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艺考生文化课)第四讲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和科技课件.ppt
《2019届高考历史(艺考生文化课)第四讲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和科技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历史(艺考生文化课)第四讲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和科技课件.ppt(4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一部分:课程标准与考纲解读,【课程标准】 1.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3.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4.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第一部分:课程标准与考纲解读,【考纲要求和解读】 1.科技成就:古代中国的科技领先于世界,但至近代落后于世界,在高考命题中很少单独命题,一般结合世界近代科技命题,如2014年第40题,预测本届很难有命题出现,复习方向:识记主要科技成就(四大发明、数学、天文、历法、
2、农学、医学等);中国古代科技取得成就的原因及特点。 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文学成就;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古代中国文学和艺术在全国新课标高考命题中考查过书法和宋代文学。从全国各地命题趋势和考查方向上看,主要侧重于文学和艺术(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书法、绘画、戏剧等)成就和特色、文艺反映的时代感。,第二部分: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1.(2018新课标卷文综历史,3)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 )
3、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 【答案】 B 【解析】 由材料“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可知,古代中国药物学著作大都是由国家或者朝廷制定或颁行的,由此得出,古代药学的发展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B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国家对药学发展的支持,没有体现政治制度的影响,A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商品经济发展的相关信息,C不正确;药学的发展与宋明理学没有必然联系,D不正确。,第二部分: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2.(2018全国卷文综历史,4)昆曲在明朝
4、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 )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答案】 D 【解析】 由“官腔”“雅乐”“盛世元音”等词汇,可以看出昆曲被官府和贵族所重视,所以在重要的宫廷活动中常有昆曲演出,官府和宫廷主要代表了封建士大夫的欣赏层次和品味,江南地方郡邑大夫的活动也以昆曲显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说明昆曲流行的原因是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体现了社会等级分明,
5、故选D而排除C;心学强调本心体悟和致良知,主张内心反省和自我领悟,与题意不符;排除A;京剧形成于道光年间,而昆曲在明朝就流行了,排除B。,第二部分: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3.(2017新课标卷文综历史,24)图4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答案】 A 【解析】 从图片上可以看出前一个文字的笔划比较繁琐,后面的比较简单,这是因为战国时期私学的不断兴起,同时各诸侯国间的交流不断加强。使用文字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为了方便而造成的笔划的简省,所以出现了这种现象。它是主要因素。D项是秦统一后推行的,它是干扰项,其他两项是
6、无关项。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的根本目的是为争霸战争服务的,变法并未涉及文字的演变问题,所以排除C项。西周到战国时期书写材料是有些变化的,但这种变化并不是字体简化的原因,它对字体由繁到简的变化影响不大,并不是字体简化的主要原因。,A.文字的频繁使用 B.书写材料的不同 C.各国变法的实施 D.“书同文”的推行,第二部分: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4.(2016新课标全国卷,24)下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答案】 B 【解析】
7、统一文字是在秦朝时期,故A项错误;材料“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体现了汉字从先秦到秦朝及之后的发展演变过程,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了石经运用的是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并未体现出当时字体流行状况,故C项错误;商朝时期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形成相对完整的汉字体系,故D项错误。,第二部分: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5.(2016新课标全国卷,26)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
8、艺术的批判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答案】 C 【解析】 从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到唐朝连西州幼童模仿王羲之的书帖可知书法艺术受到时代的影响;从“无丈夫之气”,到“尽善尽美”,体现了个人艺术水平的高低也是影响赢得地位的重要原因,故选择C项。皇帝的好恶会影响但是不会“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价,故A项错误。B项说法过于绝对,D项不能全面概括题干信息,排除B、D项。,第二部分: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6.(2015江苏单科3)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
