了他的正直、诚信。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 14 题。石门阎正衡,字季蓉,少喜读书,所居僻陋,书不可得,从友人假得文选并注 ,读之数月,皆能记。同里 某翁家有史记,请借不许,请就其家读之又不许。翁所居少薪,正衡家有山场,请日馈肩薪,乃许之。正衡朝食荷薪携笔札往读之,且读且写,数月乃毕。后补诸生,应省试,益鬻 产购书数千卷,日夜读之,其学益充。苦下县 寡陋,复游学长沙,与黄文琛、龙汝霖、朱克敬相师友,好事者闻其名而访之,皆谢3不见。正衡喜抄书,九经、三史、老、庄、管、荀、韩非、墨子、韩文、杜诗莫不手抄。为文章峭劲雄悍,略如半山老泉,然不多作。尝曰:“文
5、以达理,理不足则气不充,修辞何为?吾学未至十年内方当读书四十后乃谋著作耳。”(选自清代名人轶事,有删减)【注释】注:注解。此处指文选的注解。同里:同村。鬻():卖。下县:条件较差的县。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友人假得文选并注 假:借B.数月乃毕毕:完毕C.略如半山老泉如:像,好像D.皆谢不见 谢:道歉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读之数月 吾妻之美我者与黄文琛、龙汝霖、朱克敬相师友遂与外人间隔好事者闻其名而访之执策而临之为文章峭劲雄悍或异二者之为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翁所居少薪,正衡家有山场,请日馈肩薪,乃许之。(2)文
6、以达理,理不足则气不充,修辞何为?4文中的阎正衡是如何解决“书不可得”这一问题的?1.D2.D3.(1)老人所居住的地方缺少柴草,正好阎正衡家有山场,(他就)请求(老人允许他)每天馈赠一担木柴(以获得阅读史记的机会),(老人)这才答应他。4(2)文章(是)用来传达道理的,道理不充足那么文气就不充实,只用修辞怎么能达到呢?4.向友人借书;用木柴换取读书的机会。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 14 题。白中书 方居郎署 ,未有知者,唯相李德裕以国器重之,于是缙绅 间多所延誉。然而资用不充,无以祗奉僚友 。一旦,相国遗钱十万,俾为酒肴之备。约省阁名士数人,克日同过其第。贺拔惎任员外府罢求官未遂将欲出薄游。
7、与白公同年登第,羸驹就门告别。阍者 以俟朝客,乃以他去对之。贺拔惎驻车留书,备述羁游之意。白览书曰:丈夫处穷达,当有时命。苟不才者,以侥幸取容,未足为发身之道,今日闭门不接,纵使便居荣显,又安得不愧于怀?遽令仆者命贺跋惎回车,遂以杯盘同费 。俄而所约朝客联骑而至,阍者具陈与贺拔惎从容,无不惋愕而去。相国称欢逾时云:此事真古人之道。(选自太平广记卷一百七十)【注释】白中书:即白敏中,白居易族弟,与贺拔惎是好友。郎署:汉、唐时宿卫侍从官的公署。缙绅:官宦的代称。祗奉僚友:请同僚朋友吃饭。阍()者:看门人。同费:一起喝酒。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相国遗钱十万 遗:遗憾B.备述
8、羁游之意备:详细,详尽C.白览书曰览:看D.俄而所约朝客联骑而至俄而:不久,一会儿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苟不才者,以侥幸取容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5皆以美于徐公。何以战。俯身倾耳以请。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一旦,相国遗钱十万,俾为酒肴之备。(2)今日闭门不接,纵使便居荣显,又安得不愧于怀?4用自己的话说说宰相所说的“古人之道”指的是什么?1.A2.C3.(1)一天早晨,宰相李德裕给了他十万文钱,作为置办酒菜的费用。(2)今天关上门不接待他,纵然当了大官,内心又怎么能不感到羞愧?4.富贵之时不忘贫贱之交的品德。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
9、 14 题。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 人也。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时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 ,案察之。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 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 去。迁光禄勋主事。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投版弃官而去。郭林宗闻而让蕃曰:“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也?”蕃乃谢焉。复为太尉黄琼所辟。后诏三府掾属 举谣言 ,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尚书责滂所劾猥多 ,疑有私故。滂对曰:“臣之所举,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 哉!间以会日 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 。臣闻农夫去草嘉谷必茂忠臣除奸王道以
