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1.3.7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课件.ppt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1.3.7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1.3.7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课件.ppt(10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三阶段 中国现代史 专题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历程及其阶段特征1954年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新中国政治上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破坏,民主政治建设曲折发展;改革开放后民主法制进一步健全、完善。,2.祖国统一问题主要是港澳台问题。“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为统一提供了保障。3.现代中国的外交发展历程及特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20世纪70年代打开了外交的新局面。20世纪80年代以来是全面发展时期。不结盟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一、现代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第一届全国,人大,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互相监督,民族平等,文化大革命,基层民主建设,依法治国,二、祖国统一大业,和平方式,一,国两制,外国列强,世界和平,一个中国原则,直接通邮、,通航、通商,三、现代中国的外交,另起炉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联合公报,考向一 现代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5年1考) 【再研真题】 (2014江苏单科T8)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 ( ),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B.人民代表大会制
3、建立 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解析】选A。人民代表大会制确立是在1954年,材料中的报道是在1953年,B错误。政治协商制度的对象主要是民主党派,李长凤显然不是,C错误。D与题意无关。,【考向规律】重在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从历史的角度考查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渊源。着重于从新的史料、情境中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全国政协、全国人大的职责以及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民主法制的特点。,【史识拓展】一、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1.1949年第一届全国政协的召开具有鲜明的新民主主义色彩,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初步建立。其
4、职责是作为新中国最高权力机构,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2.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后,全国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时期结束,人民政协成为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舞台,成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3.1956年,随着三大改造的基本结束,中国共产党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成为新时期的指导思想。但是随着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左”倾思想进一步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遭到破坏,政协工作曲折发展。,4.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恢复并发展、完善。1982年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5、”的十六字方针,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及实质1.特点:(1)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人大代表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2)人民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3)实行新型政党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4)实行新型的民族制度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5)实施依法治国。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和程序化。,2.实质:社会主义民主即人民当家作主。,三、促进新时期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因素1.十一届三中全会纠正了“左”倾错误,解放了思想,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2.邓小平理论的指导
6、。,3.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4.科技教育的进步,公民政治素质提升。5.对西方民主政治的借鉴。,【典题精练】 1.(2018全国卷T30)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这反映了当时( ),A.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 B.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 C.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 D.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解析】选C。由材料“1956年”“中共八大”可判断,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具体解析如下:,2.(新题预测)有学者
7、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主政治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改革开放后30年我们在民主政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前30年民主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取得的。没有前30年的民主存量,就不可能有后30年的民主增量。下列内容属于“民主增量”的有( ) 世纪金榜导学号,首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A. B. C. D.,【解析】选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自提出一直坚持未变,故错误;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 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自提
8、出一直 坚持不变,故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 法是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稳步实施后颁布的,进一步 巩固该制度,故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是在基层民主制度建设不断完善的背景下颁 布的,从而进一步巩固该制度,故正确,B符合题意。,考向二 祖国统一大业(5年1考) 【再研真题】(2013江苏单科T22)(节选)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利益,分则有损民族的利益。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三 孙先生手创之中国国民党,历尽艰辛,无数先 烈前仆后继,终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光辉业迹,已成 定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首 次合作,孙先生领导,吾辈虽幼,亦知一二。再
9、次合作, 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事虽经纬万 端,但纵观全局,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今日吾弟在台主政,三次合作,大责难谢。评价历史,展望未来,应天下为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何发党私之论! 1982年7月24日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节选),请回答: (3)书信往往带有浓厚的亲情、乡情,反映写信者的诚挚愿望。据材料三,指出作者的政治愿望。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有利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积极因素。(4分),【解析】第(3)题,结合材料三“今日吾弟在台主政,三次合作,大责难谢。评价历史,展望未来,应天下为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何发党私之论!”信息概括回答
10、“政治愿望”,从历史传统、民族感情和交流实践概括回答“积极因素”。,答案:(3)政治愿望:国共再度合作,实现民族的复兴。积极因素:两岸同胞的民族感情;国共合作的历史传统;海峡两岸交流日趋频繁(或“九二共识”等)。,【考向规律】重在考查两岸关系的发展。通过一段文字、图片和表格类的材料创设情境,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读信息的能力。,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 针,牢牢掌握宪法和基本法赋予的中央对香港、澳门全 面管治权,深化内地和港澳地区交流合作,保持香港、 澳门繁荣稳定。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 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加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 现两岸领导人历
11、史性会晤。妥善应对台湾局势变化,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有力维护台海和平稳定。,【史识拓展】 全面认识台湾问题1.历史上台湾的三次分离:(1)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直到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2)1895年马关条约,日本割占台湾及附属岛屿,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收回。,(3)1949年蒋介石集团败退台湾,海峡两岸至今分离。注意:前两次分离是外来侵略所致,第三次分离是中国内战所致,属于中国内政问题,所以有着本质区别。,2.当前对台的基本态度:在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道路上,只有和平与战争两种选择,中国政府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但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12、这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不仅是不矛盾的,而且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这不是针对台湾人民的,而是针对台湾岛内分裂势力和国际敌对势力的。,3.阻碍祖国统一的两股势力:国际反华势力台湾问题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台独势力。,【典题精练】 1.(新题预测)1979年1月30日,邓小平访问美国期间在向美参、众两院议员解释中国政府对台湾方针时说:“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这一主张 ( ),A.首次宣布争取和平统一台湾 B.没有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统一 C.提供了港澳回归的法律依据 D.直接推动达成“九二共识”,【解析】选B。1979年元旦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历史 二轮 复习 137 现代 中国 政治 建设 祖国统一 对外 关系 课件 PPT