9、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由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 B.为统治者“润色鸿业”C.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 D.为阅读者“铺陈气势”【答案】 C 【解析】 西汉司马相如是汉赋的代表人物,汉赋辞藻华丽,手法夸张,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与“武帝时”相符,故A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表明为统治者服务,故B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武帝时”加强中央集权,已改变道家的无为思想为积极有为,故C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赋多用铺陈叙事的手法,故D项说法正确,
10、不符合题意。,第三部分:基础知识清单,知识清单一: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一、汉字和书法 1.汉字 起源:新石器时代的刻画符号。 成熟:商代甲骨文。商周时期还有一种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 统一:秦朝统一使用小篆。 2.书法 魏晋:书法开始形成。原因是汉末的社会危机形成一群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他们追求个性;同时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代表有王羲之兰亭集序。 隋唐:草书狂放不羁,代表人物有张旭、怀素;楷书注重法度,代表人物有颜真卿、柳公权(颜筋柳骨)。原因是王朝鼎盛,政治经济繁荣。 宋代:追求个性而忽视法度,追求有意无法。代表为号称宋四家的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原因是宋代重文,市民阶层兴起,社会
11、生活丰富多样。 明清:强调个性化的创造。代表:祝枝山、文徵明。原因:商品经济发展,社会生活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知识清单一: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3.书艺的演变历程 刻画字符(新石器时代)甲骨文(商代)金文(商周)小篆(秦朝)隶书(秦汉)楷书(三国)草书(汉)行书(东汉)(字体见下图示)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草书 行书4.演变趋势 由繁到简,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知识清单一: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例题】 1.(2015广东文综12)有古代学者论述某字体的形成时说: “(官员)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即胥吏)佐书。”据此推断,该字体是 ( )A.小篆 B.隶书 C.行书
12、 D.草书【答案】 B 【解析】 依据材料“(官员)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佐书”信息可知,当时官员奏事公文往来频繁,而官方文字小篆书写速度较慢,难以完成,故让胥吏修改,遂成“佐书”(隶书),隶书去繁就简,字形变圆为方,笔画改曲为直,更便于书写,选择B项符合题意。,知识清单一: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2.(2013江苏高考,2)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观察下图,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 )A.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 B.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C.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 D.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答案】 D 【解析】 依据
13、所学知识,楷书是由隶书演变而来,故A说法错误;C项说法错误;B项应是草书。从材料中甲骨文与楷体汉字的对比可以看出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故选D。,知识清单一: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3.(2013高考山东基本能力72题)下图是古文字“马”发展演变的过程,下列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 )甲骨文 金文 小篆A.“马”字经历了由象形到符号化、由不定型到定型的演变B.甲骨文“马”字线条瘦劲,风格质朴C.金文是目前能够见到的最早成系统的汉字D.小篆字形规范,是秦朝通行的标准文字【答案】 C 【解析】 目前能够见到的最早成系统的汉字应为殷商时期的甲骨文。故C项的表述错误;其他三项的表述均与史实相符。,知识
14、清单一: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二、绘画艺术1.魏晋以前:绘画艺术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审美情趣,画风质朴,以人物画为主,有岩画、帛画等。2.魏晋时期:士人群体的艺术追求体现在绘画上,出现了文人画,注重以形写神。代表人物有顾恺之的女史箴图等。3.唐代:体现雍容华贵的画风,代表是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被誉为“吴带当风”。4.宋代:文人山水画兴起,逐渐发展成独立的画种。原因是文人阶层壮大;理学的形成;文化的普及。代表:南宋马远的山径春行图、夏圭的山水十二景。宋代民间风俗画发展迅速,代表人物有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原因是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5.明清时期:风格奇特、不拘成法。民间绘画兴盛,