10、清。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 。”滂睹时方艰,知意不行,因辞官去。(选自后汉书,有改动)【注释】汝南征羌:今河南省平舆、郾城附近。清诏使:东汉三公府设清诏掾,奉皇帝诏令随时巡视郡县。守令:郡守、县令。绶:系印6的丝带。三府掾属:太尉、司徒(丞相)、司空(御史大夫)和掾史。举谣言:采访民间疾苦和考察郡县治绩向朝廷报告。猥多:众多。简札:供书写用的竹简和木片。会日:指三公会议的日子。参实:调查核实。 显戮:当众处死。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案察之 察:明察B.复为太尉黄琼所辟复:又C.尚书责滂所劾猥多责:责备D.若范孟博者若:如果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不相同的
11、一项是()为州里所服 山峦为晴雪所洗岂宜以公礼格之以其境过清今成其去就之名春冬之时蕃乃谢焉乃重修岳阳楼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2)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4.阅读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说说表现了范滂怎样的性格特点。1.D2.B3.(1)慷慨激昂的样子,有澄清天下污秽的志向。(2)如果我的话有不符合事实的,甘愿当众被处死。4.刚正、憎恨邪恶。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 14 题。王克明字彦昭,其始 饶州乐平人,后徙湖州乌程县。绍兴、乾道间名医也。初生时,母乏乳,饵以粥,遂得脾胃疾,长益甚,医以为不可治。克明自读难经素问 以求其法,刻意处药,其病乃愈。始以术行7江、
12、淮,入苏、湖,针灸尤精。诊脉有难疗者必沉思得其要然后予之药。病虽数证 ,或用一药以除其本,本除而余病自去。亦有不予药者,期以某日自安。有以为非药之过,过在某事,当随其事治之。言无不验。士大夫皆自屈与游。克明颇知书,好侠尚义,常数千里赴人之急。(选自宋史列传方技,有改动)【注释】始:祖先。难经素问:古代医学经典。证:症状。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言无不验 验:验证B.有以为非药之过过:过错C.当随其事治之当:应当,应该D.针灸尤精 尤:尤其,格外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其始饶州乐平人 其真无马邪其病乃愈久而乃和始以术行江、淮遂许先帝以驱驰病
13、虽数证风力虽尚劲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克明自读难经素问以求其法,刻意处药,其病乃愈。(2)克明颇知书,好侠尚义,常数千里赴人之急。4阅读选文内容,简要分析王克明的形象。1.A2.D3.(1)王克明自己阅读难经素问,在书中寻找给自己治病的方法,认真地给自己开药方(抓药医治),他的脾胃病竟然治好了。(2)王克明非常精通书法,崇尚侠义,经常不远千里地为了他人紧急的事奔走出力。84.乐于求知,敢于实践,医术精湛,品德高尚,为人仗义。(任意答出两点即可)六、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 14 题。徐中行,台州临海人。始知学,闻胡瑗讲明道学,其徒转相传授 ,将往从焉。至京师,首谒范纯仁,纯仁贤之
14、,荐于司马光。光谓斯人神清气和,可与进道。会福唐刘彝赴阙 ,得瑗所授经,熟读精思,攻苦食淡,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乃归葺小室,竟日危坐,所造诣人莫测也。父死,跣足 庐墓 ,躬耕养母。推其余力,葬内外亲 及州里贫无后者十余丧。晚年教授学者,自洒扫应对、格物致知达于治国平天下,不失其性,不越其序而后已。(选自宋史徐中行传,有改动)【注释】转相传授:门生之间互相传授学业。赴阙:入朝,进京。跣()足:赤着脚。庐墓:在墓旁搭盖小屋,指守孝。内外亲:同姓和外姓的亲戚。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谒范纯仁谒:拜访B.光谓斯人神清气和斯:这C.自洒扫应对自:自己D.不越其序
15、而后已已:停止,放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纯仁贤之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荐于司马光舜发于畎亩之中可与进道呼尔而与之乃归葺小室乃记之而去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2)父死,跣足庐墓,躬耕养母。9文中的徐中行是一个怎样的人?1.C2.D3.(1)夏天不摇扇取凉,冬天不生炉取暖,夜晚(也因苦读)难以安眠,就这样过了一年多。(2)父亲死后,(他)赤着脚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守孝),亲自耕种赡养母亲。4.刻苦勤奋,虚心请教;孝顺父母,乐于助人。七、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 14 题。诸葛恪,字元逊,瑾 长子也。少知名。恪父瑾面长似驴,孙权
16、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长检 其面,题曰:诸葛子瑜 。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因听与笔。恪续其下曰:“之驴。”举坐欢笑,乃以驴赐恪。他日复见,权问恪曰:“卿父与叔父 孰贤?”对曰:“臣父为优。”权问其故,对曰:“臣父知所事,叔父不知,以是为优。”权又大噱。后蜀使至,群臣并会,权谓使曰:“此诸葛恪雅 好骑乘,还告丞相,为致好马。”恪因下谢,权曰:“马未至而谢何也?”恪对曰:“夫蜀者陛下之外厩,今有恩诏,马必至也,安敢不谢?”恪之才捷,皆此类也。(选自三国志)【注释】瑾:即诸葛瑾,诸葛亮的哥哥,三国时吴国重臣。长检:指用纸做的长标签。子瑜:诸葛瑾的字,古人称字。叔父:诸葛亮,三国时蜀国丞相。雅:
17、向来。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使人牵一驴入使:派,派遣B.乞请笔益两字益:有益,好处C.权问其故故:原因,缘故D.安敢不谢安:怎么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10因听与笔 蹴尔而与之乃以驴赐恪必以分人马未至而谢何也徐公何能及君也夫蜀者陛下之外厩醉翁之意不在酒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臣父知所事,叔父不知,以是为优。(2)恪之才捷,皆此类也。从选文中可以看出诸葛恪是一个怎样的人?1.B2.C3.(1)我父亲懂得侍奉明主,而我叔父却不懂得这个道理,因此是我父亲贤明。(2)诸葛恪的才思敏捷,都像这样。4.诸葛恪是一个聪明机智、灵活应变、善
18、于言辞的人。(答出两点即可)借事说理类: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4 题。文王寝疾五日而地动 ,东西南北不出国郊。百吏皆请曰:“臣闻地之动,为人主也。群臣皆恐,曰请移之 。”文王曰:“若何其移之也?”对曰:“兴事动众,以增国城,其可以移之乎!”文王曰:“不可,夫天之见妖也,以罚有罪也。我必有罪,故天以此罚我也。今故兴事动众以增国城,是重吾罪也,不可。”文王又曰:“昌 也请改行重善以移之。”于是饬 其辞令、币帛以礼豪士;颁其爵列 、等级、田畴,以赏群臣。无几何,疾乃止。(选自吕氏春秋,有删节)【注释】地动:发生地震灾害。移之:从国家范围内移出去。昌:周文王,名昌。饬():整顿,改正。爵列:即爵
19、位。下列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11兴事动众 宜乎众矣 以罚有罪也 陟罚臧否故天以此罚我也扶苏以数谏故疾乃止止增笑耳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于是饬其辞令、币帛以礼豪士”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皆以美于徐公 以君之力 以光先帝遗德 徒以有先生也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天之见妖,以罚有罪也。(2)兴事动众,以增国城,其可以移之乎!从文王拒绝“兴事动众,以增国城”,而采用了“行重善”的做法,分析文王人物形象。1.B2.C3.(1)天之所以要降下凶兆,是要惩治有罪的人。(2)征发徭役,发动大队人马,来增修国家的城墙,大概可以将地震从国家范围内移出去!4.不随便听信
20、臣子的话,说明周文王能够“明辨是非”;不劳民伤财,改行重善,可见其“爱护百姓”。九、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 14 题。贞观元年,太宗尝从容言及隋亡之事,慨然叹曰:“姚思廉不惧兵刃以明大节求诸古人亦何以加也!”思廉时在洛阳,因寄物三百段,并遗其书曰:“想卿忠节之风,故有斯赠。”大业末,思廉为隋代王侑 侍读,及义旗克京城时,代王府僚多骇散,惟思廉侍王,不离其侧。兵士将升殿,12思廉厉声谓曰:“唐公 举义兵,本匡王室,卿等不宜无礼于王!”众服其言,于是稍却,布列阶下。须臾,高祖至,闻而义之,许其扶代王侑至顺阳下,思廉泣拜而去。见者咸叹曰:“忠烈之士,仁者有勇,此之谓乎!”(节选自贞观政要)【注释】代王
21、侑:隋元德太子之子,炀帝十三年南巡,以侑留守长安,李渊攻克长安,立侑为帝。唐公:唐高祖起初的封号。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惟思廉侍王 惟:只,只有B.兵士将升殿将:想要C.许其扶代王侑至顺阳下许:答应D.见者咸叹曰咸:全,都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思廉为隋代王侑侍读或异二者之为山峦为晴雪所洗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是以众议举宠为督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想卿忠节之风,故有斯赠。(2)众服其言,于是稍却,布列阶下。4.阅读画线句子,说说姚思廉的“忠烈”表现在哪些方面。(用原文语句回答)1.B2.D3.
22、(1)想着你忠孝大节的风骨,因此有这些馈赠。13(2)众人敬服他的言行,就稍稍退却,排列在殿堂的台阶下。4.代王府僚多骇散,惟思廉侍王,不离其侧;卿等不宜无礼于王。十、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 14 题。李生论善学者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 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 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 走。居五日,李生故 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 绵阳市 2018 中考 语文试题 研究 课外 文言文 阅读 20 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