15、有木刻版画、年画等。,知识清单一: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例题】 1.(2017江苏卷文综历史,5)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这种特点可概括为 ( )A.天人合一 B.诗画合一 C.情景合一 D.知行合一【答案】 C 【解析】 文人画最大特点是注重意境描述,材料“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说明文人画是人的主观情感和绘画的情境交融在一起,故C项正确。天人合一是董仲舒的思想,故A项错误;诗画合一不是文人画的特点,故B项错误;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的思想,故D项错。,知识清单一: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2.(2011安徽卷文
16、综,13)下图为苏轼的枯木怪石图,有评价说,枝干“虬(qi,盘曲)屈无端倪”,石“亦怪怪奇奇,如其胸中蟠郁也”。能体现其风格的是 ( ) A.“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B.“笔才一二,像已应焉”C.“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以清雅之笔,写山林之气”【答案】 A 【解析】 题中评价和A项所言一致,都是中国国画(写意画、文人画)的特点。B项是人物画的特点;C、D是山水画的特点。,知识清单一: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3.(2013四川高考,1)书法以自由多样的线条艺术表现情感和意境。下列作品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的是 ( )A B C D【答案】 D 【解析】 根据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相关知识可知,A
17、项为行书,B项为隶书,C项为小篆,D项为草书,只有D项符合“书法写意性发挥到极致”的标准。,知识清单一: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三、戏曲1.起源:原始社会的傩戏是中国戏曲的源头。2.发展:宋代南戏已经形成完备的戏曲形式。其特点是由民间创作,贴近百姓生活。3.成熟:元杂剧标志着戏曲的成熟。代表人物有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窦娥冤)、白朴、马致远、郑光祖。4.高峰:京剧是戏曲艺术发展的高峰。(1)形成:道光年间。徽剧和汉剧融合,兼收昆曲、秦腔等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2)发展: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出现“同光十三绝”。 补充:京剧常识:生男扮演者;旦女扮演者;净花脸(红色:忠勇正义;黑色
18、:刚正果敢、粗犷豪迈;白色:奸诈狡猾、阴险毒辣);丑在鼻梁、两眼间画白粉,属喜剧色彩。,知识清单一: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例题】 1.(2018江苏卷文综历史,4)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这说明,元曲 ( )A.贴近生活,易受欢迎 B.寄情山水,意境悠远C.句式整齐,语言精炼 D.内容丰富,包罗万象【答案】 A 【解析】 “少引圣籍,多发天然”“雅俗共赏”说明元曲风格以俗为尚,具有口语化的特点,比较接近民众,贴近生活,人们容易接受,故A项正确;“寄情山水,意境悠远”属于山水画的特点,故B项错误;元
19、曲的句式灵活多变、伸缩自如,“句式整齐,语言精炼”是唐诗的特色,故C项错误;“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是明清小说的特点,故D项错误。,知识清单一: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2.(2013年高考全国卷28题)“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 )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答案】 B 【解析】 京剧脸谱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艺术形式,每个脸谱都有一种主色调,以显示剧中人物特征。这一形式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故选B。A、C均与史实不符;脸谱并未提升历史人物的价值,排除D。,知识
20、清单一: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3.(2011年福建卷文综17)某中学研究性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 ( )A.乾嘉落户 同光扬名 民族瑰宝B.戏曲之祖 生旦净丑 曲苑奇葩C.元末初创 京城献礼 声名鹊起D.四大徽班 康乾京化 独领风骚【答案】 A 【解析】 B项错在“戏剧之祖”;C项错在“元末初创”;D项错在“康乾京化”。乾嘉落户是指在乾隆、嘉庆年间落户于北京,同光扬名是指在同治、光绪年间迎来第一个鼎盛期,民族瑰宝是指京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故选A。,知识清单一: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四、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 1.先秦:出现了中国古代最早的
21、诗歌总集诗经和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及其代表作品离骚。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具有现实主义的特征;离骚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作,抒发了爱国主义情怀。 2.汉朝:汉赋以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两汉“大一统”局面下恢弘气势的时代特征。代表人物有司马相如等。 3.唐朝: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唐诗繁荣的原因: (1)唐朝国家统一,政治制度成熟完善。 (2)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3)科举制的推动。 (4)统治者重视。 代表人物:李白(诗仙),浪漫主义诗人,诗歌体现了盛唐繁荣景象;杜甫(诗圣),批判现实主义诗人,其诗称为“诗史”,体现了唐代战乱对社会生活的巨大影响;白居易,批判现实主义诗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历史 考生 文化课 第四 古代 中国 文学艺术 科技 课件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